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_A_安德森的园林设计艺术观及表现手法.pdf_第1页
J_A_安德森的园林设计艺术观及表现手法.pdf_第2页
J_A_安德森的园林设计艺术观及表现手法.pdf_第3页
J_A_安德森的园林设计艺术观及表现手法.pdf_第4页
J_A_安德森的园林设计艺术观及表现手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园林 摘要:J . A . 安德森是当代丹麦风景园林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近些年来, 他不仅活跃在丹麦风景园林艺术的设计领域, 而且也 活跃在国际风景园林设计与交流的舞台。安德森的园林艺术观及作品, 既承袭了丹麦和北欧风景园林艺术的传统, 又融入了现代风景 园林设计的理念。在他的作品中, 体现和表达了景致的简约形式, 洋溢和散发着深沉的人文关怀, 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遵从和崇 尚。透过他的作品, 有助于我们了解丹麦现代风景园林艺术发展的成就, 也有助于完善和发展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风景园林艺术。 关 键 词:风景园林;J . A . 安德森;研究;园林设计;和谐自然 文章编号:1 0 0 0 - 6 6 6 4 ( 2 0 0 7 ) 0 2 - 0 0 1 3 - 0 6 中图分类号:T U 9 8 6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 0 0 6 - 0 9 - 1 4 ; 修回日期:2 0 0 7 - 0 1 - 1 7 A b s t r a c t : J . A . A n d e r s e ni so n eo f t h ef e a t u r e si nD a n i s hc o n t e mp o r a r ya r t o f 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 A n d e r s e n i sa c t i v ei nt h eD a n i s h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c i r c l ea n da l s oi n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e x c h a n g e s . H i sd e s i g n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w o r k sd i s p l a yt h et r a d i t i o n so f D a n i s ha n dN o r d i cc o u n t r i e sa n dt h emo d e r nc o n c e p t i o n s . I nh i sw o r k s , A n d e r s e ne x p r e s s e s h i se l e g a n tf o r msi naS p a r t a ns t y l e ,t h ed e e p l yc o n c e r no fh u ma nf e e l i n g sa n dt h er e s p e c t e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h u ma n b e i n g sa n dt h en a t u r e .I th e l p st ou n d e r s t a n dD a n i s h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i nmo d e r nt i me ,a n dt od e v e l o pC h i n a sn a t i v e 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t h r o u g hi n t r o d u c i n gh i sw o r k s . K e y w o r d s : 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J . A . A n d e r s e n ; S t u d y ; 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 ; H a r mo n yw i t hN a t u r e J . A . 