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稿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稿(一) 今天钱老师在六年一班开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节实验课。下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注重了学生的观察与描述: 上课,教师就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两种物质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表了自己的发现,很显然学生对白醋了解多一些,也能准确的发现白醋;而很多同学把小苏打误认为是面粉或淀粉,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校正,并询问学生对小苏打的认识。然后分组对白醋和小苏打进行观察和描述。通过观察,学生对两种物质的特征进行了描述,教师多次提醒学生发表不同的观 点,注意了学生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并对猜测没有证实的做了问好。这是一个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重点指导了学生实验操作: 本课有两次,操作方法不是十分的难,但是如果不按正确的方法操作,实验就会失败,就需要重来,因此教师特别注重了实验方法的指导,特别强调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怎样观察。由于教师精心细致准确的指导,学生实验非常成功,学生汇报也非常精彩。 三、重视了实验现象的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冒泡说明产生了气体,究竟是什2 / 7 么气体呢?通过两次实验现象学生初步分析发现:这种气体能灭火,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重。根据分析,教师让学生推测这是什么气体?很多学生说是二氧化碳,教师马上指出这样的特征不仅二氧化碳具有,而且还有许多气体具有,凭这些特征是不能确定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的。最后通过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弄清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由此而断定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唯一的遗憾: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剩下的物质是什么呢?还是不是小苏打和白醋?需要让学生进行适当地观察,让他们有更多的发现。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稿(二) 2 月 28 日,我听了赵林 声老师上的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下面就该节课的主要教学特色和改进建议谈谈自己的看法。 主要教学特色: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等一些科学概念。 1、赵老师在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严谨的观察态度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并对学生的危险操作进行3 / 7 了及时正确的引导。 2、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现象进行预测。猜想到底正确与否,将激发学生对猜想进行探究。什么 方法才是更为合理的方法?学生在想出了许多混合的方法后,要选择自己小组认为是合理的方法,就需要把自己小组的各种方法进行对比,把自己小组的和其他小组的方法对比,教师又加以指导,这样就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实验计划。 3、产生的新物质是什么,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有些困难,对新物质的探究过程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很重要。想象归想象,事实是事实,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气泡里是什么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是空气?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 2 套实验方案。看不明气体是否支持燃烧,成为判定气泡里的气体是否是空气的简单 判别方法。虽然不能解决是什么气体,但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认识、判别事物的方法。赵老师演示的实验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4、学生的小组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得很好,是值得我们这些科学教师学习和借鉴的。 改进建议: 1、在做混合小苏打和白醋试验中,最好在学生分组实验前,就提示学生观察发生反应时注意它们的温度变化,4 / 7 这点赵老师是在课快结束时补充说明温度会有变化的,而这个时候,因为反应物已经放置一段时间了,学生已经没法再明确感觉到温度的变化了。 2、在验证产生的物质是什么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因为在混 合小苏打和白醋的时候,用的量比较少,所以产生的二氧化碳比较少,这样就影响了后面的实验,可以在实验前提醒学生可以适量的按比例多放点反应物,这样可以使二氧化碳产生的量多点,有利于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稿(三) 2016 年 2 月 21 日,我校胡校长的一堂六年级科学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拉开了我校 课内比教学 第三阶段活动的序幕,学校全体科学教师和空堂教师参与听课。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谈教师。俗话说: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我从事科学教学以来,今天还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听胡校长的课,受益匪浅。胡校长不亏是松滋市科学教育的权威和专家,举手投足,尽显大家风范,课堂用语纯正精当,教学流程行云流水,实验指导精细充分,课堂氛围和谐温馨。其处理教材的艺术性、驾驭课堂的技巧性皆为我之楷模。 二、谈学生。六( 4)班学生不错,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既能遵守课堂常规,又能跟上教师的脉搏,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确保了实验的效果,特别是汇报交流这一环节,5 / 7 学生那种超强的说话能力、思维能力表露无疑。 三、谈教材。我没上过六年级科学,对教材不太熟悉,但 我翻了一下课本,谈一谈我对本课教材的认识。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第二单元物质与变化的第四课,这一课第一次提出了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的概念,旨在通过实验、观察、猜测、分析、判断等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领略科学概念。重点应该是两次实验现象的观察与交流,难点应该是小苏打和白醋变化后产生和气体的分析猜测与判断。 四、说课堂。 亮点一,实验指导。小组实验前,教师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进行方法指导,提示实验要点,直观形象,确保的小组实验一次成功,现象明显。过去我们大多用小黑板或课件展示实验提示,学生一读 就完了,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亮点二,学生的猜测交流与汇报,十分精彩。猜测有理有据,善于结合平时所学,进行分析判断。交流汇报有条有理,详尽细致,学生的观察能力强,特别是最后对气体的判断,学生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气体可以灭火,比空气重的结论,可以说明,学生是真正参与实验并认真观察思考了的。 亮点三,难点处理。面对实验所产生的气体,特点是可以灭火,比空气重,什么气体具有以上特点呢?怎么才能得出是二氧化碳呢?教师在这儿指导学生进行了一场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既增强了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又将科学6 / 7 实验的严谨性体 现出来。但通过以上推理依旧不能确定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因为自然界中具有上述特点的气体很多,根本无法通过本节课证明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教师采用了阅读文本资料,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 亮点四,课堂用语。教学用语的精当是高效课堂基本要件,胡校长综合素质极高,不仅体现在一笔字、一口话上,在课堂用语上,也可以看出其敏捷的思维和文化底蕴,摘录:你妈妈的妈妈是谁呀?小苏打的白醋的实验产生了奇特的现象,下面,我们再把这种现象分享一次。 五、改进建议: 1、课题要板书出来。这是教学板书的眼睛。 2、学生的猜 测交流分析判断这一过程还可更深入一些。比如在得出该气体具有可以灭火、比空气重的特点后,可以用以下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1、猜一猜,根据以上特点,可能是什么气体?为什么? 2、自然界中具有以上特点的气体很多,不仅仅只有二氧化碳,你凭什么确定是二氧化碳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酒套餐活动方案
- 策划选人活动方案
- 精心组织行业活动方案
- 眉毛开店活动方案
- 系统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 疫情期间午休活动方案
- 看护孩子活动方案
- 2025年全国叉车司机职业技能竞赛能耗监测考核试卷
- 2025年市级检察院公诉业务尖子考核试卷
- 大兴安岭中医院老年疾病影像考核
- 园林艺术原理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 盘形基础制动装置一制动盘和合成闸片一制动盘课件
- 《建筑垃圾清运处置方案》专题培训
- DBJ51T 140-2020 四川省不透水土层地下室排水卸压抗浮技术标准
- 上海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4版)
- 乙烯H罐出料管线火灾事故经过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excel版)高中3500个英语单词表(带音标)乱序
- 中职班干部培训内容
-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题
- 玻璃吊装安全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