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教案_第1页
xx届高考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教案_第2页
xx届高考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教案_第3页
xx届高考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教案_第4页
xx届高考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7 XX 届高考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教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专题八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 一、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的区别 所谓氧化性酸是指酸根部分易于获得电子的酸,如浓 H2So4、HNo3 等,由于其中 S 6、 N 5 易获得电子,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而盐酸、氢硫酸、 H2co3、 H3Po4等酸根部分不能或不易获得电子,所以它们是非氧化性酸。 在水溶液中任何酸都能不同程度地电离出 H, H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电子形成 H2,从这一点看,酸都具有氧化性,这是 H的氧 化性,它和氧化性酸中中心元素处于高价态易获得电子具有的氧化性是不同的。 区别上述两个概念的关键在于:酸根部分易得电子 有氧化性 氧化性酸;酸电离出 H 有氧化性 酸的氧化性。 二、铵盐分解规律 1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是挥发性的,则固体铵盐受热解时,氨气与酸一起挥发,冷却时又重新结合成铵盐。如 NH4cl为此类铵盐。 NH4clNH3+Hcl 2如果组成的铵盐是难挥发性酸则固体铵盐受热分解时,2 / 27 只有氨呈气态逸出,而难挥发性的酸残留在加热的容器中。如( NH4) 2So4、( NH4) 3Po4为此类铵盐。 ( NH4) 2So42NH3+H2So4 ( NH4) 3Po43NH3+H3Po4 3如果组成的铵盐的酸是具有强氧化性的酸,在较低的温度下慢慢分解可得到 NH3 和相应的酸。如 NH4No3:NH4No3=HNo3+NH3 。 由于硝酸具有氧化性,能将氨气氧化,从微热至不同的温度分别可得到 N2o、 No2、 N2o3、 N2 等。 NH4No3 加热到 190时分解生成一氧化二氮和水: NH4No3N2o+2H2o 如果加热 NH4No3 的温度达到 480 500 或 NH4No3 受到撞击,分解生成氮气、氧气、水,发生 爆炸。 在特殊温度下才有可能放出氨气: NH4No3NH3+HNo3 注意: NH4INH3+HI,2HIH2+I2 三、酸式盐的生成与性质 1溶解性:绝大多数的酸式盐易溶于水,而且酸式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 ca( Hco3) 2 caco3, mg( Hco3) 2 mgco3,但 NaHco3的溶解性小于 Na2co3 2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 ( 1)水溶液中: NaHco3=Na +Hco3 Hco3 =H +co32 NaHSo4=Na +H +So42或 NaHSo4=Na +HSo4 ( 2)熔化状态下: 2NaHco3 (熔) =Na2co3+co2+H2o,Na2co33 / 27 (熔) =2Na +co32 ,( NaHco3 在熔化状态下不存在,要分解)。 NaHSo4=Na +HSo4 ( 3)水溶液的酸碱性 酸式盐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与酸式阴离子的电离和水解程度的大小有关,如果电离大于水解,则溶液显酸性;如果电离小于水解,则溶液显碱性。所以酸式盐溶液不一定显酸性,相反,绝大多数酸式盐水溶液显碱性,只有 HSo4、 H2Po4、 HSo3等盐的水溶液显酸性。 3酸式盐的热稳定性 ( 1)一 般说来,正盐酸式盐相应的酸。如碳酸的水溶液稍受热就会分解,碳酸氢钠在 270 左右分解,而碳酸钠要在 850 以上的灼热条件下才会分解。 ( 2)一般说来,多元弱酸(如 H2co3、 H2So3)易分解,其酸式盐受热也易分解,如 2NaHSo3=Na2So3+So2+H2o ,多元酸较稳定,其酸式盐也较稳定,如 H2So4较 H2co3 稳定,则NaHSo4 要较 NaHco3 稳定。 典型例题剖析 【例 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 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4 / 27 应 D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解析: A解释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把化合物中H 和 o 以 21 比例脱出,所以向蔗糖中加浓硫酸会发黑,此过程又叫蔗糖的碳化 B解释正确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是因为硝酸见光分解,生成的 No2 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工业制浓盐酸发黄的原因,是因为其中含有 Fe3+。 c解释错误正确解释为铝、铁与浓硝酸、浓硫酸常温下会发生钝化,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解释正确既不能 溶于稀硫酸,也不可溶于水的物质,中学阶段有 cuS、 PbS、 Ag2S、 HgS、 BaSo4、 Agcl等。 选 c。 【例 2】下列气体可用浓 H2So4 干燥的是 _(填序号)。 H2SSo2H2Hclcl2NH3HBrHIPH3 解析:强还原性气体( H2S、 PH3、 HBr、 HI等)和碱性气体( NH3、 PH3等)不能用浓 H2So4干燥。