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JJF 1286-2011 无线信道模拟器校准规范》是中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之一,主要针对无线信道模拟器的校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无线信道模拟器,包括但不限于用于通信系统测试中的多径衰落、多普勒频移等特性的模拟设备。

根据此规范,无线信道模拟器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来验证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这些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频率范围、最大输入功率、插入损耗、群时延、幅度精度、相位精度以及多径模型参数设置能力等方面。其中,对于每项指标都给出了详细的定义,并且指定了相应的测量条件与方法。

在进行校准时,首先需确保所使用的所有参考标准仪器本身已经过适当校准并处于有效期内;其次,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具体步骤执行各项测试,记录下实际测得的数据;最后,将实测值与被测无线信道模拟器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规格书中的标称值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如果发现有任何不符合项,则应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或修复后重新进行校验直至合格为止。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JJF 1286-2022
  • 2011-06-14 颁布
  • 2011-09-14 实施
©正版授权
JJF 1286-2011 无线信道模拟器校准规范.pdf_第1页
JJF 1286-2011 无线信道模拟器校准规范.pdf_第2页
JJF 1286-2011 无线信道模拟器校准规范.pdf_第3页
JJF 1286-2011 无线信道模拟器校准规范.pdf_第4页
JJF 1286-2011 无线信道模拟器校准规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JJF 1286-2011 无线信道模拟器校准规范.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了J 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2 8 6 - - 2 0 1 1无线信道模拟器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W i r e l e s sC h a n n e lE m u l a t o r2 0 1 1 0 6 1 4 发布2 0 1 1 0 9 1 4 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无线信道模拟器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W i r e l e s sC h a n n e lE m u l a t o ri52iJ J F l 2 8 6 2 0 1 1l52本规范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 0 1 1 年6 月1 41 3 批准,并自2 0 1 1 年9 月1 4 日起施行。归口单位:全国无线电计量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计量中心本规范由全国无线电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冉志强张睿参加起草人:郭隆庆(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计量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计量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计量中心)耵F1 