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一】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阅读教材P110111)1主要观点(1)生物来源: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2)进化历程:由低等到高等。(3)进化原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意义(1)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2)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阅读教材P111113)1主要内容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1)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2)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阅读教材P113)1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3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重点聚焦1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是什么?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哪些局限性?共研探究材料一食蚁兽是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适于舔食昆虫的一种哺乳动物。鼹鼠是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眼小且视力完全退化、营土壤*居生活的另一种哺乳动物。材料二超级病菌是对几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让人的肌肉逐渐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1结合材料,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1)用进废退食蚁兽吻部和嘴特征的形成:食蚁兽的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是其长期伸向土洞舔食蚂蚁的结果。鼹鼠耳和眼特征的形成:器官长期废而不用的结果。(2)获得性遗传超级细菌的形成:人们经常使用抗生素改变了细菌的生活环境,细菌发生定向性变异,而且逐渐积累和遗传,从而演化为超级细菌。长颈鹿脖子长:草地退化后,长颈鹿只能食用高处的树叶。由于经常使用颈部,导致颈部越用越长,并将长颈这一性状遗传给后代。2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不一定遗传给后代,只有环境使遗传物质改变进而引起性状改变时才能传给后代。总结升华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内容(1)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持续地使用,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2)获得性遗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个动物经常使用某种器官或经常不使用某种器官的结果是发展某器官或丧失某器官,这种变异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具有局限性。他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如果环境的变化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对点演练1拉马克认为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是()A不定向变异和定向的自然选择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器官的反复使用解析:选C拉马克的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器官经常用就进化,不用就退化,并且把这种性状遗传给后代。共研探究根据图示,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1)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性状(表现型)。(2)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3)生存斗争类型:包括生物之间的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原因:过度繁殖、有限的生活资源。(4)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5)图乙表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自然选择学说四点内容之间的关系(1)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2)生物进化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3)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易取得胜利而得以生存,有利变异通过遗传得以累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4)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请利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形成。提示:长颈鹿产生的后代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导致现有食物不能满足所有个体的需要(生存斗争),又因个体间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而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被淘汰。控制长颈的基因经过逐代积累,最终进化成长颈鹿。4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关键是自然选择。总结升华1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2)关系图解: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比较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区别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本来就有,环境和生物的意愿都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可决定变异的方向适应环境有利变异适者生存不利变异不适者被淘汰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决定的变异都适应环境进化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自身决定联系承认生物非神所造,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即由简单复杂,由低等高等进化,且都是“渐变”的结果【易错易混】(1)自然选择和变异的方向不一定是相同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材料,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达尔文进化论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对象。对点演练2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BCD解析:选B影响生物变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1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解析:选B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的,也不是不变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所致。2下列有关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生物都有强大的繁殖力B生存斗争造成多数个体死亡,少数生存C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变异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行,通过遗传逐渐积累解析:选D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适应环境的变异)通过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并可以通过遗传逐代积累,而不利变异则被淘汰。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新的物种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解析:选D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4如图表示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化形成过程的解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颈鹿祖先过度繁殖的含义是_。长颈鹿的颈和前肢的长短各异,这表明生物变异是_。变异提供生物进化的_。(2)在缺乏青草的时期,有的个体能吃到高处食物而活下来,有的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叫_,它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是指_。(3)适应有双重含义:一是生物体的_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二是指生物_的过程。适应是_的结果。解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自然选择总是选择有利于生存的变异,淘汰不利于生存的变异,所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主要是指生物的性状与环境相适应,适应是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生物改造自己形成适应环境的性状的过程,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1)后代数目超过环境承受的能力不定向的原材料(2)自然选择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3)性状改造自己形成适合环境的性状自然选择【基础题组】1按照拉马克的观点,现代食蚁兽舌头细长的原因是()A用进废退B适应性变异C自然选择的结果D定向变异的结果解析:选A拉马克的观点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解析:选C白三叶草本身存在抗寒个体的变异,环境(气候比较寒冷)使抗寒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从而使耐寒性状在后代中积累和加强。不耐寒的个体在与无机环境的斗争中被自然环境淘汰。3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解析:选A在达尔文进化论中,强调了变异是不定向的,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根据达尔文的观点,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B鹿角因经常使用而发达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解析:选A达尔文的观点认为,雄鹿的鹿角存在发达和不发达的变异,雄鹿之间为争夺配偶要进行生存斗争,有发达鹿角的个体能够得到配偶,并把这种变异遗传下去,没有发达鹿角的个体因争夺不到配偶,其变异就很难遗传下去,经过一代代的进化,就形成了如今有发达鹿角的雄鹿。5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解析:选B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说明具有较厚外壳的蜗牛能适应其生活环境。6人工选择能选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能形成新物种,其共同的选择基础是()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斗争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解析:选B选择的基础是生物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遗传和变异产生的。