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 V E R V I E W综述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及其在航空制造业应用展望 A n a l y s i so nC y b e r - P h y s i c a lS y s t e ma n d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i nA e r o n a u t i c a l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y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侯志霞邹方吕瑞强王湘念 摘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C y b e r - P h y s i c a l S y s t e m ,C P S ) 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实施智能化 制造的核心技术。阐述了C P S 的定义、原理和特点,并 就C P S 在航空制造业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路线进行了分 析。 关键词: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业4 0 智能化制造 l A B S T R A C T lC y b e 卜P h y s i c a lS y s t e m ( C P S ) h a s b e c o m eaw o r l d w i d eh o ti s s u e I ti sak e yt e c h n o l o g yi n t h ep r o c e s so fi m p l e m e n t i n gi n t e l l i g e n t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 ,p r i n c i p l e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P Si s i n t r o d u c e d ,a n d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t r e n d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s u g g e s t i o n si na e r o n a u t i c a l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sa n a l y z e d K e y w o r d s :C y b e 卜P h y s i c a lS y s t e m I n d u s - t r y 4 0I n t e H i g e n t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近来,关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讨论持续升温,继美 国的未来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发布了专著第三次工业 革命后,德国人在2 0 1 3 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 了“工业4 0 ”的概念。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未来 1 0 年,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人 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4 次工业革命。“工业4 0 ”将使 得工业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坚强,发展出全新的商业模 式和合作模式;带来工作方式和环境的全新变化,将促 进形成全新的信息物理系统平台。 “工业4 0 ”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C P S 网络实现人、 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而构 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 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产品由趋同向个性的转变,未 来产品都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生产,极端情况下将 成为自动化、个性化的单件制造;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 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且广 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工业4 0 ”可 以看作是C P S 的特殊应用,其C P S 应用平台,将提供全 面、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和应用业务流程,支持移动终 端设备和业务网络中的协同制造、服务、分析和预测流 程等。 未来制造业将向着高度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 方向发展。