2 8 6 2 0 1 11 范围一2 引用文献一3 术语和定义- 4 概述- - - “5 计量特性- - - 5 1 本振输出频率准确度5 2 路径损耗- - 5 3 输出衰减5 4 射频频率响应平坦度5 5 路径时延5 6 群时延- - 一5 7 频谱纯度5 8 增益平坦度一5 9 输出功率线性度5 1 0 模拟基带频率响应平坦度5 1 J 模拟基带I Q 幅度平衡性5 1 2 模拟基带I Q 相位平衡性5 1 3 射频接口特性-6 校准条件6 1 校准环境条件6 2 标准及其他设备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7 1 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一7 2 本振输出频率准确度“7 3 路径损耗7 4 输出衰减- 7 5 射频频率响应平坦度“7 6 路径时延7 7 群时延7 8 频谱纯度一7 9 增益平坦度- - - 7 1 0 输出功率线性度一7 1 1 模拟基带频率响应平坦度7 1 2 模拟基带I Q 幅度平衡性7 1 3 模拟基带I Q 相位平衡性目录llllll1l222222222222334445566777788Il;vvvl;ll;llvvv(J J F1 2 8 6 2 0 1 l7 1 4 射频输入输出端口电压驻波比7 1 5 功能检查- - - 8 校准结果表达9 复校时间间隔附录A 校准记录表格附录B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附录C 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8 )( 9 )( 1 2 )( 1 3 )( 1 4 )( 1 8 )( 2 2 )J J F1 2 8 6 - - 2 0 1 1范围无线信道模拟器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无线信道模拟器的校准项目、方法及数据处理,适用于无线信道模拟器的校准。2 引用文献J J F1 0 0 1 9 9 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 J F1 0 5 9 - - 1 9 9 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3 术语和定义路径损耗p a t hl o s s无线射频信号从发射端经过某个路径到达接收端所引入的信号衰减4 概述无线信道模拟器是由射频前端模块( R FF r o n tE n dM o d u l e ) 、中频信号处理模块( I FS i g n a lP r o c e s s i n gM o d u l e ) 和内部本振模块( I n t e r n a lL OM o d u l e ) 等构成的测试仪器,它能够对瑞利衰落( R a y l e i g hF a d i n g ) 、莱斯衰落( R a c i a nF a d i n g ) 和频移( F r e q u e n c yS h i f t ) 等重要的无线信道特征进行模拟,具备适用于G S M 、C D M A 及W L A N 等无线通信标准的宽带信道模拟能力,主要用于无线通信设备和产品的研发、制造和评估等环节。5 计量特性5 1 本振输出频率准确度频率准确度:1 1 0 “5 2 路径损耗0d B 1 0d B ,最大允许误差:0 5d B1 0d B 2 0d B ,最大允许误差:士12 5d B2 0d B 3 0d B ,最大允许误差:1 7 5d B3 0d B 4 5d B ,最大允许误差:士2 5d B4 5d B 6 0d B ,最大允许误差:2 7 5d B6 0d B 8 0d B ,最大允许误差:4d B5 3 输出衰减0 dB 1 0d B ,最大允许误差:土0 5d B1 0d B 2 0d B ,最大允许误差:1 2 5d B2 0d B 3 0d B ,最大允许误差:1 7 5d B3 0d B 4 5d B ,最大允许误差:2 5d B4 5d B 6 0d B ,最大允许误差:2 7 5d B6 0d B 8 0d B ,最大允许误差:士4d B5 4 射频频率响应平坦度频率范围:1M H z 3G H z ,最大允许误差:2d B频率范围:3G H z 6G H z ,最大允许误差:3d B5 5 路径时延时延范围:0 m s 3 m s最大允许误差:1 0n s5 6 群时延群时延: 4p s5 7 频谱纯度频谱纯度: 4 0d B射频端口回损测量最大允许误差:士1 0d B相位测量最大允许误差( 相位 2 0 。) :士0 2 。