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8065-2000 水源水中三乙胺卫生标准》是中国关于饮用水安全的一项重要规定,旨在确保公众健康,防止水源中三乙胺含量过高对人群造成潜在危害。该标准具体规定了在饮用水源中三乙胺的允许最大浓度限值,以及监测和评估方法,为水质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标准核心内容包括:
-
适用范围:明确了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用以指导水源中三乙胺含量的监测与管控。
-
三乙胺定义:三乙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5)3N,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强烈氨臭味。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但过量摄入或长期暴露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风险。
-
最大允许浓度:标准明确规定了水源水中三乙胺的最大允许浓度,确保水源在进入供水系统前,其三乙胺含量不会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具体数值需查阅标准原文,因实际数值可能随时间或修订而变化。
-
监测方法:提供了检测水源中三乙胺含量的具体方法学指导,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这包括采样技术、样品保存、分析方法等详细要求,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水质监测。
-
执行与监督:强调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供水单位以及环境监测机构在执行该标准中的职责,要求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处理超标情况,保障饮用水安全。
-
法律责任:虽然具体条款未列出,但一般此类国家标准背后隐含着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对于违反标准的行为,将依据相关法律追究责任,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0-04-10 颁布
- 2001-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G B 1 8 0 6 5 -2 0 0 0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为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防治航天工业废弃物对水环境的污染, 保护广大人群身体健康, 根据制定水源水卫生标准的原则, 参考国外研究成果, 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2 0 0 1 年 1 月1日 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航空航天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 参加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航空航天部O六一基地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徐志通、 夏亚乐、 周颖、 王兰翠。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国家 标准 水源水 中三乙胺卫生标准G B 1 8 0 6 5 - 2 0 0 0 H y g i e n i c s t a n d a r d f o r t r i e t h y l a m i n e i n w a t e r s o u r c e s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源水中 三乙 胺的最高容许浓度及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江、 河、 湖、 水库、 塘( 井) 水为饮用水的水源水。2 标准内容 生活饮用水源水中 三乙胺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 m g / L .3 检测方法 本标准采用澳酚兰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中的三乙胺, 见附录Ao国家质t技术监督局2 0 0 0 一 0 4 一 1 0 批准2 0 0 1 一 0 1 一 0 1 实施 G s 1 8 0 6 5 -2 0 0 0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 水中三乙胺的测定 澳酚蓝分光光度法A 1 方法概要 在碱性介质中, 三乙胺被三氯甲烷定量萃取后, 于酸性有机染料澳酚蓝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在测定范围内黄色的深度与三乙胺含量成正比。