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怀疑与学问练习考点链接(一)标点符号引号【典型例题】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修改。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参考答案】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所以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内。【技法点睛】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且引号前用冒号。如,女排姑娘杨艺一字一顿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会撑下去、拼下去,死也要死在赛场上。”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如,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如,他站起来问:“老师,顾名思义的顾是什么意思?”4不是直接引述,而是间接转述,不用引号。如,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5一般的专有名词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如“三个代表”)要加上引号。【习题链接】见“积累运用”T3。(二)论证思路【典型例题】简要概括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论证思路。【参考答案】文章开篇先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接着通过讲道理和摆事实论证任何学问都需持怀疑的态度;最后总结古往今来的新发明、新理论、新作风都要有怀疑的态度,否则人类的文化就不会进步了。【技法点睛】1统观全局。无论是整篇文章还是个别段落,在分析论证思路时,都要有全局观,这样才能将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完整、通顺、正确地整合,并加以表述。2紧扣中心论点。议论文全文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所以分析论证思路时要紧抓中心论点,依照“何处提出怎样论证”或“怎样论证推导出中心论点”的思路进行分析。3言之有序。利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的答题思路。01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程颐(y) 顾颉刚(xi) 譬如(p)步骤(zhu)懒惰(du) 腐草为萤(yng)塾师(sh) 大儒(r) 停滞(zh) 虚妄(wng)载: zi 1.年;岁:千难逢。三年两。2.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zi 1.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2.充满:怨声道。3.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2、补充字词(1)虚妄: (2)辨伪去妄: (3)启迪: (4)墨守: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详见本课“考点链接”】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B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把“大多”删去)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把“的原因”删去)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5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A BC D6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加0.13本。结论: (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材料一:材料二: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建议: 02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9“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能删去吗?为什么?四个“常常”构成的短语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10“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03拓展阅读“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 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鸭子课件图形铺布
- 工地广告知识培训
- 2025年电工(中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护理交接班制度考试试题(附答案)
- 办公楼房屋租赁合同
- 工地堆土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施工员之装修施工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目标达成模式课件
- 车队运输合同
- 呼吸衰竭健康教育
- 数学原来这么有趣
- 高产小麦品种介绍
- 常见行政案件笔录模版
- 手术室甲状腺切除术手术配合护理查房
- 国家电网电力中级职称考试题
- 数据库设计规范说明
-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
-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2版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2023学年小升初数学自主招生备考卷含答案
- 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春季校园招聘50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