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4 年度在职人员申请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年度在职人员申请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学校代码:学校代码:10269 学号:学号:5112160020051121600200 加强电子银行业务加强电子银行业务 风险监管的对策研究风险监管的对策研究 院院 系系: 公共管理学院 类类 别别: 公共管理硕士 领领 域域: 公共管理硕士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何修猛 副教授 申申 请请 人人: 许科文 20142014 年年 1111 月完成月完成 2014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thesis University code:10269 Graduate code: 51121600200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Risk Supervision for Electronic Banking Business School: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rection: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utor: Professor He Xiumeng Graduate: Xu Kewen 2014.11 华东师华东师范大范大学学学学位位论论文原文原创创性性声声明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加强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的对策研究 ,是 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博士(请勾选)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 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年 月 日 华东师华东师范范大大学学学学位位论论文著作文著作权权使用使用声声明明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机制问题研究 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 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博士(请勾选)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 有。 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 机构如国家图书馆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 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 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 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勾选) ( )1.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 于 年 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 论文(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未经上 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 上述授权)。 许科文许科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 职称 单位 备注 孙荣 教授 同济大学 主席 齐卫平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陈爱平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王芳 华东师范大学 秘书 I 摘摘 要要 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各家银行出于竞争的需要, 以科技为依托, 不断进行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于是,电子银行应运而生,并衍生出以网 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为主的创新手段,这些都为商业银行的 发展和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也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 电子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而言,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银行自身来说,它不 仅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和服务成本,扩大银行的利润空间,还能使资金加速流动, 将其在流通中的损失降到最低。而对于顾客来讲,电子银行由于运行环境简单, 能为其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使其业务办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虽然电子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更加个性化和便捷, 但它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业 务风险,这给银行风险监管机制的建构提出的巨大的挑战。但就目前而言,我国 有关部门对电子银行风险监管机制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并进行了一些努 力, 但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机制,现有监管机制中仍存 在一些薄弱环节或尚未关注到的盲区,因此,对于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机制的 探索仍需一个过程。 本文首先从一般风险的监管现状和特殊风险的监管现状出发, 分析出导致我 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出现问题的原因,这些原因主要包括:技术较为落后,内控 体系不够完善, 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风险意识较为薄弱, 创新速度与监管脱节等, 并结合国外监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先进经验, 针对我国电子银行在运行实践中 出现的问题,构建一套从内到外的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这个监管机制从内部来 讲,需要从这几方面实现监管,包括技术监管、内控体系的构建、信用体系建设 以及监管能力建设。从外部讲,主要是从法律制度建立健全、外部环境优化、顾 客风险意识加强等方面进行建构,以期实现我国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长足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机制 II ABSTRACTABSTRACT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day, each bank for competi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services and ongoing innovative financial products, so, electronic banking came into being, and the derived with online banking, telephone banking, mobile banking, self-service banking based innovative means, which provide a steady stream of pow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o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but also bring a new user experience.