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2486-1990 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是中国关于食品添加剂中改性大豆磷脂的具体规范标准,发布于1990年。该标准主要针对在食品工业中作为乳化剂、稳定剂使用的改性大豆磷脂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标签标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其在食品中的使用安全与功能性。以下是标准内容的几个关键点:

  1. 范围:明确了该标准适用于以大豆磷脂为原料,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改性处理后,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产品。

  2. 定义:对改性大豆磷脂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指经过酯化、氢化、乙酰化等化学反应或特定物理处理,改变了原有大豆磷脂部分性质的产物。

  3. 技术要求:详细列出了改性大豆磷脂的产品应满足的各项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外观、色泽、气味、酸价、过氧化值、砷含量、铅含量、含油量、丙二醇脂肪酸酯含量(如适用)等,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

  4. 试验方法:提供了检验上述各项技术指标的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和判定依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检验规则:规定了产品的抽样、检验批次、合格判定准则以及复检程序,确保产品质量控制的规范化。

  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对改性大豆磷脂产品的外包装标识内容、包装材料、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的条件以及适宜的储存环境和期限作出了具体要求,以维护产品品质不受损害。

  7. 实施与监督:说明了该标准的执行效力和相关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责,强调了标准执行的重要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
  • 1990-09-14 颁布
  • 1991-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LS T 3225-1990(GB 12486-1990) 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pdf_第1页
LS T 3225-1990(GB 12486-1990) 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LS T 3225-1990(GB 12486-1990) 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改性大豆磷脂 GB 12486-90 Food additive Modified soybean phospholipid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改性大豆磷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本标准规定了改性大豆磷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 及贮存。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本标准适用于以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经过适度乙酰化、羟基化及脱脂后生产的粉经过适度乙酰化、羟基化及脱脂后生产的粉 粒状产品粒状产品,用作食品乳化剂、脱模剂、品质改良剂等。用作食品乳化剂、脱模剂、品质改良剂等。 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GB 5009.11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B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B 5528 植物油脂检验植物油脂检验 水分及挥发物测定法水分及挥发物测定法 GB 5530 植物油脂检验植物油脂检验 酸价测定法酸价测定法 GB 5532 植物油脂检验植物油脂检验 碘价测定法碘价测定法 GB 5538 植物油脂检验植物油脂检验 油脂酸败试验及过氧化值测定法油脂酸败试验及过氧化值测定法 3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3.1 物理性状物理性状 本产品为黄色或黄棕色粉粒本产品为黄色或黄棕色粉粒,极易吸潮极易吸潮,易溶于动植物油易溶于动植物油,能分散于水能分散于水,部分溶于乙部分溶于乙 醇。醇。 3.2 本产品理化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本产品理化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项 目目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水分及挥发物水分及挥发物,% 1.5 苯不溶物苯不溶物,% 1.0 丙酮不溶物丙酮不溶物,% 95 酸价酸价,mgKOHg 38 碘价碘价,mg 碘碘100g 6080 过氧化值过氧化值,meqkg 50 砷砷(以以 As 计计,)% 0.0003 重金属铅重金属铅(以以 pb 计计),% 0.001 4 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除特别注明外除特别注明外,试验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试验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水为蒸馏水或相应纯度的水水为蒸馏水或相应纯度的水,溶溶 液为水溶液液为水溶液,仪器设备为一般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为一般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 4.1 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按照按照 GB 5528 进行进行,直接称样供试直接称样供试,采用真空烘箱法。采用真空烘箱法。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m1m2 X1100 .(1) m1 式中:式中:X1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水分及挥发物含量,%; m1烘前试样质量烘前试样质量,g; m2烘后试样质量烘后试样质量,g。 4.2 苯不溶物的测定苯不溶物的测定 4.2.1 试剂试剂 4.2.1.1 苯苯(GB690)。 