安德森的园林设计艺术观及表现手法 P h i l o s o p h ya n dI t sE x p r e s s i o ni nJ . A . A n d e r s e n s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Wo r k s 杨滨章 Y A N GB i n - z h a n g 1 引 言 丹麦虽是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一个小 国, 但在风景园林科学与艺术方面却有着自己 独特的影响和魅力。丹麦 7 0 %的家庭住宅都 拥有自己的花园, 面积平均在 8 0 0 m2左右。家 庭花园不仅为家庭成员及亲友聚会、 儿童嬉戏 和成年人种花养草提供了场地, 同时也为城镇 环境的绿化与美化、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平衡起 到了重要作用。除了私人花园以外, 丹麦风景 园林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不仅美化 了国土, 保护了生态系统平衡, 改善了城市的 形象与功能, 也为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在为私人与公众服务的两个方 面, 丹麦风景园林师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诚 如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 I F L A ) 首任主席吉佛 瑞 杰里科 ( G e o f f r e yJ e l l i c o e , 1 9 0 0 - 1 9 9 6 ) 在 2 0 世纪 6 0 年代所言:“我们始终认为, 丹麦在 二战之后风景园林领域是带领我们走向新世 界的开拓者之一。 1 ” 丹麦风景园林师协会 ( A s s o c i a t i o no f D a n i s h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成 立 于 1 9 3 1年) 现有会员 4 5 0人( 另有学生会员 2 0 0 人) 。著名风景园林师 S . 汉森( S v e nH a n s e n ) 是 I F L A的创始人之一。J .A .安德森( J e p p e A a g a a r dA n d e r s e n , 1 9 5 0 -) 就是现代风景园 林师中的一位佼佼者。 他不仅是一位造诣精深 的风景园林师、 一位兴趣广泛的艺术家, 还是 一位热心公益的社会活动家,也是 I F L A的副 主席之一。安德森出生于艺术世家, 其父 G . A . 安德森( G u u a rA a g a a r dA n d e r s e n ) 是一位艺 术家和大学教授, 母亲是一位雕塑家。由于家 庭环境的熏陶, 他从小就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 1 9 8 0 年大学毕业后, 他曾作为风景园林 师中的一员, 参加了法国巴黎新凯旋门项目的 环境设计工作。自 1 9 8 7年从业以来, 安德森 主持了近百项设计项目,尤以大型项目居多, 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参加国际竞标的方式获 得的。这不仅为他个人赢得了声望, 也为其丹 麦同行赢得了声誉。他所设计的作品, 除了为 丹麦装点出亮丽的风景, 还远播到欧洲大陆以 及澳大利亚和秘鲁等国家和地区。 安德森设计项目的内容十分广泛, 既有居 住小区也有城市环境, 既有古迹恢复也有现代 景观, 其中包括从私密空间的庭院到公共空间 的公园、 绿地、 广场等。 他尤其擅长大尺度范围 的环境规划与设计, 如城市区域、 港口码头、 机 场等。 一些作品还曾先后获得丹麦和其他国家 的设计大奖。安德森的设计作品, 贯穿了他所 追求的简约、 人文、 精致、 自然的艺术理念, 并 且将传统与现代、 地区特色与国际水准有机地 结合起来, 体现了良好的空间与形态感和人与 自然的互动感。 2 设计风格: 简约的形式 丹麦人和北欧其他国家人民一样, 是一个 讲求实际、 实用、 实效而不尚奢华的民族。