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electronic banking banks,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For the banks themselves, it can not only reduce operating costs and service costs, expanding profit margins of banks, but also to accelerate the flow of funds, its loss in circulation to a minimum. And for the customer in terms of e-banking because of its simple operating environment, can provide more convenient services to business process without time and space limitations. Although electronic banking services provided by a more personalized and convenient,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of its own business risk, a huge challeng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nks risk monitoring mechanism proposed. But for now, Chinas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building electronic banking regulatory mechanism has a certain risk of cognitive and make some efforts, but have not yet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electronic banking risk monitoring mechanism, the existing regulatory mechanisms there are still some weak links to the blind or has not been concerned,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risks of electronic banking regulatory mechanisms still need a process. Firstly, the status quo from the gener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ory risks specific risks of the status quo,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risks of electronic banking problems, these reasons include: technology is lagging behind,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risk awareness relatively weak, such as the speed of innovation and regulatory touch, combined with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regulatory risks of electronic banking, electronic banking for our emerging problems in running practice, building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of a scientific III and reasonabl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this regulation mechanism from the inside, it wa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is regulatory aspects,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supervisio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credit system and regulatory capacity building. From external stresses, mainly to establish a sound legal syste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optimized to enhance the customer risk awareness and other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a healthy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lectronic banking. KEY WORD:Electronic Banking; Business Risks; Regulatory Mechanisms IV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I I ABSTRACTABSTRACT IIII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 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4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 6 第二章第二章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相关理论基础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相关理论基础 9 9 一、电子银行风险概述 9 二、电子银行风险监管的理论依据 . 12 第三章第三章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现状分析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现状分析 1414 一、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取得的进步 . 14 二、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16 三、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问题产生的原因 . 20 第四章第四章 国外先进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经验国外先进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经验 2424 一、完备的法律结构和监管框架 . 24 二、量化的风险监管评估方法 . 25 三、跨部门合作监管 . 25 四、积极引入监管全才和专才 . 26 第五章第五章 加强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对策的思路加强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对策的思路 2727 一、加强电子银行技术扶持力度 . 27 二、有效督促电子银行完善风险内控机制 . 29 三、督导电子银行信用风险防范机制的健全 . 30 四、加大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专门人才培养力度 . 30 五、建立健全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的相关法律制度 . 31 六、打造电子银行良好发展的外部环境 . 34 V 七、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教育 . 