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25.080.20 J 50 备案号:32002201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JB/T 39972011 代替 JB/T 39971994 金属切削机床灰铸铁件 技术条件 Metal cutting machine tool grey castingSpecifications 2011-05-18 发布 2011-08-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JB/T 39972011 I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技术要求 1 3.1 灰铸铁牌号及选择. 1 3.2 生产方法和化学成分. 2 3.3 力学性能. 2 3.4 金相组织. 5 3.5 尺寸和尺寸公差. 5 3.6 加工余量. 6 3.7 重量公差. 6 3.8 表面质量. 6 3.9 铸件清理. 7 3.10 缺陷和修补. 7 3.11 时效. 7 3.12 底漆. 8 3.13 其他. 8 4 试验方法 8 4.1 试棒(块)和试样的制备. 8 4.2 布氏硬度. 10 4.3 力学性能试验. 11 4.4 化学分析. 11 4.5 金相检验. 11 4.6 表面粗糙度评定. 11 4.7 无损检测. 11 4.8 可选的测试方法. 11 5 检验规则 11 5.1 取样批次的划分. 11 5.2 力学性能试验. 11 5.3 金相组织. 12 5.4 尺寸和尺寸公差. 12 5.5 重量公差. 12 5.6 表面质量. 12 5.7 铸件清理. 12 5.8 缺陷和修补. 12 5.9 时效. 12 5.10 底漆. 12 6 标识和质量证明书 13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JB/T 39972011 II 6.1 铸件标识与质量报告. 13 6.2 表面防护、包装、储运要求. 1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1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灰铸铁硬度和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 16 B.1 相对硬度 16 B.2 抗拉强度和硬度比 16 图 1 清铲成 10的斜坡面 7 图 2 单铸试棒铸型. 8 图 3 附铸试棒. 9 图 4 附铸试块. 9 图 5 布氏硬度试块. 9 图 6 A 型试样. 10 图 7 B 型试样. 10 图 B.1 灰铸铁相对硬度与硬度、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 16 图 B.2 铸铁抗拉强度和硬度比关系(T/H 比) 17 表 1 灰铸铁的牌号和力学性能. 2 表 2 导轨硬度. 3 表 3 导轨表面硬度公差. 4 表 4 灰铸铁的硬度等级和铸件硬度. 4 表 5 工作台台面硬度. 5 表 6 导轨表面金相组织. 5 表 7 铸件尺寸公差值. 5 表 8 铸件尺寸公差等级. 6 表 9 铸件表面粗糙度. 6 表 10 铸件直线度. 7 表 11 单铸试棒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值. 9 表 12 单铸试棒加工的试样尺寸. 10 表 A.1 30 mm 单铸试棒和 30 mm 附铸试棒的力学性能. 14 表 A.2 30 mm 单铸试棒和 30 mm 附铸试棒的物理性能. 15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JB/T 39972011 II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JB/T 39971994金属切削机床灰铸铁件 技术条件 。 本标准与 JB/T 39971994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前言” ; 对第 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修改; 将 1994 年版标准中的“第 3 章”和“第 4 章”合并为“第 3 章” , (1994 年版的第 3 章、第 4 章,本版的第 3 章) ; 增加灰铸铁两个牌号,修改了灰铸铁的牌号和性能(本版的 3.1.1,1994 年版的表 1、表 2、表 3 合并为表 1,增加表 4) ; 将表 2 机床导轨硬度中后两项合并,取较大值; 将机械性能改为力学性能(本版的 3.3) ; 增加对机床工作台台面硬度的要求及其布氏硬度的测定(本版的 3.3.2.7、4.2.3) ; 将 “的疏松, 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 修改为 “的疏松, 应符合 JB/T 7134.1 的规定。 ” (1994 年版的 4.9.2,本版的 3.10.2) ; 增加铸件的交货状态要求(本版的 3.11.4) ; 4.1.2 增加“注” ; 增加附铸试块(本版的图 4) ; 增加铸件本体的抗拉强度及其取样位置和试样尺寸(本版的 4.1.3) ; 增加布氏硬度试块(本版的图 5、表 11) ; 增加光谱化学分析条款(本版的 4.4) ; 增加无损检测的要求(本版的 4.7) ; 增加金相组织检验部位(本版的 5.3) ; 在铸件的热时效时增加“并复查前述执行情况” (1994 年版的 6.9.1,本版的 5.9.1) ; 将“标志和质量证明书”整章更改为“标识和质量证明书” (本版的第 6 章) ; 增加附录 A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 将原附录 A 更新为附录 B灰铸铁硬度和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 。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代元林、邹万根、王晓慧、童建明、彭小波。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n 39971985; JB/T 39971994。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JB/T 39972011 1 金属切削机床灰铸铁件 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切削机床灰铸铁件(以下简称铸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和 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在砂型中或导热性与砂型相当的铸型铸造的各种铸件。 对于采用耐磨铸铁的机床导轨 铸件, 除按相关的机床导轨耐磨铸铁技术条件中规定的特殊验收项目进行检验外, 还应符合本标准的规 定。组合机床和特种加工机床灰铸铁件亦应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2006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319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二安替吡啉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 GB/T 223.42008 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GB/T 223.60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GB/T 223.71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重量法测定碳含量 GB/T 223.722008 钢铁及合金 硫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GB/T 231.12009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 1 部分:试验方法(ISO 6506-1:2005,MOD) GB/T 231.2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第 2 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ISO 6506-2:1999,MOD) GB/T 231.3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第 3 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ISO 6506-3:1999,MOD) GB/T 43362002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56122008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ISO 15931:2004,MOD) GB/T 6060.11997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铸造表面(eqv ISO 2632-3:1979) GB/T 64141999 铸件 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eqv ISO 8062:1994) GB/T 72162009 灰铸铁金相检验(ISO 945-1:2008,MOD) GB/T 94392010 灰铸铁件(ISO 185:2005,MOD) GB/T 113511989 铸件重量公差 JB/T 7134.12008 金属切削机床 铸铁件 第 1 部分:疏松级别评定 JB/T 79451999 灰铸铁 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3 技术要求 3.1 灰铸铁牌号及选择 3.1.1 牌号 本标准的牌号符合 GB/T 5612 的规定。