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5304-1994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船用无线电通信设备技术要求》。该标准规定了在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 GMDSS)框架下,船舶必须配备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技术性能、测试方法以及安装使用要求,旨在确保海上航行安全,提高遇险时的应急响应效率。

标准内容概览:

  1. 适用范围:明确了该标准适用于安装在各类船舶上的GMDSS无线电通信设备,这些设备用于海上遇险报警、搜救协调通信、海上安全信息的接收与传播以及其他海上通信需求。

  2. 术语和定义:界定了GMDSS相关的专业术语,帮助理解和执行标准中的具体要求。

  3. 技术要求

    • 设备类型:详细列出了必需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紧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甚高频(VHF)双向无线电话、中频(MF)和高频(HF)无线电装置、NAVTEX接收机以及卫星通信设备等。
    • 性能指标:对每种设备的发射功率、频率稳定性、接收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工作时间(尤其是电池续航)、防水防尘等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 操作界面:要求设备操作简便直观,具有清晰的指示标志和多语言操作手册。
  4. 测试方法:规定了对无线电通信设备进行性能检验和型式认可的具体测试程序,确保设备符合既定的技术指标。

  5. 安装与维护:提供了设备安装位置、天线布置、电缆铺设以及日常维护和检查的指导原则,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可靠性。

  6. 环境适应性:考虑到海上环境的特殊性,标准对设备在不同温度、湿度、盐雾、震动等条件下的工作能力提出了要求,确保其在恶劣海况下仍能有效运作。

  7. 合规认证:强调所有设备需通过相应的国内或国际认证,如中国船级社(CCS)认证或国际海事组织(IMO)认可的认证机构的认证,以证明其符合GMDSS的规定。

实施意义:

本标准的实施强化了我国船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技术规范,提升了海上遇险及安全通信的效率与可靠性,对于保护海上人命安全、促进国际海上搜救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船舶经营者和设备制造商严格遵守,确保在全球任何海域航行的船舶都能及时有效地发出遇险信号并接收安全信息。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1994-12-20 颁布
  • 1995-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5304-1994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船用无线电通信设备技术要求.pdf_第1页
GB15304-1994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船用无线电通信设备技术要求.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5304-1994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船用无线电通信设备技术要求.