注:以上技术指标不作合格性判别,仅提供参考。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项目见表1 。表1 校准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2本振输出频率准确度3路径损耗4输出衰减5射频频率响应平坦度6路径时延群时延8频谱纯度9增益平坦度l O输出功率线性度3耵F1 2 8 6 - - 2 0 1 1表1 ( 续)序号项目名称模拟基带频率响应平坦度1 2模拟基带I Q 幅度平衡性1 3模拟基带I q 相位平衡性射频输入输出端口电压驻波比功能检查1 5信道通路直通( B Y P A S S ) 功能检查瑞利( R a y l e i g h ) 衰落模拟( 频谱)瑞利( R a y l e i g h ) 衰落模拟( 时域)1 8莱斯( R a c i a n ) 衰落模拟1 9频移( F r e q u e n c yS h i f t ) 模拟2 0对数正态阴影( L o g - N o r m a lS h a d o w i n g ) 衰落模拟71 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7 11 被校无线信道模拟器应有说明书及全部配套附件。71 2 被校无线信道模拟器各开关、旋钮和按键等应安装牢固,调节正常。仪器不应有影响电气性能的机械损伤。7 13 进行校准时,被校无线信道模拟器及校准用设备应按规定时间预热。7 2 本振输出频率准确度7 2 1 仪表连接如图1 所示。巨三习丽 互图1 本振输出频率准确度7 2 2 设置被校无线信道模拟器的本振模式为手动模式,设置频率为,读取频率计数器的测量结果,记录在附录A 表A 1 中的相应位置。7 2 3 改变本振频率,重复步骤7 2 2 ,并将结果记录于表A 1 中的相应位置。注:不具备本报输出端口的无线信道模拟器无需进行此项测试。7 3 路径损耗7 3 1 仪表连接如图2 所示。图2 连接测试图7 3 2 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功率电平适当的正弦波信号。7 3 3 频谱分析仪中心频率,适当设置扫频带宽、分辨力带宽、参考电平及垂直,频率参考设置为外参考模式。7 3 4 被校无线信道模拟器设置为初始状态,设置频率为,设置一条路径打开,其余路径关闭,被校路径的损耗设置为0d B ,调制项设置为无调制;使用频谱分析仪标记( M a r k e r ) 的峰值跟踪( P e a kS e a r c h ) 功能,测量得到参考功率电平P 。7 3 5 改变被校无线信道模拟器路径损耗值为1 0d B 。7 3 6 读取频谱分析仪标记( M a r k e r ) 所示的功率电平值P 。,根据式( 1 1 计算当前路径损耗,并将计算结果记录于附录A 表A 2 中相应的位置。路径损耗一P 一一尸。( 1 )7 3 7 改变路径的损耗值或中心频率值,重复步骤7 3 2 7 3 6 ,并将结果记录于附录A 表A 2 中相应的位置。7 3 8 同理校准信道2 。7 4 输出衰减7 4 1 按7 31 7 3 4 的步骤操作。7 4 2 改变被校无线信道模拟器输出衰减值为1 0d B 。7 4 3 读取频谱分析仪标记( M a r k e r ) 所示的功率电平值P 。,根据式( 2 1 计算当前的输出衰减,并将计算结果记录于附录A 表九3 中相应的位置。输出衰减一P ,“一P 。( 2 )7 4 4 根据附录A 表A 3 改变无线信道模拟器的输出衰减值及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的中心频率值,重复步骤7 4 1 7 43 ,并将结果记录于附录A 表A 3 中相应的位置。7 5 射频频率响应平坦度图3 频率响应平坦度( 单人单出)7 5 1 根据无线信道模拟器频率范围技术指标,选择网络分析仪的起始频率和终止频率。7 5 2 系统如图3 所示连接,将无线信道模拟器的频率设置为待测值,适当设置无线信道模拟器的衰减值等参数,调制项设置为无调制,在网络分析仪上读出频率响应,根据式( 3 ) 计算当前的频率响应平坦度,将测试结果记录于附录A 表A 4 中。频率响应平坦度一量盘僮;量丛遒( 315J J F1 2 8 6 2 0 1 1日一辑m芷圈一塑( 三至田射频入lf射频出困圈图5 频率响应平坦度( 多人单出)7 5 4 测量多人单出的无线信道模拟器时,系统如图5 ,配置好无线信道模拟器工作在多人单出模式,其余设置方法同7 5 2 ,分别测量各个端口的平坦度。