7如图所示,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其原因可用达尔文的什么理论解释()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解析:选B从坐标图中可看出,生物个体实际值小于理论值,这是因为一部分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8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区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引起不定向的变异B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D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解析:选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是自然界始终存在的,且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有利变异才能适应环境,A、C错误。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生物可根据自己的意愿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变异是定向的,B错误。【能力题组】9家鸡起源于原鸡,现在的家鸡年产卵量可达260个以上,而原鸡的年产卵量仅为12个。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量逐渐增加,并将此变异遗传下去B发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鸡蛋,孵化出了产卵量高的鸡,并经人工选择保留下来C人工饲养条件能够满足原鸡多产卵的营养需求,从而使其产卵量增加D家鸡的起源可以证明,生存环境的变化可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解析:选B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该变异是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现在的家鸡产卵量高,是由于原鸡产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受精卵,孵化出产卵量高的鸡,被人工选择保留下来。10.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该昆虫翅的长度和个体数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后来该海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图是()解析:选B海岛上经常刮大风,该昆虫的长翅个体比短翅个体更容易被海风吹到海里,在这种情况下,长翅个体不适应环境,数量变少,短翅个体数量增加。11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害虫全部消失,最终导致某些害虫的物种灭绝解析:选B由于基因突变,害虫群体中存在着能抵抗杀虫剂的变异个体,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该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因此,杀虫剂对害虫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12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是()食蚁兽的舌头变得细长,是食蚁兽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结果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鼹鼠由于长期生活于地下,眼睛萎缩、退化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ABCD解析:选C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原因的两个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动物的器官越用越发达,如果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并且拉马克认为通过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均为“用进”的实例,为“废退”的实例,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13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狼的进化过程:(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如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的特性,而这一特性一般是_的。_和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2)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越来越少,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有机会获得食物,生存下去,否则就会被淘汰。这样,食物、环境对狼的进化起了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3)有利的变异经过_,最终形成现代狼的快速奔跑和凶残的特征。促进狼进化的动力是_。解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自然选择总是选择有利于生存的变异,淘汰不利于生存的变异,所以,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1)变异不定向遗传变异(2)选择定向方向(3)逐代积累生存斗争14如图为对一块甲虫成灾的农田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试分析:(1)曲线回升是通过_之间的_来实现的。(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作用,这种作用是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结果导致甲虫的抗药性_(填“增强”或“减弱”)。(3)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的缺点主要有:_;_。针对这些缺点,你认为消灭甲虫应采用什么方法较好?_。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使用这两种杀虫剂在早期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甲虫的种群密度都明显下降,但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增加,说明杀虫剂的使用没有杀死有抗药能力的甲虫,而这部分有抗药能力的甲虫大量繁殖导致种群密度回升。答案:(1)甲虫与杀虫剂生存斗争(2)选择定向增强(3)使具有抗药性害虫的比例上升对环境造成污染生物防治等15检测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的实验方法为: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检测结果如图所示。(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该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点。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_,细菌的抗药性产生在环境变化之_(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解析:(1)衡量实验结果的指标即对实验结果的表述。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表述实验结果的,即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2)抑菌圈越大杀菌能力越强。(3)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性的个体大量死亡,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变异是不定向的,而在自然选择下进化是定向的,使用该抗生素后,题图中细菌数量并未降到0,说明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经产生了。自然选择是性状的选择者,而不是诱导者。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只占少数。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3)b不定向的前选择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二】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阅读教材P114115)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基因库和基因频率(1)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3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阅读教材P116117)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2可遗传变异的形成、特点和作用(1)形成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2)特点:随机的、不定向的。(3)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阅读教材P118)1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个体,选择积累有利变异的个体。2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四、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阅读教材P119121)1隔离(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2)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2物种的形成(1)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五、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阅读教材P123126)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生物的进化。六、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阅读教材P126)1有些学者认为: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2有些人认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重点聚焦1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种群的基因频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3自然选择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共研探究资料:某种群中有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AA、Aa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作答:1生物进化(1)为什么说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提示:个体的基因型是终身不变的,无论它在自然选择中具有多大优势,其基因型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遗传给下一代个体,因为个体的基因组成来自双亲。种群中个体的基因来自种群基因库,个体死亡后又通过其后代把基因延续下去。如果一个个体不能与种群中其他个体交配产生后代,这个个体在进化上就没有意义。(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种群、种群的基因频率(1)判断种群发生变化的依据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2)除自然选择外,基因突变、迁入和迁出等因素都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3)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若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数目分别为a1、a2、a3,则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A的数目(Aa)的总数目100%2a1a22(a1a2a3)100%。若已知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P1、P2、P3,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P11/2P2。根据资料中的图,第36个月时,基因a在种群中的频率是多少?提示:三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故第36个月时,Aa0.4,AA0.2,aa0.4,基因a的频率为0.4(1/2)0.40.6。总结升华1相关概念的比较比较项目含义变化后与进化的关系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生物不一定进化基因频率该基因数全部等位基因数100%导致生物进化基因库种群中全部基因可导致生物进化,它的变化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2.