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 G MD S S ) 船用无线电通信设备技术要求G B 1 5 3 0 4 一 9 4G l o b a l m a r i t i m e d i s t r e s s a n d s a f e t y s y s t e m( G MD S S ) T e c h n ic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f o r m a r i n e t e l e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e q u i p me n t1 主胭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船用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及相关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各航区所有客船和3 0 0 G t ( 总吨) 及以上的船舶。2 引用标准 J T 4 6 0 7 水上通信导航术语3 术语3 . 1 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航行区G MD S S a r e a s 在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中, 将全世界海域划分为四个航行区: a . A 1 海区: 系指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D S C报警能力的甚高频( V H F ) 岸台所覆盖的区域, 该区域可由各缔约国政府规定。 b . A 2 海区: 系指除A 1 海区外, 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D S C报警能力的中频( MF ) 岸台所覆盖的区域, 该区域可由各缔约国规定。 c . A 3 海区: 系指A1 和A2 海区以外, 由具有连续报警能力的I NMA R S A T静止卫星所筱盖的区域 d . A 4 海区: 系指A1 , A2 , A 3 海区以外的区域。3 . 2紧急 无线电 示位 标 e m e r g e n c y p o s i t io n - i n d i c a t i n g r a d i o b e a c o n ( E P I R B ) 在紧急情况下, 能自动或手动发射遇险报警信号的无线电信标3 . 3 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e me r g e n c y -S a t e l li t e p o s i t io n - i n d i c a t i n g r a d i o b e a c o n ( s a t e l l i t e E P I R B ) 用于卫星移动业务中的紧急无线电示位标3 . 4 奈伏泰斯业务N A V T E X ( s e r v i c e ) 在国际规定的5 1 8 k H z 频率上, 使用窄带直接印字电报将海上的安全信息用英语发播给有关船舶,并由船舶自动接收的一种业务。3 . 5 移频电报F i B 电报信号使载波频率在预先确定的数值之间移动的一种通报方式3 . 6 不用调制副载波的调相报G1 B 电报信号使载波相位在预先确定的数值之间变化, 而不用调制副载波的一种通报方式3 . 7 利用调制副载波的调相报G2 B国家技术监局1 9 9 4 一 1 2 一 2 0 批准1 9 9 5 一 0 7 一 0 1 实施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5 3 0 4 一 9 4 电 报信号使载波相位在预先确定的数值之间 变化, 并且利用调制副载波的一种通报方式。3 . 8 搜救雷达应答器S A R T 工作在9 G H z , 能对雷达信号作出响应, 其发射信号指明遇难单元或人员位置, 并在雷达显示器上提供识别符号的一种装置。3 . 9 等效全相辐射功率( E I R P ) 供给天线的功率和在给定方向上相对于全向天线的增益的乘积。4 船用无线电通信设备主要技米要求4 . 1 甚高频( V H F ) 无线电设备4 . 1 . 1 一般要求4 . 1 . 1 . 1 设备由接收机、 发射机、 D S C等部分组成。4 . 1 . 1 . 2 频率范围: 1 5 6 . 0 - 1 7 4 . 0 MH z . 。 设备 应具 有足 够 数目 的 频道, 无 线电 话 至少 应具 有第6 ( 1 5 6 . 3 M H z ) 、 第1 3 ( 1 5 6 . 6 5 0 M H z ) 和第1 6 ( 1 5 6 . 8 MHz ) 三个频道 b . D S C应为第7 0 ( 1 5 6 . 5 2 MH z ) 频道。4 . 1 . 1 . 3 各相邻频道间隔为2 5 k H z .4 . 1 . 1 . 4 频率容差: 1 0 - 5 .4 . 1 . 