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论-2014课程网上考试题库中国古代文论-2014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导论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代汉语中的“文化”一词始见于易传 ,其本义是() 。 A. 人类社会历史积淀物 B. 文学艺术 C. 以文教化 D. 人类之间进行交流所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答案:C 2、重视文学的伦理教化功能、哀怨讽谏作用和温柔敦厚风格的是()文化。 A. 儒家B. 道家C. 佛教D. 法家 答案:A 3、 ()本是一个佛学名词,指的是物我两忘、心物一体的世界。 A. 风骨B. 气韵C. 顿悟D. 境界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是区别于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A. 注重分析的逻辑性思维 B. 以己度物的类比式思维 C. 物我同一的整体性思维 D. 直寻妙悟的直觉式思维 E. 精确严密的理性思维 答案:BCD 2、中国古代文论话语方式的诗意性主要表现在() 。 A. 常用比兴的方式进行言说 B. 常用夸张、对比的表现手法 C. 常用反复、排比的表现手法 D. 常用骈偶的方式来进行言说 E. 具有清虚含蕴和奇崛神怪的语言风格 答案:ADE 三、判断题 1、中国古代文论最常见的批评文体是诗话。 答案: 2、原始儒家的文学教化论为中国古代文论塑造出一种超功利的艺术人格。 答案: 3、唐宋时期是我国文论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批评文体的文学化最为彻底 的时代。 答案: 第一章 先秦文论第一章 先秦文论 第一节 先秦文论概述第一节 先秦文论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批判地继承了儒家学派的思想,提出性恶论,主张礼乐之治,特别强 调乐的教化功能,发展了儒家学派的政教功能文艺观,其法后王说开启了文艺的 创新意识。 A. 孔子B. 庄子C. 孟子D. 荀子 答案:D 2、先秦时期, ()学派提出的“自然” 、 “虚静”等命题与文学艺术的特征与 规律息息相通,被后世文论家屡屡用来探索文学的艺术规律和美学境界。 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 答案:B 3、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是() 。 A. 诗言志B. 诗画同质C. 诗六义D. 温柔敦厚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先秦的思想文化主要指的是() 。 A. 周代的礼乐思想 B. 儒、道、释三教融合的思想 C. 各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思想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E. 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 答案:AE 2、先秦阶段文论的主要成就有() 。 A. 出现了文学观念的萌芽 B. 初步形成以儒家诗论为中心的文学批评 C. 在认识上将文学与经、史、子之类学术著作区别开来 D. 出现了“诗言志”这一诗论的开山纲领 E. 出现对诗经的专题研究 答案:ABD 三、判断题 1、先秦时期的文学批评,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尚书的评论,成就最高是孔子。 答案: 2、先秦的诗歌理论脱胎于乐论,并随着诗歌从乐舞中的剥离而逐渐独立。 答案: 3、 “诗言志”的理论在后来形成了论志的一派和论情的一派,两者都对古代文学 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答案: 4、先秦文论包容在先秦学术文化之中,与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哲学思想 乃至史学观念等密不可分。 答案: 第二节 孔子及儒家文论第二节 孔子及儒家文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儒家文学理论批评的奠基人是() 。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 答案:A 2、以下观点属于孔子对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认识的是() 。 A. 思无邪B. 文质彬彬C. 兴观群怨D. 有德者必有言 答案:C 3、孟子“与民同乐”的文艺思想直接来源于他()的政治思想。 A. 王道B. 仁政C. 性善论D. 民贵君轻 答案:B 4、 ()在对音乐的论述中指出“言志”含有抒情的成分。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孔子将文学的社会作用分为()几类。 A. 兴B. 观C. 群D. 怨E. 刺 答案:ABCD 2、以下属于孟子文学思想的有() 。 A. 