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N7.0 TD-LTE MR操作指导书(基于Nastar)-批注.doc_第1页
eRAN7.0 TD-LTE MR操作指导书(基于Nastar)-批注.doc_第2页
eRAN7.0 TD-LTE MR操作指导书(基于Nastar)-批注.doc_第3页
eRAN7.0 TD-LTE MR操作指导书(基于Nastar)-批注.doc_第4页
eRAN7.0 TD-LTE MR操作指导书(基于Nastar)-批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RAN7.0TD-LTE MR操作指导书(基于Nastar)文档版本01发布日期2014-04-18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3。 保留一切权利。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邮编:518129网址:客户服务邮箱:客户服务电话:4008302118文档版本01 (2013-06-10)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40eRAN6.0 TD-LTE MR操作指导书(基于Nastar)前 言前 言作者信息作者宁刚(00241446)时间2014-04-18修改彭江(00251645)时间2015-1-31评审时间测试时间签发时间概述本文档提供了Nastar无线测量任务创建流程和MR结果数据获取等流程和方法,还提供常见故障处理。读者对象本文档(本指南)主要适用于以下工程师:l 技术支持工程师l 维护工程师修改记录修改记录累积了每次文档更新的说明。最新版本的文档包含以前所有文档版本的更新内容。文档版本 01 (2014-04-18)第一次发布。符号约定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符号说明表示有高度潜在危险,如果不能避免,会导致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表示有中度或低度潜在危险,如果不能避免,可能导致人员轻微或中等伤害。表示有潜在风险,如果忽视这些文本,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数据丢失、设备性能降低或不可预知的结果。表示能帮助您解决某个问题或节省您的时间。表示是正文的附加信息,是对正文的强调和补充。eRAN6.0 TD-LTE MR操作指导书(基于Nastar)目 录目 录目 录前 言ii目 录iv1 概述11.1 北向LTE MR数据采集流程11.2 开启MR测量的影响42 配置说明52.1 OSS信息配置52.1.1 登录Nastar客户端52.1.2 进入OSS信息管理52.1.3 配置U2000和TS62.2 eNodeB信息导入113 操作说明153.1 创建无线测量任务153.1.1 登录Nastar客户端153.1.2 周期参数设置153.1.3 创建北向MR测量任务163.2 LTE MR北向数据233.2.1 LTE MR集采结果文件命名规则233.2.2 LTE MR集采结果文件格式说明243.2.3 LTE MR集采结果文件删除策略254 维护事项264.1 Nastar MR任务管理264.2 数据路径284.2.1 eNodeB的MR SIG日志数据路径284.2.2 TS上MR SIG数据路径304.2.3 Nastar北向MR结果获取路径335 FAQ355.1 Nastar上订阅MR时,提示登录U2000失败355.2 北向MR数据没有生成定位方法355.3 开启异频、异系统MR,吞吐量下降366 遗留问题377 缩略语表38eRAN6.0 TD-LTE MR操作指导书(基于Nastar)7 缩略语表1 概述1.1 北向LTE MR数据采集流程介绍北向LTE MR集采结果文件接口在Nastar不同组网方式下的使用参考。组网结构Nastar北向组网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Nastar北向组网结构Nastar处于分布式的Client/Server网络中,与网管系统相连,通过网管系统与网元进行通信。各单元的功能如表1-1所示。表1-1 功能单元描述功能单元功能描述U2000移动网元管理系统,是华为公司移动网络统一管理平台,给Nastar提供到网元的控制命令通道,同时给Nastar提供配置和性能分析数据。TSLTE网络数据采集服务器,主要功能是采集LTE网元数据,给Nastar提供预处理数据Nastar华为公司多用户的电信平台之一,对无线网络进行性能分析,并提供MR、CHR以及标准信令跟踪等数据源北向导出功能。与U2000一起部署在OM网络。