答案: 【例 3】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 NH3No2 ,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为 A B c =D 不能确定 5 / 27 解析:设烧瓶的容积为 VL, VLNH3 全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体积为 VL, VL 的 No2 完全反应后,生成了 VL 的 No 气体,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为 VL,从 N 原子守恒角度分析,也有VL 的 No2 转化生成溶质 HNo3所以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答案: c。 【例 4】根据右图所示的 A、 B、 c、 D、 E 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按如下要求填写相应的物质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当 A 是气体单质时, A 是, B 是, c 是, D 是, E 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分别为:。 ( 2)当 A 是固体单质时, A 是, B 是, c 是, D 是, E 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解析:根据一系列的转化关系,进行有关物质成分的推断,必须找到合适的突破点。 本题已知 A 是单质, A 既能与 o2反应,又能与 H2 反应,应是活泼性不很强的非金属单质。 A 经两步与 o2的反应,产物D 应为最高价氧化物。该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E 能与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H 之后的金属 cu 反应, E 应是强氧化性酸,如浓 H2So4或 HNo3。和 HNo3对应的单质 A是气体 N2;和 H2So46 / 27 对应的单质 A 是固体 S。且 N 和 S 的氢化物都能跟 o2反应,生成 N 和 S 的氧化物。知如上推断正确。 答案:( 1) N2; NH3; No; No2; HNo3;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No2+H2o=2HNo3+No 3cu+8HNo3=2cu( No3) 2+2No¬+4H2o ( 2) S; H2S; So2; So3; H2So4;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H2H2S; S+o2So2; 2H2S+3o22So2+2H2o 2So2+o22So3; So3+H2o=H2So4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例 5】氨氧化制取硝酸时,如果由氨制成一氧化氮的产率是 96%,由一氧化氮制成硝酸的产率是 92%,试问 10吨氨可以制得多少吨 50%的硝酸? 解法:设制得 50%的 HNo3x吨 根据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得到 NH3 HNo3 17g63g ( 1096%92% )吨( x50% )吨 得到: 178 832=630 5x 7 / 27 解得: x=65 46(吨) 答:制得 50%的硝酸 65 46吨。 三、近 3 年相应高考试题研究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科考试说明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共有 100多个,非金属元素则是其中的重要板块。近 3 年江苏高考试题中主要以选择题、信息题、实验题、框图推断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试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理论找出相关物质的共性、特性及规律 例:卤素互化物是指不同卤素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XX 型卤素互化物与卤素单质结构相似、性质相近。试回答下列问题: 卤素互化物 Brcl 能发生下列反应 H2o Brcl=HBro Hcl kBr Brcl=kcl Br2 写出 kI 与 IBr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_。 写出苯与( c6H6)与 Icl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卤代物 的化学方程式 _。 右图是部分卤素单质和 XX 型卤素互化物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它们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8 / 27 而升高,其原因是 _。 试推测 Icl的沸点所处的最小范围 _。 【解析】此题以卤素单质的性质为载体考查卤素互化物的性质,涉及熔沸点高低的判断,卤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试题比 较新颖但落点较低,只要运用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分子晶体的性质,取代反应原理就能快速得出答案。 考查非金属元素(包括 cl、 Br、 N、 S、 c、 H、 o、 Si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转化关系 例: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 H2o已略去), 已知:( a) A、 B、 c、 D 是非金属单质,其中 B、 c、 D 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b)反应 、 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 c)化合物 E 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化合物 k 是常用的氮肥。( d)化合物 L 具有漂白性,可 由 cl2 与 NaoH 溶液反应而制得。( e)化合物 j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32。 