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NY/T 700-2003 板枣》是农业行业标准之一,针对板枣这一特定品种的枣进行了详细规定。该标准涵盖了板枣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等方面。

在质量要求方面,标准明确了板枣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外观形态、色泽、口感等具体指标。例如,对于果实大小、形状有着明确的规定,并且对不同等级的板枣给出了相应的质量参数范围。此外,还规定了板枣不应存在病虫害损伤或其他非正常因素导致的质量缺陷。

检验方法部分,则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感官检验和理化分析来评估板枣是否符合上述质量要求。其中,感官检验主要依靠视觉、嗅觉等方式进行初步判断;而理化分析则可能涉及水分含量测定、糖度测试等内容,以确保产品达到既定标准。

关于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的要求,旨在保证板枣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应有的品质。这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何种材料作为包装物、包装上需要标注的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适宜的运输条件以及正确的存储方式等指导性建议。

此标准为板枣产业提供了统一的质量控制依据,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3-12-01 颁布
  • 2004-03-01 实施
©正版授权
NY-T700-2003板枣.pdf_第1页
NY-T700-2003板枣.pdf_第2页
NY-T700-2003板枣.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NY-T700-2003板枣.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 S 6 7 . 0 8 0 . 1 0X 2 4. 1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N Y / T 7 0 0 -2 0 0 3板枣J i s h a n ,j u j u b e2 0 0 3 - 1 2 - 0 1 发布2 0 0 4 - 0 3 - 0 1 实施zLwk- -1L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 布NY/ T 7 0 0 -2 0 0 3月 U胃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山西省樱山县枣树科学研究所、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姚彦民、 李捷、 杨富斗、 薛春泰、 王改娟、 王美刚。N Y/ T 7 0 0 -2 0 0 3板枣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板枣的术语和定义、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板枣千制品的收购和销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5 0 0 9 . 1 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 B / T 5 0 0 9 . 1 5 食品中锅的测定 G B / T 5 0 0 9 . 1 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 B / T 5 0 0 9 . 1 8 食品中氟的测定 G B / T 5 0 0 9 . 1 0 2 植物性食品中辛硫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 B / T 5 0 0 9 . 1 1 。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酷、 氰戊菊醋和澳氰菊酷残留量的测定 G B / T 5 8 3 5 -1 9 8 5 红枣 G B 7 7 1 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农药管理条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 1 身干 d r y n e s s 板枣果肉的干燥程度, 以含水率不超过 2 5 为身干。3 . 2 虫果i n s e c t f r u i t 系桃小食心虫为害的结果, 在板枣果上存有直径 1 m m-2 mm的虫 口, 在果核外围存有大量沙粒状的粪, 味苦, 不适于食用。