eSAUNastar系统中数据汇聚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l 汇聚各SAU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和二次汇总。l 提供数据查询接口,向Nastar提供网优分析多维汇总数据。l 提供北向数据接口,向NMS提供北向数据。与Nastar一起部署在OM网络,可与Nastar共硬件部署,也可独立硬件部署。SAUNastar系统中数据业务感知单元,其主要功能包括:l 从基站侧采集原始MR、CHR、标准信令跟踪数据。l 预处理原始数据,完成一次汇总,并将汇总结果上报eSAU。l 保存预处理后的原始数据,向Nastar提供投诉分析所需原始数据。G/U网络,SAU独立一块单板部署在基站控制器机柜中;L及核心网网络,SAU与eSAU一起部署在OM网络,独立硬件。工作原理北向LTE MR集采结果文件生成功能的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图1-2 北向LTE MR集采结果文件生成功能工作原理图1-2中显示的网元均为物理实体。北向LTE MR集采结果文件生成功能原理:1. MR集采北向订阅流程a) 通过Nastar GUI界面创建北向订阅b) Nastar GUI会下发订阅的网元和事件到eSAU部件,传递信息给U2000的TS。如果有多个U2000的TS,由eSAU部件进行分发。c) U2000的TS下发命令到eNodeB,打开网元订阅开关。d) Nastar 服务器通过eSAU下发专题订阅到SAU。2. MR集采北向文件生成流程a) 每个eNodeB会产生内部的MR文件,经过U2000的TS预处理之后,传给Nastar的SAU部件。b) Nastar的SAU部件根据中国移动的规范,解析eNodeB网元生成的内部文件生成正式的MR北向文件,包含MRO文件,MRE文件, MRS文件c) Nastar的SAU部件将文件传递到Nastar的eSAU部件中的北向文件存储目录,供NMS获取使用方式Nastar 系统根据网络规模和组网分为:单服务器系统和高可用系统,各系统使用的硬件配置与北向接口使用方式请参见表1-2。表1-2 LTE MR集采结果文件接口使用说明Nastar系统类型硬件形态使用方式参考高可用系统ATAE集群可直接参考本文档。1.2 开启MR测量的影响在开启MR测量之前,需要考虑其对吞吐量和CPU、内存占用率、OM带宽的影响。详情请咨询产品一线支持人员。对吞吐量的影响订阅异频、异系统周期MR,如果满足要求(存在异频频点、异系统邻区)基站就会下发异频、异系统测量。由于进行异频、异系统测量时,UE需要启动测量GAP,UE在测量GAP对异频或者异系统频点进行测量,GAP期间UE不能收发数据,所以做异频、异系统周期MR测量的用户在MR测量周期中上行和下行吞吐量会出现下降,下降幅度大概为25-30%。打开MR后,UE要周期地进行测量,所以终端的耗电量会增加。由于终端自身能力和兼容性等问题,部分终端在打开MR测量时会出现异常,有可能会导致掉线率等网络指标下降。对基站CPU、内存占用率的影响开启MR、信令软采特性对基站CPU、内存占用率会略有提升。如果CPU占用率过高(超过75%),会触发流控,导致数据不上报。通过测试评估得出同时开启信令软采、MR平均每用户增加CPU占用率为0.047%。影响CPU占用率的因素包括MR测量任务的开启周期和开启数量等。对OM带宽的影响参见信令软采(eRAN TDD 7 0)中的“6.3节网络规划。2 配置说明本章简单说明Nastar上配置OSS和eNodeB的相关操作部分。在开始订阅MR之前必须先配置OSS的U2000和TS,以及从U2000上导入eNodeB网元。2.1 OSS信息配置2.1.1 登录Nastar客户端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Nastar客户端。2.1.2 进入OSS信息管理步骤 1 在Nastar客户端菜单栏,选择“维护 OSS信息管理”,打开“OSS信息管理”页签,如图2-1所示。步骤 2 在“OSS信息管理”页签的右下角单击“新建OSS”。图2-1 新建OSS2.1.3 配置U2000和TS步骤 1 在弹出的“OSS基本信息”页签中配置U2000和TS相关信息,如图2-2所示。图2-2 配置U2000和TS“OSS基本信息”区域框填写U2000的相关信息,如表2-1所示。表2-1 OSS基本信息参数说明参数配置值说明必填/可填名称自定义名称自定义的OSS服务器名称,不可重名。必填类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U2000/U2000与Nastar之间的数据采集接口类型。在创建OSS时,应根据该OSS所支持的数据采集规范来选择“类型”的取值,因为不同的OSS版本可能允许支持不同的数据采集规范。必填组网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U2000/U2000的组网方式。