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海棠(祝丘)110kV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山东临沂海棠(祝丘)110kV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山东临沂海棠(祝丘)110kV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山东临沂海棠(祝丘)110kV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山东临沂海棠(祝丘)110kV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山东临沂海棠(祝丘)110kV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山东临沂海棠(祝丘)110kV 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 编制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9 年 5 月 - 1 -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山东临沂海棠(祝丘)110kV 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 法人代表岳宝强联系人沈宏奇 通讯地址临沂市金雀山路 97 号 联系电真/邮政编码276003 建设地点 站址: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35kV 汤河变电站东侧。 线路:临沂市河东区境内 立项审批部门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D4420 占地面积(m 2) 变电站占地约 3322,临时占地 1100 绿化面积(m 2) / 总投资 (万元)4305 其中: 环保投资 (万元) 30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0.7% 评价经费(万 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9 年 工程规模及内容工程规模及内容: 1 1 工程规模工程规模 山东临沂海棠(祝丘)110kV 输变电工程包括海棠 110kV 变电站工程和 110kV 相兴线、 110kV 虎团线 T 接 110kV 海棠变电站线路工程。 拟建工程建设规模见表 1。 表表 1 1拟建拟建工程工程建设规模表建设规模表 项目规模 110kV 海棠变电站 主变 规划350MVA 本期250MVA 总体布置主变户外布置,配电装置户内 GIS 110kV 进线规划 2 回,本期 2 回 相兴线39号、 虎团线 90 号 东侧双回T接 -110kV 海棠 变电站线路 工程 线路线路全长 2.57km,其中双回架空 2.5km,双回电缆 0.07km。 导线型号 架空导线采用 JL/G1A-300/40 型钢芯铝绞线,电缆采用 ZCLW02-1630 电力电缆。 塔基杆塔共 13 基,其中 110kV 双回角钢塔 11 基 本次环评规模: 变电站按照规划容量 350MVA 评价, 变电站占地按规划容量一次征齐。 线路按照本期规模评价。 - 2 - 2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2.1 满足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需要满足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需要 汤河镇位于河东区东部,毗邻莒南县,经济较为发达。近年来,该片区的负荷快速增 长,2017年汤河站负载率88%,已经重载运行,无可利用容量,预计2019年最高负荷将达到 30.5MW,现有变电容量将无法满足该地区快速增长的用电要求。 2.22.2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需要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需要 兴旺站为单变站,且受周边变电站布点影响,配出线路联络率较低,故障情况下负荷 转供能力较差,易造成长时间、大范围停电;汤河站为单变站,且配出线路多为单辐射线 路,网架结构薄弱。海棠站投产后能够通过10kV联络线路提高供电可靠性。 2.2.3 3 加强加强 10kV10kV 网架结构的需要网架结构的需要 汤河站 10kV 配出线路单辐射结构较多,且该站无出线间隔,团林站、兴旺站向南新建 线路均为单辐射线路,该区域网架薄弱,负荷转供能力差。海棠站建成投运后,向南配出 线路,转接汤河站负荷,缓解重过载问题。向北配出线路,建立与团林站、兴旺站间的联 络,加强网架结构,提高单变站(兴旺站)故障情况下的负荷转供能力。 综上所述, 为满足海棠片区用电负荷迅速增长的需求, 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加强 10kV 网架结构,建设 110kV 海棠站(祝丘)输变电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3 3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3.13.1 变电站概况变电站概况 3.1.13.1.1 站址概况站址概况 110kV 海棠站站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 程梅线东约 100 米到 150 米、 东西向无名 路南约 100 米范围内(站址处坐标为 N35.110590E118.560698),110kV 海棠站总用地 面积 3645m 2,站内面积 3322m2,站内总建筑面积 755.5m2。 站址区域地理位置示意图见附图 1。 站址现状为空地;站址西侧为 35kV 汤河站。站址东侧、南侧和北侧均为空地。 拟建项目变电站地理位置见附图 1,变电站周围环境状况见附图 2。 3.1.23.1.2 工程建设方案工程建设方案 (1)主变容量及台数:规划 350MVA 变压器,电压等级为 110/10kV;本期安装 2 50MVA 变压器。 (2)电气接线:110kV 规划进线 2 回,本期 2 回,采用扩大内桥接线,由变电站南侧 电缆进线。10kV 规划出线 36 回,本期 24 回,采用单母线三分段接线,由西侧电缆出线。 - 3 - (3)主要电气设备选择:110kV GIS 布置在配电装置楼一层 110kV 配电装置室内,GIS 采用户内共箱式, 断路器单列布置, 电缆进出线。 10kV 配电装置布置在配电装置楼一层 10kV 配电装置室内。10kV 电容器采用框架式低压电容器装置,布置在配电装置楼一层,电缆进 线。 (4)无功补偿:规划安装 3(4.8+3.6)Mvar,本期安装 2(4.8+3.6)Mvar。 (5)总平面布置:站区围墙内占地面积约 3322m 2,站区南北长 75.5m,东西宽 44m。 变电站为半户内型,除变压器外所有电气设备均布置于配电装置楼内。该楼南北最长 54m, 东西宽 19m,单层钢框架配电装置,10kV 配电装置室、接地变室、110kV GIS 室及主变室等 布置在一层,二次设备室、安全工具室、资料室等均布置在该配电装置楼内。站内设置环 形车道,路宽 4 米,道路内侧转弯半径均为 9 米,便于设备运输、吊装、检修及运行巡视。 