因 此, 丹麦的设计艺术, 无论是建筑和工业产品 Ma s t e r p i e c e so f C e l e b r i t i e s 名 家 名 作 1 3 中国园林 还是园林都体现了这一精神。 用安德森本人的 话说:“追求视觉上的清晰明了, 在丹麦风景园 林设计上早已不是新鲜事了。 因为它已经在许 多古园当中都得到了体现。事实上, 即便是在 一些巴洛克式园林中就经常表现出清晰的简 洁和极致的简朴。” 他还认为:“园林除了讲究 功能外, 在设计上就应该简洁。 2 ” 显然, 他自己 也深受这一传统的影响。 简约的形式在他的作 品中随处可见。透过其作品, 安德森的简约风 格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形式上的简洁与 明快; 二是装饰上的简朴与实用。 “旧码头” ( G a mme l D o k , 1 9 9 6 - 1 9 9 8年) 改造项目便是一例。“旧码头” 位于哥本哈根市 区海边航道东侧一片建筑物之间, 其核心部分 是由一面临海和 3 栋办公楼围合而成的庭院。 它是一个长约 8 0 m,两边宽度分别约为 5 0 m 和 6 0 m的梯形庭院,原是一处供晒船使用的 场地。 分列南北两侧的建筑物由原储运仓库改 建而成, 现为国家保护建筑, 其中北侧楼就是 丹麦建筑艺术中心。 该项目设计的首要目标是 满足工作人员停放车辆的需要, 其次是环境美 化的要求。 安德森在设计中独具匠心地用一长 条状的水池将庭院一分为二, 使每一侧都能满 足停放两排车辆的要求。同时, 为了保持两侧 停车场的连通, 他又将水池分为 3段, 其间的 连接可供人们步行通过, 其中的一段还可供车 辆行驶( 图 1 ) 。 为了使水池生动而不呆板, 他将 水池南岸设计成为砌有岸石的弧线状, 而北岸 则不砌岸石只设暗沟, 使其呈开放状。水池的 池底呈斜坡状, 南侧深 2 5 c m, 北侧则与地面 相平。 每当海风轻拂, 池面便会涟漪阵阵, 池水 从开放一侧涌出, 给人以潮水般的感受。庭院 最内侧一段水池的一端延伸到对面办公楼的 墙面, 并在靠近楼体处将水池设计成一处小瀑 布; 而最外侧水池前部的南侧又与一个圆形树 岛相切, 并有一半嵌入池内( 图 2 ) 。 为了与水池 南岸的弧线相对应, 安德森将设在北侧停车场 南端, 由地面照明灯和相间其间的长凳所构成 的分区装饰设计成对称的弧线形。此外, 除树 岛上种植的 5 棵树木外, 庭院内再没有任何植 物。 整个庭院设计所使用的线条极为流畅而明 快。而他设计的丹麦皇家艺术学院( R o y a l D a n i s hA c a d e mi co fF i n eA r t )建筑学院校 园项目也极为简洁。 建筑学院主校园是由南北 两座长约 1 5 0 m的建筑物围合而成的空间, 宽 约 8 0 m。园区的东西两端和中部也各有相应 的建筑物,其中南楼与园区内建筑物间距较 大。于是, 安德森把设计的重点放在南楼后侧 图 1“旧码头” 项目中的长条状水 池的前两段及停车场 图 2“旧码头” 项目中圆形树池与 第一段水池相融一景 图 3 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院 校园中的带状绿化 12 3 1 4 中国园林 4 5 6 与宽约 4 m的园区道路之间构成的狭长空间 上。他根据南楼出口的位置, 将其设计成 6 块 宽约 5 m、 四周用 1 0 c m高铁板围成的矩形草 地, 并在其间成直线状栽植了一行椴树。其他 两处地方也布置了矩形草地,种植了一些椴 树, 同时配有相应的路灯( 图 3 ) 。 他的整个设计 既与园区内原有建筑物相互辉映, 也为学生提 供了校园内的活动空间( 图 4 ) 。 从安德森的作品来看, 他所表达的简约不 同于简单, 更有别于简陋, 而是艺术的提炼与 升华。 他那看似简单的设计蕴藏着对人与场所 关系的深刻理解, 看似简洁的几何图形却表现 出极高的艺术修养。 由于安德森在自己的作品 中经常运用各种几何图形, 因此, 在丹麦他被 誉为 “都市几何学家” 3 。 3 设计理念: 人本的体现 风景园林艺术是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活与 工作环境服务的。因此, 充分考虑公众的需要 与感受, 使用的便捷与舒适, 以及对历史和文 化的尊重与保护, 应该是设计师从事职业活动 的价值取向。 安德森设计的作品也正是处处洋 溢和体现着这一精神。 在瑞典马尔默市 ( Ma l mo e , S we d e n )“明 日 之 城 1号住 宅 区 ” ( C i t y o fT o mo r r o w, B o 0 1 , 1 9 9 9 - 2 0 0 1年) 的园林设计项目上, 安 德森承担的设计任务是该小区西、南两侧约 5 0 0 m长的滨海景观。