1 . 5 发射类别 a 无线电话: F 3 E或G 3 E; b . D S C , F I B或 G2 B .4 . 1 . 1 . 6 发射功率: 发射机功率为6 - 2 5 W, 且能降至0 . 1 - 1 w, 但对第7 0 频道减少功率是非强制的。4 . 1 . 1 . 7 接收机灵敏度 a 无线电话: 当S I N= 2 0 d B时, 灵敏度应等于或优于2 p .V j b . D S C : 当已调输入信号电动势为1 J .V时, 输出字符差错率应小于或等于 1 o - 2 .4 . 1 . 1 . 8 设备应能在开机后 1 m i n内处于运行状态 。4 . 1 . 1 . 9 能决速更换频道, 任何情况下不应超过 5 s .4 . 1 . 1 . 1 0 收发状态间的转换不应超过 。 3 s .4 . 1 . 1 . 1 1 设备应具有处于开机状况的视觉指示、 正在发射载波的视觉指示和显示工作频道的编号, 第1 6 和第7 0 频道应有快速选择键, 并清晰标示出4 . 1 . 1 . 1 2 应能在通常驾驶位置启动发送D S C遇险报警信号。4 . 1 . 1 . 1 3 D S C部分也可是一台独立的设备。4 . 1 - , 1 4 应能使用D S C , 并能在7 0 频道上连续2 4 h值班4 . 1 . 1 . 1 5 应能使用无线电话在遇险频 1 5 6 . 8 MH z ( 第1 6 频道) 连续值班4 . 1 . 1 . 1 6 应具有专门的声响报警和视觉指示, 表明收到了遇险或紧急呼叫或遇险类别的呼叫。4 . 1 . 1 . 1 7 设备应能用话音和D S C进行下列呼叫: a 遇险、 紧急和安全, b 船舶操作要求, c 公众通信4 . 1 . 1 . 1 8 设备应能用话音进行下列通信: a 遇险、 紧急和安全 b 船舶操作要求; c 公众通信。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5 3 0 4 一 9 44 . , 2 D S C工作特性4 . 1 . 2 . , 十单元检错码, 副载波频率为1 7 0 0 H z , 频移士4 0 0 H : 的单音频率容差为士1 0 H z ,4 . 1 . 2 . 2 调制率 1 2 0 0 B d , 调制系数为2 . 0 士1 0 0 o 04 . 1 . 2 . 3 能储存至少2 0 份遇险电文。4 . 2 中频( MF ) 无线电设备4 . 2 . 1 一般要求4 . 2 . 1 . 1 设备由接收机、 发射机、 D S C , N B D P等主要部分组成。4 . 2 . 1 . 2 频率范围: 1 6 0 5 - 4 0 0 0 k H z ,4 . 2 . 1 . 3 频率容差: 士1 0 H z ,4 . 2 . 1 . 4 发射类别 a 无线电话: J 3 E , H3 E; b . D S C和N B D P, F l B或J 2 B ,4 . 2 . 1 . 5 发射功率 DE或M E的峰包功率、 J 2 B或F I B的平均功率应为6 0 -4 0 0 w.4 . 2 . 1 . 6 接收机灵敏度 a 无线电话: 当S I N= 2 0 d B时, 灵敏度应等于或优于6 I .V ; b . D S C和N B D P : 当S I N= 1 2 d B时, 输出字符差错率应小于或等于 1 0 - a ,4 . 2 . 1 . 7 应能在开机后 1 mi n内处于运行状态。4 . 2 . 1 . 8 能快速更换频道, 任何情况下不应超过 1 5 s o4 . 2 . 1 . 9 应配有指示电流或天线功率的装置4 . 2 . 1 . 1 0 被选择的发射机频率应在面板上有清晰的标示, 特别是2 1 8 2 k H : 和2 1 8 7 . 5 k H : 两个频率 。4 . 2 . 1 . 1 1 应具有专门的声响报警和视觉指示, 表明收到了遇险或紧急呼叫或遇险类别的呼叫。4 . 2 . 1 . 1 2 应能在通常驾驶位置启动发送D S C遇险报警信号。4 . 2 . 1 . 1 3 D S C和N B D P也可分别是一台独立的设备4 . 2 . 1 . 1 4 应能使用D S C在2 1 8 7 . 5 k H : 连续 2 4 h值班。4 . 2 . 1 . 1 5 应能使用无线电话在2 1 8 2 k H : 连续2 4 h值班。4 . 2 . 1 . 1 6 应能用话音和D S C进行下列呼叫: a 遇险、 紧急和安全; b 船舶操作要求, c .公众 通信4 . 2 . 1 . 1 7 应能用话音和NB D P进行下列通信: a 遇险、 紧急和安全, b 船舶操作要求, c . 公 众 通信。4 . 2 . 