变电站的主大门设在变电站东北角,大门朝北。事故油池布置于站址东部中间位置,容量 为 28m 3。变电站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 3。 (6)综合自动化系统:按无人值班要求设计,采用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 3.23.2 线路概况线路概况 3.2.13.2.1 路径方案路径方案 1、T 接点 拟建工程由 110kV 相兴线 39 号、虎团线 90 号东侧,新立 1 基双回 T 接塔 T 接。 2、线路走向 路径走向:线路由 110kV 相兴线 39 号、虎团线 90 号东侧双回 T 接,向南跨越 35kV 团 郑线,至饲料厂东侧,左转避开民房占用通信塔通道(通信塔迁移),右转跨越 342 省道 及大程子河西侧辅路,继续向南微调方向避开农庄及苗圃至 110kV 海棠站东侧,然后经电 缆至海棠变电站南侧,右转接入 110kV 海棠站。 3、线路长度 本期线路全长 2.57km,其中新建同塔双回架空 2.5km,新建双回电缆 0.07km。 4、线路途径地地形及跨越情况 地形为平地 100%,交通条件较好。全线跨越公路 2 处,35kV 及以下电力线路 1 处,占 用通信线 1 处(通信线迁移)。 拟建工程线路路径示意图见附图 4,线路沿线情况见附图 5。 3.2.23.2.2 杆塔(电缆)及导线杆塔(电缆)及导线 - 4 - 拟建工程采用 110kV 双回角钢塔 11 基,电缆平台 2 基。电缆平台采用 DLPT,杆塔选用 国家电网通用设计 2011 年版中 1D3、1D5 模块。 电缆沟规模为1.1m1.0m,采用砖砌结构带支架。新建电缆沟长度约为33m。 架空导线采用 JL/G1A-300/40 型钢芯铝绞线,电缆采用 ZCLW02-1630 电力电缆。 4 4 评价等级、评价因子、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评价等级、评价因子、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 4.14.1 评价等级评价等级 (1)电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拟建工程变电站为 110kV 交流半户内式变电站,主变户外,配电装置为户内 GIS,变电站的电磁环境为二级评价;输 电线路电缆段为交流 110kV 地下电缆,该段电缆线路的电磁环境为三级评价;架空线路段 为交流 110kV 架空线路,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10m 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感目 标,该架空线路的电磁环境为二级评价。 (2)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拟建工程建设地点所处的声 环境功能区为 GB3096 规定的 2 类地区,声环境敏感点的噪声增量小于 3dB(A)且受影响的 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本次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 (3)生态环境 拟建项目距离沭河南段水源涵养保护区(输电线路最近距离约 30m)较近,属于重要生 态敏感区。变电站占地面积为 3645m 2,范围小于 2km2;线路长度为 2.57km,小于 50km,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中的相关规定,本项目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4)地表水 拟建工程输电线路运行期无废水产生;变电站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 池处理后定期外运堆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 2.3- 2018) , 拟建项目生活污水属间接排放, 评价等级为三级 B, 拟建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价以分析说明为 主。 4.24.2 评价因子评价因子 (1)施工期评价因子 施工扬尘、施工废水、等效 A 声级、施工固体废物、生态影响。 - 5 - (2)运行期评价因子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等效 A 声级、污水、固体废物。 4.34.3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变电站:变电站围墙外 30m 范围内区域; 输电线路: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m 的带状区域;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 外延 5m(水平距离)。 (2)噪声 变电站:厂界噪声围墙外 1m,环境噪声围墙外 30m 范围。 输电线路: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m 的带状区域。 (3)生态 变电站:变电站围墙外 500m 范围内区域; 输电线路:拟建项目占地属于一般区域,但是距离沭河南段水源涵养保护区较近,沭 河南段水源涵养保护区属于重要生态敏感区,评价范围为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 各 1000m 内的带状区域;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外各 300m 内的带状区域。 (4)地表水 对于三级 B 项目,评价范围应满足其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可行性分析的要求,拟建 项目污水处理设施为化粪池,化粪池定期外运堆肥,不外排,根据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仅 对站内污水处理设施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范围为变电站站内。 4.44.4 评价重点评价重点 评价重点在施工期为生态环境影响,在运行期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对周围环 境的影响,特别是对工程附近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5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拟建工程变电站及线路周围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 区域, 拟建项目塔基距离最近的沭河南段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的距离为 45m。 不占用和穿越 该红线区。线路评价范围内有 4 处环境保护目标(其中 2 处仅为电磁环境保护目标,1 处既 为电磁环境保护目标又为声环境保护目标,1 处水源涵养区),变电站评价范围内有 1 处环 境保护目标。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2。 - 6 - 表表 2 2拟建拟建工程变电站工程变电站及线路及线路周围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周围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 保护目标 与围墙最近距离 和方位 环境特征检测项目 站址东侧 3m 民房 1 处 (N35.111073E118.560355) 站址东侧 3m 评价范围内民房1处,单层, 高约 5m E、N 线路东侧 3m 汤河农庄 (N35.115363E118.562507) 架空线路东侧 3m 评价范围内汤河农庄包间 2 间,高约 3m E 线路东北 17m 闲置厂房 (N35.123077E118.563273) 架空线路东北侧 17m 评价范围内厂区南部厂房 1 间,高约 6m E 线路东北 26m 闲置民房 (N35.123569E118.562883) 架空线路东北侧 26m 评价范围内闲置民房院落 1 处,单层高约 5m E、N 沭河南段水源涵养区 塔基距离为河道 边界最近为东北 45m 水源涵养区- 备注:备注:E E 代表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代表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N N 代表等效代表等效 A A 声级。声级。 6 6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6.16.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修订,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 6 月 2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1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 年修订,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 年修正,2015 年 4 月 24 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5 年修正,2015 年 4 月 24 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 年修正,2016 年 11 月 7 日 起施行)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82 号,2017 年 10 月 1 日施行) (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第 21 号,2013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 年修正,2018 年 4 月 28 日起 施行) (12)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7 年 3 月 25 日实施,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令第 18 号) - 7 - (13)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环发201277 号) (14)关于项目是否涉及环境敏感区咨询的回复(部长信箱 2018-9-17) (15)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1 年第二次修订,2011 年 1 月 8 日起施行) (16)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0 号,2011 年修 改,2011 年 6 月 30 日施行) (17)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2011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 (18)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18 年 11 月 30 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201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19)山东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2018 年 11 月 30 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201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9 号,2016 年修订,2016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21)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 年)(2016 年 9 月) 6.26.2评价技术标准、导则及规范评价技术标准、导则及规范 (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 (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5)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 (6)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XG1-2013)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10)35kV110kV 变电站设计规范(GB 50059-2011)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 24-2014) (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 2.3- 2018) - 8 - (16)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检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 (17)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 (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6.36.3 有关的工程资料有关的工程资料 (1)山东临沂海棠(祝丘)110kV 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委托书 (3)与项目有关的其他支持性文件。 7 7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及电网规划及电网规划符合性符合性 7.17.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拟建工程变电站及 110kV 线路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中鼓励类项目“四、电力 10.