由于小区内部已有较好 的规划, 小广场、 绿地、 儿童游戏区、 停车场等 设施俱全, 因此人们对外部的园林设计有着特 别的期待。 而安德森所面对的场址条件相对而 言并不理想。在小区的西面, 一侧是由巨石大 堤围合的海岸, 另一侧则是呈锯齿状排列的建 筑物; 在小区的南侧, 也是不规则的游艇停泊 码头。 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既创造出优美的景 致, 又能创造出满足居民观海与亲水要求的设 施, 是他所面临的挑战。 在小区的西海岸, 安德 森用木质板材在大堤上搭建了长约 2 5 0 m的 3 层观海与嬉水平台。 平台每层高 4 0 c m, 底层 靠海一侧宽 3 m, 中层的宽度约为 8 0 c m, 顶层 的宽度为 1 . 6 m。 在平台靠近北部 1 / 3 处, 他将 底层平台又向海边延伸,设计了一个长约 2 0 m, 宽约 8 m的亲水平台。人们可以沿着 7 层木台阶下到海边, 台阶的前面设置了 7 块巨 大的方形水泥平台。坐在木平台上, 人们不仅 可以欣赏海浪与航船, 也可以欣赏到海堤上那 一块块厚重与坚固的巨石, 欣赏到巨石的质地 与形状。 平台的木板不仅与筑堤的巨石形成了 对比, 同时又赋予景观都市与现代气息。在木 平台上, 安德森既没有设置护栏和路灯, 也没 有使用和摆放任何植物, 为的是让居民和游人 能够更好地观海看景, 以营造拥抱大海的意境 ( 图 5 ) 。 更重要的是, 木板具有防滑和保护游人 及嬉水者安全的作用。 在木平台与建筑物之间 的步行路上,他使用沥青路面作为铺装材料, 其他地方则选用花岗岩石块铺成一定的图案。 独具匠心的是他在沥青路面与石块铺装之间, 不规则地设置了长约 3 m的条状地面灯箱与 等长的木枋作为二者之间的联接与过渡。同 时,除了灯箱以外他还使用非连贯的路灯, 增 加夜间的景色变换和人们漫步的照明需要( 图 6 ) 。 安德森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这些人性化的理 念, 使得他的设计赢得公众的喜爱。 同样, 他在 澳 大 利 亚 悉 尼 大 学 ( S y d n e y U n i v e r s i t y , A u s t r a l i a , 2 0 0 4 - 2 0 1 0年)校园改造项目中也 体现了这一理念。 项目的核心部分位于由新老 建筑物之间形成的狭长空间, 该处也是校园内 的中心地带( 图 7 ) 。改造之前由于环境缺乏吸 引力, 因此行人很少停留。安德森有意运用树 木的栽植来改变空间格局, 通过道路设计增加 对行人的吸引力,并且创造一定的逗留场所。 从而达到减缓人们移动速度, 增加人们交流的 目的。 安德森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 将影响风 景园林师设计的要素归纳为 3 个方面: 一是设 计场址的条件与局限性; 二是项目委托单位的 意愿; 三是规划设计人员设计理念的介绍。事 实上,为了更好地满足和体现当地公众的要 求, 在每个项目开始设计之前, 安德森都会参 加由当地各界代表出席的讨论会, 广泛听取人 们的各种建议与想法, 并努力把公众的意见融 入自己的设计当中。同时, 在设计和制订方案 的过程中,他还会经常与各方面交换意见, 以 便使设计符合人们的期望。 4 设计语言: 和谐的精致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是科学、 技术及艺术 的结合, 把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且通过 适当的设计手法,有效地组织好各种设计元 素, 来满足项目的使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安 图 4 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院校园中供学生活动的绿 色空间 图 5“明日之城 1 号住宅区” 项目中的观海平台 图 6“明日之城 1 号住宅区” 的铺地及照明设计 1 5 中国园林 图 7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校园改造平面示意图( 安德森 提供) 德森所追求的和谐精致, 一是表现在古典与现 代的和谐, 二是表现在功能与审美的和谐。对 于前者,他认为:“丹麦园林具有超时空感, 所 使用的植物也不受任何时尚所限制。 正因为如 此, 尽管斗转星移, 时光流逝, 丹麦园林却变化 甚微, 所以, 它带来的启发与影响也大大超越 了时间。 ” 而这种超时空的生命力, 就在于时代 的把握与传统的承袭。