35 结结 语语 3737 参参 考考 文文 献献 3838 后后 记记 4141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终 端智能手机的发展,引领人们的生活呈现出科技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 过程中,人们都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特别是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使 人们对金融产品和快捷交易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样不可避免地激发了传统银行对 自身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变革动力, 不断进行以科技为依托的金融服务创新和 金融产品创新。于是,电子银行应运而生,并衍生出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 机银行、自助银行为主的创新手段,这些都会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自身竞争力的 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电子银行也开辟了各大银行竞争的新战场。 电子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而言,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银行自身来说,它不 仅能够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和服务成本,扩大银行的利润空间,还能使资金流动 加速,将其在流通中的损失降到最低。而对于顾客来讲,电子银行由于运行环境 简单,能为其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使其业务办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比尔盖茨早先说过一句话, 如果传统银行不能对目前电子化和信息化迅速做 出反应,那么它就会在 21 世纪像恐龙一样灭绝。而现在,各个传统银行也越来 越重视电子银行的发展,并在金融服务产品中不断彰显电子银行的重要作用。 电子银行的起源要追溯到 1995 年的美国,美国于 1995 年 10 月成立安全第 一网络银行,在本国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开始迅速发展,一些知名国际金融机构也 开始瞄准电子银行业务,其中就包括了大通、美洲、花旗、汇丰、德意志、加拿 大皇家、樱花等。在起步十年,也就是 2004 年的时候,在一些发达国家,传统 银行业务的 20%-26%被电子银行占据。特别是发源地美国,电子银行的使用率已 达 28%。到 2010 年,在美国银行业务总量中,电子银行占了将近 70%。而在其他 地区,电子银行的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在欧洲有 80%左右的金融机构己经提供 或准备开展电子银行服务。特别是全球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带给电子银行一个良 好的发展契机,在全球,目前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银行已超过 3000 家。 2 在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末,从星星之火逐步发展为燎 原之势,每年我国电子银行交易规模呈几何级增长,截止 2013 年底,交易规模 已接近 1200 万亿元(如图 1-1 所示)。 图图 1 1- -1 1:近几年我国电子银行交易规模状况:近几年我国电子银行交易规模状况 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也对传统银行的业务量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它通过优化 流程、 简化环节, 不断带给客户以新的、 更为便捷的, 并不断分流传统银行业务。 目前电子银行业务在整个商业银行的业务量中占比已接近 70%,也就是说在银行 业务中,已有将近七成的量是通过电子渠道完成的。2011 年至 2013 年电子银行 业务分流率分别为 49.70%、57.17%、66.44%,如图 1-2 所示: 3 图图 1 1- -2:20112:2011- -20132013 年电子银行分流率变化图年电子银行分流率变化图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一套能与发达国家相较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 并且它将 与综合经营、衍生品交易以及个人理财业务相辅相成,共组未来金融机构经营的 发展蓝图。但是,电子银行作为新生的一种银行组织形态,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 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相关法律规定缺失、信用机制不健全以及市场环境不完善 等。这些问题都给电子银行的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研究意义(二)研究意义 电子银行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趋势,特别是它所 带来的业务风险,也给银行风险监管机制的建设提出的巨大的挑战。由于电子银 行在进行业务操作时,具有虚拟化特征,使得很多保守人士对其交易安全持有保 留意见,特别是在我国,电子银行也算是一个新生事物,基础相对薄弱,抵抗风 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但就目前而言, 我国有关部门对电子银行风险监管机制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 认知, 并进行了一些努力, 但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机制, 现有监管机制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或尚未关注到的盲区,因此,对于电子银行 业务风险监管机制的探索仍需一个过程。特别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 法分子利用网上银行进行诈骗, 甚至与客户相互勾结, 将损失转嫁给银行的现象。 为此,银监会多次下发通知提示银行,尤其要关注电子银行的业务风险,这些现 实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 本文力图通过对近年电子银行出现的业务风险进行分析, 探讨电子银行业务 风险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机制的建设。因此 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操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机构和学者主要从宏观角度上分析了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 而对其微 观角度的研究较少。 1.国外监管机构对于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的研究 美国财政货币监管署于 1999 年将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概括为九类,涵盖了利 率、价格、汇率、合规性、信用、流动性、外汇、战略和声誉等方面的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于 2001 年提出了,对电子银行的风险管理要从 三个角度出发,分别是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美国金融机构监督委员会也在 2003 年首次颁布了电子银行的监管法规,以 期达到对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督管理,这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实现,分别是风险识 别、风险检测和风险控制。 在 2006 年的时候,新加坡金融监管局发布并实施了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做法 指引。 其中指出此项举动旨在通过采取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使得电子银行的风 险防范具有有效的针对性,该指引中还对内部控制体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2.国外学者对于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的研究 Michael Tow Cheung1提出,电子银行业务作为一种银行服务的创新手段, 作为服务主体的银行必须要特别注意保证电子银行的安全,将风险置于可控范 围。 