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yb 4024-1991 耐火泥奖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升温法)》是针对耐火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其荷重软化温度测定的一种标准化测试方法。该标准主要适用于耐火泥等耐火材料,通过控制一定的实验条件来评估这些材料在高温下的性能稳定性。

根据此标准,首先需要准备试样,并确保试样的尺寸符合规定要求。接着,在专用的试验装置中放置试样,并施加规定的压力。整个过程中,使用加热设备按照预定的速度对试样进行均匀加热,直至达到设定的最高温度或观察到试样发生指定程度的变形为止。记录下这一过程中关键点的温度值,如开始出现明显变形时的温度(即软化开始温度)、变形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对应的温度(软化终点温度)等。

试验所用设备应包括但不限于:能够精确控制温度上升速率的电炉、用于测量和记录温度变化的热电偶及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可以稳定提供所需载荷的压力装置。此外,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实验室环境,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实验结果准确性。

在整个操作流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每一步骤至关重要,这样才能保证最终获得的数据可靠有效,为后续分析耐火材料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
  • 1991-05-04 颁布
  • 1992-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YB 4024-1991 耐火泥浆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pdf_第1页
YB 4024-1991 耐火泥浆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YB 4024-1991 耐火泥浆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耐火泥浆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耐火泥浆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 ( ( (升温法升温法 YBYBYBYB402440244024402491)91)91)91)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1991199105050404批准批准1992199201010101实施实施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耐火泥浆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升温法)的定义、取样、设备、试块制备、试块形状尺寸、升温速率、结果计算和试验误差。本标准适用于耐火泥浆荷重软化温度的测定。2 2引用标准引用标准GB 177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 5024.1耐火泥浆稠度试验方法3 3定义定义荷重软化温度是表示耐火泥浆对高温和荷重共同作用的抵抗性能。4 4原理原理在规定的压力和升温速率下加热圆柱体试块,直到试块产生规定的变形。记录升温时试块的变形从而测定规定变形量的相应温度。5 5取样取样从每一检验批量的产品中随机取1袋或50 kg,以圆锥四分法或二分器缩分至约5 kg,对耐火粉料与外加剂分别包装的产品,将粉料缩分至5 kg 后,按比例缩取外加剂。6 6设备设备6.1试验炉:可采用碳阻电炉、二硅化钼电炉、碳化硅电炉等,应具备下列条件。a.竖式圆形炉膛的内径应不小于100 mm;均温带的高度不得小于75 mm,温差不得大于20。b.试验炉应能在非氧化气氛下按7.7.1条规定的升温速率均匀地升温至最终的试验温度。c.在试验过程中能直接测量试块高度中心的温度。6.2加荷装置:应具备下列条件。a.保证垂直均匀地加压,其压力不得小于200 kPa。b.载荷示值误差不得大于2。c.加压棒和垫片可采用石墨制品。用该加压棒材质的圆柱体代替试块进行空白试验时,加热到试验温度后不得有压缩变形,同时整个变形测量系统每100的膨胀量不得大于0.2mm。6.3变形测量装置:百分表或自动记录器,其示值误差不得大于0.03 mm。6.4测温仪表:一般采用精度为0.5级的测温仪表。6.5搅拌机:采用 GB 177中规定的搅拌机。搅拌叶与搅拌锅的材质应对耐火泥浆的理化性能没有影响。6.6成型模具: 采用圆孔直径51 mm51 mm 可拆卸的三联式模, 模具与试样接触面应光滑 。6.7干燥箱:装有温度调节器的电热干燥箱。6.8干燥板:金属板,板上均匀分布直径约10 mm 的透气孔洞,孔洞间的中心距约15 mm。6.9捣固棒:棒头曲率半径约5 mm 的硬质木棒。6.10架盘天平:最大称量1000 g,分度值为1 g。6.11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02 mm。 7 7试验步骤试验步骤7.1试块的制备7.1.1 用圆锥四分法或二分器缩分试样, 取约1000 g; 对于耐火粉料和外加剂分别包装的试样,按比捌将外加剂加入粉料中。7.1.2 量取适量洁净水(或专用的调制液)徐徐加入试样中。 加入量应按泥浆稠度约为7080进行增减,一般为试样重量的815。7.1.3 用搅拌机搅拌泥浆,搅拌时间一般为510 min,以达到拌和均匀。对于初凝时间较短的泥浆,搅拌时间不宜超过6 min,以免泥浆硬化。7.1.4 测量泥浆稠度时, 应将装入试样容器中的泥浆, 填实、 装满、 抹平, 然后按 GB 5024.1的规定进行测定。7.1.5 将搅拌好的稠度约为7080的泥浆分34次装入涂有机油的成型模中, 从下往上分层用捣固棒均匀地捣实,抹平表面。一次成型三个试块备用。成型完毕宜静置后,再脱模。7.1.6 将模具翻转在干燥板上脱模,试块与干燥板之间应垫以薄纸。脱模后的试块,应边角规整,不得有孔洞蜂窝等缺陷。7.2试块的干燥7.2.1 将试块连同干燥板一起移入干燥箱,开始应慢速干燥,以防止试块产生裂纹。一般升温至655,保温56 h。7.2.2 经低温干燥以后,升温至1105,保温2 h,然后称量试块。以后每隔1 h,称量一次,直至前后两次称量差不大于前一次称量的0.1。7.3试块的形状尺寸7.3.1 试块为圆柱体,直径501 mm、高501 mm。7.3.2 试块上、下两底面应研磨平坦、相互平行并与主轴垂直,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7.4试块尺寸的测量7.4.1 用游标卡尺沿试块周边四个等分处分别测量试块高度,精确到0.1 mm。7.4.2 用游标卡尺分别在试块上、 下底面相互垂直的直径方向上测量试块的直径。 精确到0.1mm。7.5装样7.5.1 将试块放入炉内均温带的中心,并在试块的上、下两底面与上、下加压棒之间,垫以直径约70 mm,厚约10 mm 的石墨圆片。7.5.2 加压棒、垫片和试块等系统应垂直平稳地安装。并调整好变形测量装置和测温装置。7.6加荷7.6.1 施加到试块上的总载荷应以试块实际的横截面积计算。7.6.2 施加在试块上的载荷为2004 kPa。7.6.3 对于特殊泥浆按设计或产品技术标准要求的载荷加荷。7.7加热7.7.1 升温速率如下:800,10/min;800,45/min。7.7.2 按给定的升温速率连续加热, 直到试块从膨胀的最高点压缩其原始高度的0.6、2.0、4.0为止。试验终止点可根据产品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7.7.3 对于硅质、镁质泥浆,若出现溃裂或破裂,即应停止加热。7.8记录7.8.1 每隔10 min 须将时间、温度、变形以及其他特征记录一次,临近试块膨胀最高点时,必须及时观察记录。7.8.2 备有自动记录装置能绘出“温度一变形”曲线时,亦应将其他情况记录下来。8 8结果计算结果计算8.1无论“温度-变形”曲线有几个膨胀峰, 均以受载荷试块自膨胀最高点压缩其原始高度的0.6、2.0、4.0时的相对应温度 T0.6、T2.0、T4.0为结果。8.2对于硅质、镁质泥浆,可以用溃裂或破裂温度表示。9 9试验误差试验误差同一试验室对同一批试样的复验误差不得大于30。1010试验报告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a.委托单位;b.试样名称及编号;c.稠度及加水量;d.试块尺寸及外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