请按要求填空: ( 1)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2) c 的结构式; H 的化学式。 ( 3) L 的溶液与化合物 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化合物 j 的化学式。 9 / 27 【解析】此题涉及 N、 S、 cl 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题干清晰,学生稍做思考就能判断 E 是 So2, k 是( NH4) 2So3 或NH4HSo3,由 “ 化合物 L 具有漂白性,可由 cl2与 NaoH溶液反应而制得 ” 可判断 L 是 Naclo,根据 j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及题给信息得出化合物 j 是 N2H4。此题还与生活、生产有关,也是今后框图推断题的方向。 3文字阅读量大,考查学生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例:较低温度下,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某校甲、乙两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均用200mL12mol/L 盐酸与 17 4gmno2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并将制备的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用稀NaoH溶液吸收残余的氯气。分析实验结果发现: 甲、乙两组制得的漂白粉中 ca( clo) 2 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 甲组在较高温度下将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所制得的产品中 ca( clo3) 2 的含量较高。 试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实验中理论上最多可制得 ca( clo) 2 多少克? 实验中所得到的 ca( clo) 2 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试简要分析其可能原因,并写出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作为 05 高考的压轴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若对试题信息 “ 用稀 NaoH 溶液吸收残余的氯气,甲组10 / 27 在较高温度下将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所制得的产品中ca( clo3) 2 的含量较高 ” 能理解就不难解释 “ 为什么实验中所得到的 ca( clo) 2 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 ” 。但因为05年化学试题阅读量大,很多同学来 不及思考,或缺乏信心没有认真审题造成丢分。 4、以课本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 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 c 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第 1 小组同学认为 Na2o2与 So2反应生成了 Na2So3 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 Na2o2 与 So2 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 Na2So3。 ( 3)第 2 小组同学认为 Na2o2 与 So2 反应除了生成Na2So3 和 o2 外,还有 Na2So4 生成。为检验是否有 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 ?。 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 ; 。 【解析】 co2与 S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 So2还有较强的11 / 27 还原性。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 So2与 Na2o2 的反应产物,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评价已有方案的合理性。其实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方程式的书写, So32-及 So42-的检验。 四、学生易错题分析 1选择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将镁粉投入冷水中, 未见任何现象; 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色; 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 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镁粉只能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水是镁粉与溴发生反应的催化剂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 D镁粉与溴水中的酸发生反应,导致平衡移动使溴水褪色 【解析】本题探究镁粉与溴水反应褪色的原因是溴水平衡移动还是 mg与溴反应。根据实验 可判断 mg与溴水中的 HBr反应产生气泡,由 可判断在水的催化下 mg 与 Br2反应,但实验 中只是开始产生少量气泡,因此可判断镁粉与溴水反应褪色的原因是 mg与溴反应。答案为 B。学生易选为 BD。 2填空题 12 / 27 同族元素的同类物质的结构、性质既有相似性,也有特殊性。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酸性 FcH2cooHcH3cooH,试推断: BrcH2cooH 、 clcH2cooH 、 FcH2cooH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填序号) _。 