根据直径 30 mm 单铸试棒的最小抗拉强度值,将灰铸铁分 为 HT150、HT200、HT225、HT250、HT275、HT300 和 HT350 七个牌号。 3.1.2 牌号的选择 根据铸件对抗拉强度和硬度的要求,按照硬度和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见附录 B)以及铸件壁厚与 抗拉强度的关系(见表 1)选择牌号。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JB/T 39972011 2 对于带有导轨的铸件和其他重要铸件一般应选择 HT250 及其以上牌号。 3.2 生产方法和化学成分 灰铸铁的生产方法和化学成分由制造厂决定,但应达到本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要求。 铸件的化学成分不作为验收的依据,如需方有要求,应在订货协议中注明,按供需双方商定的频次 和数量进行检测。 3.3 力学性能 3.3.1 抗拉强度 3.3.1.1 单铸试棒的抗拉强度 根据直径 30 mm 单铸试棒(见图 2)加工的标准拉伸试样所测得的最小抗拉强度值应符合表 1 的 规定。验收时,n 牌号的灰铸铁,其抗拉强度应在 n(n100)MPa 的范围内。 3.3.1.2 附铸试棒(块)的抗拉强度 当铸件壁厚超过 20 mm 而重量又超过 200 kg 并有特殊要求时,经供需双方协商同意,也可采用与 铸件冷却条件相似的附铸试棒(见图 3) 、附铸试块(见图 4)加工成试样来测定抗拉强度,测定结果比 单铸试棒的抗拉强度更接近铸件材质的性能,其数值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灰铸铁的牌号和力学性能 最小抗拉强度 Rm (强制性值) 铸件壁厚 mm 牌 号 单铸试棒 (min)MPa 附铸试棒或试块 (min)MPa 铸件本体预期 抗拉强度 Rm (min)MPa 5 10 155 10 20 130 20 40 120 110 40 80 110 95 80 150 100 80 HT150 150 300 150 90 5 10 205 10 20 180 20 40 170 155 40 80 150 130 80 150 140 115 HT200 150 300 200 130 5 10 230 10 20 200 20 40 190 170 40 80 170 150 80 150 155 135 HT225 150 300 225 145 5 10 250 10 20 225 20 40 210 195 HT250 40 80 250 190 170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JB/T 39972011 3 表 1(续) 最小抗拉强度 Rm (强制性值) 铸件壁厚 mm 牌 号 单铸试棒 (min)MPa 附铸试棒或试块 (min)MPa 铸件本体预期 抗拉强度 Rm (min)MPa 80 150 170 155 HT250 150 300 250 160 10 20 250 20 40 230 220 40 80 205 190 80 150 190 175 HT275 150 300 275 175 10 20 270 20 40 250 240 40 80 220 210 80 150 210 195 HT300 150 300 300 190 10 20 315 20 40 290 280 40 80 260 250 80 150 230 225 HT350 150 300 350 210 注 1:当铸件壁厚超过 300 mm 时,其力学性能由供需双方商定。 注 2:当某牌号的铁液浇注壁厚均匀、形状简单的铸件时,壁厚变化引起抗拉强度的变化,可从本表查出参考数 据;当铸件壁厚不均匀,或有型芯时,此表只能给出不同壁厚处大致的抗拉强度值,铸件的设计应根据关 键部位的实测值进行。 注 3:表中斜体字数值表示指导值,其余抗拉强度值均为强制性值,铸件本体预期抗拉强度值不作为强制性值。 3.3.1.3 铸件本体的抗拉强度 灰铸铁的抗拉强度与铸件壁厚有关,同一牌号的铸件在不同的壁厚处会获得不同的抗拉强度。表 1 给出了各牌号不同壁厚的铸件预期能达到的抗拉强度,供设计人员参考。当供需双方同意时,也可用从 铸件上切取试块加工成试样测定抗拉强度,可依此作为验收依据,其数值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在铸件上切取试块时,按 GB/T 9439 的规定。 3.3.2 硬度 3.3.2.1 铸件滑动导轨或重要移置导轨的工作面,装配时的硬度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导轨硬度 导轨硬度 HBW 导轨长度 mm 铸件重量 t 不低于 不高于 2 500 190 255 2 500 35 180 5 175 241 导轨厚度大于 60 mm 时,表 2 中的下限值允许降低 5 HBW。