电网改造与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7.27.2 电网规划符合性分析电网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山东电网“十三五”规划及 2020 年远景展望、临沂电网“2014-2020 年” 配电网滚动规划,拟建工程为临沂电网规划中项目,是符合电网规划要求的。 8 8 选址选线的合理性分析选址选线的合理性分析 (1)根据临沂市规划局河东分局出具的 关于河东祝丘 110 千伏变电站选址规划意见 的复函,拟建项目变电站选址符合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总体规划(2015-2020 年)。 (2)根据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河东分局出具的 关于确认河东祝丘 110 千伏变电站选址 拟用地情况的复函,拟建项目变电站选址符合河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3)根据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人民政府出具的 关于河东区汤河镇祝丘 110 千伏输变 电工程的意见,同意工程站址及路径,拟建项目建设取得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人民政府 支持。 (4)拟建工程拟建站址靠近负荷中心,满足电力送出条件,站址交通方便,水文及工 程地质条件符合建站要求。站址区内未发现有可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亦未发现古迹及可 保护文物。站址尽量避开居民区等环境保护目标,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 水源保护区等,无重要无线通讯设施、机场等。变电站处的土地性质为规划建设用地,符 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取得当地国土部门原则同意的意见。线路路径符合规划要求, 已取得当地相关部门原则同意的意见。 (5)站址和线路均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 红线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证明文件,拟建项目站址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区。拟建 - 9 - 项目线路虽然距离沭河南段水源涵养保护区较近,但是设计塔基采取了避让措施,塔基远 离沭河南段水源涵养保护区。因此,拟建工程选址选线是合理的。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拟建项目为新建项目,目前为空地,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 10 -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自然环境简况:环境简况: 拟建工程站址和线路均位于临沂市河东区境内。 河东区地处山东三大平原之一临郯苍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多为平原。河 东区地处临郯苍平原北部,为沂河冲积平原,海拔 5080 米。平原面积占地表面积的 86.6%。全镇地势北高南低,地处平原。本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 NNE,夏季盛行东风、 东南风,冬季盛行北北东风、东北风,年平均风速 2.6m/s;年平均气温 13.3 ,年平 均温差为 27.4;无霜期 202 天;年均降雨量 868.9mm,主要集中在 69 月份;年平均 降水量为 902.3 毫米,年平均蒸发量 1738.9mm,年差为 196.2mm,除 7 月份外,其他各 月份蒸发量均大于降水量。河东区西临沂河,东临沭河,区内灌渠纵横交错,沂河为临 沂市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沂源县与新泰市交界处的黑山交岭之阴的龙子峪,经沂源县、 沂水县、沂南县三县进入河东区境内,向南流入郯城县吴道口进入江苏省骆马湖,山东 境内全长 287.5km,流域面积 10772 km 2,临沂以上有东汶河、蒙河、祊河三大支流汇 入。沭河发源于沂水县沂山南麓,流经沂水县、莒县,进入莒南县,于东石拉渊进入河 东区,经临沭县、郯城县进入江苏新沂河流入东海,沭河在临沭大官庄闸处向东开凿出 河流为新沭河,流入江苏石梁河水库。临沂以上的主要支流有袁公河、汤河等。沂沭河 之间有分沂入沭通道,分沂河洪水入沭河通道。河东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为分布于 奥陶系石灰岩中的裂隙岩溶地下水。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环境简况: 河东区面积 613.38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55.92 万(2013 年),辖 8 个街道、3 个镇。 河东区地形多为平原, 气候属温带季风半湿润海洋性气候。 河东区境内主要有汤头温泉、 临沂国际影视城、新四军军部旧址等景点。 2016 年,河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86.1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8.5 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3428 元,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 80%。 - 11 -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由济南利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站址周围以及线路附近的电磁、 噪声进行了现状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1 1 检测仪器及内容检测仪器及内容 1.11.1 检测仪器检测仪器 主要检测仪器及相关性能指标见表 3。 表表 3 3检测检测仪器一览表仪器一览表 序 号 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测量范围校准证书编号 检定有效期 至 1NBM550+EHP-50FJC02-01 频率 1Hz400kHz 电场 5mV/m100kV/m 磁场 0.3nT10mT XDdj2018-47112019.11.19 2 AWA6228+噪声分 析仪 JC05-01 频率 10Hz20kHz 低量程 20132dB(A) 高量程 30142dB(A) F11-201849842019.12.13 3 AWA6221A 声校准 器 JC06-01 规定声压级 94dB/114dB 规定频率 1000Hz F11-20181245 2019.03.17 1.1. 