在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的同时,要综合应用计 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使工艺 装备成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一部分;在经营管理中充 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纵向和横向的集成,实现管理 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在生 产制造方面实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提高生产的柔性,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C P S )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国家科学 基金会( N S F ) 的H e l e nG i l l 提出。关于C P S 的定义有 多个版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有:2 0 0 8 年加州大学 的L e eE 从信息学的角度将C P S 定义为“C P S 是一系 列计算进程和物理进程组件的紧密集成,通过计算核 心来监控物理实体的运行,而物理实体又借助于网络 和计算组件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和控制”。2 0 1 1 年K a r l H e n f i kK o h a n s s o n 从自动化学科的角度给出了C P S 的定 义C P S 是通过将云计算与通讯芯片在物理环境下嵌 入机械系统,以达到对机器运行的检测与控制”【2 】。 C P S 可理解为基于嵌入式设备的高效能网络化智 能信息系统,它通过一系列计算单元和物理对象在网络 环境下的高度集成与交互来提高系统在信息处理、实时 通信、远程精准控制及组件自主协调等方面的能力”l 。 C P S 在功能上主要考虑性能优化,是集计算、通信与控 制3 C ( C o m p u t a t i o n ,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C o n t r 0 1 ) 技术1 4 l 于 一体的智能技术。C P S 的基本功能单元包括驱动执行 单元、检测感知单元以及决策控制单元。如图l 所示, 传感器与执行器是物理和计算世界的接口,决策控制单 元根据控制规则部署监测任务;传感器将感知信息反馈 给决策控制单元,作为控制规则算法的输入经过计算得 到控制指令;执行器根据控制指令操控物理对象【5 l 。 C P S 具有高可靠性、实时性和自主性等特点。C P S 的应用涵盖了小到纳米级生物机器人,大到全球能源 协调与管理系统等涉及人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复杂大系 统构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首要要求;C P S 是对 实时性要求较为严格的系统,需要在每段规定的时间内 2 0 1 4 年第2 1 期航空制造技术4 7 万方数据 综述 完成预定义的任务,并能够及时对系统的输入信息进行 处理;C P S 的运行环境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和不可控因 素,无法预测的问题很可能出现,为此,C P S 需要具备自 主性,基于一定的策略,达成既定的目标嘲。 图1C P S 的基本功能逻辑单元 F i g 1 B a s i cf u n c t i o nl o g i c a lu n i t si nC P S 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制造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方 式实现系统内制造单元的互联互通,形成实时分布式的 制造系统网络,将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种类型终端、 移动通信、信息获取、智能软件与人机交互等技术进行 深度集成,建立充满计算和通信能力的、人机和谐的制 造环境,其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制造过程中 的工艺参数、设备状态、业务流程等结构化数据,同时还 将与声、像、图、文等多媒体信息处理实现高度的集成与 融合,实现物理制造空间与信息空间在多维度感知信息 上的无缝对接,从而更加高效地指导现实世界的生产制 造过程,实现产品流程、工艺流程、制造过程信息流的集 成。制造系统的信息物理融合感控方法涉及的关键技 术包括系统内部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络、设备控制网络 构建方法、制造系统泛在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以及系统 的分布式智能化管控方法等。 信息物理融合制造系统的典型体系结构如图2 所 首矗 激光、红外等 检测设备 一一_ - 一一 光栅尺一紧b 震性_ r :装 图2 信息物理融合的制造系统体系结构 F i g 2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o fc y b e r - p h y s i c a l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s y s t e m 4 8 航空制造技术- 2 0 1 4 年第2 1 期 万方数据 示,整个系统可以分作感控层、通信层、决策层3 个层 次。 感控层即可感控的物理层,由若干个感控节点组 成,一方面,负责感知受关注的物理设备设施的某些 物理属性,例如定位夹具的位姿、工件的尺寸、受力、变 形、温度等状态参数,或者发生的某一特定事件,例如加 工过程中需要更换刀具;另一方面,根据接收到的监测 命令或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启动某一加工任 务或开始测量某一物理属性,采集到的原始信息数据经 融合后传输至决策层。 通信即网络计算层,包括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的各种 网络,例如有线宽带、W i F i 、Z i g B e e 、3 G 4 G 等,若干个通 信基站和网络节点,以及分布式存在的相关数据库、知 识库服务器和信息处理服务器,负责多传感器数据的融 合处理和网络存储,以及相关数据的网络传输和交换。 