2 D S C工作特性4 . 2 . 2 . 1 十单元检错码, 副载波为 1 7 0 0 H z , 频移士8 5 H :的单音, 频率容差为士1 0 H z 调制率1 0 0 B d , 接收带宽为3 0 0 Hz ,4 . 2 - 2 . 2 能存储至少2 0 份遇险电文。4 . 2 . 3 N B D P工作特性4 . 2 . 3 . 1 七单元恒比检错码, 副载波为 1 7 0 0 H z , 频移士8 5 H :的单音频率容差士1 0 H z , 调制率1 0 0 B d , 接收机带宽为3 0 0 H z ,4 . 2 . 3 . 2 具有A R Q和F E C两种纠错方式。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5 3 0 4 一 9 44 . 3 中 高频( MF / H F ) 无线电设备4 . 3 . 1 一般要求4 . 3 . 1 . 1 由接收机、 发射机、 D S C , N B D P等主要部分组成4 . 3 . 1 . 2 频率范围: 应能在1 6 5 0 - 2 7 5 0 0 k Hz 频带内指定的所有频率上发射和接收, 至少在表1 中所列的频率能由操作员随时使用 表 1业务种类频率, k H z 无线电话2 1 8 2 4 1 2 5 6 2 1 5 8 2 9 1 1 2 2 9 0 1 6 4 2 0 DS C 2 1 87 .5 4 2 07 . 5 6 31 2 8 41 4 .5 1 2 5 7 7 1 6 80 4. 5 NB DP 2 1 7 4 . 5 4 1 7 7 . 5 6 2 6 8 8 3 7 6 . 5 1 2 5 2 0 1 6 6 9 5 4 . 3 . 1 . 3 频率容差 a 无线电话: 5 0 H z ; b . DS C, NB DP : 1 0 Hz ,4 . 3 . 1 . 4 发射类别 a 无线电话: J 3 E , H3 E ; b . D S C和 N B D P : F l B或 J 2 B o4 . 3 . 1 . 5 发射功率 DE或M E的峰包功率, J 3 B或F l B的平均功率应为6 0 4 0 0 W,4 . 3 . 1 . 6 接收机灵敏度 a 无线电话: 当S I N= 2 0 d B时, 灵敏度应等于或优于6 k V; b . D S C和N B D P : 当S / N=1 2 d B 时, 输出字符差错率应小于或等于1 0 - Z ,4 . 3 . 1 . 7 设备应能在开机后1 mi n内处于运行状态。4 . 3 . 1 . 8 能快速更换频道, 任何情况下不应超过1 5 。 。4 . 3 . 1 . 9 应能在1 个或多个D S C遇险频率( 见表1 ) 上连续进行遇险呼叫。4 . 3 . 1 . 1 0 使用扫描接收机监视一个以上的D S C频道, 对所有被选频道应在2 s 内扫描一遍, 且在每一频道上停留的时间应该足够能测到每一数字选择性呼叫之前的点图, 扫描只应在探测到 1 0 0 B d 点图时方能停止 。应配有指示天线电流或天线功率的装置。被选择的发射机频率应在面板上有清晰的指示, 特别是2 1 8 2 k H : 和2 1 8 7 . 5 k H : 两个频应具有专门的声响报警和视觉指示, 表明收到了遇险或紧急呼叫或遇险类别的呼叫。应能在通常驾驶位置启动发送D S C遇险报警信号。D S C和N B D P可分别是一台独立的设备。应能使用D S C在2 1 8 7 . 5 k Hz , 8 4 1 4 . 5 k H : 及4 2 0 7 . 5 k H z , 6 3 1 2 k H z , 1 2 5 7 7 k H z ,IClllJJ月qL工口CU口口IJ0口J工JJ,口,J44率44441 6 8 0 4 . 5 k H z 4 个频率中的任一频道上连续值班4 . 3 . 1 . 1 7 应能使用无线电话在2 1 8 2 k H : 连续值班, 直到 1 9 9 9 年2 月1日或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确定的其他日期为止。4 . 3 . 1 . 1 8 设备应能用话音和D S C进行下列种类呼叫: a 遇险、 紧急和安全; b 船舶操作要求; c 公众通信。4 . 3 . 1 . 1 9 应能用话音和N B D P进行下列通信: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5 3 0 4 一 9 4 a 遇险、 紧急和安全, b 船舶操作要求, c 公众通信。4 . 3 . 2 D S C工作特性4 . 12 . 