2 2 检测检测方法方法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的检测方法见表 4。 表表 4 4检测检测方法方法 项目监 测 方 法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工频电场测量 GB/T12720-1991;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检测方法(试行) (HJ 681-2013);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 DL/T988-2005; 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31.3 检测检测点布设、点布设、检测检测时间与条件时间与条件 拟建工程检测点位布设、检测时间及条件具体情况见表 5,检测布点示意图见附图 3、附图 4。 表表 5 5拟建拟建工程工程检测检测情况表情况表 检测项目名称检测点位布设检测时间及气象条件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站址中心处布设一个检测点位,环 保目标处各布设 1 个检测点位。线 路沿线空地处设 1 个检测点位。 2019 年 1 月 24 日 (昼间 12:0013:30:晴、风速 2.1m/s2.3m/s、温度 1012、 相对湿度 3235%) (夜间 22:0023:10:晴、风速 2.2m/s2.5m/s、温度 12、 相对湿度 3237%) 噪声 站址四周每侧在中间位置布设 1 个 检测点位,环保目标处各布设 1 个 检测点位。 - 12 - 2 2 项目建设区的项目建设区的电磁环境电磁环境、噪声环境现状、噪声环境现状 2.12.1 电磁环境现状电磁环境现状检测检测结果结果 2.2.1 1.1.1 站址处站址处电磁环境现状电磁环境现状检测检测结果结果 拟建项目 110kV 海棠变电站站址处电磁环境检测结果见表 6。 表表 6 6站址处电磁环境现状检测结果站址处电磁环境现状检测结果 编号测点位置 工频电场强度 ( V/m ) 工频磁感应强度 ( T ) A1拟建站址中央12.620.0680 A2站址东侧民房10.690.0653 范围10.6912.620.06530.0680 拟建站址中心及站址东侧民房的工频电场及磁感应强度范围分别为(10.69 12.62)V/m, (0.06530.0680)T,分别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702-2014) 中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100T。 2.2.1 1. .2 2 输电线路沿线输电线路沿线电磁环境现状电磁环境现状检测检测结果结果 输电线路沿线电磁环境现状检测结果见表 7。 表表 7 7输电线路沿线电磁环境现状检测结果输电线路沿线电磁环境现状检测结果 编号测点位置 工频电场强度 (V/m) 工频磁感应强度 (T) C1架空线路东侧 3m 汤河农庄1.3000.0544 C2架空线路东北 17m 闲置厂房0.49790.0446 C3架空线路东北 26m 闲置民房0.44000.0403 C4空地处检测点位1.9690.0502 范围0.44001.9690.04030.0544 线路沿线电磁环境保护目标工频电场及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44001.969)V/m, (0.04030.05441)T,分别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规定的公 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100T。 2.2.2 2 声声环境现状环境现状检测检测结果结果 2.2.2.2.1 1 站址处声站址处声环境现状环境现状检测检测结果结果 站址处声环境检测结果见表 8。 表表 8 8站址处声环境检测结果站址处声环境检测结果 编号测点位置 测试值dB(A) 昼间夜间 B1拟建站址东侧中间处42.838.4 B2拟建站址西侧中间处43.138.9 B3拟建站址南侧中间处42.438.7 B4拟建站址北侧中间处42.638.8 - 13 - B5站东东侧民房42.738.6 范围42.443.138.438.9 110kV 海棠变电站拟建站址及站址东侧民房处噪声昼间为(42.443.1)dB(A),夜 间为(38.438.9)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声环境功能 区的要求。 2.2.2.2.2 2 输电线路沿线环保目标处声输电线路沿线环保目标处声环境现状环境现状检测检测结果结果 本次评价期间对输电线路沿线环保目标处的声环境质量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见表 9。 表表 9 9拟建项目线路环保目标处、路径空地处的噪声检测结果拟建项目线路环保目标处、路径空地处的噪声检测结果 编号测点位置 测试值dB(A) 昼间夜间 D1线路东北 26m 闲置民房43.738.1 线路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声环境检测值昼间为 43.7dB(A), 夜间为 38.1dB(A),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 14 - 评价适用标准 评评 价价 适适 用用 标标 准准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频率 50Hz 的公众曝露控制 限值:电场强度为 4kV/m,磁感应强度为 100T。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 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 50Hz 的电场强度控 制限值为 10kV/m。 噪声:噪声: 变电站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 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 60dB(A)、夜间 50dB(A));站址和线路评价范围内的声 环境质量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声环境功能区 (昼间60dB(A)、 夜间 50dB(A))标准限值。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固废:固废: 一般固体废物贮存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及 2013 年修改单要求;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 染控制标准(GBl8597-2001)及 2013 年修改单要求。 总总 量量 控控 制制 指指 标标 无 - 15 -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拟建工程分变电站、输电线路两部分。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 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装置,是联系电厂和电能用户的中间环节,同时通 过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力网联系起来。 