包括: 单机/高可用性系统(HA) 异地双机高可用性系统(RHA) 多机负载共享系统(SLS)/ATAE Cluster默认为“单机/高可用性系统(HA)”。若设置为“多机负载共享系统(SLS)/ATAE Cluster”,则需要设置从机信息。必填服务器IP填写U2000的IP对应U2000/U2000服务器的IP地址。 如果U2000/U2000为双机或SLS部署,填写主机IP地址。 如果U2000/U2000服务器配置了南北向IP,那么此处应输入U2000/U2000主服务器的北向IP地址。 在Nastar服务器与U2000/U2000主服务器通信过程中,如果U2000/U2000主服务器的IP地址经过了网络地址转换(NAT),那么此处应输入U2000/U2000主服务器经过NAT转换后的IP地址。同时还需要在Nastar服务器上配置U2000/U2000主服务器的IP地址和其逻辑主机名的对应关系。必填端口9999登录U2000/U2000服务器的端口号,通常情况下为9999。必填用户名U2000用户名登录U2000/U2000客户端的用户名。该用户需要具有如下权限: l 针对U2000/U2000 V200R011C00SPC230/V200R011C01SPC230及之前的版本,该用户需要具有集中任务管理和MML命令下发权限。 l 针对U2000/U2000 V200R012版本,V200R011C00SPC230/V200R011C01SPC230之后的版本,该用户需要具有“Nastar采集任务管理”、“下发MML命令到网元”、“下发二进制命令到网元”、“查询OSS基本信息”、“采集网元告警数据”、“采集网元性能数据”和“采集网元信令数据”权限。其中,“采集网元信令数据”权限仅用于LTE制式的分析。 l 针对U2000/U2000 V200R013及以后版本,该用户需要具有“RAN Pool管理”和“RAN Pool浏览”权限。必填密码U2000密码登录U2000/U2000客户端用户对应的密码。必填内网IP根据实际情况填写U2000/U2000与OM网络通信的IP地址。l 如果Nastar采用中转组网场景,此参数必须填写。 l 如果U2000/U2000服务器配置了南北向IP,那么此处应输入U2000/U2000主服务器的南向IP地址,此参数必须填写。选填Proxy端口根据实际情况填写U2000/U2000与eSAU的通信端口。如果Nastar采用中转组网场景,此参数必须填写,需要填写为设置的端口号。选填是否SSL与eSAU保持一致U2000/U2000与Nastar的通信模式是否为安全通信模式(SSL)。 建议该参数尽快不要修改,一般默认为否。l 如果修改此参数配置,还需要手动修改eSAU的通信模式(请参考NASTAR产品文档调测指南),否则会造成基础数据订阅失败必填描述填写相关的描述信息。选填l 直连组网(优选):eSAU所在的服务器/ATAE单板可以直接通过IP网络连接SAU单板。l 中转组网:eSAU所在的服务器/ATAE单板不直接通过IP网络连接SAU单板,通过U2000服务器实现控制链路和数据链路的中转(需要在U2000上配置ACL访问控制列表)。“FTP基本信息”区域框填写U2000 FTP服务器的相关信息,如表2-2所示。表2-2 FTP基本信息参数说明参数配置值说明必填/可填用户名U2000 FTP服务用户名连接U2000/U2000服务器FTP服务的用户名。必填密码U2000 FTP服务密码连接FTP服务器的密码。必填端口根据实际情况填写FTP服务端口号,通常情况下为22必填模式主控模式FTP服务器设置的连接模式,包括“被动模式”和“主动模式”两种。 被动模式:客户端向服务器的FTP端口(默认是22)发送连接请求,服务器接受连接,建立一条命令链路。当需要传送数据时,服务器在命令链路上用PASV命令告诉客户端:“我打开了XXXX端口,你过来连接我”。于是客户端向服务器的XXXX端口发送连接请求,建立一条数据链路来传送数据。 主动模式:客户端向服务器的FTP端口(默认是22)发送连接请求,服务器接受连接,建立一条命令链路。当需要传送数据时,客户端在命令链路上用PORT命令告诉服务器:“我打开了XXXX端口,你过来连接我”。于是服务器从22端口向客户端的XXXX端口发送连接请求,建立一条数据链路来传送数据。必填协议SFTPSFTP:加密FTP传输,需要FTP服务器支持。 FTP:非加密FTP传输,FTP通用模式。必填LTE MR必须配置。 “Trase Server信息”区域框填写TS服务器相关信息,如表2-3所示。LTE MR必须配置“Trace Server信息”。表2-3 Trace Server信息参数说明参数配置值说明必填/可填服务器IP TS服务器IP对应TS服务器的IP地址。必填用户名TS服务器用户名连接TS服务器FTP服务的用户名。必填密码TS服务器密码连接TS服务器FTP服务的密码。必填端口根据实际情况填写FTP服务端口号,通常情况下为22必填模式主动FTP服务器设置的连接模式,包括“被动模式”和“主动模式”两种。 被动模式:客户端向服务器的FTP端口(默认是22)发送连接请求,服务器接受连接,建立一条命令链路。