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以等位基因A、a为例)A基因频率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100%a基因频率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设种群的个体数为N,AA、Aa、aa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PA2n1n22Nn1N1/2n2NPAA1/2PAaPa2n3n22Nn3N1/2n2NPaa1/2PAa(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符合以下五个条件时,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基因平衡的。这五个条件是:a种群足够大;b.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c.没有突变发生;d.没有新基因加入;e.没有自然选择。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特点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pq1。雄配子雌配子A(p)a(q)A(p)AA(p2)Aa(pq)a(q)Aa(pq)aa(q2)即AA%p2,Aa%2pq,aa%q2。实例:若已知AA的基因型频率为m,则A的基因频率为m。【规律方法】伴X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的计算若基因(假设为A与a)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计算基因频率时,只需考虑X染色体,不考虑Y染色体的数量,若N表示基因频率,则计算公式如下:NXA2NXAXANXAXaNXAY2(NXAXANXAXaNXaXa)(NXaYNXAY)NXa2NXaXaNXAXaNXaY2(NXaXaNXAXANXAXa)(NXaYNXAY)对点演练1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只有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D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选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基因频率不改变生物就没有进化。2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8%82%B36%64%C57%43%D92%8%解析:选CB的基因频率18%1/278%57%,b的基因频率157%43%。共研探究请根据图示,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桦尺蠖种群中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2在树干变黑的环境下,浅色桦尺蠖易被天敌发现和捕食,ss的个体越来越少,SS和Ss的个体越来越多,决定黑*状的S基因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决定浅*状的s基因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环境变化了,即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对桦尺蠖种群来说,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因为天敌看到的是性状,而不是控制性状的基因。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对种群遗传组成产生影响,但影响角度不一样。(1)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丰富基因库,改变基因频率,从而影响种群的遗传组成。(2)基因重组增加基因型的种类,以此来影响种群的遗传组成。5有人认为“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能传递给后代,因此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这种说法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传递给后代,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总结升华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的改变。(2)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由生存环境决定。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原理分析对点演练3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解析:选B自然选择、迁入、迁出等只要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就能引起生物进化;变异是不定向的,并具有多害少利性,此处的“害”与“利”即指能否适应所生存的环境;生物进化中发生改变的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单位是种群,故改变的是种群的特征,而非个体。4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又没有灭绝,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自然选择对其不发生作用B海豆芽在漫长的年代中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变化C海豆芽很少变异,适应性强D海豆芽的生活环境基本没有改变解析:选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该生物的“面貌基本没变”,说明其生存环境基本没变,基因频率也基本没变,所以性状基本没变。共研探究1物种形成(1)判断下列描述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并说明理由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个种群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个种群属于两个物种。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若两个种群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则属于同一物种;否则不属于同一物种。(2)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种群地理隔离多个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基因库出现差别逐代积累产生生殖隔离(物种形成)。2隔离(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3)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4)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对种群影响的共同点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5)思考下列问题地理隔离一定能形成生殖隔离吗?提示:不一定,当地理隔离时间足够长,基因库差异明显时,才能形成生殖隔离。产生生殖隔离一定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吗?提示:不一定,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产生生殖隔离。总结升华1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1)区别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概念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被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特点自然条件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不能发生基因交流举例东北虎和华南虎马和驴结果形成不同的亚种形成不同的物种(2)联系: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长期的地理隔离通常会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2物种形成的方式(1)渐变式(2)爆发式爆发式物种形成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起源于个体的染色体变异或远缘杂交以及染色体加倍等,如普通六倍体小麦的形成。【易错易混】(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对点演练5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是()A导致种群基因频率不断改变B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导致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选B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6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两个同种种群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形成了新的物种D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解析:选D形成新物种的方式一般是由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而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共研探究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2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基因多样性。3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有通过种间互助实现的,如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也有通过种间斗争实现的,如猎豹和斑马。4生物的共同进化不仅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总结升华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1)基因多样性:生物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异,并且变异是不定向的,进而出现了基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原因。(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共同组成的,所以物种的多样性和无机环境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分析对点演练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物种的灭绝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解析:选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物种的灭绝说明该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金融学-投资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预防医学-卫生统计学》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客服岗位招聘笔试题及答案2025年试题
- 2025年社区工作人员劳动关系协调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及答案
- 2025年大学《园艺-果树栽培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一章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安徽国企招聘考试(驾驶员)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教学设计 河北专版
- 2025年大学《智能采矿工程-智能采矿工程概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煤中碱金属(钾、钠)含量分级
- 2022室外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钢筋混凝土化粪池22S702
- 机械制图(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家长会: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课件
- 空调水系统完整版本
- 胃癌(英文版)课件
- 混凝土抗渗检测报告
- 品管圈QCC成果汇报提高药物指导知晓率
- 村庄基本情况调查表
-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第4讲-契约理论
- GB/T 18369-2008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