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图书馆论文_第1页
校园图书馆论文_第2页
校园图书馆论文_第3页
校园图书馆论文_第4页
校园图书馆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校园图书馆论文 论校园图书馆的德育功能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 刘幸福 【摘 要】校园图书馆的德育功能主要有: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和尊重他人的美德;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品德修养;引导学生用好网络;使读者知书达理,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培育勤劳节俭的美德等。 【关键词】图书馆 德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0-9889( 2016) 03B-0054-02 作为学校三大教学 资源之一,图书馆的教辅功能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但是它的德育功能往往被忽视。当前,道德问题成了社会的大问题,品德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图书馆是学生接受闲暇教育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德育的潜在课堂,图书馆对学生的无形教育比有形教育更容易被2 / 10 接受,其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书籍借阅、资料检索,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得到高度重视的同时,其德育功能也不容忽视。本文试对图书馆的德育功能作一粗浅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和尊重他人的 美德 图书馆的管理包含对读者的管理,如借阅制度的建立与严格执行,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制度的意识与习惯;防治偷窃、污损,有利于培养学生诚信意识;阅览场所秩序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尊重他人的公德意识;图书杂志阅读后按规范要求归位,有助于培养学生更有效率的文书管理习惯。凡此种种,通过加强管理十分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形成。 图书馆的阅览室有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面对静静阅读的读者,学生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保持安静。这种无形的教育使学生懂得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要打扰别人,要尊重他人。 经常去图书室借书和阅览室阅读的学生,可以养成遵守公共秩序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3 / 10 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品德修养 图书馆往往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其合理的建筑布局、优美的绿化和优雅的室内环境,不仅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底蕴,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查询、阅读健康的文献资料,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对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起着培养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净化心灵、娱乐身心和规范行为品德的作用。图书馆员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气质、良好的职业道德 必将赢得学生读者的理解和尊重,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以及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都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优秀的图书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可使学生终身难忘,受益无穷。特别是那些优秀著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能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开拓人的思维眼界,增长人的知识才干,提倡真善美,指引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图书馆图书室的藏书都是积极向上和健康的图书 ,没有黄色读物,图书室可以保证读者4 / 10 读到好书,提升读者个人的修养。图书馆图书室提供给读者健康书籍,引导读者读好书是一种无形的德育工作。 正确的阅读能够促进学习、美化心灵,提高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在图书馆阅览室阅读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品德修养。 三、引导学生用好网络 网络时代,网络阅读成为青少年读者最喜欢的阅读方式之一,网络阅读的快速发展,使传统阅读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网络也给人们带来很多问题,有些青少年沉迷网络难以自拔,少数不良少年因为网络走上了犯罪 的道路,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用好网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有效利用网上资源的作用,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对上网活动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检查以及对读者的正确引导,可以杜绝黄色、迷信、反动的信息在电子阅览室散播。 图书馆对学生上网的正确引导可以减少学生去网吧5 / 10 的次数,降低青少年误入歧途的可能性。现在的学生都喜欢上网,而上网的主要途径是去网吧,而许多学生一旦沉迷于网吧将很难自拔。有很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就是因为在网吧上网需要很多钱,向家里要家长 不给而走上了盗窃抢劫等犯罪的道路。 学生在图书馆阅览室上网,能够得到成年人的有效监控,因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就少。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存在可以把一部分青少年从网吧吸引到阅览室,减少部分学生去网吧的次数,这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一部分青少年误入歧途的可能性。 同时,电子阅览室可以通过开展健康网络活动的宣传,教育读者正确、健康地进行网上活动,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网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四、使学生知书达理,提升自身知识素养 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内涵丰富、知识多样的第二课堂。课堂教学不可能让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有赖于第二课堂的全面展开。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现代化的信息设施特别是信息6 / 10 网络形成的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在图书馆能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实现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素质。 俗话说知书达理,其意为读书多的人更懂得礼貌待人,而礼貌待人是反映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外在表现之一,也是德育目标之一。图书馆图书室向读者借阅图书,为人们读书提供方便,并倡导文明借阅礼貌借还这也间接地为提升 读者道德行为作了贡献。 图书馆向学生敞开了求知的大门,是学生实现知识更新、提高素质的最佳场所。他们可以在这里利用各类文献资料、信息资源,开发潜在智能,锻炼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要,满足自己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和丰富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开展诚信教育是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决定的。图书馆应努力营造诚信氛围,加强道德教育。图书馆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必须把重点放在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上,在美化、优化学校的道德环境上,建设良好的道 德的过程中,图书馆应该起到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一方面,图7 / 10 书馆的按时还书制度可以使读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读者诚实守信的美德。诚实守信是人们为人处世的根本,通过在图书馆的借书还书制度可以使读者懂得守信用的重要性,增强读者对信誉的重视度。另一方面,图书馆关于损坏图书要赔偿和延期还书要交滞纳金等制度,告诉人们不遵守规章制度是会付出代价的,这可以增强人们的法律意思和守信用观念。图书馆规章制度的这种对良好品德的负强化作用是很好的德育手段,其效果和正强化异曲同工。 六、培育勤劳节俭的美德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规范。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都给予独生子女各个方面以最大的满足,往往有求必应,尽量满足,甚至无条件也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这样一来,许多学生的节约观念严重匮乏,铺张浪费蔚然成风。因此,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的美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多数图书馆都设有勤工俭学的岗位,这些岗位为家庭困难的同学提供了靠劳动获得学资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勤劳节俭的美德。图书馆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不仅是对困8 / 10 难学生的资助和培养 ,同时也是对全校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弘扬勤劳美德的潜在教育,它告诉了家境不好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改善经济条件,教育家境好的同学懂得是自己父母的付出才使得他们在学校里衣食无忧安心读书,使同学们理解家里钱财的来之不易而感恩父母的付出。 七、结语 图书馆应当主动参与、配合学校各种德育活动,积极配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把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图书馆各项服务育人活动中去。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执著追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服务中用文 明的语言礼貌的行为为学生作出表率,进而培养学生追求知识、敬业奉献、关爱他人、文明礼貌的良好品行。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以优质的服务态度和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影响每一位到馆的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作用,在整个校园自觉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尚。 图书馆可以通过融注独特的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的环境布置,让各种物化的东西承载学校的特色和精神,从而形成浓厚的隐性育人氛围,用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人性9 / 10 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有。通过优雅富有文化气息的美好环境陶冶读者的情操,净化其 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当今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形势下,校园图书馆应做好自身的定位,不但要充分发挥其采集学校所需各种类型的文献,进行科学加工与管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保障的职能,还要正确认识图书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努力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参考文献】 1彭桂喜。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中专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J。图书馆论坛, xx ( 4) 2 刘幸福 提高中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