对于后者, 他认为:“丹 麦风景园林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最大 限度的设计自由, 而这种自由则是基于功能与 美学两方面的要求。 4 ” 因此, 安德森在设计中 热衷于从古典造园艺术中获得灵感, 把历史元 素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推陈出新, 努力用古典 的设计手法来诠释现代空间、 自然环境及文化 内涵三者之间功能与审美的关系。 哥本哈根地铁余斯塔站( O r e s t a d e n ) 地面 高架沿线部分的园林设计, 就完整地体现了他 的这一理念。该项目是一段长约 5 k m的线状 区域, 两侧是近年开发的住宅区、 大学城和商 业中心,其中保留了相当大的一片自然区域 ( 即自然公园, N a t u r eP a r k ) 。安德森承担的园 林设计部分, 是位于地铁高架桥下两侧住宅区 与商业区的设计。在这里, 他再次表现出了对 水的情有独钟, 他认为水是意大利古典园林中 的灵魂。 因此, 在高架桥东侧近 2 k m长的地段 上, 他连续设计了一系列的长方形水池, 并在 其中点缀了荷花。 这些水池极富韵律感和开阔 感。 系列水池的起始处位于一座高层建筑物广 场前,安德森设计了与高楼相适宜的方形水 池, 面积约为 3 0 m4 0 m。为了避免大水池可 能产生的空旷感, 他在水池中设置了棋盘状的 若干小的水泥状平台( 实为地下自行车存放处 的小天窗笔者注) , 池中还栽植了睡莲( 图 8 ) 。由于地势由南向北呈缓坡状的变化, 在接 下来的水池设计中, 他顺应地势变化将水池内 设计成几层小瀑布形式( 图 9 ) 。 在地势平坦处, 他又将水池设计成 4段长度分别为 1 0 0 m的 运 河 , 使 其 颇 具 勒诺 特 尔 ( L e N !t r e , 1 6 1 3 - 1 7 0 0 )笔下凡尔赛宫苑大运河似的神 韵。为了增加变化, 在最后一段的设计上他将 原本一直位于高架桥东侧的水池延伸至高架 桥的底部中轴线上, 给人以 “轻舟过江” 之感 ( 图 1 0 ) 。 在水池的相间处, 他使用方形草地、 树 木和横向道路分隔, 使设计既能满足横向交通 的需要和景致的变化, 又使它在纵向上具有统 一和整体感( 图 1 1 ) 。 在安德森的设计中, 体现出他对艺术的一 丝不苟和不懈的追求。在 “旧码头” 项目中, 看 似普通的地面铺装展示了他的精致理念。 在庭 院的停车区域采用沥青材料铺装; 在水池的前 端到海边处, 使用木质板材铺装, 这使人联想 到船上的甲板; 而在余下的其他部分, 则全部 采用了花岗岩石块铺装, 给人以庭院码头般的 安全感。 5 设计原则: 自然的融合 注重环境保护在丹麦有着广泛的社会基 础, 该国于 1 9 1 7年就制定了首部 自然保护 法 ( 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c t ) 。就风景园林规划与 参见丹麦政府官方网站( www. d e n ma r k . d k ) 。 1 6 中国园林 图 8 哥本哈根地铁余斯塔站沿线起始处的大水池一景 图 9 哥本哈根地铁余斯塔站沿线阶梯状小瀑池 图 1 0 哥本哈根地铁余斯塔站高架桥下的草坪与水池 8 9 1 0 设计而言, 其所担负的使命对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安德森在 其设计中也同样十分注意处理好设计项目与周围环境, 特别是与场址自然 条件的关系。 “让场地自己说话” 5 是他设计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其核心含 义就是设计要充分发挥场址内在的潜力, 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 对其进行 必要而适当的调整, 以创造出最佳的景观效果。 具体地说, 一是重视自然要 素的运用, 如地形、 地貌、 水体、 植被和气候等因素; 二是注重设计项目与原 有环境的融合及整合。 欧洲电影学院( E u r o p e a nF i l m C o l l e g e , 1 9 9 3年) 的环境设计, 是最能 诠释他的设计遵从自然理念的一个代表作。在此项设计中, 他极力将自己 的设计隐藏起来,努力使其呈现出自然的状态。该学院位于奥胡斯市 ( !a r h u s ) 附近 E b e l t o f t 镇的小山冈上, 四周景色宜人, 山坡上除了一小片松 树林和散生的低矮灌木外, 主要是野生的草本植物。学院的主体建筑群由 两部分组成: 5 座成弧形且间隔排列的小楼和一座狭长方形大楼。设计中 最见功力的是主景区部分, 它位于长方形主楼背面的山冈, 及由两侧山冈 形成的坡谷区域。