已知 Agcl可溶于稀氨水形成银氨溶液、 AgBr可溶于浓氨水形成银氨溶液、 AgI 不溶于浓氨水,它们都不溶于水。试推断: 上 述 三 种 银 盐 在 水 中 溶 解 度 由 大 到 小 的 顺 序_。 除 HF 外,其他卤化氢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HF的沸点反常的原因是 _。 已知 NH4+、 N4H44+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面体, NH4+的结构式为 ( 表示共用电子对由 N 原子单方面提供)。请画出 N4H44+的结构式 _。 ( 5)已知液氨中存在着平衡。科学家在液氨中加入氢氧化铯( csoH)和特殊的吸水剂,使液氨中的 NH4+生成 N4分子,请 写 出 液 氨 与 氢 氧 化 铯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_; 13 / 27 【解析】( 1)本题考查卤代羧酸的酸性强弱,由FcH2cooHcH3cooH,判断 F 因吸电子能力强导致羧基易电离。但学生易受 HF是弱酸的影响而得出错误的判断。 ( 2)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向更难溶,更难电离的方向进行,由此能快速得出正确答案 。 ( 4)此题为书写 N4H44+的结构式,学生非常陌生,书写方法是先将 4 个 N 原子排成 P4 的正四面体结构,每个 N 原子通过 连一个 H+,学生易忘记书写所带的电荷而发生错误。 ( 5)完成液氨与氢氧化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有一定难度。先由 8NH34NH4+N4 分子, 4csoH4csNH2 ,最后判断还有 H2o、 H2生成。学生因为对题干陌生感觉无从下手。 【答案】 ( 1) ( 2) AgclAgBrAgI ( 3) HF分子间存在存在氢键,分之间作用力大,沸点反常的高。 ( 5) 4csoH+8NH3=4csNH2+N4+2H2o+6H2 3实验题 已知乙二酸( Hooc cooH)俗称草酸,易溶于水,为二元弱酸,酸性强于碳酸,它所形成的盐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无色晶体 H2c2o42H2o 称为草酸晶体,其熔点为 101 5 。草酸晶体失去结晶水得到无水草酸,它在14 / 27 157 升华。已知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H2oco2 co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证明草酸晶体受热时会有水生成?用简要的实验装置图表示,要体现所使用仪器(加热和夹持仪器不必画出)和试剂。 2利用右图装置验证草酸分解后有 co2 气体产生,结果连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的现象是:试管里澄清石灰水只变浑浊,其原因是 3化学课本第三册 P82 图 6-1 乙二酸晶体受热分解实验装置图 ,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请提出改进意见 【解析】( 1)验证水的存在学生都知道用无水 cuSo4,但此题学生往往忽略新的信息 “ 草酸晶体,其熔点为101 5 ,分解温度为 1870c” 因而采用传统的固体加热的方法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设计实验装置应简单化,学生往往采用将无水 cuSo4 放在干燥管中,不知道只需在试管中部放一团沾有 cuSo4的棉花即可。 ( 2)此只需捕捉信息 “ 草酸为二元弱酸,酸性强于碳酸,它所形成的盐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草酸晶体157 升华,分解温度为 1870c” 就可判断答案。 ( 3)学会质疑,探究就能发现问题,改进方法也试题信息中 “ 草酸易溶于水 ” 15 / 27 【答案】( 1) ( 2)由于大量草酸蒸气逸出,与石灰水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 ( 3)试管口应向上倾斜,在未洗气的情况下通入石灰水,可能因草酸蒸气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草酸钙沉淀,对实验有干扰,因而在气体通澄清石灰水前可增加一个装有水的洗气装置 4计算题 材料 m 由 X、 y 两种元素组成,已知 m 的化学组成为 Xy8, X为碱金属元素。为进一步确定其成分,先取一定量的 m 在足量的纯氧中充分灼烧,产生了无色略带酸味的气体 A 和过氧化物 B(此条件下不考虑 A 与 B 反应),且 A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另取 1 17gB加入水中能完全溶解,再将其定容为500mL,取出 25 00mL加入锥形瓶中,用 0 1150mol/L盐酸滴定,当滴入 10 00mL盐酸时,经测定溶液 的 pH=12。 ( 1)通过计算和推理确定组成: A 是(填化学式,下同),B 是, m 是。 ( 2)若取 xgm(甲、乙两种元素化合价均为 0),加热使其完全溶于浓硝酸,假定浓硝酸还原产物只有 No 和 No2 且两者的物质的量相同,试通过计算求出反应中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 y 与材料 m 的质量 x 的函数关系表达式。 【解析】由 “ 无色略带酸味的气体 ” 可判断气体为 co2,学16 / 27 生通过计算能判断碱金属为 Na,再根据 N 原子守恒及电子守恒得出答案。 【答案】( 1) co2; Na2o2; Nac8 ( 2)解:由氮守恒,消耗的硝酸: n( HNo3) =n( NaNo3)+n( No) +n( No2) 由得失电子守恒 33n( c8Na) =3n( No) +n( No2) 由题意知: n( No) =n( No2)故有: y=x/119+2n( No) 33x/119=4n( No) 由 解得 y=35X/238=0 147x 一、选择题 1氢叠氨酸( HN3)与醋酸酸性相近,其盐稳定,但受撞击时发生爆炸生成 N2,有关氢叠氮酸及其盐的叙述有: NaN3的水溶液显碱性, HN3 的固体属于分子晶体, NaN3 的固体是离子晶体, NaN3 可用于小汽车防撞保护气囊 。