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8638.13-1988 镍基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 脉冲加热惰性气熔融库仑滴定法测定氧量》是一项国家标准,专门用于镍基合金粉末中氧含量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通过脉冲加热惰性气体熔融后采用库仑滴定法来精确测量样品中的氧含量的方法。

首先,在进行测试前需要准备一定量的镍基合金粉末作为待测样品,并确保所有使用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包括但不限于脉冲加热装置、库仑滴定仪等。此外,还需要准备好高纯度的惰性气体(如氦气或氩气)作为保护气氛,以防止样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是具体的实验步骤:将准确称量好的样品放入专用坩埚内,然后置于预热至设定温度的加热炉中;同时通入惰性气体以排除系统内的残留空气并保持整个过程中环境的纯净;随后快速加热使样品瞬间达到极高温度直至完全熔化,在此过程中样品中的氧会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最后,利用库仑滴定技术对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定量分析,从而间接得出样品中原始含有的氧量。

整个过程需要注意控制好各项参数,比如加热速率、保温时间以及气体流量等,这些都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此外,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通常需要对同一样品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镍基合金粉末材料中微量氧元素含量的检测,对于指导生产、质量控制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转行标
  • 本标准已被废除、停止使用,转为行业标准
  • 1988-01-11 颁布
  • 1989-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YS T 539.13-2006镍基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 脉冲加热惰性气熔...(GB T 8638.13-1988).pdf_第1页
YS T 539.13-2006镍基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 脉冲加热惰性气熔...(GB T 8638.13-1988).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YS T 539.13-2006镍基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 脉冲加热惰性气熔...(GB T 8638.13-1988).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镍 基 合 金 粉 化 学 分 析 方 法 脉 冲加 热 惰 性 气 熔 融 库 仑 滴 定 法 测 定 氧 量UD C 6 6 9 . 2 4 5 - 4 9 2 . 2 巧4 3 . 0 6 2GB 8 63 81 3一 88Ni c k e l b a s e a l l o y p o wd e r -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o x y g e n c o n t e n t一 P u l s e h e a t i n g i n e r t g a s f u s i o n c o u l o me t r i c t i t r i me t r i c me t h o d本标准适用于镍基合金粉末中氧量的测定。测定范围: 0 . O 1 -0 . 2 0 %.本标准遵守 G B 1 4 6 7 - 7 8 冶金产品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的总则及一般规定 。方法提要 试样用金属箔包裹, 投入处在氢气流中由低压交流电直接加热的石墨增涡内, 于2 5 0 0左右熔融。试样中氧呈一氧化碳析出, 经氧化铜转化为二氧化碳, 被 P H值为 9 . 5 左右的高氯酸钡溶液吸收,使溶液的 P H值降低, 同时用电解生成的碱使溶液的 P H值恢复至原给定值。 根据电解所消耗电量的脉冲计数计算氧量。2 试剂与材料 2 . 1 氢气 , 纯度大于 9 9 . 9 9 a a , 2 . 2 氧化铜, 线状。 2 . 3 碳酸钡。 2 . 4 高氯酸溶液( 1 +1 9 ) , 2 . 5 阴极池( 主杯) 溶液: 称取 1 0 0 g 高氯酸钡 B a ( C IO , ) , - 3 H ,O 溶于 2 0 0 0 m L 水中, 加入 6 0 m l, 异丙醇, 混匀。贮于磨 口 瓶内备用。 2 . 6 阳极池( 副杯) 溶液: 称取 1 0 0 g 高氯酸钡 B a ( C I O . ) , - 3 H , O 溶于 5 0 0 m l , 水中, 混匀。贮于磨口瓶内备 用。 2 . 7 参考电极池 ( 小杯) 溶液; 称取 5 g 高氯酸钡 C B a ( C IO , ) , - 3 H ,O 和 3 g 氯化钠, 溶于 1 0 0 m l , 水中, 待完全溶解后滴加数滴硝酸银溶液(( 5 a/ o ) , 加热至 6 0 - 7 0 0C , 冷却, 混匀。贮于磨口瓶内备用。 2 . 8 高氯酸镁或五氧化二磷。 2 . 9 四氯化碳。 2 . 1 0 丙酮 。 2 . 1 1 金属箔: 镍箔或铁镍箔, 氧量低于 0 . 