为了使坡谷更具动感和变化, 他对坡谷的地形进行了适 度的处理, 即移走坡谷的一些土方, 将其堆在两侧山冈上以加大坡谷的落 差, 增加其陡峭感与层次感。同时, 保留了原有的植被, 又适当栽植了一些 乔、 灌木。 经过整合后的地貌不仅没有破坏原有的美感, 反而丰富了景色的 层次。茂密的树林、 开阔的草地和散落的树木, 使其更具有田园风光的情 趣, 让人自然地联想起英国风景式园林风格。同样的设计理念也被他运用 到了丹麦体操与运动协会总部 ( D G SH e a d q u a r t e r s , D a n i s hG y mn a s t i c a n dS p o r t sA s s o c i a t i o n s , 1 9 9 3年) 的设计项目中。该总部建筑坐落在山 冈间的谷地上, 四周地势陡峭, 绿树环抱, 谷底还有溪水流淌。安德森与建 筑师合作利用富于变化的台阶形式, 将建筑物与周围山冈的陡坡有机地连 接起来, 使它与林地融为一体。 而山谷间的溪水绕楼而过, 又增加了景色的 诱人魅力。 他的这一设计手法与美国著名建筑师 F . L . 赖特( F r a n kL l o y d Wr i g h t , 1 8 6 9 - 1 9 5 9 ) 设计的 “流水别墅” ( F a l l i n g wa t e r ) 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安德森看来, 场所不仅仅是自然的表征与符号, 不仅仅是设计的载 体与元素, 更是自然灵魂的体现。 因此, 在设计中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和挖掘 原有的自然条件, 同时又不被自然条件所限制, 努力使自然之美与人工之 美有机结合, 这才是设计师价值的最佳体现。 6 结 语 虽然 J . A . 安德森在自己的事业上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而且在国 际风景园林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但他依然在不停地追求着。尽管现代风景 园林发展较快, 而且潮流与时尚时时更新, 但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设计理 念。在他看来, 只有传统与经典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只有尊重和传承历 史, 才能使风景园林科学和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安德森在 1 9 9 3年接受 丹麦 N y k r e d i t 建筑奖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建筑的表达方式常随时代变 化而频繁改变, 而园林艺术对时间的依赖则停留于一种穿越世纪的截然不 同的平台上。也许正是由于树木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致使园林中大量使 1 7 中国园林 图 1 1 哥本哈根地铁余斯塔站高架桥下的绿化设计 作者简介: 杨滨章 / 1 9 6 0年生 / 男 / 黑龙江哈 尔滨人 /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 授 / 在读博士研究生 / 哥本哈根商业 大学旅游与文化管理中心客座研究 员 / 研究方向为西方传统文化、外国 园林史、 西方旅游等( 哈尔滨 1 5 0 0 4 0 ) 用简明的艺术形式与建筑元素, 并且不轻易受 社会变故的影响, 从而使园林添加了永恒的元 素。 7 ” 由此, 不难看出安德森在风景园林设计 上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为了不断地获得新的养分与灵感, 不断地 加深对各个历史时期园林艺术发展的理解, 安 德森循着历史的轨迹实地考察意大利、法国、 英国和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的古园与名园, 同 时也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和了解世界其他地区 的园林艺术。比如,他所设计的赫宁广场 ( H e r n i n gS q u a r e , 1 9 9 6年) 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