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JB/T 39972011 4 对导轨毛坯硬度的要求,可以经过试验和协商,在合同或技术文件上规定。 3.3.2.2 采用表面淬火处理的导轨,淬火前的硬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淬火后的表面硬度应在图 样或工艺文件上规定。 3.3.2.3 采用耐磨铸铁的导轨硬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3.3.2.4 采用镶、贴耐磨材料的导轨硬度和安装直线导轨的基面硬度不受表 2 的限制,可另行规定。 3.3.2.5 在导轨壁厚基本均匀条件下,在一种运动范围内,导轨表面的硬度差不应超过表 3 的规定。各 处硬度值均应符合 3.3.2.1 的规定。 表 3 导轨表面硬度公差 导轨长度 mm 2 500 2 500 几件连接的导轨 a 硬度公差 HBW 25 35 45 a 以其中最长件的硬度要求为基数,检验几件导轨的硬度差。 3.3.2.6 对于不带导轨的铸件,如有硬度要求时,按 GB/T 9439 的硬度牌号规定(见表 4)选用硬度牌 号,并在图样或工艺文件上规定硬度的测定位置,检测频次和数量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 4 灰铸铁的硬度等级和铸件硬度 铸件主要壁厚 mm 铸件上的硬度范围 HBW 硬度等级 min max 5 10 185 10 20 170 20 40 160 H155 40 80 155 5 10 140 225 10 20 125 205 20 40 110 185 H175 40 80 100 175 4 5 190 275 5 10 170 260 10 20 150 230 20 40 125 210 H195 40 80 120 195 5 10 200 275 10 20 180 255 20 40 160 235 H215 40 80 145 215 10 20 200 275 20 40 180 255 H235 40 80 165 235 20 40 200 275 H255 40 80 185 255 注 1: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关系见附录 B。 注 2:黑体数字表示与该硬度等级所对应的主要壁厚的最大和最小硬度值。 注 3:在供需双方商定的铸件某位置上,铸件硬度差可以控制在 40 HBW 硬度值范围内。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JB/T 39972011 5 3.3.2.7 机床工作台台面作为导轨使用时,其台面硬度应符合表 2 的规定;工作台台面不作为导轨使 用时,其台面硬度应符合表 5 的规定。工作台台面表面硬度公差均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 5 工作台台面硬度 台面硬度 HBW 台面长度 mm 铸件重量 t 不低于 不高于 2 500 185 255 2 500 35 180 510 175 241 3.4 金相组织 3.4.1 铸件导轨表面的金相组织一般应控制在表 6 的范围内,但不作为判定铸件是否合格的依据。如 果需方对金相组织有明确规定时,按需方图样、技术要求执行;需方无特殊要求时,金相组织的检测按 GB/T 7216 的规定。 3.4.2 采用表面淬火处理的导轨面,淬火前的金相组织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表 6 导轨表面金相组织 铸件重量 t 项目 3 3 石墨 分布形状以 A 型为主,放大 100 倍 下,长度为 5 mm30 mm 分布形状以 A 型为主,放大 100 倍 下,长度为 10 mm40 mm 珠光体 数量在 95%以上,放大 500 倍下, 片间距在 2 mm 以下 数量在 90%以上,放大 500 倍下, 片间距在 2 mm 以下 磷共晶 数量在 2%以下,小块状分散分布 游离碳化物 数量在 2%以下 3.5 尺寸和尺寸公差 3.5.1 铸件尺寸应符合铸件图的要求。如需方提供模样,应按模样尺寸验收。 3.5.2 铸件尺寸公差应符合 GB/T 6414 的规定(见表 7) 。 表 7 铸件尺寸公差值 单位为毫米 铸件基本尺寸 公差等级 CT 大于 至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0.74 1.0 1.5 2.0 2.8 4.2 10 16 0.78 1.1 1.6 2.2 3.0 4.4 16 25 0.82 1.2 1.7 2.4 3.2 4.6 6 8 10 12 25 40 0.90 1.3 1.8 2.6 3.6 5.0 7 9 11 14 40 63 1.0 1.4 2.0 2.8 4.0 5.6 8 10 12 16 63 100 1.1 1.6 2.2 3.2 4.4 6 9 11 14 18 100 160 1.2 1.8 2.5 3.6 5.0 7 10 12 16 20 160 250 1.4 2.0 2.8 4.0 