3 . 3 浆头s t a r c h h e a d 板枣在生长期或干制过程中因受雨水影响, 板枣的两头或局部未达到适当干燥, 含水率高, 色泽发暗, 进一步发展即成霉烂枣。3 . 4 不熟果n o t r i p e f r u i t 未着色的鲜枣干制后即为不熟果, 颜色偏黄, 果形干瘦, 果肉不饱满, 含糖量低。3 . 5 干条 d r i e d s t r i p 由未着色, 不成熟的鲜枣自然脱落后干制而成, 果形细瘦, 色泽黄暗, 质地坚硬, 无食用价值NY/ T 7 0 0 -2 0 0 33 . 6 破口c r e v a s s e 由于生长期间自然裂果或碰撞挤压, 造成板枣果皮出现长达果长 1 / 1 。以上的破口, 凡破口不变色、不霉烂者称为破口枣。3 . 7 油头o i l h e a d 由于在干制过程中翻动不匀, 枣上有的部分受温过高, 引起多酚类物质氧化, 使外皮变黑, 肉色加 深。3 . 8 病果d i s e a s e s f r u i t 由细菌或真菌引起枣果病变, 造成部分外果皮收缩, 变黑、 凹陷, 果肉变黄、 变揭, 质硬味苦, 失去食用价值 。4要求4 . 1 感官 板枣的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板枣感官等级指标项目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基本要求具有板枣应有的特征, 色泽光亮, 果皮呈黑红色至暗红色, 身干, 手握不粘个, 无霉烂, 可食率)s 2 %果 形果 形 饱 满果 形 饱 满果 形 较 饱 满果形正常肉质肉 质 肥 厚肉质肥厚肉质较肥厚肉质肥厚不均每 千 克 果 数 / 粒簇 1 7 01 71 - 2 2 02 2 1 - 2 7 0) 2 7 1均 匀 度个头大小均匀个 头 大 小 均 匀个头大小较均匀个头大小不均匀允 许 度杂质不超过 。 . 2 %, 破口、油头 两 项不 超过2 %。杂质不超过 0 . 5 %, 虫果不超过1 %, 破口、 油头两项不超过3 %,杂质不超过 。 . 5 %, 浆头不超过 2 %, 不熟果不超过3 %, 病虫果、 破口两项不超过5 %.杂质不超过 。 . 5 %, 浆头不超过 5 %, 不熟果不超过5 %, 病虫果、 破口两项不超过5 %。4 . 2 理化要求 板枣的理化要求应符合表 2的规定。 表 2板枣的理化指标项目总糖/(%)水分/(%)指标- 7 。一一、 2 54 . 3卫生要求 板 枣卫生要求应符合表 3的规定 。表 3板枣的卫生指标单 位 为 毫 克 每 千 克序 号名称指标1铅 ( P b )簇 1 . 02锡 ( C d )蕊 0 . 0 53汞( H g )( 0 . 0 14氟 ( F )G 1 . 0NY / T 7 0 0 -2 0 0 3表 3 ( 续)单 位 为 毫 克 每 千 克序 号名称指标5澳 帆 菊 醋簇 0 . 16辛 硫 磷镇 0 . 0 5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 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在果品类产品生产中使用.试 验方法感官检验 果形及色泽: 将样枣铺放在洁净的平面上, 用肉眼观察样枣的形状及色泽, 记录观察结果。 个头: 于样枣中按四分法取样 1 0 0 0 g , 注意观察枣粒大小及其均匀程度。如有粒数规定者, 应55.5.5.查点枣粒的数量按数记录, 并检验有无不符合标准规定的特小枣。5 . 1 . 3 肉质: 板枣果肉的干湿和肥瘦程度, 以板枣水分和可食部分的百分率, 作为评定的根据。5 . 1 . 4 不合格果: 于混合的枣样中, 随机取样 1 0 0 0 g , 用肉眼检查, 根据标准规定分别拣出不成熟果、病虫果、 霉烂及浆头果、 破头、 油头、 其他损伤果及非枣物质, 记录粒数。按式( 1 ) 计算各项不合格果的百分率: A=竺 X 1 0 0. . . . ( 1 ) ” 艺 Q 式 中: A 单项不合格果, %; M I 单项不合格果质量, 单位为 克( g ) ; m o 试样质量, 单位为克( 9 ) 。 各单项不合格果及杂质百分率的总和即为该批板枣不合格的百分率。5 . 1 . 5 可食率( 按标准含水率换算) : 称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枣 2 0 0 g -3 0 0 g , 逐个切开, 将枣肉与枣核分离, 分别称量, 按式( 2 ) 计算可食部分的百分率:B=竺 X 1 0 0 刀 z .,(2 ) 式中: B 可食 率, %; m2 肉果质量, 单位为克( 9 ) ; M, 全果质量, 单位为克( 9 ) 。5 . 2 理化检验5 . 2 . 1 总糖的测定 按附录A规定执行。5 . 2 . 2 含水率的测定 按 附录 B规定执行 。5 . 3 卫生指标检验5 . 3 . 1 铅 按 G B / T 5 0 0 9 . 1 2 规定执行。5 . 3 . 2 锡 按 G B / T 5 0 0 9 . 1 5规定执行5 . 3 . 3汞 按 G B / T 5 0 0 9 . 1 7规定执行。NY/ T 7 0 0 - 2 0 0 35 . 3 . 