与民同乐B. 法天贵真C. 以意逆志 D. 知人论世E. 知言养气 答案:ACDE 3、儒家“三不朽”指的是() 。 A. 立德B. 立身C. 立法D. 立功E. 立言 答案:ADE 三、判断题 1、 “诗可以群”是孔子文论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不仅是对古代献诗讽谏 传统的总结,而且开启了以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文化传统。 答案: 2、孔子评价诗经提出“思无邪” ,是指诗经的思想内容符合儒家的政治 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 答案: 3、曹丕的“文以气为主” 、 “刘勰的“务盈守气” 、韩愈的“气盛言宜”等文气说 都与孟子的“知言养气”有着渊源关系。 答案: 4、荀子的文学观奠定了儒家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基础。 答案: 第三节 老庄及道家文论第三节 老庄及道家文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道家文论对中国文艺理论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A. 文体特色B. 言说特色C. 传承特色D. 民族特色 答案:D 2、老子提出的()揭示出创作心理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A. 无为论B. 大象无形C. 虚静说D. 自然之道 答案:C 3、 “言不尽意” 、 “得意忘言”的重要命题是由()提出来的。 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老子文学思想的有() 。 A. 天人感应B. 道法自然,无为而为 C.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D. 诗画一律,传神入化 E. 有无相生,致虚守静 答案:BCE 2、以下属于庄子文学思想的有() 。 A. 朴素为美B. 言不尽意C. 得意忘言 D. 立象以尽意E. 虚而待物 答案:ABCE 三、判断题 1、老子提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因触及艺术的高妙境界,给后来的文学 创作和文学理论带来深刻的启发。 答案: 2、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认为人为的文艺、甚至包括工艺都应该毁弃,可 见他对人所创造的艺术是持全盘否定态度的。 答案: 3、庄子提出“言不尽意” 、 “得意忘言”旨在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复杂关系。 答案: 第四节 易传儒道兼综的文论思想第四节 易传儒道兼综的文论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显著的特点是兼容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成为实行儒道互补的最早的 成功典范。 A. 论语B. 庄子C. 易传D. 左传 答案:C 2、 易传中()卦代表天,象征阳。 A. 乾B. 坤C. 巽D. 离 答案:A 3、 “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 易传系辞上 )中的“神”是指() 。 A. 神通B. 变化C. 神明D. 神仙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 易传中提出的文论思想有() 。 A. 文质彬彬B. 立象以尽意 C. 劝百讽一D. 阳刚与阴柔 E. 神与通其变 答案:BDE 2、以下关于易传中“阳刚与阴柔”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阳”的特点是刚,趋向于动 B. 阳刚美与阴柔美是两两对立的 C. “阴”的特点是柔,趋向于静 D. 阳与男相联系,阴与女相联系 E. 后世文艺理论中有关阳刚美与阴柔美风格的区分是从易传中引发出来的 答案:ACDE 三、判断题 1、 易传历来被视为儒家经典,并被列为群经之首;同时它又被后世道家学派 奉为经典,魏晋玄学家将其并入老子 、 庄子 ,成为“三玄”之一。 答案: 2、 易传中所说的“象”即艺术形象。 答案: 3、 “立象以尽意” 的本意是说语言难以达意, 可通过卦象, 即以象征的方法达意。 答案: 4、庄子有关阴柔美和与阳刚美的区别及其二者的关系的论述,对后世文艺理论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答案: 第二章 两汉文论 第一节 两汉文论概述 第二章 两汉文论 第一节 两汉文论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两汉文论的主导是()文论。 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佛教 答案:A 2、评价屈原及其作品是汉代文学批评的一个热点,最早为屈原作品作注的是 () 。 A. 董仲舒B. 扬雄C. 贾谊D. 刘安 答案:D 3、结束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学者是() 。 