7 6 路径时延7 6 i 连接如图2 所示。7 6 2 无线信道模拟器选择单人单出模式,选择一个路径,其余路径关闭,时延设为0 ,设置好工作频率,调制项设置为无调制。7 6 3 网络分析仪设置在C W 工作模式,扫宽为0 ,选择网络分析仪时延测量功能,直通校准。7 6 4 将无线信道模拟器设置为待测时延,读取该频率的时延值并记录于附录A 表A 5 中。76 5 改变时延,重复7 6 4 。7 7 群时延7 7 i 根据无线信道模拟器的带宽和频率范围技术指标,选择网络分析仪的起始频率( f o ,B ) 和终止频率( ,0 + ,B ) ,f o 为中心频率,B 为带宽的一半,然后网络分析仪直通校准。7 7 2 连接如图3 所示。67 7 3 无线信道模拟器选择单人单出模式,选择一个路径,其余路径关闭,时延设为0 ,设置好工作频率,。,调制项设置为无调制。7 7 4 网络分析仪设置在群时延测量工作状态,读取群时延最大值记录于附录A 表A 6 中。7 8 频谱纯度7 8 1 连接如图2 所示。7 8 2 模拟器选择单人单出模式,选择一个路径,其余路径关闭,时延设为0 ,设置好工作频率为,凋制项设置为元调制。7 8 3 信号发生器设置工作频率为,。,输出功率设置为模拟器最大允许输人电平,合理设置频谱分析仪的参考电平,中心频率为 ,扫宽为3 倍,。,其余自动,打开峰值功能,选择D e l t a 功能,输人,0 鼬,从而得到该频率点的频谱纯度,然后改变 。,将结果记录于附录A 表A7 中。7 8 4 按7 8 2 - - 7 8 3 方法重复操作测量其他频率点的频谱纯度。7 9 增益平坦度7 9 1 根据无线信道模拟器的带宽和频率范围技术指标,选择网络分析仪的起始频率( f o 一,B ) 和终止频率( f o + ,B ) ,B 为带宽的一半。7 9 2 系统如图3 所示连接,将无线信道模拟器的频率设置为待测值 ,适当设置无线信道模拟器的衰减值等参数,选择一个路径,其余路径关闭,调制项设置为无调制,在网络分析仪上读出频率响应,根据式( 4 ) 计算当前的增益平坦度,将测试结果记录于附录A 表A 8 中。增益平坦度7 9 3 改变输出频率重复7 9 2 步骤,录A 表A 8 中。当有多端口时重复7 97 1 0 输出功率线性度最大值一最小值( 4 )测量到无线信道模拟器最大频率点,记录于附2 步骤分别测量各个端口的增益平坦度。7 1 0 1 设置网络分析仪c w 频率,0 ,扫宽设为oH z ,扫描状态为输入功率扫描,根据无线信道模拟器的接收功率范围设置网络分析仪的扫描功率范围,网络分析仪直通校准。7 1 0 2 系统如图2 所示连接,将无线信道模拟器的频率设置为待测值最高频率点,设置无线信道模拟器的衰减值为0d B ,选择一个路径,其余路径关闭,调制项设置为无调制,用网络分析仪M a r k e r 标记第一个输出值,然后将该值设置为幅度的偏移值( M a g n i t u d eo f f s e t ) ,利用M a r k e r 功能读出各个功率点的线性度,将测试结果记录于附录A 表A 9 中。7 1 0 3 按7 1 0 1 7 1 0 2 方法重复操作,测量中间频率点,该项至少测2 个频率点。当有多端口时分别测量各个端口。7 1 1 模拟基带频率响应平坦度7 1 1 1 根据无线信道模拟器基带频率范围技术指标,选择网络分析仪的起始和终止频率,网络分析仪直通校准。J J F1 2 8 6 - - 2 0 1 17 1 1 2 将无线信道模拟器基带I 路接入网络分析仪的输入和输出端口,连接如图6所示。图6 模拟基带频率响应平坦度71 1 3 无线信道模拟器选择单人单出模式,根据无线信遭模拟器技术指标设置无线信道模拟器。7 1 1 4 根据式( 5 ) 计算平坦度,读取测量结果记录于附录A 表A 1 0 中。平坦度一量盍焦_ 二9 j 逍( 5 )-7 1 15 按7 1 1 2 7 1 1 4 方法重复操作,测量Q 路以及其他端口。71 2 模拟基带I q 幅度平衡性7 1 2 1 根据无线信道模拟器基带频率范围技术指标,选择网络分析仪的起始和终止频率。7 1 22 将无线信道模拟器I 路接人网络分析仪的输入和输出端口,无线信道模拟器选择单人单出模式。根据无线信道模拟器技术指标设置无线信道模拟器。连接如匿6 所示,网络分析仪直通校准。7 1 2 3 分别将网络分析仪输入和输出端口接到同一信道对应Q 路的输入和输出端口。7 1 2 4 读取幅度测量结果最大值记录于附录A 表A 1 1 中。7 1 2 5 按7 1 2 2 7 1 2 4 方法重复操作,测量其他端口。7 1 3 模拟基带I Q 相位平衡性7 1 3 1 根据无线信道模拟器基带频率范围技术指标,选择网络分析仪的起始和终止频率。