0 2 a a , 厚度G0 . 0 5 m m , 2 . 1 2 碱石棉。 2 . 1 3 玻璃棉。 2 . 1 4 石墨增涡, 用高纯、 致密、 细晶粒、 高温下有足够强度的石墨加工而成。其形状与尺寸 见图 t o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 9 8 8 一 0 1 一 1 1 批准1 9 8 9 一 0 1 一 0 1 实施GB 8 638 1 3一 88 图 I i 报增祸允许使用能使氧完全析出的其他形状、 尺寸的柑涡, 加热条件另选。3 仪器脉冲加热库仑定氧仪应达到下述技术指标:a . 测量上限不低于 5 0 0 p g ;b 灵敏度: 0 . 5 u g ; 加热温度高于3 0 0 0 0C;d 空白试验值小于 5 4 g ;e . 精密度: 士2 或 2 p p m ( 取其中大值) 。脉冲加热库仑定氧仪气路奢统 lti ! 1- I 2111!一J内日日日门目饰 1 1 2 脉ill , 加热库仑走i t 仅 M东 沉1 -城2 瓶; 2 -减压阀; 3 -压力表; 9 -喊化铜净化炉; 5 - - 碱石棉净化器; 6 , 1 0 , 1 6 一电 磁阀; 7 , 9 , 2 2 一针形阀;a 一高抓酸镁或五氧化二磷干燥器; 1 1 - p H电磁阀, 1 2 一脉冲炉; 1 3 一脱气气流流量计; 1 9 一缓冲容量; 1 5 - - 除 尘器; 1 7 -氧化铜转化炉; 1 8 , 1 9 -截止阀; 2 0 一分析气流流量计, 2 1 一吸收池; 2 3 -氢屏气流流量计G B 8638 。1 3一 884 试样贮存试样时应避免试样氧化和沾污。称取试料前应充分混匀。5 分析步骤 5 1 测定次数 平行测定两次, 取其平均值。 5 . 2 试样量 O 簇0 . 0 2 称取 0 . 5 0 0 -1 . 0 0 0 g 试样 。 O 0 . 0 2 称取 0 . 2 0 0 0 . 7 0 0 g 试样。 5 3 试样 5 . 3 . 1 包裹试样用的金属箔( 2 . 1 1 ) 在使用前应用绸布沾四氯化碳(( 2 . 9 ) 擦洗, 剪成大小相等, 尺寸适当的小块, 用四氯化碳( 2 . 9 ) 、 丙酮( 2 . 1 0 ) 依次洗涤、 风干、 称重。 5 . 3 . 2 试样用处理过的金属箔( 5 - 3 . 1 ) 包裹, 包裹试样应用干净的器具操作, 在移入琳塌内的过程中不应泄漏 。 5 . 3 . 3 按 5 . 3 . 1 款清洗过的金属箔和包好的试样应用干净的镊子夹取, 不得用手触摸或接触不干净的器具 。 5 . 4 仪器的准备 5 . 4 . 1 检查仪器的净化、 转化、 除尘、 吸收用的各种试剂或材料并及时更新或添加。 5 . 4 . 2 打开气路阀门, 调整分析气流流速为1 0 0 -1 5 0 m L / m i n , 氢屏气流流速为1 0 0 2 0 0 m L / m i n , 5 . 4 . 3 检查并接通电源, 使净化炉、 转化炉升温至 5 8 0 1C , 开动库仑分析仪。 5 . 5 校正试验 5 . 5 . 1 用恒电流源装置校正库仑滴定电解脉冲的电量。 5 . 5 . 2 必要时用标准物质检验。 5 . 6 空白试验 按试样(( 5 . 3 ) 测定条件进行空白试验数次 , 取其平均值作为空白 值。 进行一定数量的试样分析之后或分析加热条件改变之后应检查或重新确定空白值。 5 . 了 金属箔氧量测定 按试样 5 . 3 ) 测定条件进行金属箔氧量测定数次, 按式( 1 ) 计算金属箔的氧量:,1 , C, 一 B ,C。一 B . ,、 ,、 。 材 一 k -十 十 一 一 二 , 一 )A u . 0A I u 林扣 ,7 / 乙 ”式中: Q 金属箔的氧量; B 空白试验所得的计数值; C ; 第i 块金属箔氧量测定计数值; m , 第i 块金属箔的质量; : 测定次数。 5 . 8 测定 5 . 8 . 1 将阴极池( 主杯) 溶液(( 2 . 7 ) 终点 p H值校正至 9 . 5 左右。 5 . 8 . 2 给脉冲炉通冷却水。 5 . 8 . 3 用专用铜刷清扫进样通道与脉冲炉炉膛, 在炉内装入新柑祸, 将包好的试样( 5 . 3 . 2 ) 装入加样5。 5 . 8 . 4 按下述条件进行柑锅脱气: a 脱气加热电流9 5 0. 1 0 0 0 A ; b 脱气气流流速不低于 1 0 0 0 m L f m in ;G B 8 6 3 8 1 3一 8 8 脱气 时间4 0 - 6 0 s . 5 . 8 . 5 使仪器转入分析状态, 将加样器中的试样( 5 . 8 . 3 ) 加入石墨增涡内, 使库仑计数复零。 5 . 8 . 6 试样分析加热取先低温后高温方式, 分两段进行。 低温段: 加热电流 4 0 0 5 0 0 A ( 约 1 3 0 0 1C ) ; 加热时间 5 - 1 0 s , 高温段: 加热电流 8 5 0 -9 5 0 A ( 约 2 5 0 0 1C ) ; 加热时间 1 5 - 2 5 s o 在连续分析中, 分析加热条件应保持相对稳定。 5 . 8 . 了 读取分析计数值, 从分析开始到读取计数值所间隔的时间在同一批试样分析中应保持稳定。空白试验时也应取相同的时间间隔。 5 . 8 . 8 连续分析时, 继续按 5 . 8 . 3 - 5 . 8 . 7 款进行。 5 . 8 . 9 临时中断分析时应及时关闭脉冲炉冷却水。继续分析时, 按 5 . 8 . 2 -5 . 8 . 7 款进行。分析结果的计算按式( 2 ) 计算氧的百分含量:O ( ) ( A一 B一 C ) X 0 . 5 X 1 0 - X 1 0 0( 2 )式中:A 分析试样时所得的计数值; B 空白试验所得的计数值; C 计算出的包裹试样用的金属箔的计数值; m试样量 , 9 ; 0 . 5 X 1 0 - 一个计数值相当的氧量, 9 . 包裹试料用的金属箔的计数值, 按式( 3 ) 计算: Qm ,0 . 5 X 1 0 - 式中:Q金属箔的氧量; , : 用于包裹试样的金属箔的质量, 8 ; 0 . 5 X 1 0 - 一个计数相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