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ppt_第1页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ppt_第2页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ppt_第3页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ppt_第4页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河南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徐军,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肌电图(针电极肌电图、神经传导电图、反射电图、RNS、单纤维肌电图) 脑电图(常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皮层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诱发电位(体感、视觉、听觉、运动、事件相关),肌电图诊断价值,周围神经疾病(神经源性) 前角病变、根性病变、干性病变、末梢病变 肌肉疾病(肌源性) 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代谢性病变、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 综合征,针极肌电图的检查方法,运动单位:一个前角神经元和它支配的肌纤维。 静息状态自发电位 轻收缩状态运动单位电位 重收缩状态运动单位的募集,前角神经元 神经纤维 肌纤维,静息状态自发电位,插入电位:连续的肌纤维持续发放,典型的病理表现,肌强直电位,群放电位; 纤颤电位:单个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失神经支配的标记; 束颤电位:单个运动单位的动作电位,前角细胞损害的标记;,轻收缩状态运动单位电位,指标:时限,波幅,相数。 诊断意义: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重收缩状态募集电位,肌肉最大用力收缩时的肌肉电活动; 干扰相:正常重收缩时的肌肉电活动表现; 病理干扰相:肌源性损害时,运动单位过度募集的表现; 单纯相:神经源性损害时,缺乏运动单位募集的表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索损害:波幅下降而速度正常; 脱髓鞘损害:速度下降而波幅正常; 阶段性脱髓鞘:近端波幅比远端降低超过50%;,神经肌肉接头的检查,重复神经电刺激:低频刺激(15Hz)衰减现象(10%)是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阻滞的特征;高频刺激(1050Hz)递增现象是LGS的特征; 单纤维肌电图:可以直接看到单个突触连接的传导不稳定和阻滞现象;,肌电图诊断术语,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 脱髓鞘性损害和轴索性损害; 前角、根性、干性,末梢性神经损害; 神经肌肉接头损害,诱发电位的诊断价值,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传导功能 定位和定性 (运动、感觉、智能),诱发电位常用检查方法和意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IV波) 体感诱发电位(SEP,P40和N20) 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 运动诱发电位(MEP,电刺激和磁刺激) 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视觉诱发电位,P100,视觉诱发电位,两侧VEP差超过6毫秒可以作为视神经损伤的敏感证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价脑干功能的主要指标是 III-V波间差延长和V波消失;,V,II,III,IV,I,III-V波间差,体感诱发电位,N20,SEP脊髓后束损害的指标,P40,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时,MEP是椎体束损伤的敏感度指标,事件相关电位,给与一个和认知、识别、记忆过程相关的信号,它可以是视觉、听觉、甚至是痛觉。就可以在大脑皮层中诱发出对应的电活动。 目前已经发现的有N270, P300,N400,CNV,MMN 等,事件相关电位的基本检测方法,新异(Oddball)刺激技术 ,要点是靶刺激频率要低。按照测试对象的反应状态又分为“主动反应”和“被动反应”, ,靶刺激,非靶刺激,脑电图技术,临床价值: 癫痫、脑炎、意识障碍、睡眠障碍、脑死亡 方法: 常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脑电标准导联,1、单极导联 2、双极导联,正常脑电波形, 波:8.513 Hz,调幅调频好,对称; 波:13.525 Hz,20%,20 uv; 波:4.58 Hz,5%,30 uv; 波:0.54 Hz,偶见,50 uv; K复合波 睡眠纺锤波 顶部尖波,癫痫脑电波形,脑电图诊断,正常脑电图: 符合正常脑波标准; 界限性脑电图: 波调频差, 波幅左右差大于3050%或波幅大于100 uv,高幅 波; 轻度异常脑电图: 波调频调幅差和离散化, 、 波10%; 中度异常脑电图: 、 波20%, 波显著减少; 重度异常脑电图: 高幅、 波50%, 波消失,爆发-抑制,低平,病理性脑波节律性呈现 ; 局限性异常和弥漫性异常:,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的新进展,rTMS 皮层的兴奋、抑制和传导功能 直接方法:TMS-EEG 间接方法:IHI、iSP、iMEP; 高精度定位磁刺激,皮层刺激技术在 临床治疗领域的应用,1993年,rTMS的安全性确立 1998-2000年,rTMS 对皮层可塑性的作用 2005年,TMS-Theta Burst(TBS)对皮层的兴奋性长期作用 2005年,rTMS 对抑郁症的治疗 2006年,rTMS 对卒中的治疗,rTMS 文献数量,rMTS对卒中的康复作用,综述:34篇文献392患者 rTM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motor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subcortical stroke. Low-frequency rTMS over the unaffected hemisphere may be more beneficial than high-frequency rTMS over the affected hemisphere. Recent limited data suggest that intermittent theta-burst stimulation over the affected hemisphere might be a useful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motor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 meta-analysis. Stroke. 2012 Jul; 43.,rMTS对卒中的康复作用,美国哈佛医学院Fregni等报告,对卒中患者非病变侧大脑半球进行连续5天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程度和持续时间,而且增加rTMS剂量不会对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Fregni F. A sham-controlled trial of a 5-day course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the unaffected hemisphere in stroke patients. Stroke. 2006 Aug;37(8):2115,皮层刺激技术在 大脑功能调制研究,1991年,iMEP:Wassermann et al; 1992年,iSP 和 IHI:Febert et al;,半球间传导功能检测,iSP 在MS、胼胝体损伤、书写痉挛患者中延长; IHI 在优势半球更显著; IHI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减少;,以上研究说明,皮层间有抑制和兴奋作用; 不管同侧还是对侧皮层,短间期是抑制作用,而适当的长间期是兴奋作用; 皮层损害后,相邻皮层的兴奋作用增强; Susan C etc. Using Paired Pulse TMS to Facilitate Contralateral and Ipsilateral MEPs in Upper Extremity Muscles of Chronic He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