决策层由终端用户直接与系统打交道,包括仿真控 制中心与决策控制单元2 大功能模块。仿真控制中心 在虚拟制造环境的支持下建立各制造元素的几何实体 模型、集成信息模型和感控行为模型,基于完整的数字 化仿真模型和物理属性的理论数据来实现制造元素之 间的感控操作过程仿真,生成初始的控制方案,进而通 过物理感知得到的实际数据来验证和完善数字化仿真 模型,通过这种离线与在线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得到的控 制方案,是经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的可信方案。决策控制 单元则为用户提供了对制造元素感控规则定义和制造 过程监测的交互式操作功能,这一活动也可在感控操作 过程仿真的基础上完成,从而大幅提高制造系统操作与 控制的效率与安全性。 2 C P S 应用展望及发展建议 2 1C P S 应用展望 航空产品结构复杂、几何精度和整体性能要求高、 制造路线长、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使得航空制造业对 工艺装备的性能与制造过程的跟踪优化以及灵活柔性 化生产组织模式等有迫切的需求。C P S 是一个多维度 而非单维度的开放式系统,能支持物理设备和制造过程 的精确控制:基于C P S 的数字工厂构建智能化生产系 统以及网络化分布的生产设施;基于C P S 的生产过程 将人机互动、智能物流管理、3 D 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 整个工业生产过程,从而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 的产业链。 对C P S 的研究,对飞行器设计及空中交通管理也具 有重大影响。C P S 有助于实现飞机更大容量、更高安全 性和更高效率,在目标出现冲突时进行权衡和优化;从 目前面向飞行员的飞行显示及相关训练交互系统,逐步 发展到未来完全智能自主的系统;在飞机健康监测和管 理方面,C P S 将有关航空飞行关键系统检验和验证的研 究涵盖产品从初步设计到制造、维护、更改各个阶段,支 持在复杂性和验证方法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等。 2 2 发展建议 C P S 是实施智能化制造的使能技术,其特点决定其 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和进 一步推广,C P S 在航空制造业的应用可以从基础技术研 究、工艺装备、制造系统、智慧工厂以及智慧产品等方面 开展,重点发展建议见图3 。 智能化蒙皮 智能紧固系 统 智能化机载 产品 图3 航空智能化制造技术发展路线 F i g 3A e r o n a u t i c a lI n t e l l i g e n t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e v o l u t i o n r o a d m a p 在基础支撑技术方面,需开展适应于航空制造工况 及其产品的智能传感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各种工况感 知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分布式实时的信息物理网络、虚 拟建模以及实物半实物仿真等技术的研究。 在智能制造单元主要指相对独立的、模块化的制造 执行单元,如基于视觉监控的机器人焊接单元、智能化 钻铆执行单元、测控一体的五坐标加工单元、基于力感 知的磨削执行单元、柔性化工装定位单元等。需开展专 用嵌人式控制单元和高性能减速机等智能核心器件、实 时运行监控以及健康状态预警技术( 如图4 ) 、知识建模 以及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等的研究和开发等。 在智能制造系统的构建方面需突破:制造系统的 分布式网络化管控、多机器人的协同控制、工艺与装备 的信息交互与过程优化、系统状态监控与智能化加工决 策、制造过程数值仿真与工艺优化等技术。 在智慧工厂技术方面,需重点突破工艺布局规划与 虚拟工厂、智能仓储与物流、工艺知识库、智能化生产调 ( 下转第5 3 页) 2 0 1 4 年第2 1 期航空制造技术4 9 万方数据 o v E R V I E w 综述 几个工步,将装配工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作为提示信息和警告信息录人工艺可视化系统中,如图 4 所示。 3 结论与探讨 ( 1 ) 对产品进行虚拟装配,这样部件的可装配性、 可达性、分配空间的合理性以及装配工具和装配工艺等 信息均能进行评估,并能给出装配模拟过程中的相关数 据,据此指导或改进产品设计、工装设计和装配工艺,同 时辅助人员培训、产品沉浸展示等,达到评估实物样机 的装配性目的。 ( 2 ) 虚拟装配技术的应用,能实时、并行地模拟出 产品的未来制造全过程及其对产品设计的影响,预测产 品的性能、成本和可装配性,以达到产品开发周期和成 本最优化、生产效率最高化的目的。 ( 3 ) 虚拟与现实技术相互结合运用,可大幅度提升 产品的装配精度、装配效率以及装配稳定性。 ( 4 ) 目前实体参数化建模、容差分析等技术仍局限 在实验室研究,不能满足工程应用需求。此外,装配力 学分析对产品装配质量和稳定存在较大影响,目前研究 较少。 