当需要传送数据时,服务器在命令链路上用PASV命令告诉客户端:“我打开了XXXX端口,你过来连接我”。于是客户端向服务器的XXXX端口发送连接请求,建立一条数据链路来传送数据。 主动模式:客户端向服务器的FTP端口(默认是22)发送连接请求,服务器接受连接,建立一条命令链路。当需要传送数据时,客户端在命令链路上用PORT命令告诉服务器:“我打开了XXXX端口,你过来连接我”。于是服务器从22端口向客户端的XXXX端口发送连接请求,建立一条数据链路来传送数据。必填协议SFTPSFTP:加密FTP传输,需要FTP服务器支持。 FTP:非加密FTP传输,FTP通用模式。必填可以直接点击“获取TraceServer信息(G)”自动获取TS信息。2.2 eNodeB信息导入步骤 1 返回“OSS信息管理”页签,选择U2000网元,弹出“RAN网元列表”页签,如图2-3所示。图2-3 RAN网元列表步骤 2 单击“网元选择”,弹出“网元选择”对话框,如图2-4所示。图2-4 导入eNodeB网元步骤 3 选择“OSS信息管理”左边导航树已经连接到U2000的网元,再选择需要开启MR的eNodeB网元,单击,将选择的网元添加到网元列表,单击“确定”。步骤 4 在“RAN网元列表”页签中,单击“修改SAU(U)”,选择“SAU设置(S)”,设置SAU为SAU服务器的IP地址。步骤 5 在“RAN网元列表”页签中,单击“立即采集配置数据”,Nastar会到U2000上同步网元配置,如图2-5所示。配置数据采集和导入成功后在“日志信息”区域框会有“成功”的提示。图2-5 设置SAU和采集配置数据步骤 6 配置数据采集并导入成功之后,选择“维护 数据订阅管理”,打开“数据订阅管理”窗口。步骤 7 选择“LTE TDD”页签,单击左下角“刷新”按钮,刷新eNodeB列表,如图2-6所示。图2-6 刷新eNodeB列表添加的网元需要有激活的小区,否则eNodeB列表里面不会显示。3 操作说明根据数据采集流程,以及OSS和eNodeB网元的配置,首先需要Nastar服务器获OSS和eNodeB的信息,并在Nastar订阅MR测量任务。本手册只介绍Nastar客户端相关操作部分,Nastar后台操作和TS服务器操作本指导书不做介绍。如果需要了解,请参见产品文档获取。3.1 创建无线测量任务3.1.1 登录Nastar客户端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Nastar客户端。3.1.2 测量周期及采样用户数参数设置步骤 1 在Nastar客户端菜单栏,选择“维护LTE周期MR周期参数设置(L)”,弹出“LTE 周期MR周期参数设置”对话框,如图3-1所示。图3-1 LTE MR北向参数设置步骤 2 在“周期MR周期设置”和“采样用户数设置”区域框分别设置周期MR测量周期和采样用户数,参数说明如表3-1所示。表3-1 周期参数取值范围参数值取值范围默认值采样用户数04000(全用户)周期MR周期设置2048毫秒、5120毫秒、10240毫秒、1分钟“当前值”l “周期MR周期”代表MR上报周期。如选择“5120毫秒”,则表示每5120毫秒上报一次订阅的MR。l “采样用户数”代表每个小区选取采样用户的个数。如选择“0”,则表示每个小区选取全用户做为采样个数。3.1.3 创建北向MR测量任务步骤 1 配置数据采集并导入成功之后,选择“维护 数据订阅管理”,打开“数据订阅管理”窗口。步骤 2 选择“LTE TDD”页签,在左侧eNodeB列表中勾选一个或者多个网元。步骤 3 在右侧订阅界面选择“北向MR定制文件接口”页签中创建该网元的LTE MR北向任务,如图3-3所示。 图3-3 创建北向MR测量任务订阅时间设置在Nastar上创建无线测量任务时,可以设置MR订阅开始和结束时间,如图3-4所示,开始时间为2014/05/02/16:00,结束时间为2014/05/03/16:00,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开启结束时间。Nastar订阅任务需要等到5的倍数时间才能订阅成功。例如2014/05/02 16:01-16:04下发订阅,需要等到2014/05/02/16:05才能订阅成功。图3-4 设置订阅时间统计周期参数和网元版本设置设置完订阅周期后,在参数设置对话框中单击“下一步”,该对话框可进行网元版本和统计周期设置,如图3-1所示。图3-5 设置统计周期和网元版本在“网元版本”和“统计周期”区域框分别设置网元版本和统计周期,参数说明如表3-1所示。表3-2 周期参数取值范围参数值取值范围默认值统计周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15分钟网元版本V100R009、V100R008等当前选择的网元所使用版本l “网元版本”代表所选网元的版本。l “统计周期”代表Nastar生成MR结果数据的周期。如选择“15分钟”,则表示每15分钟统计生成一次MR结果。创建测量任务eRAN7.0版本网元在Nastar上创建测量任务时,可以选择9个测量项,对应中国移动规范的52个测量项。