7 1 3 2 将无线信道模拟器I 路接入网络分析仪的输人和输出端口,无线信道模拟器选择单人单出模式,根据无线信道模拟器技术指标设置无线信道模拟器。连接如图4 所示,然后网络分析仪直通校准。7 1 3 3 将无线信道模拟器Q 路接入网络分析仪的输入和输出端口。7 1 3 4 读取相位测量结果最大值记录于附录A 表A 1 2 中。7 1 3 5 按7 1 3 2 71 3 4 方法重复操作,测量其他端口。7 1 4 射频输人输出端口电压驻波比7 1 4 1 设置网络分析仪进行s 参数“$ 1 1 ”测试,选择S W R 驻波比测量。适当设置网络分析仪频率范围等参数。将网络分析仪进行单端口自校准。8图7 射频输人输出端口电压驻波比7 1 4 2 测量框图如图7 所示,网络分析仪连接到无线信道模拟器的输入端口。7 1 4 3 用标记功能读出各频率上的电压驻波比,记录于附录A 表A 1 3 中。7 1 4 4 按7 1 4 2 7 1 4 3 方法重复操作测量无线信道模拟器的输人输出端口。7 1 5 功能检查7 1 5 1 信道通路直通( B Y P A S S ) 功能检查7 1 5 1 1 仪表连接如图2 所示。7 1 5 1 2 在被校无线信道模拟器上打开直通( “B Y P A S S ”) 功能,按照说明书要求检查“B y p a s s ”功能,记录于附录A 表A 1 4 中。7 1 5 2 瑞利( R a y l e i g h ) 衰落模拟( 频域)7 1 5 2 1 仪表连接如图2 所示。7 1 5 2 2 信号发生器输出9 0 0M H z 功率电平一1 0d B m 的正弦波信号。7 1 5 2 3 频谱分析仪中心频率设置为9 0 0M H z ,扫频带宽1k H z ,分辨力带宽1 0H z ,扫描时间3 0s ,适当参考电平。7 1 5 2 4 被校无线信遭模拟器为初始状态,载波频率9 0 0M H z ,设置输出衰减0d B ,打开一条路径,关闭其余路径,损耗0d B ,衰落模式为瑞利( R a y l e i g h ) 衰落,速度i 0 0k m h 。注:移葫速度旺厦多普靳( D o p p l e r ) 糖移可根据无线信道模拟嚣指标范围适当设置,两者的换算关系如式( 6 ) 所示:F d :坠坐( 6 )f式中:F d 多普勒( D o p p l e r ) 频移,H z ;v 移动速度,m s ;F 。载波频率,H z ;c 光速,3 1 妒,m s 。7 1 5 2 5 使用频谱分析仪标记( M a r k e r ) 的D e l t a 功能,验证频谱分析仪上的信号是否呈现带宽约为1 6 6 7H z ( 理论值) 的“标准瑞利频谱”的形状,如图8 所示。在频谱分析仪上选择文件保存功能,保存屏幕图形记录于附录A 的A 1 5 中。9J J F1 2 8 6 - - 2 0 1 1R e fN O 丌nL o g1 0d B L g vW 1S 2S 3F Sp ) :, 5 0k# S 帅I I I- 3JR州I 胍日| | 。】叩IllJ“l 。, J M1 h 肌椭j 。 讷f 甲”M。Il l W 胛W 血熙出山C e n t e r9 0 00 0 00 0 0 M k# S w e e p3 0s ( 6 0 1p t s )图8 瑞利( R a y l e i g h ) 衰落( 频域) 典型图7 1 5 3 瑞利( R a y l e i g h ) 衰落模拟( 时域)7 1 5 3 1 仪表连接如图2 所示。7 1 5 3 2 信号发生器输出9 0 0M H z 功率电平1 0d B m 的正弦波信号。71 5 3 3 频谱分析仪中心频率9 0 0M H z ,扫频带宽零扫宽,分辨力带宽1 0 0k H z ,扫描时间1 0 0m s ,适当参考电平,频率参考为外参考模式。7 1 5 3 4 被校无线信道模拟器为初始状态,载波频率9 0 0M H z ,设置输出衰减0d B ,打开一条路径,关闭其余路径,损耗0d B ,衰落模式为瑞利( R a y l e i g h ) 衰落,速度1 0 0k m h 。此时多普勒( D o p p l e r ) 频移为8 3 3H z 。7 1 5 3 5 验证频谱分析仪上的信号波形是否快速波动( 范围约为从3 0d B 到6 0d B 快衰落信号) 。在频谱分析仪上选择文件保存功能,保存屏幕图形记录于附录A 的A 1 6 中。7 1 5 4 莱斯( R a c i a n ) 衰落模拟7 1 5 4 1 仪表连接如图2 所示。7 1 5 4 2 信号发生器输出9 0 0M H z 功率电平一1 0d B m 的正弦波信号。7 1 5 4 3 频谱分析仪中心频率设置为9 0 0M H z ,扫频带宽1k H z ,分辨力带宽1 0H z ,扫描时间3 0S ,适当参考电平。