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生以调理经络为本_第1页
浅谈养生以调理经络为本_第2页
浅谈养生以调理经络为本_第3页
浅谈养生以调理经络为本_第4页
浅谈养生以调理经络为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浅谈养生以调理经络为本 摘要: 养生旨在通过自身的调摄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身心健康的目的。在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中,经络学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传统养生家们也十分重视经络对人体的作用。文章从经络运行气血、经络与脏腑的密切关系、经络畅通等 3 个方面探讨养生应注重调理经络,以经络畅通为人体健康的根本。 关键词: 养生 经络 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养生就是根据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以达到防病延衰的一种健身益寿活动。在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中 ,经络学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传统养生家们也十分重视经络对人体的作用。内经早就指出: “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调虚实,不可不通 ” 。既然经脉已被提高到能决人死生,调理人体虚实的重要地位,那么它在养生保健上的重要意义当然不言而喻了。本文主要从以下 3 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 经络运行气血是养生之基础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两大类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正如内经所说: “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 气2 / 7 为阳,血为阴,两者不可分离,气血和则百病消 ,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人因病而衰。故明代景岳全书曰: “ 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惟斯而已。 ” 中医称人有 “ 精气神 ”三宝,养生,主要养的就是人的 “ 精气神 ” ;而内经同时又说 “ 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 可见, 气血与健康长寿的关系非常密切。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脾胃所化生的气血必须依靠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才能被输送到人体各部。灵枢 本藏篇中说 “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 。灵枢 营卫生会篇也说: “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 ” 。灵枢 营气篇更明确地指出了十二经脉是气血流注的主干,它们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循环往复,如环无端。经别则协助经脉将气血渗灌到脏腑、五官九窍。络脉、经筋、皮部则将气血分流到肌肉、骨骼、皮肤。奇经八脉对气血运行起着溢蓄和调节作用,从而使得气血周流上下内外而营养全身。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在气血的温养濡润后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体处于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的状态。经络通过运行气血,实现其协 调阴阳的作用,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活动的有序进行,为人3 / 7 体的健康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2 经络与脏腑的密切关系是养生之关键 内经把人体看做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人体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与外部环境保持统一和平衡。而脏腑之间和人体各部位之间的功能联系及其动态平衡的保持则是通过经络实现的。素问 调经论曰: “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 ”灵枢 玉版说 “ 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 ” 王冰注:“ 隧,潜道也。经脉伏行而不见,故谓之经隧焉。 ” 强调经络是脏腑 协调的主要通道。灵枢 海论说: “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 类经七卷第三中有“ 经脉者,脏腑之枝叶;脏腑者,经脉之根本 ” 。经络把人体脏腑、形体诸窍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灵枢 经脉中则详细论述了十二经分别属、络相应脏腑,以及其它脏腑和五官之间的联系,强调了经络与脏腑间的密切相关性。以心为例,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主神明,心神如君主一样至高无上,人体的一切生命现象都围绕它进行活动。如同素问 灵兰秘典论所说: “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 灵枢 邪客篇: “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 。从养4 / 7 生方面来说,可以说心为养生之大主, “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 ,但从经络系统的角度而言,心发挥君主之官的作用、体现养生之大主的作用则是通过经络与其它脏腑器官的联系体现出来的。据灵枢 经脉篇记载,手少阴心经 “ 复从心系却上肺 ” ;手太阳小肠经 “ 络心,抵胃属小肠 ” ;足太阴脾经 “ 其之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 ;足少阴肾经 “ 从肺出络心 ” 。另外,心包乃心之外卫,代君行令,代心受邪,手厥阴心包经 “ 属心包 ” ;手少阳三焦经 “ 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 。通过经脉的沟通联络,使得心与脾、胃、肾、膀胱、小肠、肺、三焦等脏腑发生了联系。此外,手少阴心经还 “ 起于心中,出属心系 ” ,通过心系加强与其它脏腑的联系。心系 1是指心与肺、脾、肝、肾相联系的脉络。类经七卷第二注 :“ 心当五椎之下,其系有五,上系连肺,肺下系心,心下三系连脾、肝、肾,故心通五脏之气而为之主也。 ” 心的君主地位还通过经别的联系体现出来,足三阳经别进入体内后,均联系同名经脉属络的脏腑,然后上行到心。其中,足阳明经别 “ 上通于心 ” ;足少阳经别 “ 上贯心 ” ;足太阳经别 “ 当心入散 ” 。足三阴经别中,足太阴合 足阳明,足厥阴合足少阳,足少阴合于足太阳经别,也上达于心。此外,手少阴经别 “ 入于心中 ” ,手太阳经别“ 内注于手少阴心经 ” 。心通过经脉、心系、经别,联系其它脏腑,从而为脏腑之主,行君主之令,调节人体的生命活5 / 7 动,发挥养生之大主的作用。由于经络和脏腑密切相关,协同合一,共同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通过调理经络可以达到调理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3 经络畅通是养生之根本 经络是脏腑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 , 经络不通畅 ,脏腑失去正常联络 ,脏腑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则气血阴阳失调失和 ,便会影响健康、 伤害形体 ,这是疾病产生的常见原因和内在依据。故医论三十篇强调 :“ 人之经络不通 ,则转输不捷。 ” 素问 灵兰秘典论则说 :“ 使道闭塞而不通 ,形乃大伤。 ” 这里所说的十二脏相使的 “ 使道 ” 就是经络。经络运行气血,素问 生气通天论谓 :“ 气血以流,腠理以密, 长有天命。 ” 强调气血运行流畅对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性。 “ 气 ” 作为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具有活力强劲且不断运动的特性。循经络运行之气,简称经气 , 是一身之气分布于经络的部分,是经络自身的生命活动。素问 离合真邪论谓: “ 真气者,经气也 ” ,指出 真气即是经气。真气的组成,在灵枢 刺节真邪论中作了解释: “ 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 这里的 “ 天 ” 即指先天之气; “ 谷气 ” 即指后天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两气合并而能充养身体则是真气,也就是经气。经气在体内呈双向运行 2。众所周知,经络有 4 大功6 / 7 能:网络周身,联通整体;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 ,反映病症;传导感应,调整虚实。这 4 大功能的发挥,离不开经气的正常运行 , 如果经络不畅,则经气运行紊乱 , 严重者甚至达到素问 示从容论所说: “ 经气不为使 ,真脏坏决 ” 的程度,导致生命危殆。疏通人体经 络,使全身气血运行流畅,阴阳协调平衡,则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中医治病历来重视通调经络 ,素问 调经论曰: “ 以通其经 ,神气乃平 ” ,唐大烈吴医汇讲曰: “ 用针通其外,由外及内,以和气血;用药通其里,由内及外,以和气血。其理一而已矣 ” 。医论三十篇: “ 庶络通而病解。 ” 临床实践中,中医针灸用药选穴、气功运气,推拿按摩均非常重视保持经络畅通。 在养生实践中,中医总结出养生防病要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气候变化规律、保持乐观开朗心情、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