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计时双基练试题1-32(32套含答案)_第1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计时双基练试题1-32(32套含答案)_第2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计时双基练试题1-32(32套含答案)_第3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计时双基练试题1-32(32套含答案)_第4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计时双基练试题1-32(32套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计时双基练试题1-32( 32 套含答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计时双基练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计时: 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 1 (XX广东六校模拟 )西周时期择立太子的标准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B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c确立 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 通过指定继承人,让嫡长子继承大宗地位,这样能够防止诸子为了争夺权力和财产而进行争斗,最终目的是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答案 B 2 (XX衡水中学模拟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到: “ 故商人祀其先王,兄弟同礼;既先王兄弟之未立者,其礼亦同 ” 这一状况 ( ) 2 / 12 A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有效管理 B形成了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 c容易造成统治阶级的内部纷争 D维系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解析 材料中 “ 兄弟同礼 ” 的现象表明商朝时嫡庶未立,尚未形成严格的宗法制度,容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故西周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并辅之以严格的礼仪制度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因此c 项正确。 答案 c 3 (XX衡水中学模拟 )中国政治制度史纵论一文指出: “ 中国古代权力出于一,高于一,一于国家,再由家国一体而一于君主。这不但是历代统治者所信奉的并视为万古不变的法则,而且也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毫不怀疑的政治原理。长期以来,权力一元的信念支配着中国的政治领域,一直不容动摇。权力多元的观点不仅统 治者无法接受,而且连一般老百姓也不能容忍。 ”“ 权力一元 ”“ 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毫不怀疑的政治原理 ” 的主要原因是 ( )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B宗法家长制观念的影响 c权力一元能够保护百姓 D权力一元贯串整个古代 3 / 12 解析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由宗法家长制扩充发展而来,这种政治制度等级秩序森严、权力结构单一,在长期的发展中被不断固化、植根于百姓的生活和观念中,形成了普通百姓对权力一元的维护, B 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是权力一元发展的表现,不是普通百姓毫不怀疑的理由,排除 A项;权力一元维护的是君 主专制制度,它虽然时有维护百姓利益的举措,但是以维护君主专制制度为根本出发点的, c项错误;权力一元的结构真正形成于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未贯串于整个古代社会, D 项错误。 答案 B 4 (XX邯郸模拟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 ( ) A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B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 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血 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 解析 本题的主题是 “ 宗法制 ” ,根据材料 “ 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 ” 可以判断选择 B。 A 错误,此时仍是奴隶社会;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排除 c;材料只是说宗法制的基本精神是按血缘关系区别亲疏贵贱,并未提到是否是4 / 12 唯一标准,排除 D。 答案 B 5 (XX潍坊模拟 )公元前 431 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据此可推断当时 ( ) A公元纪年法产生 B战国七雄并立 c诸侯王割据称雄 D宗法制度崩溃 解析 由 “ 周考王、秦躁公、魏文侯、赵襄子 ” 等信息可以看出,是诸侯并立的历史时期,即诸侯王割据称雄的时代。 答案 c 6 “ 君王自命 天子 ,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 父母官 ”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解析 从材料中 “ 嫡长子自然承袭 ”“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 ” 可 判断这与宗法制的特点有关, B 反映了宗法制的主旨。 答案 B 7 (XX河南十校联考 )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5 / 12 统的普世化中指出: “ 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 这里主要强调 (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解析 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 “ 分封制度 ” 对 “ 中国 ”“ 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 ,可见其强调的是分封制造就了中华 文明的同一性,故选 c。西周文化和西周统治都是分析分封制对当时社会的作用,没有涉及 “ 自先秦以来 ” ,故A、 B 错误,分封制阻碍中华民族融合的说法错误,且与材料意思相反,故 D 错误。 答案 c 8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 “ 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 。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弊6 / 12 端在于官员流动大,分封制的弊端 (封建之弊 )在于官员 的世袭。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两者各有利弊,故 A、 c 两项说法错误。郡县制容易造成皇权专制,分封制实行时期,皇权还没有出现,分封制对王权不利,故 D 项错误。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9史记中 “ 法令出一 ”“ 别黑白而定一尊 ” 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 )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 材料 “ 法令出一 ”“ 别黑白而定一尊 ” 都反映了皇权至上和专制独裁,这一制度指皇帝制度。 答案 B 10 (XX湖北武汉市高三调研 )秦始皇为破解 “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 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 A奖励耕战,实现国家统一 B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 7 / 12 解析 本题考查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 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 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 反映了有识之士无法进言事主。由此可知,建立新的地方制度 郡县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地方官员 郡守和县令,以加强中央集权是秦始皇的必然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1 “ 新皇帝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 摘自全球通史 ),这些官员不可以 ( ) 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解析 由材料 “ 废除了所 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 可以判断出是废除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度。而郡县制中的官员不再世袭相承。正确答案为 D。 答案 D 1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发展、完善、加强和强化的过程。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8 / 12 ( ) A有利于调集人力物力进行重大建设,保障经济和文化发展 B权力高度集中,终将导致统治的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c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阻碍作用 D阻碍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 解析 权力集中与暴政没有必然联系,中 央集权有利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故选A。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6 分,第 14 题26 分,共 52 分 ) 13在中国古代, “ 家 ”( 家族、宗族 )与 “ 国 ”( 国家政权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左传 桓公二年: “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 材料三 “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 料四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9 / 12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在 “ 家 ”“ 国 ”关系上有何特点? (13 分 ) (2)在 “ 家 ”“ 国 ” 关系上,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延续性和变化?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 (13 分 )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分析出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以及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分析出周王的地位;第 (2)问对比分析血缘及世袭制在秦朝的延续,并区分地方管理及官员任免与西周的不同,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归纳出变化的原因。 答案 (1)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 (或政权 与族权紧密结合、政治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周王获得了 “ 天下共主 ” 的地位;贵族通过嫡长子继承制 (世袭制或世卿世禄制 )获得政治特权。 (2)延续性:皇位世袭制延续了 “ 家天下 ” 的格局。变化: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官员任免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 (或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而分封制不利于统一;适应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4 (XX河南十校联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 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10 / 12 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 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 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 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 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11 / 12 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8 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8 分 )(不得照抄原文 )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 “ 历经褒贬 ” 的主要原因。 (10 分 ) 解析 第 (1)题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第 (2)题注意多角度分析其作用,一个制度 的作用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归纳。第 (3)题从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