参考文献 【l 】唐水龙,余剑锋,李原,等基于虚拟配合面的带平面度零 件装配容差分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 0 1l ,1 7 ( 4 ) :7 1l 一7 1 5 【2 】冯波,贾晓,王佩,等面向路径规划的碰撞检测算法研究 机械设计与制造,2 0 1l ( 2 ) :“4 6 【3 】刘检华,侯伟伟,张志贤,等基于精度和物性的虚拟装配 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 0 11 ,1 7 ( 3 ) :5 9 5 6 0 4 【4 】孙江艳,史庆春,于文菡,等基于P r o E 公差分析的实例探 讨科学技术与工程,2 0 11 ,l l ( 1 0 ) :2 3 2 4 2 3 2 6 【5 】姚英学,毛维华,夏平均一种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系统的 装配建模方法现代制造工程,2 0 0 9 ( 9 ) :7 9 8 2 【6 6杨萍,谢慧清虚拟装配中碰撞检测的研究科学技术与工 程,2 0 0 7 ,7 ( 6 ) :1 0 5 7 1 0 6 1 【7 】王洪发,刘捷用遗传算法求平面点列的最小包容圆南昌 大学学报,2 0 0 7 ,2 9 ( 4 ) :3 8 4 3 8 6 【8 】刘元朋,张定华,桂元坤,等用带约束的最小二乘法拟合 平面圆曲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 0 0 4 ,1 6 ( 1 0 ) :1 3 8 2 1 3 8 5 【9 】郭具涛,梅中义基于M B D 的飞机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及 应用航空制造技术,2 0 11 ( 2 2 ) :7 4 7 7 【1 0 】 肖瑁,谢曦鹏数字化三维工艺设计数字技术与应用, 2 0 1 0 ( 1 2 ) :9 【1 1 】李原大飞机部件数字化柔性装配若干关键技术航空制 造技术,2 0 0 9 ( 1 4 ) :4 8 - 5 1 1 2 】邹方,薛汉杰,周万勇,等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关键技 术及其发展航空制造技术,2 0 0 6 ( 9 ) :3 0 3 5 1 3 】秦政琪,武大伟基于数字化的飞机柔性装配技术研究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 0 1 0 ,2 7 ( 3 ) :1 8 2 0 ( 责编深蓝亿霖) ( 上接第4 9 页) 嚣目拶维零赣鬻亲 国一0国骧辇 骱 7 然餮 夏巫 二6 l 缅翻盈 J u T 设备自动化r :装自动上下料物料运输 机械手 A G + 图4 支持故障诊断与健康评估的制造系统架构 F i g 4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o ff a u l td i a g n o s i sa n dh e a l t ha s s e s s m e n t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s y s t e m 度与生产过程实时监控、质量互锁与智能化检测等。 在智慧产品方面,需重点开展M E M S 集成应用、航 空产品智能化检测与验证、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平台、航 空产品运行监控与视情维护、航空产品设计制造服 务一体化等技术的研究突破。 3 结束语 开展C P S 相关技术的研究,是航空制造业实施智能 化制造的关键。需要从传感器网络构建、信息采集融合、 C P S 软件等基础技术人手,在突破基础技术的同时,结 合航空制造业需求,建立针对性示范项目和工程,尽快 提高技术成熟度,提高航空产品整体智能化制造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文德国工业4 0 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 示工业经济论坛,( 4 ) 【2 】2C h r i s t o p h eT ,C h e nYQ O p t i m a lm o b i l ea c t u a t o r s e n s o rn e t w o r k m o t i o ns t r a t e g yf o rp a r a m e t e re s t i m a t i o ni nac l a s s o fe y b e rp h y s i c a ls y s t e m P r o c e e d i n g so ft h eA m e r i c a nC o n t r o lC o n f e r e n c e ,2 0 0 9 :3 6 7 3 7 2 3 】R a j k u m a rR ,L e e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舞台用品租借合同范本
- 制药工程化学题目及答案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在临床试验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迷你世界解说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施工员考试《管理实务》仿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运城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真题及答案
- CN120305738A 一种农药生产用过滤装置 (沾化国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CN120197952A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工程质量验评档案管理方法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高压试验题库答案
- 应急响应第一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投放仪器合同协议书范本
- 国内外光伏发电研究现状
- 赌博退款协议书范本
- LKJ2000监控装置故障处理分析行车安全与设备68课件
- 弘扬光荣传统中密切内部关系
- 二甲护理条款解读
- 新2024年-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
- 3D打印混凝土表面增强技术-全面剖析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算力中心建设的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