4.2.2 测定步骤测定步骤 称取混匀试样称取混匀试样 10g 于于 250mL 烧杯中烧杯中,加加 100mL 苯苯,摇动直到溶解。用事先在摇动直到溶解。用事先在 100预预 热热 1h 干燥称量的干燥称量的 G 3 过滤漏斗过滤。然后每次用过滤漏斗过滤。然后每次用 25mL 苯洗涤烧杯苯洗涤烧杯,把洗涤液经过漏把洗涤液经过漏 斗弃去斗弃去,共进行共进行 2 次。把漏斗放在普通烘箱或鼓风的烘箱中次。把漏斗放在普通烘箱或鼓风的烘箱中,于于 100干燥干燥 1h。从烘箱。从烘箱 中取出中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称量。称量。 4.2.3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m5m4 X2100 .(2) m3 式中:式中:X2苯不溶物含量苯不溶物含量,%; m3试样质量试样质量,g; m4漏斗质量漏斗质量,g; m5漏斗加苯不溶物质量漏斗加苯不溶物质量,g。 4.3 丙酮不溶物的确定丙酮不溶物的确定 本法采用从产品中扣除丙酮可溶物本法采用从产品中扣除丙酮可溶物(X3)、水分及挥发物、水分及挥发物(X1)和苯不溶物和苯不溶物(X2),得丙酮得丙酮 不溶物不溶物(X4)。 4.3.1 丙酮可溶物的测定丙酮可溶物的测定 4.3.1.1 试剂试剂 4.3.1.1.1 石油醚石油醚(HG3-1003):沸程:沸程 6090。 4.3.1.1.2 丙酮丙酮(GB 686)。 4.3.1.2 仪器仪器 4.3.1.2.1 离心管:带有离心管:带有 50mL 标线。标线。 4.3.1.2.2 离心分离机。离心分离机。 4.3.1.3 测定步骤测定步骤 称取混匀试样称取混匀试样 2g,称准至称准至 0.0005g,放入带有放入带有 50mL 标线的离心管中标线的离心管中,加加 3mL 石油醚石油醚, 充分搅拌充分搅拌 15min,使可溶于石油醚的物质溶解。准确地加入使可溶于石油醚的物质溶解。准确地加入 15mL 丙酮丙酮,充分混合充分混合,放在冰浴放在冰浴 中中,再加丙酮再加丙酮(预冷到预冷到 05)到离心管上到离心管上 50mL 标线处并搅拌。把离心管放在标线处并搅拌。把离心管放在 0冰浴中保冰浴中保 持持 15min。在适当的速度下离心。在适当的速度下离心 15min,使溶液澄清。把离心管上部的丙酮清液倒入事先使溶液澄清。把离心管上部的丙酮清液倒入事先 在在 100干燥至恒量的干燥至恒量的 250mL 烧杯中。另加丙酮到离心管标线处烧杯中。另加丙酮到离心管标线处,重复上述步骤重复上述步骤,倾丙酮倾丙酮 清液于清液于 250mL 烧杯中。在蒸汽浴或水浴上使丙酮蒸发烧杯中。在蒸汽浴或水浴上使丙酮蒸发,然后放在然后放在 100烘箱中干燥烘箱中干燥 1h,放放 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得丙酮可溶物的质量。称量得丙酮可溶物的质量。 4.3.1.4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m8 - m7 X3 100 .(3) m6 式中:式中:X3丙酮可溶物丙酮可溶物,%; m6样品质量样品质量,g; m7烧杯质量烧杯质量,g; m8烧杯加丙酮可溶物质量烧杯加丙酮可溶物质量,g。 按式按式(4)计算丙酮不溶物含量:计算丙酮不溶物含量: X 4100%(X1X2X3)100 .(4) 式中:式中:X4丙酮不溶物含量丙酮不溶物含量,%; X1按式按式(1)计算的水分和挥发物含量计算的水分和挥发物含量,%; X2按式按式(2)计算的苯不溶物含量计算的苯不溶物含量,%; X3按式按式(3)计算的丙酮可溶物含量计算的丙酮可溶物含量,%。 4.4 酸价的测定酸价的测定 按照 按照 GB 5530 规定进行规定进行,直接取样供试。直接取样供试。 4.5 碘价的测定碘价的测定 按照 按照 GB 5532 规定进行规定进行,直接取样供试。直接取样供试。 4.6 过氧化值的测定过氧化值的测定 按照 按照 GB 5538 规定的过氧化值测定法进行规定的过氧化值测定法进行,直接取样供试。直接取样供试。 4.7 总砷的测定总砷的测定 按照 按照 GB 5009.11 规定的湿法消化及砷斑法进行。规定的湿法消化及砷斑法进行。 4.8 铅的测定铅的测定 按照 按照 GB 5009.12 操作操作,用湿法消化。用湿法消化。 5 检验规则检验规则 5.1 产品出厂时应由生产厂的技术检验部门负责检验验收产品出厂时应由生产厂的技术检验部门负责检验验收,生产厂保证出厂产品都符合生产厂保证出厂产品都符合 本标准的要求本标准的要求,并在包装物内附有产品合格证。并在包装物内附有产品合格证。 5.2 使用单位可按本标准的各项规定检验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使用单位可按本标准的各项规定检验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 5.3 检验用的试样应由每批产品中按检验用的试样应由每批产品中按 5%10%在每盒的不同部位抽取在每盒的不同部位抽取,经充分混匀后经充分混匀后 以四分法缩至以四分法缩至 200g,分别装入两个试样瓶中分别装入两个试样瓶中,一瓶密封保存于干燥处以备仲载一瓶密封保存于干燥处以备仲载,一瓶供一瓶供 检验用。检验用。 5.4 检验结果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时检验结果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时,应重新从二倍的包装中抽取试样复验。应重新从二倍的包装中抽取试样复验。 重新检验结果仍有一项不合格时重新检验结果仍有一项不合格时,则该批产品不能验收。则该批产品不能验收。 5.5 当使用单位对产品质量提出异议需仲裁时当使用单位对产品质量提出异议需仲裁时,仲裁机构由双方协商选定。仲裁时应按仲裁机构由双方协商选定。仲裁时应按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仲裁分析。本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仲裁分析。 6 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6.1 本产品用聚乙烯袋装好密封后纳入聚乙烯袋或盒中本产品用聚乙烯袋装好密封后纳入聚乙烯袋或盒中,每袋或盒净重每袋或盒净重 1kg,亦可按用户亦可按用户 要求增大或减小包装内的净重。要求增大或减小包装内的净重。 6.2 包装盒和外包装箱上应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批号及生产日期、净重、毛重。包装盒和外包装箱上应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批号及生产日期、净重、毛重。 并在包装的明显部位标明“食品添加剂”字样。包装上应附有使用方法及贮存条件说明。并在包装的明显部位标明“食品添加剂”字样。包装上应附有使用方法及贮存条件说明。 6.3 运输装卸时应轻放运输装卸时应轻放,车船须清洁、无毒、无味车船须清洁、无毒、无味,防止雨淋、曝晒。严禁与有毒物品防止雨淋、曝晒。严禁与有毒物品 或其他有污染物质混合存放。或其他有污染物质混合存放。 6.4 本产品应贮存于干燥、通风良好、无直接阳光曝晒的处所。注意包装密封性良好。本产品应贮存于干燥、通风良好、无直接阳光曝晒的处所。注意包装密封性良好。 避免贮存于高温环境。避免贮存于高温环境。 附加说明: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及卫生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及卫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