Thomas2认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是对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延伸, 正如比尔盖茨曾经说过的,传统银行必须对目前电子化和信息化迅速做出反应, 才能保证其所开展的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 1 Michael Tow Cheung. Itemed-based e-banking and consumer attitudes: an empirical study J.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2002, (11): 35-36. 2 Thomas.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Telomerase Components by Real-Time, Online RT-PCR Analysis with the Light Cycler J.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07,(8): 52-53. 5 Hakenes H3指出,电子银行的各项业务发展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不 仅为银行的创新手段创造条件,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技术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 所以,必须特别注重对银行的信息安全监管。 Wolf Wagner4肯定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为银行带来了新的利润来源,但同 时电子银行带来的风险也比传统银行大得多,因此,衡量电子银行业务是否成功 开展的一大标志就是能够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与控制。而且,他还举 出了香港商业银行对防范电子银行的业务风险的措施。 (二)国内研究现状(二)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监管机构对于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的研究 在我国,电子银行自 1999 年以来开始得到飞速发展,主要的商业银行都陆 续推出了电子银行业务。针对这一状况,银行监管当局开始对电子银行的监管进 行研究。 2001 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办法 不仅规定电子银行市场准入与退出条件、流程和机制,同时还对其风险监管以及 风险出现以后法律责任的承担等进行了明确的说明。次年 4 月,中国人民银行成 立了一个工作组,专门对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学习,以期达到对电子银行业 务风险进行管理的能力的提高,最终促使我国电子银行取得长期稳健的发展。 2.国内学者对于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研究 与国外的研究有所不同,国内主要从微观层面对电子银行的风险进行研究, 这些微观层面主要包括立法、技术风险、监管等方面。 (1)立法方面:李德 5的观点是,目前我国对防范电子银行的业务风险的法 律制度尚不健全,尤其是针对电子银行的操作、市场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都没 有做详尽的规定。 张丽 6强调,由于我国专门的电子银行服务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因此在顾客 与银行发生电子银行业务时,需要首先约定好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这些 约定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能够有效防范电子银行业务风险 3 Hakenes H. Bank Compaction and Capital regulation J. Adapting to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London Rutledge, 2002, (7): 17-18. 4 Wolf Wagner. Loan market completion and bank risk-taking J.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010, (4): 23-24. 5李德.国际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J.金融参考,2001,(6):4-7. 6 (2)技术方面:殷永忠 7认为,顾客最看重的电子银行的安全性,因此必须 首先从技术上加以保证,通过制定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策略,并对安全技术方 案进行论证,从源头上确保信息技术达到安全可靠的水平。然后还需加大电子银 行的安全技术投入,通过提升通信速度和强化系统安全,提高电子银行对于突发 事件的抵御能力。再次,还需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安全技术以及产品,并不断提 升电子银行系统对黑客攻击和病毒的防御能力, 从而在根本上提高电子银行的安 全系数。 (3)管理方面:张炜 8细致分析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后提出,安全 问题是关系到电子银行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银行应以银监会颁布的电子银行 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业务安全评估指引为蓝本,建立一个包含了从安 全战略目标到风险管理制度,再到应急及预警机制等问题的机制,这样可以有效 的防御电子银行的业务风险,提高电子银行的安全性。 郑良芳9认为,目前,电子银行的优势已然凸显,它已经成为全球各大银行 维护、吸引、挖掘客户的新手段,因此各银行因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 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还需尽快建立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控制与管理机制。 李虹10认为,电子银行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重点在于相关的监管部门应加 以防范和化解。因此,她主张必须通过借鉴国外的监管经验,变革传统银行的监 管方式,培养符合新形式的电子银行监管专门人才等途径,建立健全电子银行的 监管制度。 尽管目前我国学者对于电子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但对其研究 还主要停留在一些微观方面,我们说,要想彻底防范电子银行的业务方面,必须 从机制上对其进行建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电子银行的风险管理,而本文 这是基于这一目的,从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中出现的问题出发,试图构建起一 套完善的监管机制,以期对今后电子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有所启发。 三、三、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及方法 6张丽.我国个人电子银行业务法律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8):80. 7殷永忠.银行业务与风险防范J.金融科技,2007,(6):42. 8张炜.银监会新颁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评介J.中国城市金融,2006,(4):37-39. 9郑良芳.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我国银行科技兴行的重要战略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4,(6):38-41. 10李虹.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及网络银行犯罪风险防范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 报,2007,24(3):64-66. 