其中正确的是() A 、 、 B 、 、 c 、 、 D 全对 2某温度下,将 cl2 通入 NaoH 溶液中,反应得到 Nacl、Naclo、 Naclo3 的混合溶液,经测定 clo-与 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3 ,则此反应中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215B 113c 41D 31 3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 I、 NH4、 cu2、 So3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17 / 27 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肯定不含 I; 肯定不含 cu2; 肯定含有 So32; 可能含有 I。 A B c D 4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 So2 后,最终一定会出现沉淀的是() A Na2SB Bacl2 c Ba( No3) 2D ca( oH) 2 5工业废气中氮的氧化物是重要的污染源,有一种治理污染的方法是通入适量氨气将其还原成无毒物质 N2 和 H2o,现有含氮氧化物 No 和 No2 的混合气体 3L,与同条件下的NH33 5L 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气中 No 与 No2 的体积比是() A 14B 13c 12D 11 6测定空气中污染 物含量的一种方法是:将一定体积的空气通入吸收剂,并测定其导电能力的变化(电阻越小,电导越大)。例如测定空气中 H2S的含量,若用 cuSo4溶液吸收,可测得很大浓度范围内的 H2S,但电导变化不大;若用浓溴水吸收,则仅限于低浓度范围内的 H2S,但有高灵敏度。现要兼顾吸收容量和灵敏度,用上述方法测定空气中氯气的含量时,最佳吸收剂是() A Na2So3 溶液 B kI溶液 18 / 27 c NaoH溶液 D H2o 7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粒子之间的三种作用力。下列晶体 Na2o2Sio2 石墨 金刚石 Nacl 白磷中 ,含有两种作用力的是() A B c D 8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 N2、 Hcl、 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 NaHco3溶液和灼热的 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的 Na2o2 固体,气体体积减小。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但还有剩余气体。以下对混合气体组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没有 N2; co和 Hcl至少有一种 B一定含有 N2、 Hcl和 co c一定有 N2; co和 Hcl至少有一种 D一定有 N2 和 Hcl;没有 co 9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和石英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B遗弃的废旧电池、塑料袋、废纸、破布都会造成水污染 c苏丹红、谷氨酸钠(味精)、碳酸氢钠(小苏打)、亚硝酸钠、明矾等都是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禁止使用或使用量要严加控制的物质 D纳米装饰材料是一种不会产生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的绿色产品 19 / 27 10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 H2S+o2 , Na+o2 ,cu+HNo3 , P2o5+H2o , Fe+Hcl 。在不同条件下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A B c D 11两份质量均为 1g 的硫粉,分别使之与足量的 H2 和 o2完全反应,将产生的含硫化合物混合,最终可得硫的质量是() A 0 5gB 1gc 1 5gD 2g 二、非选择题 12、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四种常见的非金属单质 A、 B、 c、D。在室温下,它们之中有三种气体,一种固体。在这些单质中, B 的式量最小, c 次之。这些单质和甲、乙、丙、 X、y 五种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1)写出化合物乙的化学式 _。 ( 2)上述图示的化学反应共有。种基本反应类型, 其中化合反应有 _个。 ( 3)上述四种单质中存在同素异形体的元素是(写 元素符号) _。 13、 120 、 101 3kPa 条件下,有 2LH2o、 2Lco、 2Lco2、 0 5Lo2和 1LH2 组成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分别放有足量 cu粉、 c 粉和 cuo 粉末的三个灼热的反应管。假设气体通过每个反应管都能充分反应,且不论三个反应管以何种顺序排20 / 27 列,问: ( 1)尾气是否有可能是单一气体 _?若可能,该气体是 _。 ( 2)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不可能再存在于尾气之中 _?若有,它们(或它)是 _。 ( 3)原气体是否有几种(或一种)肯定存在于尾气之中_?若有,它们(或它)是 _。 14如图: 已知:化合物 E 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物;化合物 F 是不能成盐的氧化物;单质 D 能与某些稀有气体反应。 据此,请填空: ( 1)化合物 F 是 _;化合物 I 是 _。 ( 2)反应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_; _。 15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 A)氯化钠,( B)硫化钠,( c)亚硫酸钠,( D)硫代硫酸钠,( E)硫酸钠,( F)碳酸钠。