5.6 8 11 14 18 22 250 400 1.6 2.2 3.2 4.4 6.2 9 12 16 20 25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JB/T 39972011 6 表 7(续) 铸件基本尺寸 公差等级 CT 大于 至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00 630 1.8 2.6 3.6 5 7 10 14 18 22 28 630 1 000 2.0 2.8 4.0 6 8 11 16 20 25 32 1 000 1 600 2.2 3.2 4.6 7 9 13 18 23 29 37 1 600 2 500 2.6 3.8 5.4 8 10 15 21 26 33 42 2 500 4 000 4.4 6.2 9 12 17 24 30 38 49 4 000 6 300 7.0 10 14 20 28 35 44 56 6 300 10 000 11 16 23 32 40 50 64 CT13CT16 小于或等于 16 mm 的铸件基本尺寸,其公差值需单独标注,可提高 2 级3 级。 3.5.3 铸件主要尺寸的公差等级应不低于表 8 的规定。主要尺寸由设计和工艺部门确定,并在图样或 工艺文件上注明。 表 8 铸件尺寸公差等级 粘 土 砂 机器造型 手工造型 生产方式 树脂砂 (自硬砂) 金属模 木模 金属模 木模 成批大量生产 CT8 CT9 CT10 CT10 CT11 单件小批生产 CT9 CT12 3.5.4 铸件主要尺寸中的加工基准面和基准系统尺寸、配合尺寸等的公差等级不受表 8 的限制,由设 计、工艺部门确定后在工艺文件上具体规定。 3.5.5 铸件非主要尺寸的公差等级一般按表 8 规定的公差等级降低一级。非加工壁厚和铸筋厚度的尺 寸公差等级允许按表 8 规定的公差等级降低两级。 3.5.6 如对铸件尺寸公差有特殊要求,应在图样、工艺文件或技术协议上规定。 3.6 加工余量 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应符合 GB/T 6414 或图样、工艺文件的规定。 3.7 重量公差 3.7.1 铸件的重量公差应符合 GB/T 11351 的规定。 3.7.2 铸件的重量公差等级的选取应和尺寸公差等级的选取相同。 3.7.3 如有特殊要求,应在图样、工艺文件或技术协议中规定。 3.8 表面质量 3.8.1 表面粗糙度 铸件的铸造表面粗糙度应符合 GB/T 6060.1 的规定和表 9 的要求。 表 9 铸件表面粗糙度 铸件重量 kg 100 1001 000 1 000 最大允许值 m 表面粗糙度 Ra 25 50 100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JB/T 39972011 7 铸件的内腔非主要表面和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允许放宽一级验收。 3.8.2 直线度 铸件应棱角清晰、表面平整,外露的非加工表面的直线度偏差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 表 10 铸件直线度 单位为毫米 树脂砂 粘土砂 在同一铸型平面内任意 600 长度上不大于 1.5 2 3.8.3 挠曲变形 对于长铸件,在 1 000 mm 长度上,其挠曲形变一般应不超过 1.5 mm,每增大 1 000 mm,允许增 加 1.5 mm,同时应满足铸件尺寸公差的要求。 3.8.4 错型(错箱) 铸件的错型值应符合 GB/T 6414 的规定。如有特殊要求应在图样或技术协议中规定。 铸件外露非加工面产生错型后,应清铲成 10的斜坡面(见图 1) 。 图 1 清铲成 10的斜坡面 3.9 铸件清理 3.9.1 毛坯铸件上的型砂、粘结物和芯骨应清理干净,去除浇冒口、飞边、毛刺,修整多肉。 3.9.2 经精整后的铸件,在非加工面上的浇冒口和飞边、毛刺应铲平,其公差为 02mm,加工面上 的浇冒口、飞边和毛刺,允许留有少量残根。 3.9.3 铸件的油池、油箱及油通道部位应仔细清理,不应留有粘砂和阻塞油路的飞边等。 3.10 缺陷和修补 3.10.1 铸件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裂纹、气孔、砂眼、缩孔、夹渣、冷隔以及其他降低结构强度或影 响切削加工的铸造缺陷。 3.10.2 铸件导轨表面、工作台面和液压件加工面上的疏松,应符合 JB/T 7134.1 的规定。 3.10.3 铸件的储油部位不允许存在引起渗漏的缺陷。 3.10.4 铸件上允许存在缺陷深度不超过实际加工余量的铸造缺陷及双方商定允许存在不影响使用性 能的铸造缺陷。 3.10.5 对不影响使用性能和外观质量的铸造缺陷,在保证铸件质量的条件下,允许按有关标准修补。 3.11 时效 3.11.1 机床的重要铸件,应在粗加工后进行消除应力的时效处理。高精度机床的重要铸件,还应在半 精加工后再进行第二次时效处理。 