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作文:“是否需要恢复繁体字教育”考场作文及阅卷总结_第1页
2017新作文:“是否需要恢复繁体字教育”考场作文及阅卷总结_第2页
2017新作文:“是否需要恢复繁体字教育”考场作文及阅卷总结_第3页
2017新作文:“是否需要恢复繁体字教育”考场作文及阅卷总结_第4页
2017新作文:“是否需要恢复繁体字教育”考场作文及阅卷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2017 新作文:“是否需要恢复繁体字教育”考场作文及阅卷总结 2017 新作文: “ 是否需要恢复繁体字教育 ” 考场作文及阅卷总结 (成都市高 XX 级摸底性测试作文考场作文 )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分 ) 汉字的简繁之争由来已久,随着近年传统文化逐渐回归,关于汉字是否恢复繁体字教育的争论再起波澜。支持方的主要理由是 :汉字是工具,更是文化,汉字的简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和扭曲了传统文化,不利于华夏文明的传承。反对方则认为 :汉字简化是历史必然,简体字 并不会构成片文明内涵的损害与削减 ;简体字更容易识记与运用,从而能更好地传承与普及华夏文明。 对于是否需要恢复繁体字教育,你有何看法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 :选好角2 / 9 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场作文】 任取一杯浊酒饮 一考生 2017 新作文: “ 是否需要恢复繁体字教育 ” 考场作文及阅卷总结 (成都市高 XX 级摸底性测试作文考场作文 ) 随着近来传统文化逐渐回归,关于汉字是否恢复繁体字教育的争论再起波澜。汉字简繁之争由来已久,而在我看来,却是简 单问题复杂化了,个人认为,恢复繁体字教育是没有必要的。 曾读过一篇文章,教师的毕业班学生结伴来看望他,他煮好了咖啡请学生们自己选取咖啡杯,后来在学生们抱怨如今生活的点滴不幸和辛苦时,他笑着说: “ 你们选取了水晶杯,留下了塑料杯、玻璃杯,努力让自己显得比别人更加优秀,这就是你们不快乐的原因。 ” 盛装咖啡的器皿不同罢了,咖啡的口感和质地是不会因容器不同而改变的,为什么不好好地享受咖啡本身,而纠结盛装它的容器呢? 回到汉字简繁的问题来,汉字的发展由最初的象形,楔形字演变成如今的简体字,笔画更加工整,形状更为直观, 更易识记和运用,表达出的音蕴与气度也分毫不减,哪里有破坏和扭曲传统文化的说法呢?我们读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 ,读的是蜀道艰难,而非字里线条;我们读3 / 9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读的是不畏难险,而非象形形状;我们读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读的是悲怆哀痛,而不是楔形棱角。我们所需要的本质文化,在简体字中已经完完整整地体现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好好享受汉字真正传达的文化底蕴,而纠结传达的形式呢?要我说,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百里! 再者,倘若真要恢复繁体字教育,这条道路可谓困难重重,且不说我 们这一代,就是前一辈,前前一辈,也是从出生起便接受繁体字教育,要重修繁体字,其难度不亚于重学一门外语,历史长治依然流淌,留下的是简体字,它早已成为华夏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想要扭转当前的认识,可谓“ 前路漫浩浩 ” 。倒不如就此顺应时代发展。 真正要更好地传承与普及华夏文明,要的是国民的自信,而非形式上的改动。倘若国民能拥有这样的信心,一种温暖而不刺眼的光亮,一种悦耳而不令人疲倦的音响,一种无需再对他人察言观色的从容,更重要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任取一杯浊酒饮的远见。那么中华文明,必将是世界的画卷上浓墨 重彩的一笔。 4 / 9 致汉字研究所专家的信 一考生 2017 新作文: “ 是否需要恢复繁体字教育 ” 考场作文及阅卷总结 (成都市高 XX 级摸底性测试作文考场作文 ) 尊敬的专家: 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但心底涌出的华夏民族之魂促使我书写下了这封信。近段时间,汉字简繁之争再起波澜,面对这起关乎华夏文明传承的纷争,我想至少这次,我不能再当看客。 对于汉字是否恢复繁体教育,我个人的观点是恢复繁体字教育,刻不容缓。对此,我这个门外汉,想与您谈谈余之拙见,若不妥,还望见谅。 首先,汉字简化的确 是历史必然,在时代的发展中,汉字自然也需要改进,但在改进的过程中,许多字却变了味。一位台湾学者直言抨击汉字的简化:没了 “ 心 ” ,该如何爱?没了 “ 郎 ” 还怎样思乡?汉字的简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和扭曲了传统文化,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 其次,汉字简体的使用与恢复繁体字教育并不相互矛盾。