7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我国政府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监管现状, 剖析监管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政府监管电子银行业务的先进经验,针对问题构建 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以使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取得健康长足的发展。具体内 容包括: 在第二章中详细介绍了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的理论依据, 为后面的研究打 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通过对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 深入分析,找出了问题的原因。第四章详细阐述了国外监管机构对电子银行业务 风险的监管经验与启示, 最终在第五章中探索出了加强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 管策略的设想。以下是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及方法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 监管理论基础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 风险监管现状 国外先进的电子银 行业务风险监管经 验 加强我国电子银 行业务风险监管 对策的思路 8 (二)研究方法(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从全景的视角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 剖析。本文在研究方法上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比分析法。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监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经验十 分丰富,他们的经验和学术研究资料对我们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一方面要研究 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监管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及经验,对比我国现状加以分析; 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的社会历史经济状况各有不同,对比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及 共同之处。最后,着眼于我国国情,提出构建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机制的 设想。 2.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我国一些主要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中出现的业务风险 进行相关调查, 并找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为最终做出相关策略研究打下基础。 3.文献调研法。通过参考大量相关的硕博学位论文、期刊文章、相关书籍, 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了解。 4.法律经济分析方法。电子银行业务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金融科技创 新的衍生品,对其进行法律法规层面的研究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在研 究过程当中也参考了相关的规定及法律知识,通过对其进行法律经济学的分析, 以实现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问题的分析。 9 第二章第二章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相关理论基础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相关理论基础 一、电子银行风险概述一、电子银行风险概述 (一)电子银行风险(一)电子银行风险 所谓风险,指的是事物发生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电子银行的风险 则主要是指由于金融行业本身和其所借助的信息技术中所存在的双重不确定性 而导致的电子银行活动中断、效率降低,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导致蒙受损失 的可能性。 由于电子银行是传统金融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的产物, 因此它的风险来源是 双向的,既有金融风险,又有科技风险。一方面,电子银行所承载的业务是银行 业务的有机组成成分之一,电子银行这个传输渠道虽然充满着创新的神秘色彩, 但是其所实现的所有业务功能均为传统银行所具备的, 其所执行的实际功能与柜 台业务如出一辙。因此,传统银行所需承担的固有业务风险,电子银行也必不可 少。我们将其称之为电子银行业务的一般风险,涵盖了流动性、利率和市场这几 方面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电子银行所利用的科技创新导致电子银行的运行方 式与传统银行大相径庭,电子银行开展业务的媒介是互联网,而网络具有开放性 和易受攻击性等特点,因此,新技术的引入开辟了金融新领域,同时也使得这一 新型银行业务方式附加了不同于传统银行风险的难以预见的新风险, 我们将其称 之为电子银行业务的特殊风险,涵盖了操作、系统、法律和非对称信息等方面的 风险。下面我们将针对各类不同风险分别加以介绍。 1.电子银行业务一般风险 (1)流动性风险 银监会于 2009 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明确了什么 是流动性风险, 概括的说就是指对于因为资产增长或者到期债务的支付所带来的 风险, 商业银行不能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清偿资金加以应对这些风险。对于电子 银行而言,流动性风险表现为:电子银行的资金不足,难以随时保证客户电子货 币的兑现或结算要求。由于电子银行流通的不是传统纸币,而是电子货币,因此 货币流动性的监管难度要远大于传统银行。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指交易方不能履行合同要求,在借贷到期日之前 偿还契约中所约定的本息,使得银行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产生偏离,而导致其 10 蒙受损失。电子银行由于借助于虚拟的网络媒介进行交易,因而存在不易确认客 户身份以及违约追责困难等问题,导致在电子银行业务中信用风险案例时有发 生。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的是市场价值出现不稳定,波及由银行投资的动产、不动产的价 格出现一定的发生改变,增加了银行利益受损的的可能性。影响市场风险的因素 非常多,涉及的市场范围极大,一旦这些因素出现波动,势必会影响到自身。由 于电子银行是一个连接世界的银行,并且具有汇率、股票、期货和商品买卖便利 的特点,这大大增加了汇率、股票、期货和商品等价格的波动给银行带来损失的 可能性。 (4)利率风险 1997 年,巴塞尔委员会所颁布了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其中专门对利率 风险作出明确且详尽的界定,概括来讲指的是,当利率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到商 业银行的实际收益,甚至会与银行的预期成本不相符合,出现实际收益比预期收 益低, 或者实际成本比预期成本高, 这样势必也会增加商业银行利益受损的几率。 而网上银行由于经营成本较低,因此经常发行一些高利率的理财产品争取客户, 这既彰显了电子银行的优势,同时也加大了利率风险发生的概率。 2.电子银行业务特殊风险 (1)系统风险 电子银行最大的特点是其必须借助外部网络这一重要媒介。 网络既成就了电 子银行虚拟化、无纸化、时空界限模糊、运行环境开放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 时也成为了威胁电子银行安全性的高风险致命环节。数字攻击、计算机病毒破坏 等外部网络因素是系统风险的主要源头。