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联通移动业务客户维系与挽留方案.ppt_第1页
2005年中国联通移动业务客户维系与挽留方案.ppt_第2页
2005年中国联通移动业务客户维系与挽留方案.ppt_第3页
2005年中国联通移动业务客户维系与挽留方案.ppt_第4页
2005年中国联通移动业务客户维系与挽留方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场营销部2005年1月28日中国联通2005年移动业务客户维系与挽留工作实施纲要(讨论稿)2目录一、前言二、客户维系与挽留目的三、客户离网分析四、客户维系与挽留措施五、客户维系与挽留组织管理3一、前言当前,日趋严重的客户流失已经成为制约移动业务发展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纲要力求从全生命周期和客户接触点的角度考虑高离网率现象和客户维系与挽留工作,并且从营销、服务、管理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通过科学的办法和流程,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综合治理,从而全面降低客户离网率,挖掘客户价值,使移动业务的经营,由以发展客户为主要增长方式的模式,向维系和提升客户价值模式转变,提高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力。41、有效改善“大进大出”的局面,促进有效用户的较快增加和收入的较快增长。减少因客户“多次换卡、倒网”而导致的“大进大出”现象,降低“虚高”的发展量、离网量,促进出帐用户较大增加。2、有效降低客户获取成本特别是每净增出帐用户的成本。3、实现网上客户“保值、增值”,提升客户价值。1)延长客户在网时间;2)扩大业务使用范围,增加业务收入;3)降低客户波动幅度,稳定资费价格和业务收入。二、客户维系与挽留目的5三、客户离网分析(一)客户离网现状(二)客户离网原因(三)客户离网规律6(一)客户离网现状1.离网形势:2004年1-10月,公司C网月平均离网用户55万户,月均离网率达2.3%(有一定历史原因);G网月平均离网用户400万户,月平均离网率高达4.7%,用户离网现象日益严重。04年1-10月两网离网用户变化趋势553661683463655762463429486427495456375229308340443.65.52.71.72.73.01.51.82.52.52.12.25.14.84.95.75.24.14.33.601002003004005006002004012004022004032004042004052004062004072004082004092004100123456G网离网用户数C网离网用户数G网离网率C网离网率百分比万户注:数据来源为信息系统部72.离网损失:过高的离网率,不但造成巨额的收入损失,也是导致营销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110月累计离网用户数(万户)用户平均发展成本(元/户)累计成本损失(万元)GSM476468323,952CDMA615711437,265合计5379779761,217(一)客户离网现状(续)注释:1、客户离网数据来源于2004年11月计财数据;2、客户发展成本来源于分公司上报数据汇总8(二)客户离网原因售后服务8%计费收费10%恶意欠费8%语音质量、覆盖、互联互通、漫游15%价格因素14%其他12%手机原因11%品牌形象4%工作地方变动4%增值业务7%渠道倒卡7%语音质量、覆盖、互联互通、漫游21%售后服务4%手机原因5%恶意欠费6%工作地方变动6%增值业务6%品牌形象6%计费收费9%渠道倒卡9%其他14%价格因素14%C网G网1.离网原因调查:从各分公司调查情况看:C网主要是网络质量、价格因素、手机质量、计费收费、售后服务等原因,共占到58%。G网主要是网络质量、价格因素、渠道倒卡和计费收费等原因,共占到53%。其中很难控制的因素见下图说明:上表数据来自于八省离网率调研报告39479竞争行为政策措施服务水平产品质量渠道行为客户行为客户离网终端售后计费误差网络覆盖通话质量政策漏洞促销优惠诋毁策反服务缺位用户不实流程/制度满意度降低经营投机市场区隔促销频次/力度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