A马融B董仲舒C郑玄D王充 答案:C 4、汉章帝时,群儒会于白虎观作谶纬以释经义,由班固记录整理为() 。 A. 淮南子B. 白虎通德论 C. 法言D. 太玄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汉武帝时期,为树立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 ()等儒家典籍被尊为“经” 。 A. 诗经B. 尚书C. 礼记 D. 周易E. 春秋 答案:ABCDE 2、汉代文学理论家所研究的文学遗产主要是() 。 A. 春秋B. 诗经C. 尚书 D. 楚辞E. 诸子散文 答案:BD 三、判断题 1、汉代经学的繁荣也带动了对文学阐释的发展和文论的发展。 答案: 2、古文经学家的文论具有十分突出的神学化特征。 答案: 3、在汉代,经学对文论的影响远远大于文学对文论的影响。 答案: 4、西汉中期之前尚黄老之学,思想较自由,文论明显受道家学说影响,如诗 大序 。 答案: 第二节 淮南子的道家文论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第二节 淮南子的道家文论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一、单项选择题 1、汉初刘安的()以道家为主,兼采儒家,在文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 响深远。 A. 报任安书B. 诗大序 C. 举贤良对策D. 淮南子 答案:D 2、 “发愤著书”是()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A. 刘安B. 司马迁C. 贾谊D. 董仲舒 答案:B 3、 淮南子对()第一次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A. 艺术主体B. 艺术创作C. 艺术欣赏D. 艺术类别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 淮南子进一步发挥了庄子的观点,认为艺术创作中技巧具有()的特 点。 A. 艺术创作离不开技巧 B. 艺术创作以技巧为主 C. 技巧的获得在于长期的勤学苦练 D. 技巧的得来在于天赋与灵感 E. 出神入化的技巧无法传授 答案:ACE 2、以下对“发愤著书”说理解准确的有() 。 A.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切身体会是“发愤著书”说的来源之一。 B. “愤”是指作家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C. 以“愤”为创作动力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质量。 D. “发愤著书”说对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作了较深的探索和阐发。 E. 后世许多文论家如韩愈、欧阳修、李贽、金圣叹等都对“发愤著书”说从不 同角度作出过阐发。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指导,重文轻质。 答案: 2、 “发愤著书”说具有与儒家的“温柔敦厚”说完全不同的美学品格。 答案: 3、 史记中的文学家传中也有重要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屈原及其作品的 评价上。 答案: 第三节 乐记 、 诗大序和董仲舒的文论:儒家文论之总结第三节 乐记 、 诗大序和董仲舒的文论:儒家文论之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 A. 乐记B. 春秋 C. 诗大序D. 易传 答案:A 2、 “六义”之名最早见于() 。 A. 尚书尧典B. 乐记 C. 诗大序D. 诗经 答案:C 3、以“美刺”论诗是汉儒的普遍观点,这始于() 。 A. 孔子B. 荀子C. 王充D. 董仲舒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 ()是儒家的经典性文论文献,集中体现儒家的文艺观。 A. 淮南子B. 乐记C. 易传 D. 诗品E. 诗大序 答案:BE 2、 诗大序是儒家诗论的经典性总结,它对诗歌的探讨包括()等方面。 A. 对诗歌本质的认识B. 诗歌的政治功用 C. 儒家诗学的思想规范D. 诗歌的形式特点 E. 诗歌创作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答案:ABCDE 3、董仲舒在谈到“文”与“质”的关系时认为() 。 A. 主张质重于文 B. 主张文重于质 C. 主张文质两备,反对文质偏行 D. 重质表现为重志 E. 重质表现为重情 答案:ACD 三、判断题 1、儒家诗学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强调诗歌的社会政治功用。 答案: 2、 乐记是一部音乐理论著作,与文学理论的关系不大。 答案: 3、 “诗无达诂”是董仲舒论诗经的一个重要命题,指说诗没有通过完备的解 说,为汉儒随意解诗提供了理论依据,将诗歌解读引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 答案: 第四节 扬雄、王充的文论和王逸的屈原论第四节 扬雄、王充的文论和王逸的屈原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观点的批评家是() 。 