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客户自身、 银行职员的错误操作或者电子银行自身存在的 安全系统设计缺陷而导致电子银行系统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其中包括:电子银行 户头的盗用风险、虚假虚拟货币的流通等。 (3)非对称信息风险 非对称信息风险来自银行掌握的信息与客户掌握的信息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一方面,银行在金融产品的相关领域属于信息优势者,信息的不透明以及对金融 产品的过度片面化盈利宣传使得投资者买了本不想买的产品;另一方面,银行在 11 客户个人信息方面又属于信息劣势者, 电子银行的性质决定其对客户的风险承受 能力、 财务状况等私人信息掌握不足,于是导致银行将自己的产品卖给了不该卖 的人。 (4)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违背法律、法规、条令或约定的习惯做法的可能性。电子银行 的法律风险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电子银行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缺 少完善、配套的相关法令条文;其次,电子银行的出现使得跨境交易易如反掌, 但不同国家之间很可能存在法律冲突的问题;最后,电子银行的快捷支付很容易 遭到犯罪分子的觊觎,并利用其从事洗钱等犯罪活动。 (二)电子银行风险的特点(二)电子银行风险的特点 1.风险传播速度快 由于电子银行的运行载体为互联网,其快速、便捷的结算方式使用户体验了 更为高效的金融服务。但是,业务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导致了风险传播的提速。在 传统的银行柜台服务中纸币被用于最终结算,即使发生偶然的出错现象,也比较 容易发现并且容易纠正。电子银行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子货币结算,利用电子货币 进行资金的直接划转,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风险爆发,则很难对资金进行追回。 2.风险破坏力强 由于电子银行的网上监管还不健全, 一些国际金融大亨则对这些法律法规上 的疏漏大肆利用,将金融交易的网络平台作为他们热钱流动的重要场所。尤其是 在电子银行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 这些金融集团凭借他们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精 湛的网络通信技术,有恃无恐的在线上从事者金融投机活动,而他们所带来的巨 额资金流动所导致的电子银行风险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往往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 关键组成要素。 3.风险交叉传染现象严重 由于电子银行的交易平台互联网具有全球共享的特性, 这种空间界限模 糊的特殊属性大大削弱了传统银行对风险所做的地域性物理隔离, 各金融机构乃 至各个国家间的客户业务交叉渗透,关联性大大增强。因此,一个国家的电子银 行风险爆发常常会波及其他多个国家,产生不同国家、不同金融组织间的风险交 叉传染现象。 4.风险监管难度高 12 电子银行的交易过程通过计算机终端和互联网完成, 虚拟化的交易加大了交 易信息的不确定性,交易过程较之传统的柜台业务模式透明性大打折扣,这种监 管方和银行被监管方的高度信息不对称性是制约监管效率的难点之一。其次,电 子银行的风险类型远远超过了传统银行, 更加多样化的金融风险势必会对银监会 等银行监管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再次,电子银行出售大量的金融 衍生产品,这些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监管部门难于做到及时快速的审核,常常直 至问题发生后才做出反应,表现出了监管上的滞后性。与传统银行相比,这些电 子银行的特殊性都大大的提高了监管的难度。 二、电子银行风险监管的理论依据二、电子银行风险监管的理论依据 (一)金融风险理论(一)金融风险理论 金融风险理论认为:由于金融业自身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而其是否能够稳定 运行又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因此,政府有必要也有责任对其着重加 以监管。金融业对商业银行定位是高负债行业,它的主营业务货币借贷和结算, 但这些业务都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但由于信用自身的不确定性,以及经营 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的特殊性,都决定了商业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电子银行是相较于传统银行风险更高、 更为复杂的特殊金融机构。 其全球化、 开放性、 虚拟化和智能化的特点降低银行运营成本, 为广大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大大的提升了其运行风险。因此,政府的监督管理更显得势在必行,这对于建 立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对电子银行的信心,稳定繁荣金融市场秩序至关重要。 (二)外部性理论(二)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理论为经济学术语,其定义问题至今存疑。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诺德 豪斯将其定义为: “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 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外部性又分两种情况,分别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对于银行业而言,正外部性表现为: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金融业本身的 繁荣稳定,对于整体经济的稳步增长也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负外部性表现为: 银行业的崩盘破产将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遏制经济的发展稳定, 引发及其恶劣 的经济影响。 在电子银行中,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其外部性表现的更加显著,这也 是必须对电子银行加强监管的重要理由之一。 有力的监管可以更好的发挥电子银 行的正外部性,有利于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此外,考虑到电子银行风 13 险具有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强、交叉传染严重等特点,其负外部性一旦付诸现实 则必然会引发整个金融市场的轩然大波,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规避电子 银行的负外部性所可能招致的经济危机才是电子银行监管的重中之重, 这也是电 子银行监管势在必行的核心依据。 (三)审慎监管理论(三)审慎监管理论 1997 年,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在原则 中率先界定了审慎监管的概念“以防范、化解银行业风险为目的,监管部门 通过制定一系列金融机构必须遵守的周密而谨慎的经营规则, 客观评价金融机构 的风险状况,并及时进行风险监测、预警和控制的监管模式”。概括说来,审慎 监管指的是, 监管部门为了防范银行业务风险, 并能够将已发生的风险进行化解, 从而制定出一系列经营规则, 这些规则里包含了对相应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的做出 合理评价,并对其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这些规则是相关金融机 构都要遵守的契约。审慎监管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保障银行 客户的基本利益是审慎监管的基本出发点, 客户的资金财产安全是金融监管部门 的监管目标;另一方面,对于银行体系的保护支持是金融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又 一重要内容,银行体系风险的防范和监管对于稳定维系健康的金融秩序至关重 要。 审慎监管分为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 微观审慎监管的总体目标为防 止单个银行的风险爆发,最终目标是保证银行客户(存款人或投资人)不因单个 银行的倒闭而蒙受损失。