110kV 的电能通过线路到达变电站的 110kV 配电 装置,再经过主变压器降压为 10kV,最后通过 10kV 配电装置将电能往外输送。主要工艺 流程见图 1。 110kV 配电装置10kV 配电装置10kV 电能 110kV 线路电能110kV 变电站 主变 110kV 配电装置负载 图图 1 1110kV110kV 变电站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变电站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主要污染工序主要污染工序 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主要污染工序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阶段,包括扬尘、废水、噪 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固废等。主要污染工序见图 2。 图图 2 2输变电工程主要污染工序图输变电工程主要污染工序图 主要污染工序及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污染工序及污染防治措施 1 1 运营期运营期 1.11.1 污染因素分析污染因素分析 10kV 线路 电流 110kV 线路 电流 110kV 变电站 工频电场、磁场、噪声 固废、废水 运营期 施工期扬尘、废水、噪声、固废、生态影响 - 16 - 1.1.11.1.1 电磁环境电磁环境 变电站内的开关操作、高压线以及电气设备附近,因高电压、大电流而产生较强的 电、磁场。输电线路在运营期间因高电压、大电流而产生电、磁场。 1.1.21.1.2 噪声噪声 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是噪声主要污染源;输电线路运行产生噪声。 1.1.31.1.3 废水废水 变电站设计为无人值班变电站,控制采用微机监控系统,废水来源于巡检人员产生 的生活污水。 1.1.41.1.4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 变电站固体废物产生量很少,站内设垃圾收集箱,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变电站采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 年版)废旧铅酸 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HW49,危废代码为 900-044-49),废旧铅酸蓄电池退运后,统一交 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 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 年版)废变压器油属危险废物(HW08,危废代码 为 900-220-08),废变压器油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专门回收处理,不外排,对当地环 境无影响。 1.21.2 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1.2.11.2.1 电磁环境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措施 (1)在变电站选址和线路路径选择时,充分考虑了当地规划和环境要求,变电站和 线路符合规划要求。 (2)变电站配电装置采用全户内 GIS 布置,输电线路部分采用地下电缆,对工频电 场有较好的屏蔽作用。 (3)根据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中相关要求, 导线至被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见表 10。 表表 1010110kV110kV 输电线路输电线路至被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至被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 被跨越物110kV 输电线路至被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 公路7.0m 35kV 及以下电力线路、通信线3.0m 杨树林4.0m 拟建工程实践中严格按照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 中相关要求执行。根据设计规范规定:110kV 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 - 17 - 况下经过居民区不小于 7.0m,非居民区不小于 6.0m。目前设计中 110kV 导线与地面的最 小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均不小于 7.0m。 1.2.21.2.2 噪声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 (1) 在设备招标时, 对主变等高噪声设备有噪声级的要求, 主变噪声不大于 60dB(A)。 (2)拟建工程为全户内 GIS 布置,将主变布置在配电装置楼的东侧,利用配电装置 楼的阻隔能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 (3)架空导线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噪声水平。 1.2.31.2.3 废水防治措施废水防治措施 变电站在运行期间巡检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少, 站内设化粪池, 生活污水定期外运 堆肥,实现资源化利用。 1.2.41.2.4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变电站固体废物产生量很少,站内设垃圾收集箱,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变电站采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废旧铅酸蓄电池退运后, 统一交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 回收处置,处置过程中严格执行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 的相关要求,对当地环境无影响。 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 年版)废变压器油属危险废物(HW08,代码为 900-220-08),废变压器油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专门回收处理,不外排,对当地环境无 影响。 2 2 施工期施工期 2.12.1 污染因素分析污染因素分析 2.1.12.1.1 扬尘扬尘 在整个施工期,扬尘来自于平整土地、打桩、开挖土方、道路铺浇、材料运输、装 卸和搅拌等过程, 如遇干旱无雨季节扬尘则较为严重。 