1 十单元检错码, 副载波为 1 7 0 0 H z , 频移士8 5 H : 的单音, 频率容差为士1 0 H z , 调制率1 0 0 B d , 接收机带宽为3 0 0 H z ,4 . 3 . 2 . 2 能存储至少2 0 份遇险电文。4 . 3 . 3 N B D P工作特性4 . 3 . 3 . 1 七单元恒比检错码, 副载波为 1 7 0 0 H z , 频移士8 5 H : 的单音频率容差为士1 0 H z , 调制率1 0 0 B d , 接收机带宽为3 0 0 H z ,4 . 3 . 3 . 2 具有A R Q和F E C两种工作方式4 . 4 国际海事卫星A标准船舶地球站4 . 4 . 1 频率范围4 . 4 . 1 . 1 接收频率: 1 5 3 5 . 0 - 1 5 4 3 . 5 MH z ,4 . 4 . 1 . 2 发射频率: 1 6 3 6 . 5 -1 6 4 5 . 0 M H z ,4 . 4 - 1 . 3 应能自动调谐到3 3 9 个频率中的任何一个频率上, 频道间隔为2 5 k Hz ,4 . 4 . 2 G / T值( 用分贝 表示的接收天线增益G与接收系统噪声温度T的比 值) : - 4 d B ( 天线仰角为5 0情况下) 。4 . 4 . 3 E I R P: 3 6 d B w,4 . 4 . 4 通信方式4 . 4 . 4 . 1 电话( 双向) : F M,4 . 4 - 4 . 2 用户电报 a 岸船: T D M( 时分多路) , 双相相移键控, 1 . 2 k b p s ; b 船岸: T D MA( 时分多址) , 双相相移键控, 4 . 8 k b p s .4 . 4 . 5 天线: 右旋圆极化, 具有自动指向卫星的功能。4 . 4 . 6 设备应具有下列功能: a 应能在驾驶台和另一确定的位置使用无线电话或直接印字电报启动并发送遇险信号; b 启动和接收遇险优先呼叫; c 对于岸到船的遇险报警保持值守, 包括特别讲明的地理区域的岸对船的遇险报警; d 使用无线电话或直接印字电报发送和接收一般无线电通信4 . 4 . 7 电源: 由船舶主电源供电, 应能使用备用电源工作。4 . 5 国际海事卫星C船舶地球站4 . 5 . 1 频率范围4 . 5 . 1 . 1 接收频率: 1 5 3 0 . 0 - 1 5 4 5 . 0 MH z .4 . 5 . 1 . 2 发射频率: 1 6 2 6 . 5 -1 6 4 6 . 5 MH z .4 . 5 . 1 . 3 频道间隔为5 k H z .4 . 5 . 2 G / T值: -2 3 d B K( 天线仰角为5 。 情况下) 。4 . 5 . 3 E I R P : 1 2 d B w.4 . 5 . 4 调制方式 a 双相相移键控; b 传输速率: 6 0 0 b p s .4 . 5 . 5 天线: 右旋圆极化4 . 5 . 6 设备应具有下列功能: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5 3 0 4 一 9 4 a 应发送、 接收、 储存、 转发、 直接印字电报通信, b 对于一、 二类船舶可提供增强群呼设备的性能, c 遇险和安全服务应能在通常驾驶位置或专门用于遇险的任何其他位置上启动并发出遇险呼叫, d 数据报告及查询4 . 6 增强群呼设备( E G C )4 . 6 . 1 接收频率: 1 5 3 0 . 0 - 1 5 4 5 . 0 MH z ,4 . 6 . 2 调制方式 二双相相移键控, b 传输速率: 6 0 0 b p s .4 . 6 . 3 天线: 右旋圆极化。4 . 6 . 4 设备应在驾驶台设有专门的声响报警和视觉指示, 表明收到了遇险或紧急呼叫或遇险类别的呼叫。4 . 6 . 5 本设备可是一台独立的设备, 也可与C船舶地球站组合在一起。4 . 6 . 6 电源: 由船舶主电源供电, 应能实用另一个电源。4 . 7 奈伏泰斯( N A V T E X ) 设备4 . 7 . 1 接收频率: 5 1 8 k H z ,4 . 7 . 2 频率容限: 士1 0 H z ,4 . 7 . 3 工作种类: F l B ,4 . 7 . 4 调制率: 1 0 0 B d ,4 . 7 . 5 灵敏度: 用一个2 p V电动势串连一个5 0 d 3 电阻时, 字符差错率小于4 X 1 0 - 2 .4 . 7 . 6 应能储存至少3 0 个电报识别标志。4 . 8 V H F - 7 0 紧急无线电示位标( VH F - 7 0 E P I R B )4 . 8 . 1 工作频率: 1 5 6 - 5 2 5 MH z ( V H F第7 0 频道) 4 . 8 . 2 频率容限: 1 。 一 “ 。4 . 8 . 3 发射类别: G 2 B e4 . 