A. 王充B. 班固C. 王逸D. 扬雄 答案:D 2、 论衡一书作者是() 。 A. 王充B. 班固C. 王逸D. 扬雄 答案:A 3、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的楚辞章句 。 A. 王充B. 班固C. 王逸D. 扬雄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王充的文学观包括() 。 A. 提倡“实诚” ,反对“虚妄” 。 B. 提倡“世用” ,反对“空作” 。 C. “外内表里,自相副称” 。 D. 提倡朴实独创,反对华巧拟古。 E. 文章写作与作家的心胸、才能、学识密切相关。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作为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扬雄对赋的评价十分高。 答案: 2、由于王充过于执着于“实诚” ,对文学的艺术特征认识不足,使得他对很多文 学夸张都作了批判。 答案: 3、王逸处处将离骚等作品与诗经相比附,提高了屈原作品的地位。 答案: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三玄”的是() 。 A. 老子B. 庄子C. 周易D. 易传 答案:D 2、以下理论范畴,与人物品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 言意论B. 形神论C. 才性论D. 风骨论 答案:B 3、以下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文论核心范畴的是() 。 A. 妙悟说B. 言意论C. 形神论D. 才性论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发展和繁荣的思想文化背景有() 。 A. 老庄道学复兴B. 魏晋玄学兴起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E. 儒道释三教合流 答案:ABE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的()三大分支。 A. 功能论B. 才性论C. 作家论 D. 创作论E. 鉴赏论 答案:CDE 三、判断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文化对文学理论的影响突出表现在言意论、形神论、 创作论等三个理论范畴的形成与演变之中。 答案: 2、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对古代文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将庄子的“得意忘言” 用于文学创作和鉴赏,追求文学的言外之意。 答案: 3、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中的才性论重文才重德性。 答案: 第二节 玄学才性论与曹丕典论论文第二节 玄学才性论与曹丕典论论文 一、单项选择题 1、曹丕的()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现存的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 A. 典论论文B. 文赋 C. 诗品D. 文心雕龙 答案:A 2、 典论论文主要借助对()创作风格及个性的分析,提出许多重要的 理论观点。 A. 三曹B. 司马迁C. 建安七子D. 屈原 答案:C 3、 典论论文的核心范畴是() A. 品性说B. 才情说C. 文笔说D. 文气说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现存的第一部专著,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 等影响深远的理论观点。 A. 文本同而末异B. 吟咏性情说 C. 唯务折衷法D. 文以气为主 E. 文章不朽之盛事 答案:ADE 2、曹丕“文气说”的要义有() 。 A. 诗歌创作因情感而发生。 B. 气指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作家的自然禀赋、个性气质。 C. 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 D. 文气大致上可分为“清”与“浊”两大类,清为阳刚之气,浊为阴柔之气。 E. 文气无法以人力来改变,强调作家独特个性对作品风格的决定性意义。 答案:BDE 三、判断题 1、曹丕将文章的价值和作用概括为两句话: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与 儒家的文学观并没有多大区别。 答案: 2、曹丕的“文本同而末异”对于文体论的发展具有奠基意义。 答案: 3、文气说认为文气无法以人力来改变,表明曹丕论作家才性只强调先天禀赋而 忽略后天因素。 答案: 第三节 陆机文赋的创作心理学思想第三节 陆机文赋的创作心理学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陆机的()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部讨论“创作心理”的专论。 