符合郎伯一 比尔定律。黄色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是4 1 0 n m o 异构二甲苯胺、 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 磷酸盐、 氨氮等对本方法无干扰。 三乙 胺的测定范围: 0 . 5 - 3 . 5 m g / L 。 大于3 . 5 m g / L的三乙 胺可稀释后按本方法测定。 本方法的检测限为0 . 0 5 m g / L .A 2 仪器与器皿 所用玻璃器皿, 在使用前应先用 1 0 o o ( V / V ) 硝酸溶液浸泡。然后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彻底冲洗干净。A 2 . 1 分光光度计;A 2 . 2 容量瓶: 1 0 0 m L , 3 个;A 2 . 3 烧杯: 5 0 m L , 1 0 只;A 2 . 4 具塞比色管: 1 0 m L , 1 0只;A 2 . 5 无分度吸管: 5 mL , 3 只;A 2 . 6 分度吸管: 5 m L , 2 只; 1 0 m L , 4 只;A 2 . 7 注射器: 1 m L , l 只;A 2 . 8 分液漏斗: 6 0 m L , 1 0 只;A 2 . 9 酸式滴定管: 2 5 m L或5 0 m L, l 只。A 3 试剂及配制方法A 3 . 1 三氯 甲烷( C H c 1 3 ) : 分析纯 。A 3 . 2 碳酸钠( N a I C 0 3 ) : 分析纯。A 3 . 3 硝酸( HN O 3 ) : 1 0 0 0 ( V / V ) 溶液。A 3 . 4 三乙胺 : 含量大于 9 9 0 o 0A 3 . 5 0 . 5 m o l / L碳酸钠: 称取5 3 . 0 g碳酸钠, 溶于 5 0 0 m L水中, 转入到1 0 0 0 m 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 , 摇匀 。A 3 . 6 0 . 1 0 o 澳酚蓝显色剂: 称取0 . 1 g 澳酚蓝溶于1 0 0 m L三氯甲 烷中, 摇匀。 用定量中 速滤纸除去不溶物, 贮于棕色瓶中。此溶液在室温下至少可稳定一个月。A 3 . 7 三乙胺标准贮备液: 在1 0 0 m L容量瓶中, 加入5 0 m L 水, 用注射器以减量法称取0 . 1 5 g ( 0 . 2m L , 准确称至0 . 0 0 0 1 g ) 三乙胺纯品, 仔细注入容量瓶中, 轻轻摇动瓶子, 使三乙胺充分溶解。 用水稀释至刻度并混匀。计算三乙胺标准贮备液的浓度贮于冰箱中备用。至少可稳定一个月。称量过程中必须用橡胶块密封针尖, 防止三乙胺泄漏。A 3 . 8 ( 1 0 0 t g / m L ) 三乙胺标准中间液: 取三乙 胺标准贮备液适量用水稀释而成。A 3 . 9 ( 5 u g / m L ) 三乙胺标准工作液: 吸取三乙 胺标准中间液5 . 0 0 m L , 用水稀释定容至1 0 0 m L 。 摇匀。 G B 1 8 0 6 5 -2 0 0 0A 4 分析步骤A 4 . 1 标准曲线绘制 取 6 0 m L分液漏斗8 个。 2 个作试剂空白, 各加入1 0 . 0 0 m L水。 其余 6 个依次加入三乙胺标准工作液1 . 0 0 , 2 . 0 0 , 3 . 0 0 , 4 . 0 0 , 5 . 0 0 , 7 . 0 0 m L , 用水稀释到1 0 . 0 0 m L 。 再向 试剂空白 及标准的分液漏斗中, 加入1 m L碳酸钠溶液, 摇匀后用滴定管准确加入1 0 . 0 0 m L 三氯甲烷。振摇1 m i n大约1 4 0 -1 6 0次, 注意放气) 。静置分层后, 用干净脱脂棉擦去漏斗颈部可能带有的微量水份。弃去最初滤液, 然后将萃取液放入干净的烧杯中。 用无分度吸管准确吸取5 . 0 0 m L于1 0 m L具塞比色管中, 加入0 . 5 m L澳酚蓝指示剂, 摇匀。 在室温放置 1 5 m i n , 以三氯甲烷为参比液, 用1 c m比色皿, 在波长4 1 0 n m处测定各管吸光度。 减去试剂空白的平均吸光度, 就为每管的净吸光度。 在作标纸上绘制样品液中所含三乙胺质量( K g ) 一 吸光度曲线, 求出回归方程。A 4 . 2 水样分析A 4 . 2 . 1 采样 样品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内, 应尽快分析。 当天不能分析的样品用硫酸将样品酸化至p H值小于2 , 利于保存。A 4 . 2 . 2 分析水样 含有悬浮物的水样用0 . 4 5 p m的滤膜过滤后, 再从中吸取试样。 吸取调至中性的样品溶液( 含三乙胺量在3 0 ji g 以内, 体积不大于 1 0 m L ) , 置于6 0 m L液漏斗中,加水至 1 0 . 0 0 m L 。按制作标准曲线的相同步骤进行比色, 测定吸光度, 扣除空白平均吸光度得净吸光度,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或按回归方程算得相应的三乙胺含量。A 5 计算 按式( A l ) 计算水中三乙胺浓度。 n X W c : 二 六二 一 (A1) V式中: 水中 三乙 胺浓度,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