最近炙手可热的古诗词大会上有一个来自俄罗斯的帅小伙,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他一直使用繁体字,他说 “ 繁体字更5 / 9 能表达我内心的想法 ” ,另外韩国教育部出台新政策,中小学生必须掌握五千个繁体字,对此,外国人在掌握母语的同时仍在学习中国繁体字, 而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 第三,我想强调的是,维持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近日,中国外交部长吴建民逝世,而他曾提出 “ 民族文化 ” 和 “ 民粹文化 ” 两个概念,意在告诫当今社会下浮躁的青年人 “ 爱国 ” 到底该如何体现?所以说,保留华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刻不容缓的。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急功近利似家常便饭,而历史悠久的传统价值观早已消散在那个墨香犹存的年代里。诚余之陋见,恢复汉字繁体教育,是拯救社会人浮躁心态的一味良药,是抚平急功近利心态的一双妙手,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初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希望我内心汹涌的民族情怀,您能体会也能谅解。 此致 敬礼! 一个普通学子 于 2016 年七月四日早晨 6 / 9 金牛区高 2017 届零诊考试作文阅卷总结 作文阅卷组 鉴于一些共性的问题,阅卷总结时已经说了,此处就不再展开。此处主要展示一些文章实例,望有助于老师们评讲。整理时难免挂一漏万,望作文组其他老师在群里做补充,谢谢! 一、存在问题 1、审题偏差 例 1: (文章第 1 段)汉字该繁还是该简,对于这个问题,长久以来的争论没有停过。有人认为繁体字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也有人认为简体字 更容易识记与运用。对此我的观点是:我们应该使用简体字。 继续使用简体汉字 例 2: (文章第 1 段)就汉字的简繁之争,我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简化。不论是实用性还是在记忆性上,简化字都是无二之选。 简化是汉字的必然选择 教师评语: “ 之争 ” 都搞错了,到底是 “ 争 ” 的什么? 7 / 9 2、逻辑混乱 (文章第 1 段)近年,关于汉字是否恢复繁体字教育的争论再起波澜,人们见解不同。汉字,是华夏文明的传承工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弘扬传承汉字是必然,但我认为,汉字传承大可不必回归繁体化,繁体与 否,不过是一种形式。我们应当做的,是吸收,传承汉字所承载的文化精华。 去其形式,取其精华 教师评语: 开篇直入主题 是否恢复繁体字教育的争论再起波澜。但随后话锋一转 但我认为 “ 汉字传承大可不必回归繁体化,繁体与否,不过是一种形式 ” ,又脱离 “ 是否恢复其教育 ” 这个核心问题了。 二、方法总结 1、辩证思考 2、联系积累材料,培养 “ 钩连 ” 意识 任取一杯浊酒饮一文做得比较成功。请大家看第 3 段 “ 回到汉字简繁的问题来 ” 当然,整体也写得好。就是字差了些,有点美中不足。 8 / 9 3、用词典雅,善用修辞 我并不否定繁体字的教育,在我看来繁体字像是一位谦逊有礼的书生,踏着潇洒的步伐,在书籍中穿梭。但在现实生活我们追求实用、简洁,这样能大大提高效率。 回首与期盼 4、学会驳论 如果要写 “ 支持方 ” 的观点,则可以去驳 “ 反对方 ” 的观点,可以选择反对方 “ 理由 ” 中的关键词去驳论,如 “ 简化 ” 、 “ 文明内涵 ” 、 “ 识记与运用 ” 、 “ 传承与普及 ” 、“ 华夏文明 ” 等词,都是可以做文章的。 如下文从 “ 简化 ” 一词入手驳论: 例如一个简单的 “ 愛 ” 字 , 简 体 字 是 这 样 书 写 的 “ 爱 ” ,而繁体则写作 “ 愛 ” ,虽较之简体字复杂了一些,但却表达出了简体字所不能表达出的东西: “ 愛 ” 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而汉字在简化过程中却把最重要的 “ 心 ” 给省略了,省略了 “ 心 ” ,使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个字的含义,丢失了一些原本拥有的意味。 “ 愛 ” 缺少了 “ 心 ” ,那还如何是 “ 愛 ” ?繁体字之美由此展现。 教师评语: 9 / 9 在驳 “ 简化 ” 这一点上,还有一个学生的一段让人印象深刻,她的大概意思是 “ 没有 郎 ,何谈 思鄉 ? ” 语意很有味道,遗憾的是那小段,不知怎么弄掉了。 此外,按这个方法, “ 反对方 ” 理由中的关键词几乎都可以去驳,如: “ 简化 ” :简化也未见其好,古典名著简化了好吗? “ 传承与普及 ” : “ 简化 ” 后就能更好地 “ 传承与普及 ”了吗?殊不知现代人,聊天快、打字快,但白字先生、错字大王却屡见不鲜。怎么没见 “ 传承 ” 好了?可见,并不是繁简的问题, “ 繁 ” 不影响传承,如台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