A. 典论论文B. 文赋 C. 诗品D. 文心雕龙 答案:B 2、 “缘情说”的提出者是() 。 A. 曹丕B. 嵇康C. 陆机D. 刘勰 答案:C 3、以下文赋中语句,精炼地刻画出艺术构思特征的是() 。 A.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 B.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胧 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 C.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 ” D. “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 ”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 文赋围绕着文学创作中()这三个重要概念展开。 A. 物B. 我C. 意 D. 思E. 文 答案:ACE 2、 “缘情说”将创作发生时作家的心理特征分为()等三种不同的情况。 A. 感物B. 因事C. 浩叹人生 D. 发愤著书E. 不平则鸣 答案:ABC 三、判断题 1、陆机认为作品风格的多样性主要源于两点:一是作者个性特征及审美取向的 不同;二是文体的不同。 答案: 2、陆机文体论中的“诗缘情而绮靡”对后世影响极深。 答案: 3、陆机在谈论灵感时,只强调作家灵感的主观作用,忽视了现实生活和社会习 染对作家灵感产生的作用,有其片面性。 答案: 第四节 刘勰文心雕龙与三教合流第四节 刘勰文心雕龙与三教合流 一、单项选择题 1、刘勰的()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 A. 典论论文B. 文赋 C. 诗品D. 文心雕龙 答案:D 2、刘勰将他所研究的文章分为“文”和()两大类。 A. 笔B. 诗C. 话D. 赋 答案:A 3、 ()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也是刘勰创作论的总纲。 A. 原道篇B. 宗经篇 C. 神思篇D. 才略篇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 刘勰针对文学鉴赏、 文学批评的方法提出 “六观” , 以下属于其列的是 () 。 A. 观位体B. 观通变C. 观奇正 D. 观宫商E. 观隐秀 答案:ABCD 2、刘勰对文学批评提出了系统性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 A.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 B. 端正批评态度,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 。 C. 做好批评前的准备, “圆照之象,备先博观” 。 D. 掌握批评的原则,从文本、言辞逆向追溯作者的心意。 E. 注重批评的方法,提出具体的“六观”说。 答案:BCDE 三、判断题 1、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从理论体系和特色来说, 文心雕龙 “体大思精” 、 “笼 罩群言”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答案: 2、刘勰对作家个性和作品风格的最高要求是要有“体性” 。 答案: 3、刘勰的文心雕龙成功吸收了儒道释文化的思想精华,以自己的理论建树 体现出三教合一的文化趋向。 答案: 第五节 钟嵘诗品的诗歌理论第五节 钟嵘诗品的诗歌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钟嵘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 A. 典论论文B. 文赋 C. 诗品D. 文心雕龙 答案:C 2、 诗品将诗人的文学风格归结为三种,以下不属于此三种的是() 。 A. 国风B. 大雅 C. 小雅D. 楚辞 答案:B 3、钟嵘通过()的方法将从汉代到南朝的 123 位诗人划为三个标准。 A. 唯务折衷B. 以禅喻诗 C. 九品论人D. 三品论诗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钟嵘诗品的内容主要有() 。 A. 诗歌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 B. 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C. 诗歌意境的构成及其特征。 D. 诗歌的艺术性及其批评的标准。 E. 诗歌批评的方法及其批评实践。 答案:ABDE 2、钟嵘在诗品中提出的重要理论概念主要有() 。 A. 滋味说B. 直寻说C. 三义说 D. 性灵说E. 吟咏情性说 答案:ABCE 三、判断题 1、由诗品所开创的诗话形式对南朝以后的文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答案: 2、 诗品的品评对象是一般的诗歌,包括四言诗、五言诗和骚体诗。 答案: 3、钟嵘的直寻说揭示了诗歌创作中艺术思维的三大特征:间接性、形象性和契 合性。 