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 32 JB/T 69591993 金属板料拉深工艺设计规范 1993-07-27 发布1994-07-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发 布 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板料拉深工艺设计所需的工艺参数和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板料在机械压力机或液压机上的冷拉深成形,不适用于充液拉深、软模拉深、 差温拉深和热拉深成形。 2 拉深件结构工艺性 2. 1 拉深件的形状 2. 1. 1 拉深件形状的对称性 拉深件的形状应尽量简单、对称。轴对称拉深件的工艺性最好。其他形状的拉深件应避免急剧的 轮廓变化。 对于半敞开及非对称的空心件, 应考虑设计成对的拉深件 (组合式) , 以改善拉深时的受力状况 (见 图 1) 。待拉深后,再将其剖切成两个或更多个零件。 图 1 组合拉深件 2. 1. 2 拉深件底部的形状 应尽量避免底角过小的拉深件,尤其高度大时,其工艺性更差。 2. 2 拉深件的凸缘宽度 2. 2. 1 为改善宽凸缘拉深件(见图 2)的工艺性,减少拉深次数,通常应使 d3 d1、h2 d1。 图 2 宽凸缘拉深件 机械工业部 1993-07-27 批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金属板料拉深工艺设计规范 JB/T 69591993 1994-07-01 实施 JB/T 69591993 2 2. 2. 2 拉深件的凸缘宽度应尽可能保持一致(见图 3a) 。 图 3 凸缘外廓形状 2. 3 拉深件的圆角半径 拉深件底与壁、凸缘与壁的圆角半径 r1、r2应适当放大(见图 4) ,以有利于成形和减少拉深次数。 应取:r1t,最好:r1=(35)t; 应取:r2t,最好:r2=(510)t。 图 4 拉深件的圆角半径 2. 4 拉深件上的孔径和孔距 2. 4. 1 拉深件底部孔径 d1应为:d1d2 r1t(见图 5) 。 2. 4. 2 拉深件凸缘上的孔距 D1应为:D1d+3 t+2 r2+d2(见图 5) 。 图 5 拉深件上孔位的合理设计 2. 4. 3 拉深件壁上的冲孔,孔心与底部或凸缘边的距离应符合 h2 d+t(见图 6) ,否则,该孔只能钻 出。 JB/T 69591993 3 图 6 拉深件壁上的冲孔 2. 5 拉深件的尺寸注法 2. 5. 1 在拉深件图样上应注明必须保证的外部尺寸,或是内腔尺寸,不能同时标注内外形尺寸。 2. 5. 2 有台阶的拉深件,其高度尺寸应以底部为基准标注(见图 7) 。 图 7 拉深件高度尺寸注法 3 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3. 1 毛坯直径 D 的计算 无凸缘圆筒形件(见图 8)毛坯直径 D 的计算按式(1) 。 图 8 无凸缘圆筒形拉深件 D=hdr.rd.d 1 2 1 2 1 4560721+(1) 式中:D毛坯直径,mm; d1工件直径(按料厚中心计) ,mm; r工件圆角半径(按料厚中心计) ,mm; h工件高度(加上修边余量) ,mm。 3. 2 修边余量 无凸缘圆筒形件的修边余量见表 1。 JB/T 69591993 4 表 1 无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修边余量 mm 工件的相对高度 h1/d 工作高度 h 0.50.80.81.61.62.52.54.0 附 图 101.01.21.52.0 10201.21.62.02.5 20502.02.53.34.0 501003.03.85.06.0 1001504.05.06.58.0 1502005.06.38.010.0 2002506.07.59.011.0 2507.08.510.012.0 3. 3 拉深系数的选取 采用压边圈拉深时的极限拉深系数见表 2,不用压边圈的极限拉深系数见表 3,其他金属材料的极 限拉深系数见表 4。 表 2 无凸缘筒形件用压边圈拉深时的极限拉深系数 各 次 拉 深 系 数 材料相对厚度 t/D100 m1m2m3m4 2.01.50.460.500.700.720.720.740.740.76 1.51.00.500.530.720.740.740.760.760.78 1.00.50.530.560.740.760.760.780.780.80 0.50.20.560.580.760.780.780.800.800.82 0.20.060.580.600.780.800.800.820.820.84 注:此表适用于 08、10 号钢及 15 Mn 等材料。 表 3 无凸缘筒形件不用压边圈拉深时的极限拉深系数 各 次 拉 深 系 数 材料相对厚度 D t 100 m1m2m3m4m5m6 0.400.900.92 0.600.850.90 0.800.800.88 1.000.750.850.90 1.500.650.800.840.870.90 2.000.600.750.800.840.870.90 2.500.550.750.800.840.870.90 3.000.530.750.800.840.870.90 3 以上0.500.700.750.780.820.85 注:此表适用于 08、10 号钢及 15 Mn 等材料。 JB/T 69591993 5 表 4 其他金属材料的极限拉深系数 材料名称牌 号第一次拉深 m1以后各次拉深 mn 铝和铝合金L6M、L4M、LF21M0.520.550.700.75 杜 拉 铝LY12M、LY11M0.560.580.750.80 H620.520.540.700.72 黄 铜 H680.500.520.680.72 紫 铜T2、T3、T40.500.550.720.80 无氧铜0.500.580.750.82 镍、镁镍、硅镍0.480.530.700.75 康铜(铜镍合金)0.500.560.740.84 白铁皮0.580.650.800.85 酸洗钢板0.540.580.750.78 Cr130.520.560.750.78 Cr18Ni0.500.520.700.75 1Cr18Ni9Ti0.520.550.780.81 不 锈 钢 Cr18Ni11Nb、Cr23Ni130.520.550.780.80 镍铬合金Cr20Ni80Ti0.540.590.780.81 合金结构钢30CrMnSiA0.620.700.800.84 可伐合金0.650.670.850.90 钼铱合金0.720.820.910.97 钽0.650.670.840.87 铌0.650.670.840.87 TA2、TA30.580.600.800.85 钛及钛合金 TA50.600.650.800.85 锌0.650.700.850.90 注: 凹模圆角半径 r26 t 时拉深系数取大值;凹模圆角半径 r2(78)t 时拉深系数取小值。 