对应关系见表3-3所示。在Nastar界面上有9个测量项,如图3-7所示。表3-3 中国移动测量任务与Nastar测量任务对照关系表名 称中国移动测量项名称Nastar测量项名称测量设备备注MR.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INTER_RAT_MRUE一维MR.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INTER_RAT_MRUE一维MR. Tadv时间提前量RadioLink_MReNodeB一维MR.ReceivedIPowereNB接收干扰功率UL_NI_SUBFRAME_MReNodeB一维MR.AOAeNB天线到达角AOA_MReNodeB一维MR.PowerHeadRoomUE发射功率余量RadioLink_MRUE一维MR.PacketLossRateULQciX注:X=19上行丢包率PktLossRate_MReNodeB一维MR.PacketLossRateDLQciX注:X=19下行丢包率PktLossRate_MRUE一维MR.SinrUL上行信噪比RadioLink_MReNodeB一维MR.RIPPRBPRB粒度eNB接收干扰功率UL_NI_PRB_MReNodeB一维MR. PUSCHPRBNumUE PUSCH信道占用PRB数RadioLink_MReNodeB一维MR. PDSCHPRBNumUE PDSCH信道占用PRB数RadioLink_MRUE一维MR. eNBRxTxTimeDiffeNB收发时间差RadioLink_MReNodeB一维MR.TadvRsrp时间提前量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INTER_RAT_MRRadioLink_MRUEeNodeB二维MR.TadvAoa时间提前量与eNB天线到达角RadioLink_MRAOA_MReNodeB二维MR. PUSCHPRBNumPhrUE PUSCH信道占用PRB数与发射功率余量RadioLink_MRUEeNodeB二维MR. PDSCHPRBNumRsrqUE PDSCH信道占用PRB数与RSRQRadioLink_MR 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INTER_RAT_MRUE二维MR.RsrpRsrq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INTER_RAT_MRUE二维MR.RipRsrpeNB接收干扰功率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UL_NI_SUBFRAME_MR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INTER_RAT_MRUE和eNodeB二维MR.RipRsrqeNB接收干扰功率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UL_NI_SUBFRAME_MR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INTER_RAT_MRUE和eNodeB二维MR.PlrULQciXSinrUL注:X=19上行丢包率与上行信噪比PktLossRate_MR RadioLink_MReNodeB二维MR.PlrDLQciXRsrq注:X=19下行丢包率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PktLossRate_MR 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INTER_RAT_MRUE二维MR.PlrDLQciXRsrp注:X=19下行丢包率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PktLossRate_MR 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INTER_RAT_MRUE二维MR.PlrULQciXRip注:X=19上行丢包率与eNB接收干扰功率PktLossRate_MReNodeB二维MR.SinrULRip上行信噪比与eNB接收干扰功率RadioLink_MR