运输车辆行驶也是施工场地扬尘产 生的主要来源。 2.1.22.1.2 噪声噪声 变电站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场地平整、挖土填方、土建、钢结构及设备安装调试 等几个阶段,主要噪声源有推土机、挖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电锯及汽车等。施工机械一 般位于露天,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噪声源。 2.1.32.1.3 废水废水 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其中生产废水主要为设备清洗、 - 18 - 进出车辆清洗和建筑结构养护等过程产生;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排水。 2.1.42.1.4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 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2.1.52.1.5 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拟建站址现状为空地,站址建设对区域植被的影响很小。 线路工程施工期间新建铁塔及电缆施工时,在土方开挖、堆放、回填时使土层裸露, 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线路沿道路绿化带架设或敷设,周围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周围无珍稀植物 和国家、地方保护动物。项目建设对当地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轻微。 经现场勘察, 线路工程评价范围内距离距离沭河南段生态保护涵养区较远的线路段评 价范围(边导线两侧 1000m)内主要为农田,距离沭河南段生态保护涵养区较近的线路评 价范围内东侧为沭河水面、河滩以及防护林,西侧为主要为农田。 2.22.2 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措施 2.2.12.2.1 扬尘扬尘 对干燥的作业面适当喷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扬尘量。将运输车辆在施 工现场车速限制在 20km/h 以下,运输沙土等易起尘的建筑材料时应加盖蓬布,并严格禁 止超载运输,防止撒落而形成尘源。运输车辆在驶出施工工地前,必须将沙泥清除干净, 防止道路扬尘的产生。 2.2.22.2.2 噪声噪声 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并注意维护保养。混凝土连续浇注等确需夜间施工时,应征 得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 2.2.32.2.3 废水废水 在变电站施工区设立临时简易储水池, 将设备清洗、 进出车辆清洗和建筑结构养护废 水集中,经沉砂处理后回用,沉淀物定期清运。变电站施工人员就近租用当地居民房屋, 居住时间较短, 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很少,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纳入当地居民生活污水 处理系统。输电线路施工属移动式施工方式,施工人员一般租用当地居民房屋,停留时间 较短,产生的生活污水很少,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纳入当地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2.2.42.2.4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 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定期清运、集中处理。施工期设置一 定数量的垃圾箱,以便分类收集,以免对周围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 - 19 - 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至指定弃渣处置点。 2.2.52.2.5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1 1)选址选线)选址选线 拟建工程选址选线时,附近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选址选线时,尽可能靠近道路,改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缩短临时施工 道路和牵张场地的长度,减少扰动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 对沭河南段水源涵养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拟建工程输电线路距离沭河南段水源涵养保护区较近,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设计资料, 距离该水源涵养保护区距离线路最近距离约为 30m。 施工单位在靠近该保护区 (跨省道 342 两个塔基) 塔基施工过程中临时施工场地等布置在西侧, 尽量远离沭河南段水源涵养保护 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施工固废及时清运,不得在保护区岸堤堆存。塔基施 工期较短,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对沭河南段水源涵养保护区影响较小。 拟建项目运营期 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电磁辐射和噪声, 沭河南段水源涵养保护区的主要功能为水源涵养 和土壤保持, 拟建项目属于输变电工程项目, 虽然距离较近但是运营期对沭河南段水源涵 养保护区的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基本无影响。 (2 2)施工组织)施工组织 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开雨季施工时大挖大填。所有废水、雨水有组织的排放 以减少水土流失。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的措施,避免由于风、雨天气可能造成 的风蚀和水蚀。 合理组织施工,尽量减少占用临时施工用地;塔基及电缆开挖过程中,严格按设 计的塔基基础占地面积、 基础型式等要求开挖, 尽量缩小施工作业范围, 材料堆放要有序, 注意保护周围的植被;尽量减小开挖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原状土破坏。 施工临时道路临时固化措施应在施工结束后清理干净, 牵张场选择在交通条件好、 场地开阔、地势平缓的地块,以满足施工设备、线材运输等要求。牵张场可采取直接铺设 钢板的方式, 以减少牵张场地水土流失。 施工完毕后, 及时清理施工场地, 进行翻松征地, 恢复其原有土地用途。 