3.11.2 自然时效、振动时效和热时效处理的要求,按工艺文件或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3.11.3 对于采用其他减少应力和稳定化措施的铸件,应按相应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 3.11.4 除另有规定外,铸件均以铸态交货。对铸件的热处理有特殊要求时,供需双方订货时商定。 JB/T 39972011 8 3.12 底漆 铸件不加工的表面,应在除锈和铸件内外清理干净后涂以防锈底漆,底漆应喷刷均匀,不应有起皱、 堆积、流挂、露底等现象。 3.13 其他 除以上规定外,如有其他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4 试验方法 4.1 试棒(块)和试样的制备 4.1.1 单铸试棒 单铸试棒应用干砂型或具有相仿冷却条件的砂型立浇,当供需双方协商同意后,也可用湿型。同一 铸型应同时浇注 3 根以上的试棒,其试棒的最少吃砂量不应小于 50 mm,试棒的长度 L 应根据试样和 夹持装置的长度确定,如图 2 所示。 图 2 单铸试棒铸型 试棒应用浇注铸件的同一批铁液浇注。试棒开箱温度不应高于 500。如果需要热处理,则试棒应 和所代表的铸件同炉处理,但进行消除应力的时效处理时,试棒可不予处理。 4.1.2 附铸试棒(块) 附铸试棒(块)的安排方式应使其冷却条件与所代表的铸件大致相仿,试棒(块)的类型以及附铸 的部位应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如没有这样的协议,则应附铸在有代表性的部位。附铸试棒(块)的长 度 L 均根据试样和夹持装置的长度确定,如图 3、图 4 所示,图中括号内的数字分别适用于直径 50 mm 的试棒和半径 R25 mm 的试块。 如果铸件需要热处理,附铸试棒(块)应在热处理后再切下。 注: 30 mm 的附铸试棒和 R15 mm 的附铸试块适用于壁厚小于 80 mm 的铸件, 50 mm 的附铸试棒和 R25 mm 的 附铸试块适用于壁厚在 80 mm 以上的铸件。 4.1.3 铸件本体试棒 本体试样的取样位置、试棒的加工尺寸按 GB/T 9439 的规定。 JB/T 39972011 9 图 3 附铸试棒 图 4 附铸试块 4.1.4 硬度试块 硬度作为验收指标时,应符合 3.3.2 的要求。可以在单铸试棒上测试,硬度值见表 11。也可以在供 需双方商定的铸件某位置上测试。对于壁厚不小于 20 mm 的铸件,可以在铸件上切取如图 5 所示的硬 度试块上进行测试。如果铸件需要热处理,硬度试块应在铸件热处理后切取。 表 11 单铸试棒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值 牌 号 最小抗拉强度 Rm (min)N/mm2 布氏硬度 HBW 牌 号 最小抗拉强度 Rm (min)N/mm2 布氏硬度 HBW HT100 100 170 HT250 250 180250 HT150 150 125205 HT275 275 190260 HT200 200 150230 HT300 300 200275 HT225 225 170240 HT350 350 220290 图 5 布氏硬度试块 JB/T 39972011 10 4.1.5 拉伸试样 拉伸试样的类型按 JB/T 79451999 中规定的 A 型和 B 型的规定。试样的两端可加工成螺纹状或 圆柱状,以适应夹持装置的需要。其型式如图 6 和图 7 所示,其尺寸见表 12。 图 6 A 型试样 图 7 B 型试样 表 12 单铸试棒加工的试样尺寸 单位为毫米 名 称 尺寸 加工偏差 最小的平行段长度 Lc 60 试样直径 d0 20 0.5 圆弧半径 R 25 5 0 + 最小直径 d1 25 圆柱状 最小长度 Lp 65 螺纹直径与螺距 d2 M303.5 夹持端部 螺纹状 最小长度 Ls 30 4.2 布氏硬度 4.2.1 铸件导轨面布氏硬度的测定,可直接在铸件导轨表面上进行。测定毛坯硬度时,应将铸件表面 去除不小于 2 mm 的厚度并仔细修平。 4.2.2 铸件毛坯导轨面布氏硬度的测定,经双方同意,可以采用与导轨厚度相当的附铸试块,亦可采 用附铸在导轨面上的硬度试块,试块的尺寸见图 5。 4.2.3 工作台台面布氏硬度的测定,按 4.2.1 的规定。 4.2.4 铸件非导轨面硬度的测试位置,应在双方商定的位置上进行。如无商定,可在铸件有代表性的 JB/T 39972011 11 位置上进行测定。 4.3 力学性能试验 4.3.1 抗拉强度试验按 JB/T 7945 的规定。 4.3.2 布氏硬度试验按 GB/T 231.1、GB/T 231.2、GB/T 231.3 的规定。 4.4 化学分析 铸件成分的化学分析取样方法按 GB/T 222 的规定;常规方法按 GB/T 223.3、GB/T 223.4、GB/T 223.60、GB/T 223.71、GB/T 223.72 的规定;光谱化学分析按 GB/T 4336 的规定。 4.5 金相检验 铸件金相检验按 GB/T 7216 的规定。 4.6 表面粗糙度评定 铸件的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按 GB/T 6060.1 的规定。 4.7 无损检测 铸件的无损检测,按 GB/T 9439 的规定。 