7 1 5 4 4 被校无线信道模拟器为初始状态,载波频率9 0 0M H z ,设置输出衰减0d B ,打开一条路径,关闭其余路径,损耗0d B ,衰落模式为莱斯( R i c i a n ) 衰落,速度设置1 0为 0 0k m h 。此时D o p p l e r ( 多普勒) 频移为8 3 3H z 。7 1 5 4 5 验证频谱仪上的信号是否呈现“标准莱斯频谱”的形状,这个“标准莱斯频谱”带有多普勒频移1 6 6 7H z 的视距( L O S ) 信号,如图g 所示( 图中A M k r l 宽约为1 6 6 7H z ) 。在频谱分析仪上选择文件保存功能,保存屏幕图形记录于附录A 的A 1 7 中。R e fN o r mL o g1 0d B nl1HPl 刚lJ 刚f1 1 1nn池。1 h I u J J 删1l J 山i 巩。曲J “呷1 盯。刚m 。4”。4们r l ”州Im 1C e n t e r9 0 00 0 0 0 0 0 M 砘# s 。p3 0s ( 6 0 1p 曲图9 莱斯( R i c i a n ) 衰落( 频域) 典型图7 1 5 5 频移( F r e q u e n c yS h i f t ) 模拟7 1 55 1 仪表连接如图2 所示。7 1 5 5 2 信号发生器输出9 0 0M H z 功率电平一1 0d B m 的正弦波信号。7 1 5 5 3 频谱分析仪中心频率设置为9 0 0M H z ,扫频带宽1k H z ,分辨力带宽l oH z ,扫描时间3 0s ,适当参考电平。7 1 5 5 4 被校无线信道模拟器为初始状态,载波频率9 0 0M H z ,设置输出衰减0d B 打开一条路径,关闭其余路径,损耗0d B ,调制项为频移( F r e q u e n c yS h i f t ) ,多普勒( D o p p l e r ) 频移为2 4 1 7H z 。7 1 5 5 5 使用频谱分析仪标记( M a r k e r ) 的峰值跟踪( P e a kS e a r c h ) 功能,找到信号的峰值,再使用标记( M a r k e r ) 的差值( D e l t a ) 功能,读取测量结果并记录入原始记录中,验证频谱仪上的信号是否在频率上移动了2 4 1 ,7H z ,如图1 0 所示。在频谱分析仪上选择文件保存功能,保存屏幕图形记录于附录A 的A1 8 中。7 1 5 5 6 根据附录A 改变颠偏的设置值,重复步骤7 1 5 5 2 - - 7 1 5 5 5 。篡。篱脚J J F1 2 8 6 - - 2 0 1 11 Ron:Jf川1l口删。n # S w e e p3 0s ( 6 0 1p t s )图l o 频移( F r e q u e n c yS h i f t ) 模拟结果示意图7 1 56 对数正态阴影衰落( L o g ,N o r m a lS h a d o w i n g ) 模拟7 1 5 6 1 仪表连接如图2 所示。7 1 5 6 2 信号发生器输出9 0 0M H z 功率电平1 0d B m 的正弦波信号。7 1 5 6 3 频谱分析仪中心频率设置为9 0 0M H z ,扫频带宽为零扫宽模式,分辨力带宽1 0 0k H z ,扫描时间3 0s ,适当设置参考电平及刻度,频率参考设置为外参考模式。7 1 5 6 4 被校无线信道模拟器设置为初始状态,载波频率9 0 0M H z ,输出衰减0d B ,打开一条路径,关闭其余路径,路径损耗0d B ,对数正态标准偏移( “L O GN O R M A LS T A N D A R DD E V I A T I O N ”) 设置为8d B ,对数正态速率( “L O GN O R M A LR A T E ”) 设置为0 5H z 。7 1 5 6 5 验证频谱分析仪上的信号图形波动信号( 由于阴影衰落导致路径损耗上下波动,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在频谱分析仪上选择文件保存功能,保存屏幕图形记录于附录A 的A 1 9 中。