4觅 按G B / T 5 0 0 9 . 1 8 规定执行。5 . 3 . 5 澳抓菊丽 按G B / T 5 0 0 9 . 1 1 0 规定执行。5 . 3 . 6 辛硫磷 按G B / T 5 0 0 9 . 1 0 2 规定执行。6检验规则6 . 1 组批 同一生产基地、 同一包装 日期的板枣作为一个批次6 . 2 抽样方法 按GB / T 5 8 3 5 -1 9 8 5中第 3 章检验规则规定执行。6 . 3 检验分类 交收检验的项目为感官要求的所有项目。6 . 3 . 1 交收检验 交收检验的项目为感官要求的所有项目。6 . 3 . 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的项目为要求中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a ) 正式生产后, 如原料、 工艺有较大变化, 可能影响产品品质质量时; b ) 产品长期停产后, 恢复生产时; c ) 交收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例行检查的要求时。6 . 4判定 检验项目全部合格者判为合格产品。当理化检验结果出现不合格项目时, 可在原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复检, 一次为限; 感官和卫生指标要求不得复检; 复检结果有一项不合格者判为不合格产品。7 标 志销售包装上应有食品的标识、 标签, 标签的标注内容应符合 G B 7 7 1 8的规定。8 包装、 运输和贮存8 . 1 包装8 . 1 . 1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8 . 1 . 2 净含量: 单件定量包装产品的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8 . 2 运输8 . 2 . 1 运输时应遮篷布, 防止 日晒雨淋。8 . 2 . 2 装卸应轻拿轻放, 防止机械损伤包装,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 不得与有毒、 有害物品混装运输。8 . 3 贮存8 . 3 . 1 板枣在存放过程中应注意防潮, 堆放板枣的仓库地面应铺设木条或格板, 使通风良好。码垛不得过高、 垛间留有通道。8 . 3 . 2 贮存板枣的库房中, 禁止使用剧毒、 高毒的化学合成熏蒸剂杀虫、 鼠、 菌。禁止其他有毒、 有异味、 发霉以及易于传播病虫的物品混合存放。8 . 3 . 3 板枣人库后要在库房中加强防蝇、 防鼠措施。8 . 3 . 4析求中长期贮存时不得仲用化学合成添加剂 。NY / T 7 0 0 -2 0 0 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总摘的测定A . 1 原理 样品糖类经盐酸水解后全部转成单糖, 当其完全与定量的费林氏试剂反应后, 再多加入一滴单糖溶液, 使氧化型的亚甲蓝( 蓝色) 变成还原型( 无色) , 溶液蓝色消失, 黄色刚出现时, 即为终点。然后与标准葡萄搪滴定结果比较定量A . 2 试 荆 除非另有说明, 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A . 2 . 1 石油醚, 沸程 6 0 0C -9 0 0C ,A . 2 . 2 盐酸溶液: c ( H C D=6 mo l / L .A . 2 . 3 氢氧化钠溶液, 4 0 0 g / L : 取 4 0 g 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1 0 0 mLA . 2 . 4 氢氧化钠溶液, 1 0 0 g / l : 取 1 0 g 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1 0 0 m L ,A . 2 , 5 甲基红指示剂: 取 0 . 2 g甲基红溶于 1 0 0 M L酒精中。A . 2 . 6 乙酸铅溶液, 2 0 0 g / L : 取 2 0 g乙酸铅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1 0 0 m L,A . 2 . 7 硫酸钠溶液, 2 0 0 g / L : 取 1 0 g 无水硫酸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1 0 0 m L,A . 2 . 8 费林氏试剂 A液: 称取分析纯硫酸铜( C u S O , 5 H2 0 ) 1 5 g , 亚甲蓝0 . 0 5 g ,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 0 0 0 mLA . 2 . 9 费林氏 试剂B液: 称取分析纯酒石酸钾 钠5 0 g , 分析纯氢氧化钠5 4 g , 亚铁氰化钾4 g ,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 0 0 0 M L ,A . 2 . 