4.8 可选的测试方法 经供需双方商定,可以按 GB/T 9439 的规定测定楔压强度替代测定抗拉强度。 5 检验规则 5.1 取样批次的划分 5.1.1 由同一包铁液浇注的铸件构成为 1 个取样批次。 5.1.2 每 1 个取样批次铸件的最大重量为清铲好的 2 000 kg 铸件。经供需双方商定,可以变动。 5.1.3 如果 1 个铸件的重量大于 2 000 kg 时,可单独成为 1 个取样批次。 5.1.4 当连续不断地熔化铁液时,每 1 个取样批次的最大重量不应超过 2 h 内浇注的铸件重量。 5.1.5 除 5.1.1 规定外,如果一种牌号的铁液熔化量很大,而且采用了系统控制的熔化技术和严格监控 生产过程,并能逐包(炉)进行一定形式的工艺控制,如激冷试验、化学分析、热分析等,经供需双方 商定,也可把若干批次合并成一个检验批次。 5.1.6 如果 1 个硬度试块代表 1 个取样批次,则取样批次按 5.1.15.1.5 的规定。 5.2 力学性能试验 5.2.1 试验次数 5.2.1.1 抗拉强度试验除 5.1.5 规定外,每 1 个取样批次至少应进行 1 次试验。 5.2.1.2 对带有导轨的主要铸件的硬度试验应逐件进行。对其他有硬度要求的铸件,每 1 个取样批次 应进行一次试验,但每种铸件应不少于 1 件。 5.2.2 试验的有效性 5.2.2.1 抗拉强度试验 如果由于下列情况之一使得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则该试验无效,应重新试验: a)试样在试验机上安装不当或试验机的操作不当; b)试样有铸造缺陷或试样切削加工不当; c)试样断在平行段外; d)试样拉断后断口上有铸造缺陷。 5.2.2.2 硬度试验 如果由于下列情况之一使得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则该试验无效,应重新试验: a)试块(或铸件)在硬度计上安装不当或硬度计操作不当; b)试块制备不当; c)试块(或铸件)测定处有铸造缺陷。 JB/T 39972011 12 5.2.3 试验结果的评定和复验 5.2.3.1 检验抗拉强度时,先用一根试样进行试验,如果符合要求,则该批铸件在材质上即为合格。若 试验结果达不到要求,且不是由于 5.2.2.1 中所述情况引起的,则可从同一批的试样中另取两根复验。 复验结果都达到要求,则该批铸件的材质仍判为合格。若复验结果中仍有 1 根达不到要求,则该批铸件 初步判为材质不合格。这时,则应从该批铸件中任取 1 件,在供需双方商定的部位切取本体试样进行抗 拉强度检测。若检测结果达到要求,则仍可判定该批铸件材质合格;若本体试样检测结果仍然达不到要 求,则可最终判定该批铸件材质为不合格。 5.2.3.2 硬度试验时,先在铸件(或试块)的一处测硬度,如果符合要求,则该铸件(或该批铸件) 材质为合格。若不符合要求,且不是由于 5.2.2.2 中所述情况引起的,则可以在测试处附近再测定 2 点 硬度值进行复验,复验结果都达到要求,则该铸件(或该批铸件)的材质仍为合格。若复验结果中仍有 一点硬度值不合格,则可以判定该铸件的材质为不合格,此时,应对该批铸件逐件进行测试和判定。 5.3 金相组织 导轨表面金相组织的检验, 应在导轨面或导轨铸件的附铸试块上按 GB/T 7216 的规定检验。 铸件金 相组织的取样部位和检测频率由供需双方商定。铸件金相组织的检验距铸件表皮不应小于 1.5 mm。 5.4 尺寸和尺寸公差 5.4.1 铸件尺寸按 3.5.1 的要求进行检查。尺寸公差按 3.5.2 的要求进行检查。 5.4.2 首件铸件应按图样规定检查全部尺寸,验收合格件。 5.4.3 对成批生产铸件按 130 比例抽检。检查主要尺寸,验收合格件。 5.4.4 抽验时,如被检铸件中有 1 件尺寸公差不符合,应从该批铸件中再抽检 2 件,如果其中 1 件仍 不合格,则应对该批铸件逐件检验不符合项尺寸,验收合格件。 5.5 重量公差 铸件的重量公差按 3.7 的要求进行抽检。 5.6 表面质量 5.6.1 铸件表面质量按 3.8 的要求进行检查,按 130 比例抽检,验收合格件。 5.6.2 当被检铸造表面的粗糙度介于比较样块两级参数之间者,以粗的一级评定。 5.6.3 对被检铸件表面,以其 80%的表面所能达到的最粗表面粗糙度等级,定为该铸件表面粗糙度等 级。 5.6.4 抽检中,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要求时允许返工,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5.6.5 抽检中,错型值不符合要求时允许修整,修整后仍达不到表面质量要求,应评定为不合格。 5.6.6 抽检中,直线度和变形值不符合要求时允许校整,校整后仍达不到加工要求,应评定为不合格。 5.7 铸件清理 铸件清理按 3.9 的要求逐件进行检验,验收合格件。 5.8 缺陷和修补 5.8.1 铸件缺陷按 3.10 的要求逐件进行检验,验收合格件。 5.8.2 铸件可见表面缺陷的检查可用目视、磁粉检测、辅助性的尺寸测量等方式进行,不可见表面缺 陷的检查可用内窥镜、X 射线、超声波等方式检查。 5.8.3 有缺陷的铸件在允许修补范围内可作为待修件,经修补并复验合格可作为合格件。 