向此溶液 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浅黄色的沉淀析出,同时有气体产生。此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 1)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中不含 _(填分子式)。 21 / 27 ( 2)此无色溶液中至少存在哪几种钠盐?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 _(填写相应的字母)。 16有 A、 B、 c、 D 四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 B 可以和 A、c、 D 化合生成化合物甲、乙、丙, c 和 D 化合生成化合物丁。已知甲、乙、丙每个分子中都含有 10个电子,并且甲、乙、丙、丁有如下关 系: 回答: ( 1)单质 B 的化学式。 ( 2)单质 A 与化合物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根据化合物丙、丁中 D 元素化合价判断丙、丁是否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单质 D,简述判断理由。 17 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它是锗酸铋的简称,若知: 在BGo 中,锗处于其最高价态。 在 BGo 中,铋的价态与铋跟氯形成某种共价氯化物时所呈的价态相同,在此氯化物中铋具有最外层 8 个电子稳定结构。 BGo 可看成是由锗和铋两种元素的氧化物所形成的复杂 氧化物,且在 BGo 晶体的化学式中,这两种氧化物所含氧的总质量相同。请填空: 22 / 27 ( 1)锗和铋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_、 _。 ( 2) BGo晶体的化学式是 _。 ( 3) BGo晶体所含铋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_。 18有 A、 B、 c 三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它们之间两两结合成化合物 X、 y、 Z。 X、 y、 Z 之间也能相互反应。已知 X 是 A和 B 按原子个数比 11 组成的化合物,其它元素形成的单质(仍用 A、 B、 c 表示)和组成的化合物间反应关系式如下: B+cyA+cZX+ymX+Zc+N y+Z c+N 请填空: ( 1)上述反应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_,理由是 _。 ( 2)若 m 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化合物,则 X、 y、Z 分别是 _。 ( 3)写出反应 、 的化学方程式: _ , _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D 解析:解析 :假设反应中生成 1molNaclo 和 3molNaclo3,则有 1mol+3mol5=16mol 电子发生转移 ,由电子守恒知 ,必23 / 27 有 16mol氯原子被还原 3 D 解析 :据前后均无色,确定没有 cu2;能被溴水氧化的有 I、 So32,其还原性是 I So32, So32先被Br2 氧化,若 So32没全部被氧化, I不会参与反应,所以无法确定 I是否存在。此题的关注点较多: “ 少量溴水 ” 、 “ 仍无色 ” (溴水、 I2水、 cu2都有颜色)、 “ 还原性 I So32 ” ,且把选项 “ 肯定不含 I ” 放在第 位,设计了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 I被氧化后会呈现颜色,现在无色,所以不含 I 很容易忽略 So32的还原性比 I强这一点,而误选 B。 4 Ac5、 B、 c6 D 7 B 解析: Na2o2 是离子晶体,其中存在的 作用力有: Na+与 o22-之间的离子键, o22-中的两个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Sio2 是原子晶体,存在的作用力只有 Si 原子与 o 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石墨是混合晶体,其中存在的作用力有: c 原子与 c 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片层之间的范德华力;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其中存在的作用力只有 c 原子与 c 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Nacl是离子晶体,其中存在的作用力只有 Na+与 cl之间的离子键;白磷是分子晶体,其中存在的作用力有: P4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 P4分子内 P原子与 P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8 c 9 D 解析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石英则是纯度24 / 27 很高的二氧化硅;遗弃的废旧电池会产生重金属污染,塑料袋由于难于分解,成为白色垃圾,废纸和破布则分解后成为污染物;苏丹红是食品中禁止使用的物质,而谷氨酸钠(味精)、碳酸氢钠(小苏打)、亚硝酸钠、明矾等则不能使用过量;纳米材料主要特征是其微粒大小在 “ 纳米级 ” ,并不一定是不会产生甲醛、芳香烃及氡等的材料。 10 A11 c 二、非选择题 12分析:除稀有气体外,非金属单质只有 5 种在常温下是气态。故三种气体应是 H2、 N2、 o2、 cl2中的三种( F2不常见); A 与 D 反应存在量的问题, A(或 D) 有一个可能是固体(气体间的两两反应不存在量的问题); 由相互反应关系可推断: B H; c o; D cl。 再考虑: X 是氧化物, y 是氯化物,甲是 H2o,丙是 Hcl。可推知:乙是含氧酸; y 是一种能水解生成含氧酸和 Hcl 的氯化物; A 与 cI2反应是有一个量的限制, A P。 答案:( 1) H3Po4 ( 2) 2 种(化合与复分解), 5 ( 3) o( o2与 o3)、 P(红磷与白磷) 13分析: c、 cu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