线路经过杨树林、果树时,不砍伐通道以减少树木砍伐量,从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 破坏。线路跨越高度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设计。 (3 3)施工中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施工中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 在变电站区,主要采取的生态措施有: - 20 - 施工期采用表土(熟土)剥离保存、彩钢板拦挡、防尘网、运输车辆加盖篷布、 未硬化道路经常洒水减少扬尘等临时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生态影响。 基建完成后进行土地整理,整地深度约 0.4m。场地平整后进行硬化或铺设碎石地 坪,防止水土流失。 在线路区,主要采取的生态措施有: 施工期采用表土(熟土)剥离保存、防尘网、运输车辆加盖篷布、施工便道洒水 减少扬尘等临时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线路电缆施工时,尽量减小开挖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原状土破坏,以 利于水土保持。弃土运至指定地点堆放。运送弃土的车辆应加盖蓬布,并禁止超载运输, 防止风吹及撒落而形成扬尘。 牵张场、 临时道路等临时占地利用完毕后恢复耕作或原有植被, 其中复耕的整理深 度应不小于 0.4m,复植的整理深度不小于 0.2m,将表层土耕松,建立完善灌排体系; 电缆线路尽量利用已有电缆沟, 新建部分采用电缆沟敷设, 避免了大开挖的施工方 式,地面设施不被破坏,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生态影响。 环保投资环保投资 拟建工程环保投资估算见表 11。 表表 1111拟建拟建工程环保投资一览表工程环保投资一览表 序号措施费用(万元) 1事故油池、贮油坑8.0 2植被恢复等水保措施19 3化粪池3.0 合计30 拟建工程估算投资 4305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30 万元,占总投资的 0.7%。 - 21 -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内容 类型类型 排放源排放源 (编号)(编号) 污染物污染物 名称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处理前产生浓度及 产生量(单位)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单位)(单位) 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 水污染物水污染物 生活污水 BOD COD SS 少量经处理后不外排 电电磁磁 变电站 设备及输 电线路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工频电场强度:4000V/m 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T 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 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T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 工作人员 及站内废 物 生活垃圾及 站内清洁废 物 偶尔产生定期清运 变压设备废旧蓄电池退运时产生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 变压设备废变压器油事故产生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 噪噪声声 变电站运行噪声源主要来自于主变压器等设备,源强不大于 60dB(A),采取措施后, 厂界噪声达标排放。输电线路在评价范围内产生的声环境影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其他其他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另附页)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另附页) 输变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项目的运行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甚微。变电站施工活动对地表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如碎石或建筑材料的堆放及施工人员、 机械的践踏破坏原有土壤结构,此部分占地植物生长环境永久改变。 拟建工程输电线路在施工期开挖电缆沟时要清除地表的所有植被,会造成植被破坏。 施工活动对地表土壤结构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一定程度上改变植物生长环境。输电线路 为点线工程,所以清除的植被及影响的植物种类数量极微,对拟建线路经过地区的生态 环境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暂时的,施工期间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小对水土流失 的影响。 - 22 - 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 1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11.1 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分析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工程变电站规划建设 3 台 50MVA 有载调压变压器,总容量为 150MVA。本次评价按 照变电站规划建设规模进行评价。 变电站各种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将会发生交错和叠加, 难以用计算方法来描述其周围环境的电磁场分布, 因此本次评价采用类比检测的方法预测 变电站运行对其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 1.1.11.1.1 类比变电站分析类比变电站分析 为预测本工程 110kV 变电站按规划建设规模运行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对站址周围的环境 影响,对类似本工程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容量的变电站进行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 度类比实测调查。本次类比对象选择临沂 110kV 荣光变电站,变电站的类比条件见表 12 表表 1212变电站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