其审慎控制为自下而上的分别对各个银行进行风险管 控; 宏观审慎监管的总体目标为放置整个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爆发,最终目标为 保证金融界的宏观经济成本,如 GDP 等不发生动荡。其审慎控制为自上而下的进 行系统性的风险管控。 对于电子银行而言,其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庞大的潜在客户数很容 易彰显其规模经济效应。但是,电子银行的良性发展和潜力的挖掘需要相关部门 的有力监管作为保障。只有加强对电子银行的微观审慎监管,才能避免电子银行 利用其交易透明度低的特点向消费者推销低质量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保障金融消 费者的合理权益;只有从宏观上加强对电子银行的监管力度,才能实现金融体系 的整体稳定,最终从根本上杜绝金融危机的发生。 14 第三章第三章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现状分析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取得的进步一、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取得的进步 自 2002 年起,我国加速了对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使得我国银行业不断 提升了对风险的管理能力。特别是 2004 年 6 月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要 求国际大银行在风险量化水平提高的前提上,运用内部评级法进行资本管理,我 国银监会为了顺应这一监管实践的变化,于 2007 年 2 月颁布了实施新资本协 议指导意见,在意见里,将我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协议进行了明确的时间 安排,并于从 2010 年底从国际业务比重比较大的的大型商业银行首先实践。从 此以后,我国一些主要的商业银行都开始进行准备,通过实施新资本协议进行银 行业改革。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我国各家银行陆续树立战略目标, 对组织架构进行重建, 并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方略,加速进行战略转型,开发出风险管理的新模式。同 时也不断向国外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 将其运用到本银行的风险管理上来, 至此,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断缩小与国际大银行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目标更加明确(一)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目标更加明确 明确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目标是进行风险监管的前提条件。 我国主要商 业银行近几年来不断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目标, 来制定新业务领域电子银行 的风险管理目标。 以下列举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的业务风险管理战略目 标。见表 3-1。 表表 3 3- -1 1: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的业务风险管理战略目标: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的业务风险管理战略目标 银行名称 电子银行的业务风险管理战略目标 中国工商银行 达到世界一流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核 心竞争力 中国建设银行 不断改善业务风险管理手段和方式,尽 快达到世界一流的风险管理水平 中国银行 建立健全业务风险管理机制,优化风险 管理技术,提升业务风险管理能力,与 15 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交通银行 全面建设业务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业务 风险监管团队建设,提高本电子银行业 务风险管理水平,保证本银行的长远发 展 (二)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组织架构更加优化(二)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组织架构更加优化 在制定了明确的业务风险监管战略目标之后, 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向国外风险 监管水平较高的银行取经,不断优化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组织架构。 个别商业银行对电子银行进行集中统一的风险管理, 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决 策部门,这一部门会对电子银行的各类风险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在各业务经营部 门设立风险管理的派出机构,监管本部门日常的经营管理风险,并对各类风险进 行评估,及时向风险管理决策部门进行反映,这样一来,对于风险监管形成常态 化和高效化。 (三)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 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电子银行的业务风险管理政策不断进行完 善,并根据业务风险监管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拿中国工商银行来说,为了 提高电子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不断进行行业风险管理和客户结构调整,通 过信贷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中国建设银行对信贷结构 进行优化,不断加强贷后管理,并对电子银行的信息系统和计量系统进行优化, 从而实现信用风险管理。 (四)电子银行业务风险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四)电子银行业务风险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现代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管理呈现量化和模型化的发展趋势。 量化技术支撑着 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而模型化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标志。最近 几年来,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室文具用品采购供应合同协议
- 采购合同评审与审批模板
- 早餐水彩课件模板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1《口算乘法》课时练(含答案)
- 历史的长河:九年级语文历史题材课文教学教案
- 职业需求与教育目标的交融探索专科生之路
- 早教清洗双手课件
- 早教培训课件
- 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作物种植养护协议
- 纪念129爱国运动课件
- 新员工社保讲解
- DB1508T 152-2024 玉米品字型播种北斗导航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 2025-2030中国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商用厨房设备维护保养规范
- 完形填空20篇(15空)-牛津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期末高频易错点专练(带详解)
- 《新媒体营销与运营实战(微课版)》-教学大纲
- 耳鼻喉科规培汇报
- 2025年蔬菜专业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心理健康指导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压力开关校准培训课件
- 重庆渝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