5.9 时效 5.9.1 铸件的热时效,应按照多点温度记录仪的记录资料,逐炉检查时效温差及升温、保温、降温和 装炉执行情况,对不符合工艺文件要求的炉次,允许再一次进炉处理,并复查前述执行情况。 5.9.2 采用其他时效方法或降低应力、减少变形的措施,可按相应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检验。 5.10 底漆 铸件的底漆质量应按 3.12 的要求逐件用目视法检验,验收合格件。 JB/T 39972011 13 6 标识和质量证明书 6.1 铸件标识与质量报告 6.1.1 经检验合格的铸件,如铸件尺寸允许,应在非加工面上作出供方代码、商标、零件代码、生产 日期、生产顺序号等标识。 如需方对标识的位置、尺寸(字号、字高、凸凹)和方法等没有明确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商定。 当无法在铸件上作出标志时,标识可打印在附于每批铸件的标签上。 6.1.2 出厂铸件应附检验合格证或质量报告,其中包括: a)供方名称; b)铸件名称、铸件代码(零件号) ; c)铸件图号、材质牌号、供需双方商定的检测项目的检测报告; d)制造日期(或编号)或生产批号; e)供货协议所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6.2 表面防护、包装、储运要求 铸件在检验以后应进行防护处理或包装。 铸件表面防护、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订货协议的规定。 JB/T 39972011 1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灰铸铁的力学性能见表 A.1,物理性能见表 A.2。 表 A.1 30 mm 单铸试棒和 30 mm 附铸试棒的力学性能 材 料 牌 号 a HT150 HT200 HT225 HT250 HT275 HT300 HT350 基 体 组 织 力学性能 铁素体 珠光体 珠 光 体 抗拉强度 Rm MPa 150250 200300225325250350275375 300400 350450 屈服强度 Rp0.1 MPa 98165 130195150210165228180245 195260 228285 伸长率 A (%)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抗压强度db MPa 600 720 780 840 900 960 1080 抗压屈服强度d0.1 MPa 195 260 290 325 360 390 455 抗弯强度dB MPa 250 290 315 340 365 390 490 抗剪强度aB MPa 170 230 260 290 320 345 400 扭转强度 b tB MPa 170 230 260 290 320 345 400 弹性模量 cE GPa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7810:2019/AMD1:2024 EN Identification cards -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 Amendment 1: Additional requirements for integrated circuit cards with contacts
- 2025至2030中国番茄酱市场前景深度监测与未来消费战略发展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动打磨机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环氧增塑剂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报告
- 心理辅导与残疾人餐具使用技巧的结合教育
- 教育技术安全性评估与风险管理策略
- 货车清洗培训课件大全
- 商业决策中的心理学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的重要性
- 抖音商户助播突发状况反应能力制度
- 全球铀矿资源分布2025年核能产业市场前景与挑战研究报告
- 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方案
- 2025年中考物理解题方法复习专题10力学压轴题的常见解法
- 慈利一中选拔考试题及答案
- 残疾人护理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DB54∕T 0296-2023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评估规范
- 医共体医保管理工作制度
- 注塑模具保养维修培训
- 商城周年庆活动方案方案
- 2025新课标教师培训
- 检验科实习生培训
-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80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