8 . 4 占用频带: 小于 1 6 k H z ,4 . 8 . 5 E I R P不小于1 0 0 m w.4 . 8 . 6 天线: 垂直极化4 . 8 . 7 调制率: 1 2 0 0 B d , 调制系数为2 士1 0 .4 . 8 . 8 副载波: 1 7 0 0 H z , 频移:14 0 0 H z .4 . 8 . 9 电气部分在水下 l o ur处, 保持水密至少5 min ,4 . 8 . 1 0 从2 0 m高处跌入水中不应损坏。4 . 8 . 1 1 检测时应不发射报警信号4 . 8 . 1 2 电 源: 定期更换电池, 电 池的容量足以使设备工作至少4 8 h o4 . 9 4 0 6 MH z 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 4 0 6 MH z E P I R B )4 . 9 . 1 工作频率: 4 0 6 . 0 2 5 士0 . 0 0 2 MH z , 包含1 2 1 . 5 MH z 频率, 出厂五年后 4 0 6 . 0 2 5 士0 . 0 0 5 MH z .4 . 9 . 2 频率稳定度: 短期2 X 1 0 - 9 / 1 0 0 m s ; 中 期1 X 1 0 / m i n .4 . 9 . 3 发射种类: Gl B ,4 . 9 . 4 发射功率: 5 W士2 d B ,4 . 9 5 调制: 调相。4 . 9 . 6 天线: 右旋圆极化。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5 3 0 4 一 9 44 . 9 . 7 电气部分在水下1m处, 保持水密至少5 min ,4 . 9 . 8 设备从 2 0 m高处跌入水中不应损坏。4 . 9 . 9 电源: 定期更换电池, 电池的容量足以使设备工作至少4 8 h ,4 . 9 . 1 0 当遇难船沉入水中I m深度时, E P I R N应从安装架上自动释放, 并浮于水面自动发射遇险报警信号和供航空搜救的定位信号。E P I R B顶上能自动发射闪光信号。4 . 9 . 1 1 E P I R B应能写入船舶的识别码( 如船名呼号等) 及其他有关参数。4 . 9 . 1 2 能在不发射报警信号的情况下进行船上测试。4 . 9 . 1 3 对罗经的安全距离为1 m,4 . 9 . 1 4 外壳颜色为高可见性的黄 橙色并有逆向反射材料4 . 1 0 1 . 6 G H z 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 1 . 6 G H z E P I R B )4 . 1 0 . 1 工作频率: 1 6 4 4 . 3 - 1 6 4 4 . 5 MH z ; 1 6 4 5 . 5 - 1 6 4 6 . 5 MH z ( 第二代卫星专用) 。4 . 1 0 . 2 频率稳定度: 短期1 X 1 0 - e / m i n ; 长期优于士3 X 1 o - B 年。4 . 1 0 . 3 发射种类: G l B .4 . 1 0 . 4 发射功率: 在天线输入端。d B W士1 / 3 d B .4 . 1 0 . 5 调制: 非相干二进制移频键控, 调制率3 2 B d ,4 . 1 0 . 6 天线: 右旋圆极化。4 . 1 0 . 7 设备电气部分在水下1 0 m处, 保持水密时间至少5 m i n ,4 . 1 0 . 8 设备从2 0 m高处跌入水中不应损坏。4 . 1 0 . 9 电源: 定期更换电池, 电池的容量足以使设备工作4 8 h ,4 . 1 0 . 1 0 外壳颜色为高可见性的黄 橙色并装有逆向反射材料。4 . 1 1 搜救雷达应答器( S A R T)4 . 1 1 . 1 工作频率: 9 2 0 0 -9 5 0 0 MHz ,4 . 1 1 . 2 频率稳定度: 1 0 - 5 ,4 . 1 1 . 3 E I R P不小于4 0 0 mW( 等效于2 6 d B m) ,4 . 1 1 . 4 扫描速率: 2 0 0 M H z / 5 p s ,4 . 1 1 . 5 扫描形式: 锯齿波, 正向 扫描时间7 . 5 士1 JA S , 反向扫描时间0 . 4 士0 . 1 a c s ,4 . 1 1 . 6 脉冲 持续时间: 1 0 0 p .s ,4 . 1 1 . 7 天线有效高度: 高于海平面1 0 m, 水平极化。4 . 1 1 . 8 当触发雷达脉冲宽度大于4 0 0 n s 时, 接收机灵敏度为一5 0 d B m; 当触发雷达脉冲宽度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