UL_NI_SUBFRAME_MReNodeB二维MR.LteScRSRPTD-LTE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INTER_RAT_MRUE样本MR.LteNcRSRPTD-LTE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INTER_RAT_MRUE样本MR.LteScRSRQTD-LTE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INTER_RAT_MRUE样本MR.LteNcRSRQTD-LTE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INTER_RAT_MRUE样本MR.LteScTadvTD-LTE服务小区的时间提前量RadioLink_MReNodeB样本MR.LteScRIX注:X=18TD-LTE服务小区的RANK值RadioLink_MReNodeB样本MR.LteScPUSCHPRBNumTD-LTE服务小区的UE PUSCH信道占用PRB数RadioLink_MReNodeB样本MR.LteScPDSCHPRBNumTD-LTE服务小区的UE PDSCH信道占用PRB数RadioLink_MRUE样本MR.LteScBSRTD-LTE服务小区的UE缓冲状态报告RadioLink_MRUE样本MR.LteSceNBRxTxTimeDiffTD-LTE服务小区的eNB收发时间差RadioLink_MReNodeB样本MR.LteScPHRTD-LTE服务小区的UE发射功率余量RadioLink_MRUE样本MR.LteScRIPTD-LTE服务小区的eNB接收干扰功率UL_NI_SUBFRAME_MReNodeB样本MR.LteScAOATD-LTE服务小区的eNB天线到达角AOA_MReNodeB样本MR.LteScPlrULQciX注:X=19TD-LTE服务小区的上行丢包率PktLossRate_MReNodeB样本MR.LteScPlrDLQciX注:X=19TD-LTE服务小区的下行丢包率PktLossRate_MRUE样本MR.LteScSinrULTD-LTE服务小区的上行信噪比RadioLink_MReNodeB样本MR.LteScEarfcnTD-LTE服务小区载波号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MEASUREMENT REPORTUE标识MR.LteScPciTD-LTE服务小区的物理小区识别码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MEASUREMENT REPORTUE标识MR.LteNcEarfcnTD-LTE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邻区载波号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MEASUREMENT REPORTUE标识MR.LteNcPciTD-LTE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物理小区识别码INTRA_FREQ_MR INTER_FREQ_MRMEASUREMENT REPORTUE标识MR.GsmNcellBcch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GSM邻区BCCH信道号INTER_RAT_MR MEASUREMENT REPORTUE标识MR.GsmNcellCarrierRSSI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GSM邻区载波接收信号强度指示INTER_RAT_MR MEASUREMENT REPORTUE样本MR.GsmNcellNcc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GSM邻区NCCINTER_RAT_MR MEASUREMENT REPORTUE标识MR.GsmNcellBcc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GSM邻区BCCINTER_RAT_MR MEASUREMENT REPORTUE标识MR.TdsPccpchRSCPTD-SCDMA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接收信号码功率INTER_RAT_MR MEASUREMENT REPORTUE样本MR.TdsNcellUarfcn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TD-SCDMA邻区绝对载波号INTER_RAT_MR MEASUREMENT REPORTUE标识MR.TdsCellParameterId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TD-SCDMA邻区小区参数标识INTER_RAT_MR MEASUREMENT REPORTUE标识图3-7 选择测量项订阅UL_NI_PRB_MR时,需要选择子帧号和PRB(最多选择10个),PRB不和其他MR测量项同时开启,如图3-8所示。图3-8 PRB选择l 子帧号必须选择上行子帧。