答案: 第四章唐宋金元文论第四章唐宋金元文论 第一节 唐宋金元文论概述第一节 唐宋金元文论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唐太宗令孔颖达撰五经正义 ,令颜师古考定“五经”文字,撰成五经定 本 ,巩固了()在后世的主流文化地位。 A、儒学B、道教C、佛教D、理学 答案:A 2、 ()是诗经以来中国抒情诗歌创作与欣赏的艺术审美经验长期积淀 的产物,也是经过唐诗的繁荣而进一步确证的诗美规律,更是中国传统儒释道文 化影响诗艺及诗论的理论结晶。 A、载道论B、意境说C、妙悟说D、童心说 答案:B 3、 ()是宋代严羽创立的诗学理论。 A、载道论B、意境说C、妙悟说D、童心说 答案:C 4、宋元之际, ()的世说新语评点系小说评点之首创,其评点方法为 后世所承续,形成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之大观。 A、洪迈B、吴自牧C、刘辰翁D、罗烨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王昌龄的诗格提出了“诗有三境”说,这“三境”指() 。 A、 物境B、 情境C、 意境D、意象E、取境 答案:ABC 2、宋代词论中,以()成就最高。 A、 欧阳修六一诗话B、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 C、 严羽沧浪诗话D、李清照词论E、张炎词源 答案:DE 三、判断题 1、冯友兰说,在中国历史中,从汉魏以来,逐渐出现了所谓儒释道三教。这里 所谓教,不是教育或教化之教,是宗教之教。 () 答案: 2、宋代理学是以儒学为主体,吸收、改造释道,涵容三教建立起来的伦理本体 论,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和哲学思辨的最高范畴。 () 答案: 3、 “文以载道”中的“道” ,经历了一个由多元道统走向独尊儒学道统的演变过 程。 () 答案: 4、张炎的词源是第一篇词论专文,注重词与诗文的区别,提出词“别是一 家” 。 () 答案: 第二节 载道与取境:唐代文论中的儒与道释第二节 载道与取境:唐代文论中的儒与道释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昌黎先生集传世。 A、韩愈B、柳宗元C、苏轼D、白居易 答案:A 2、唐代古文运动倡导() ,提出一系列以宏扬儒道为宗旨的文学观。 A、文以明道B、文以载道C、发愤著书D、以禅喻诗 答案:A 3、韩愈提出()的文学创作动因观,认为人于顺境之时,没有心思创作, 即使写作也难以工深曲妙;身处逆境之中,有愁苦之思,能写出绝妙文辞。 A、文以明道B、文以载道C、不平则鸣D、以禅喻诗 答案:C 4、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 。 A、 昌黎先生集B、 柳河东集C、 与元九书D、 诗式 答案:C 5、 ()是中唐诗僧,早岁在杭州灵隐山受戒出家,爱好写诗论诗,其诗论 著作有诗式 、 诗评等。 A、韩愈B、柳宗元C、皎然D、司空图 答案:C 6、提出“象外之象” 、 “景外之景” 、 “韵外之致” 、 “味外之旨”的是() 。 A、韩愈B、柳宗元C、白居易D、司空图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 ()发起的古文运动是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A、韩愈B、柳宗元C、杜甫D、白居易E、司空图 答案:AB 2、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将诗境风格分出二十四种类型,有道家所尚阴柔之 美,如() 。 A、冲淡B、洗炼C、自然D、飘逸E、旷达 答案:ABCDE 3、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将诗境风格分出二十四种类型,有儒家所尚阳刚之 美,如() 。 A、雄浑B、沉着C、劲健D、豪放E、悲慨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新乐府运动采取乐府诗的“美刺”传统,利用诗歌补察时政、泄导民情,写 下了大量浅白易懂又能反映民生疾苦的新乐府诗。 () 答案: 2、韩愈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认为“诗者:根情,苗言, 华声,实义” 。 () 答案: 3、皎然的诗境创造论之精义在“取境”一语。 () 答案: 4、皎然在具体概括十九种诗境风格时,注意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立性不 改” 、 “情性疏野”等是从形式上谈风格, “放词正直” 、 “体裁劲健”等是从作家 的个性气质论风格。 () 答案: 第三节 苏轼、严羽及宋代文论的以禅喻诗第三节 苏轼、严羽及宋代文论的以禅喻诗 一、单项选择题 1、 ()的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辛弃疾形成豪放一 派,书法、绘画也有精深造诣。 A、韩愈B、柳宗元C、苏轼D、白居易 答案:C 2、苏轼追求()的风格美,对陶渊明的诗作极为推赏,认为其诗“外枯而 中膏,似淡而实美” 。 A、自然天成B、文以载道C、神与物交D、以禅喻诗 答案:A 3、严羽沧浪诗话的理论特色在于() 。 A、自然天成B、文以载道C、神与物交D、以禅喻诗 答案:D 4、严羽推崇的最高诗美是() 。 