1 0 葡萄糖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在 1 0 0 0C - 1 0 5 烘至恒重的分析纯无水葡萄糖 1 g , 加少量水溶解, 移人 1 0 0 0 m L容量瓶中, 加人 5 mL浓盐酸, 以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此溶液浓度为 1 g / L, 置冰箱中保存 。A. 3仪器A . 3 . 1 带塞锥形瓶, 2 5 0 mL ,A . 3 . 2 分液漏斗, 1 2 5 m工A . 3 . 3 容量瓶, 5 0 , 1 0 0 , 5 0 0 m L,A . 3 . 4 酸式滴定管, 2 5 或 5 0 mL ,A . 3 . 5 量筒, 5 0 , 1 0 0 m L ,A . 3 . 6 水浴锅。A. 3 . 7可调电炉 : 8 0 0 W 或 1 0 0 0 W, 附石棉 网A . 4 试样制备 将板枣按 1 +2加水打成匀浆, 称取 1 0 g于 1 2 5 mL分液漏斗中, 每次加 3 0 mL石油醚振摇提取三次。静置分层, 用橡皮头滴管弃去石油醚。将样品全部移人 2 5 0 mL带锥形瓶中, 和少量水洗涤原容器, 加盐酸( A . 2 . 2 ) 3 0 mL加水至1 0 0 m L, 然后盖住瓶口, 置沸水中煮沸2 h ,煮沸结束后, 立即置流水中冷却 。N Y/ T 7 0 0 -2 0 0 3A. 4 . 1中和剩余盐酸 样品水解液冷却后, 于样品液中加人甲基红指示剂( 凡 2 . 5 ) 1 滴, 用 4 0 0 g / L氢氧化钠溶液( A . 2 . 3 ) 滴定至黄色。过量的氢氧化钠再用盐酸( A . 2 . 2 ) 校正, 样液转红。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A . 2 . 4 ) 1 滴3 滴使样液红色刚退为宜。若水解液本身颜色较深, 可用精密 p H试纸测试, 使溶液p H约为7 .A . 4 . 2 沉淀蛋白质 样液调至中性后加入乙酸铅溶液( A . 2 . 6 ) 2 0 m L, 摇匀, 放置 1 0 mi n , 再加人硫酸钠溶液( A . 2 . 7 )2 0 mL , 以除去过多的铅, 用中速滤纸滤人5 0 0 m L容量瓶中, 待滤液流干后, 不断加去离子水, 洗涤残渣数次, 直至滤液接近5 0 0 mL为止。若滤液呈浑浊, 应再过滤一次, 弃去残渣, 将糖溶液定容至 5 0 0 mL ,置冰箱保存, 临用时稀释适当倍数即可。A . 5 费林氏试荆标定 准确吸取费林氏试剂 A ( A . 2 . 8 ) , B ( A . 2 . 9 ) 液各5 m L, 置于 1 2 5 mL三角烧瓶中, 加水 1 0 mL放人玻璃珠 2 粒, 将三角烧瓶置8 0 0 W 电炉上加热, 使其 2 mi n内沸腾, 沸腾 3 0 s 后, 立即用葡萄糖标准溶液( A. 2 . 1 0 ) 在电炉上趁沸滴定至蓝色消失, 溶液呈浅黄色。记录消耗标准葡萄糖溶液总体积 V , , 进行平行测定, 取其平均值。A . 6 样品水解液滴定 准确吸取费林氏试剂 A ( A . 2 . 8 ) , B ( A . 2 . 9 ) 液各 5 m L , 加水 1 0 mL , 加人玻璃珠 2粒, 从滴定管中加人一定量样品水解稀释液( 加人该液的数量, 应在正式滴定前的预备滴定试验确定) , 将三角烧瓶置于8 0 0 W电 炉上加热, 使其2 m i n 内沸 腾, 沸腾3 0 s 后, 立即 继续用样品水解稀释液趁沸在电 炉上滴定至蓝色消失, 溶液呈浅黄色, 即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水解稀释液总体积 V z 。注意调节样品水解液中糖的浓度, 滴定时消耗体积数量最好在 1 0 mL左右, 太浓太稀误差大, 影响结果。也可采用回滴法。A . 7 结果计算 V, X0 . 0 0 1 X V2 X D 、, 八 。r =一 代 丁 丁 - 甲甲 -尸片 代 了 一一 ; 丁 广入N V , X 功 X 1 1 一 ! Z. . . . . . . . . . . . . . .。 (A. 1) 式中 : y总糖, %; V标定费林氏试剂时消耗标准葡萄糖溶液的体积, 单位为毫升( mL ) ; 叭滴定费林氏试剂消耗样品水解稀释液的体积, 单位为毫升( ML ) ; V 样品定容体积, 单位为毫升( ML ) ; D 样品稀释倍数; m 样品质量, 单位为克( B ;。0 0 1 -1 mL葡萄糖标准液中葡萄糖质量, 单位为克( 8 ) ; X 样品含水量, %。A. 8允许差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 . 0 0 0 0 ,NY/ T 7 0 0 -2 0 0 3 附录B( 规范性 附录 )含水率的测定B .1 原理 将样品放人与水互混溶的甲苯中一起蒸馏, 水分将与甲苯( 沸点 1 1 0 . 6 0C) 一起馏出, 冷凝后在接收管中分层( 甲苯比重 。 . 8 6 6 ) , 由接收管的刻度可读取样品中蒸馏出的水量。B . 2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 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