例如:目前中移动推荐配置下,小区上下行子帧配比为SA2,对应的上行子帧:下行子帧为1:3,也就是说上行子帧在第2、7帧号上,所以这里我们的上行子帧可以选择2或者7,PRB可以随机选择10个。l RB建立个数与小区带宽有直接关系,全站订阅时只要有一个小区满足RB数与带宽数之间关系订阅就可成功。小区带宽与最大RB数的对应关系如表3-4所示。表3-4 小区带宽与最大RB数对应关系带宽最大RB数1.4M63M155M2510M5015M7520M1003.2 LTE MR北向数据介绍LTE MR集采结果文件命名规则、格式说明和删除策略。LTE MR集采结果文件接口技术指标如表3-5所示。表3-5 LTE MR集采结果文件接口技术指标规格项取值管理站点数10000站MR北向结果数据在Nastar系统中保存时间默认值3天l 由于LTE MR北向要求支持2048ms,5120ms等小于10240ms的周期,会造成LTE 周期MR的数据量猛增。MR的数据量跟设置的周期是成反比的,周期设置越小,周期MR数据量会越大,造成NASTAR能处理的规格相应下降。如果从10240ms变成设置为5120ms,能支持的站点数就从10000个站降为5000个站;如果变成2048ms,能支持的站点数就从10000个站降低为2000个站。在MR结果生成后,用户可通过FTP工具到Nastar服务器FTP目录下载数据。FTP目录路径请参考“4.2 数据路径”章节。在使用时如果登录MR服务器发现没有5分钟前的北向结果,可以参见“5.2 北向MR数据没有生成定位方法”章节进行定位。3.2.1 LTE MR集采结果文件命名规则MR集采结果文件命名规则:_.举例来讲:TD-LTE_MRS_ HUAWEI _010145020133_1152_20081223110000.xml.gz各字段的含义如下:1) 制式:指通信网类型。当前系统固定取值为TD-LTE。2) 文件类型:指测量报告文件的类型,MRO代表周期性的测量报告样本数据文件,不包括事件触发的样本数据;MRE代表事件触发的测量报告样本数据;MRS代表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文件,只是针对MRO文件中样本数据的统计,不包括事件触发的测量报告样本数据。3) 设备制造商:指通信网络中设备厂家名称。当前系统固定取值为HUAWEI。4) U2000-R名称:指通信网络中设备制造商U2000-R标识。当前系统使用U2000的IP作为U2000-R名称。其中在IP地址补零去掉点,举例:50,则U2000-R为010134010250。5) eNBId:指通信网络中基站唯一标识。6) 采集时间:指测量报告数据采集周期开始时间。格式为YYYYMMDDHHmmSS(北京时间)7) RC:指LTE设备厂商扩展,该项可选。RC域为连续的计数器,取值从“1”开始,用来协助定义唯一的文件名。当多个文件产生且文件名中其他所有的参数都相同时,RC存在,当产生与文件名中其他参数都相同的新文件时,RC加18) 扩展名:指测量报告文件的格式为XML,格式文件扩展名为xml;若经过压缩,扩展名为“zip”或“gz”。例如:华为U2000于2008年12月23日11:00生成eNodeB标识1152 的TD-LTE测量报告统计数据XML格式文件,其命名为:TD-LTE_MRS_ HUAWEI _010145020133_1152_20081223110000.xml.gz3.2.2 LTE MR集采结果文件格式说明MR集采结果文件遵循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U2000-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v1.0.3.doc。当前MR集采结果文件有三种类型:1) MRO代表测量报告北向数据;2) MRS代表测量报告统计数据北向数据;3) MRE代表事件触发的测量报告北向数据。3.2.3 LTE MR集采结果文件删除策略MR集采结果文件在Nastar系统中默认保存3天,可通过配置文件修改文件的保留天数,修改时需同时考虑网络规模及硬盘空间,建议不超过3天,超过保留天数的文件将在超期后被删除。例如,2013年1月1日12:00生成的 MR集采结果文件,在没有超过Nastar最大存储限制的情况下,假设保留天数设置为3天,则该文件将在2013年1月6日12:00之后被删除。但是如果超过了Nastar最大存储限制,Nastar会马上启动删除,先删除最老的文件,无法保存到3天。如需修改文件保存时长,请联系华为技术支持工程师。4 维护事项4.1 Nastar MR任务管理1. 通过Nastar客户端“数据订阅管理”窗口的“打开”、“关闭”、“刷新”按钮可管理中国移动规范中的无线测量任务,如图4-1所示。图4-1 订阅任务打开、关闭、刷新2. 查看订阅任务的属性,右键选择“属性”,如图4-2所示。在弹出的“参数设置”对话框中,可以查看订阅的时间和测量项,如图4-3所示。