A、妙悟B、兴趣C、入神D、熟参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宋代理学家有() 。 A、周敦颐B、张载C、程颐D、程颢E、朱熹 答案:ABCDE 2、苏轼的文艺思想主要包括() 。 A、追求自由的艺术创造精神 B、创作主体的“空静”及对“常理”的把握 C、 “有为而作”与自由“达意”的创作论 D、崇尚自然天成之美,追求风格的自由变化 E、诗画一律与传神入化的诗境特征论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宋代道学家为韩愈所创立的“道统”注入新的内容,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 , 将韩愈文道并重的思想演变为重道轻文。程颐更提出“作文害道” ,将文学与儒 道对立起来。 () 答案: 2、严羽的“别材别趣”之说,认为写诗与读书、穷理相似,要靠“鸿才硕学” 。 () 答案: 3、 以禅喻诗旨在借禅理说明诗理, 为文学批评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 答案: 第四节 元好问及金元文论第四节 元好问及金元文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字裕之,号遗山,著有遗山先生文集 。 A、朱熹B、严羽C、元好问D、王夫之 答案:C 2、继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后,以诗体形式论诗的最有影响力的是() 。 A、 论诗三十首B、 答吴景仙书C、 二十四诗品D、 与元九书 答案:A 第五章 明清文论第五章 明清文论 第一节 明清文论概述第一节 明清文论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提出“心即理” 、 “心外无理” ,认为只有“心”才是整个宇宙的本体, 天地万物都是由“心”产生的。 A、李贽B、王阳明C、朱熹D、袁枚 答案:B 2、提出“百姓日用即道”命题的是() 。 A、李贽B、王阳明C、王艮D、袁枚 答案:C 3、最能代表明清小说批评成就的是() 。 A、小说序跋B、小说笔记C、小说杂著D、小说评点 答案:D 4、清代王士祯倡导的诗论主张是() 。 A、神韵说B、格调说C、肌理说D、性灵说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明清时期的()文论观点受到了阳明心学的浸润。 A、妙悟说B、以禅喻诗C、情感论D、性灵论E、本色论 答案:CDE 三、判断题 1、王阳明对程朱理学的最大突破就在于他一反二程和朱熹的“理”本体论而提 出“心”本体论。 () 答案: 2、袁宏道的“性灵论”提出了“为人不可以有我,作诗不可以无我”的理论主 张。 () 答案: 3、李贽提出著名的“童心”说,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 答案: 第二节 从李贽到金圣叹:异端思潮下的小说评点第二节 从李贽到金圣叹:异端思潮下的小说评点 一、单项选择题 1、 ()号卓吾,著有焚书 、 续焚书 、 藏书 、 续藏书等书。 A、王阳明B、李贽C、袁枚D、王夫之 答案:B 2、 ()认为真正的好作品绝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作家心中郁结的不平之气 的尽情倾吐, “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 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 。 A、王阳明B、李贽C、金圣叹D、王骥德 答案:B 3、李贽说: “ 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 () 。如鲁智深、李逵、武松、 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 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 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 A、因文生事B、以文运事 C、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D、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金圣叹对庄子 、 离骚和()称为六才子书。 A、 史记B、杜甫诗集C、 水浒传D、 西厢记E、 西游记 答案:ABCD 2、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包括() 。 A、 “庶人之议”与“怨毒著书”B、 “因文生事”与“以文运事” C、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D、 “十年格物”E、 “因缘生法”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由于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小说评点也蔚为大观,如李贽、金圣叹对水浒 传的评点,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点,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 将中国古代小说评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 答案: 2、金圣叹认为, 史记是因文生事, 水浒是以文运事。 () 答案: 3、 “因缘生法”就是要求作家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虚心静虑,排除一切杂 念的干扰,进行反复的酝酿和推敲,才能使所要描写的人物在心中活泼起来。 () 答案: 4、金圣叹认为水浒传在写人时,达到了“传神” 、 “逼真”的“化境” 。 () 答案: 第三节 王骥德、李渔及明清戏曲理论第三节 王骥德、李渔及明清戏曲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的曲律堪称明代戏曲理论之集大成者,作者权衡各流派之得失, 兼取众长,独出己见,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A、王骥德B、李渔C、徐渭D、汤显祖 答案:A 2、李渔的戏曲理论收入在笠翁一家言中的() 。 A、 曲律B、 闲情偶记C、 连城璧D、 曲品 答案:B 3、 ()提出了“结构第一”的思想,对戏剧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刻 的理论探讨。 A、王骥德B、李渔C、徐渭D、汤显祖 答案:B 4、李渔提出“立主脑” ,主脑的涵义是() 。 A、选材B、情节安排C、人物塑造D、主题和主要人物、中心事 件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王骥德的“本色”论综合了诸家之说,认为() 。 A、戏曲创作必须真实地表现真情B、戏曲具有“可演可传”的审美本性 C、戏曲创作具有通俗性的要求D、强调对作家主体性和创作个性的张扬 E、本色与文采相结合,达到本色而不俚腐,有文采而不粉饰的效果 答案:ABCDE 2、李渔在论及戏曲结构时强调指出() 。 A、结构第一B、立主脑C、减头绪D、密针线E、脱窠臼 答案:ABCDE 3、关于戏曲语言,李渔提出了()四项主张。 A、立主脑B、贵浅显C、戒浮泛D、重机趣E、忌填塞 答案:BCDE 三、判断题 1、李渔将他关于戏曲的全部理论都与舞台演出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这与明代戏 曲理论中“案头之作”与“场上之作”相争辩的实际相关。 () 答案: 2、插科打诨为传统戏曲的有机组成部分,李渔将精彩的科诨称为“剧戏眼目” 。 () 答案: 3、关于戏曲的情节结构,王骥德提出“贵剪裁,贵锻炼”的原则。 () 答案: 第四节 王夫之、叶燮及明清诗词理论第四节 王夫之、叶燮及明清诗词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号姜斋,别号夕堂,晚年隐居湘西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与黄宗羲、 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王骥德B、王夫之C、叶燮D、李贽 答案:B 2、王夫之的诗论著作不包括() 。 A、 姜斋诗话B、 古诗评选C、 唐诗评选D、 原诗 答案:D 3、 ()号已畦,晚年著书、讲学于吴江之横山,世称横山先生,诗论著作 为原诗 。 A、王骥德B、王夫之C、叶燮D、李贽 答案:C 4、叶燮认为理、事、情是有机的统一体, “然是三者,又有总而持之,条而贯之 者”是() 。 A、气B、势C、意D、情 答案:A 三、多项选择题 1、王夫之的“兴观群怨”说改造和发展了前人的见解,认为() 。 A、把“曲写心灵”与“动人兴观群怨”结合起来 B、兴、观、群、怨四者都是“情”的表现 C、兴、观、群、怨四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D、对兴、观、群、怨作雅俗得失之辨 E、 “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答案:ABCDE 2、叶燮在原诗中将诗人的主观条件概括为()四项。 A、才B、胆C、识D、力E、理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王夫之认为情景融合是诗歌创作的重要触机,两者一旦在诗人艺术构思和具 体诗篇里相融会,就成为新的审美对象向人们呈现自己的意蕴。 () 答案: 2、叶燮强调诗歌在“变”中发展创新,在发展中诗歌也有不变的部分,那就是 “温柔敦厚”的“诗教” 。 () 答案: 3、提出“诗不言理而理自至”的是叶燮。 () 答案: 4、就创作主体而言,叶燮着重“胆” ;就创作客体来说,则首重“理” 。 () 答案: 第六章 近代文论第六章 近代文论 第一节 近代文论概述第一节 近代文论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公羊“三世”说实行革命性改造,形象地用“早时” 、 “午时” 、 “昏 时”来描述三世。 A、龚自珍B、黄遵宪C、魏源D、梁启超 答案:A 2、提出“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是() 。 A、谭嗣同B、夏尊佑C、黄遵宪D、康有为 答案:C 3、不属于近代小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