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XX 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教案 3 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考点解读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 3、文化创新的途径 4、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 5、创新与借鉴、融合 6、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二、考点讲解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 新的意义 ( 2)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2 / 10 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注意: A 不能说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 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的来源,也是文化创新的本质。) B 不能说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我国当前文化创新的源泉。) ( 3)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 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发展和的繁荣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3 / 10 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总结: A 为什么要进 行文化创新 (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 2)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 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同时,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 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4 / 10 化创造的主体。) 问题: “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 ,你如何理解? 这个观点不正确。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应该自 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3、文化创新的途径 (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5 / 10 (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 “ 守旧主 义 ” 和 “ 封闭主义 ” ,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 ” 和 “ 历史虚无主义 ” 。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补充: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与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的关系 ( 1)区别: 含义不同: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是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侧重点不同: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 2)联系: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是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的前提和基础;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是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的必然要求,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6 / 10 4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 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5、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 “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 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7 / 10 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6、创新与借鉴、融合 (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为什么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 世界文化的繁荣。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 “ 取长补短 ” 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 2)文化如何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 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8 / 10 就必须深深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创造新 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6、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怎样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既要反对 “ 守旧主义 ” 和 “ 封闭主义 ” ,又要克服 “ 民族虚无主义 ” 和 “ 历史虚无主义 ” 的错误倾向。 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a.“ 守旧主义 ” 和 “ 封闭主义 ” :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b.“ 民族虚无主义 ” 和 “ 历史虚无主义 ”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9 / 10 7、建设 “ 学习型社会 ” ( 1)建设 “ 学习型社会 ” 的必然性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P46)( P56) 建设 “ 学习型社会 ”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 式;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 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 2) “ 学习型社会 ” 的核心内涵 A.“ 学习型社会 ” 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横向纵向、社会个人) B.“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 的含义:全民学习,就是人人都有便捷的学习条件、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习、工作、生活相交融;终身学习,就是 “ 活到老、学到老 ” ,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
- 郑州叉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汉市市直机关遴选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卫生院岗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宪法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含答案)
- 北京物业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手术室n1护士所有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树枝花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职业技能鉴定:信号司索工竞赛题库(附含答案)
- 2024下半年普安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审计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JGT161-2016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 236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 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第3版楼才义部分习题答案
- 怡安高潜人才选拔与盘点分享综合
- 烹饪论文及烹饪技师毕业论文
- Docker:容器与容器云(第2版)
- 药品安全药品安全
- 数据仓库维度建模
- 克制冲动情绪预防激情犯罪
- GA 1805-2022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反恐怖防范要求
- 全国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展示活动组委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