图4-2 查看订阅任务的属性图4-3 订阅任务的时间和测量项4.2 数据路径MR数据采集上报流程可以参见北向LTE MR集采结果文件生成功能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具体分为eNodeB上生成原始SIG日志文件并上传到U2000 TS,SAU定期下载TS保存的文件,SAU处理SIG文件生成MR结果文件并保存在NMS这几个过程。4.2.1 eNodeB的MR SIG日志数据路径eNodeB的MR SIG文件的命名规则MR SIG日志文件命名规则如下:eNodeBFunction_0_20130608_104000+0800_0129.SIGSIG日志文件名的时间为采集开始时间,比如SIG文件名中20130608_104000表示,SIG日志为2013/06/08 10:40:00-10:45:00的数据。eNodeB的MR SIG文件上报方式eNodeB的SIG日志上报有两种情况:1. 按照5分钟一次上报,如图4-8;2. 如果SIG文件大小达到1MB,eNodeB会立即上报。eNodeB的MR SIG文件查询和下载eNodeB上SIG文件的查询方法:在WEBLMT或者U2000 MML界面执行LST LOGFILE: FT=eNodeB, LT=SIGLOG,如图4-4所示。图4-4 SIG日志查询方法查询SIG日志结果如图4-5所示。图4-5 SIG日志查询结果在WEBLMT或者U2000 MML界面执行以下命令,选择查询到的SIG日志名称,用SFTP Server下载到本机,如图4-6所示。ULD LOG: FT=eNodeB, LT=SIGLOG, FN=eNodeBFunction_0_20130606_111000+0800_0147.SIG, MODE=IPV4, IP=37, USR=admin, PWD=*, CMP=COMPRESS;图4-6 eNodeB SIG日志下载4.2.2 TS上MR SIG数据路径TS上SIG数据保存路径TS上SIG文件最长能保存0.5天。SIG原始文件在TS路径为: /export/home/sysm/export/home/sysm/internalftp/var/SauService/filter/NastarTS上SIG文件命名规则TS上SIG文件命名规则:NE=网元FDN.日志采集时间+0800SIG日志序号SIG日志采集时间为开始时间,比如文件名NE=297.20140430_152500+0800_1246.SIG中的20140430_152500表示日志采集时间为2014年4月30日15:25:00。TS上的SIG文件下载SAU会定期从TS数据保存路径获取SIG文件;也可以手动方式使用如下工具登录到TS该路径,下载数据文件。步骤 1 使用FTP工具登录TS(FTP用户名:ossuser;密码:密码安装时设置,默认密码为Changeme_123),如图4-7所示。图4-7 TS FTP登录步骤 2 SIG日志与基站对应关系在Nastar客户端的“RAN网元列表”页签中,“网元FDN”列网元的NE值对应TS上SIG的名称NE值,如图4-8所示。图4-8 RAN网元列表4.2.3 Nastar北向MR结果获取路径北向MR结果文件处理SAU以Nastar下发的订阅周期作为固定周期从TS数据保存路径获取SIG文件,一般默认周期是15分钟。获取到SIG文件后,北向会进行数据提取并计算生成MR结果文件,上传存储在eSAU上。北向MR结果文件保存LTE MR集采结果文件存储在eSAU上,eSAU提供FTP Server,NMS到eSAU上获取北向结果数据。eSAU上LTE MR集采结果文件存储根目录:/export/home/northdata/LCMCCMR存储子目录的规则是:/ 采集日期 / 网元名称举例: “/export/home/northdata/LCMCCMR/date/nename”。/export/home/northdata/LCMCCMR 是存储根目录date表示采集日期。nename表示网元名称Nastar上北向文件命名规则:TD-LTE_MRS_HUAWEI_010145020133_434_20130607120000.xml.gz_.。其中U2000_R名称用U2000的IP代替,采集时间为开始时间,比如20130607120000,统计周期为15分钟,则表示北向文件上报的是2013/06/07,12:00-12:15数据。北向MR结果文件下载可使用如下工具登录到Nastar文件保存路径,下载数据文件。步骤 1 使用支持SFTP协议的FTP工具登录Nastar服务器(FTP用户名:northuser;密码:密码安装时设置,默认密码为Changeme_123),如图4-9所示。图4-9 Nastar FTP登录5 FAQ5.1 Nastar上订阅MR时,提示登录U2000失败需要确认基站已经挂到U2000上,且在U2000上连接状态正常需要确认U2000状态正常;需要确认TS上U2000配置参数正常。5.2 北向M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