8 校准结果表达校准后,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1 ) 标题,如“校准证书”;2 )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3 ) 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 如编号) ,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1 2J J F1 2 8 6 - - 2 0 1 14 ) 送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5 ) 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6 ) 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7 ) 对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8 ) 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9 ) 校准环境的描述;1 0 ) 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u )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以及签发日期。9 复校时间间隔校准时间间隔由用户根据使用情况自行确定,推荐为1 年。J J F1 2 8 6 - - 2 0 1 1附录A校准记录表格表A 0 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内容有无数量备注配件2开关、键、钮损伤3通电后显示功能正常不正常表丸1 本振输出频率准确度信道标称值f M H z实测值M H z表A 2 路径损耗实测值d B信道路径示值d B中- L , 频率:,中心频率;衰乱3 输出衰减实测值d B信道示值d B中心频率:,中心频率:1 41 J F1 2 8 6 - - 2 0 1 1表屯4 射频频率响应平坦度信道中心频率M H z频率范围M H z实测值d B衰A 5 路径时延信道中心频率M H z示值n s实测值n s表A 6 群时延信道频率M H z实测值n s,。表A 7 频谱纯度信道1信道2频率M H z频偏M H z实测值d B c实测值d B c表A 8 增益平坦度信道1信道2频率M H z实测值d B实测值d Bf 。J J F1 2 8 6 - - 2 0 1 1表九9 输出功率线性度信道1信道2频率M H z输出功率d B m实测值d B实测值d B表A 1 0 模拟基带频率响应平坦度频率范围信道通路实测值d BIQIQQ表A 1 1 模拟基带I Q 幅度平衡性频率范围信道实测值d B表丸1 2 模拟基带I Q 相位平衡性频率范围信道实测值度表A 1 3 射频输入输出端口电压驻波比实测值信道频率M H z输入端口输出端口1 6J J F1 2 8 6 2 0 1 1表丸1 4 信道通路直通( B Y P A S S ) 功能检查信道结论信道lI信道2注:结论填写“正常”或“不正常”表A 1 5 瑞利( R a y l e i g h ) 衰落模拟( 频域)图形结论I注:结论填写“正常”或“不正常”表乱1 6 瑞利( R a y l e i g h ) 衰落模拟( 时域)图形结论注:结论凄写“正常”或表A 1 7 莱斯( R a c i a n ) 衰落模拟图形结论注:结论填写“正常”或“不正常”裹A 1 8 频移( F e q u e n e yS h i f t ) 模拟图形结论注:结论填写“正常”或“不正常”表A 1 9 对数正态阴影衰落( L o g - N o r m a lS h a d o w i n g ) 模拟图形结论注:结论填写“正常”或“不正常”1 7J J F1 2 8 6 2 0 1 1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表B 1 本振输出频率准确度信道标称值f M H z实铡值M H z表B 2 路径损耗宴测值d B信道路径示值a B中心频率:,中心频率:表B 3 输出衰减实铡值d B信道示值d B中心频率:,中心频率:袅B 4 射频频率响应平坦度信道中心频率M H z频率范围M H z实测值a n1 8J J F1 2 8 6 2 0 1 1表R5 路径时延信道中心频率M H z示值n s实测值n s表B 6 群时延信道频率M H z宴测值n sf 。表R7 频谱纯度信道l信道2频率M H z频偏M H z实铡值d B e实删值d B c表B 8 增益平坦度信道1信道2频率M H z实测值d B实测值d Bfq表B 9 输出功率线性度信道1信道2频率M H z输出功率d B m实测值d B实测值d Bf 11 9J J F1 2 8 6 2 0 1 1表B 1 0 模拟基带频率响应平坦度频率范围信道通路实测值d BIQIQQ寰n l l 模拟基带J Q 幅度平衡性频率范围信道实测值d B表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