材料相对厚度 D t 1000.62 时拉深系数取小值;材料相对厚度 D t 1000.62 时拉深系数取大值。 3. 4 拉深次数和各次拉深变形尺寸的确定 确定拉深次数和各次拉深变形尺寸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a. 选定修边余量(按表 1) ; b. 计算毛坯直径 D; c. 先从表 2表 4 中查出拉深系数 m1、m2、m3然后依次计算各次拉深直径: d1=m1D,d2=m2d1,d3=m3d2,dn=mndn1,一直计算到得出的拉深直径小于或等于工件要求的 直径。从计算中,可知所需的拉深次数; d. 确定拉深系数后,为使各次拉深变形程序分配更合理,调整各次拉深系数,使满足: m=m1m2m3mn; e. 根据调整后的各次的拉深系数,计算各次的拉深直径: d1=m1D,d2=m2d1,d3=m3d2,dn=mndn1; f. 计算各次的拉深高度,按式(2)计算: JB/T 69591993 6 hn=0.25( n d D2 dn)+0.43 n n d r (dn+ 0.32 rn) (2) 式中:hn第 n 次的拉深高度,mm; D毛坯直径,mm; dn第 n 次的拉深直径,mm; rn第 n 次的拉深件圆角半径,mm。 4 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4. 1 毛坯直径 D 的计算 计算方法按式(3) ,见图 9。 图 9 有凸缘圆筒形件 D=()()hdrr.rrd.d 121 2 2 2 11 2 4560721+(3) 式中:D毛坯直径,mm; d凸缘直径(包括修边余量) ,mm; d1拉深直径,mm; r1、r2圆角半径,mm; h拉深高度,mm。 4. 2 修边余量 有凸缘圆筒形件的修边余量见表 5。 表 5 有凸缘圆筒形件的修边余量 mm 凸缘的相对直径 d/d1 凸缘直径 d 1.5 以下1.52.022.52.5 附 图 251.81.61.41.2 25502.52.01.81.0 501003.53.02.52.2 1001504.33.63.02.5 1502005.04.23.52.7 2002505.54.63.82.8 2506.05.04.03.0 4. 3 拉深系数和拉深最大相对高度 4. 3. 1 第一次拉深时,最大相对高度 h1/d1,见表 6,极限拉深系数 m1见表 7。 JB/T 69591993 7 表 6 带凸缘筒形件第一件拉深的最大相对高度 h1/d1 凸缘相对直径材料的相对厚度 D t 100 d/Dd/d10.060.20.20.50.5111.51.5 0.581.10.450.520.500.620.570.700.600.820.750.90 0.580.661.11.30.400.470.450.530.500.600.560.720.650.80 0.660.741.31.50.350.420.400.480.450.530.500.630.580.70 0.740.861.51.80.290.350.340.390.370.440.420.530.480.58 0.860.901.82.00.250.300.290.340.320.380.360.460.420.51 0.900.932.02.20.220.260.250.290.270.330.310.400.350.45 0.930.952.22.50.170.210.200.230.220.270.250.320.280.35 0.950.982.52.80.130.160.150.180.170.210.190.240.220.27 0.982.83.00.100.130.120.150.140.170.160.200.180.22 注: 适用于 08、10 钢; 较大值相应于零件圆角半径较大情况,即 r2、r1为(1020)t;较小值相应于零件圆角半径较小情况,即 r2、r1 为(48)t。 表 7 带凸缘筒形件第一件拉深时的极限拉深系数 m1 凸缘相对直径材料相对厚度 D t 100 d/Dd/d10.060.200.200.500.501.001.001.501.502.00 0.541.100.51 0.581.10 无凸缘工作区 0.550.550.51 0.621.200.590.600.550.550.51 0.661.201.300.570.560.540.540.51 0.701.301.400.560.550.540.540.51 0.741.301.500.550.540.530.530.51 0.781.401.600.540.520.520.520.50 0.821.600.510.500.500.500.49 0.861.800.480.480.480.480.48 0.902.000.450.450.450.450.45 0.932.200.420.420.420.430.42 0.962.502.700.380.380.390.390.36 0.982.80.350.350.350.35 注: 表中数值适用于较小的圆角半径,即凸模 r1为(48)t 时;当用大圆角半径时,表中数值可减小(03)%; 当用更小的圆角半径时,表中数值可加大(03)%。 根据材料塑性的大小,上表数值可适当加减: 当 d/D=0.540.78 时,加减不大于 6%; 当 d/D=0.820.98 时,加减不大于 3%。 4. 3. 2 以后各次拉深时,其拉深系数可相应地选取表 2 中的 m2、m3mn值。 4. 4 拉深次数及各次拉深变形尺寸的确定 4. 4. 1 各次拉深设计原则 a. 对于窄凸缘(d/d1=1.11.4)圆筒形件,可在前几次拉深中不留凸缘,先拉成圆筒形,而在以后 JB/T 69591993 8 的拉深中形成锥形的凸缘,最后将其校正成平面。或者在缩小直径的过程中,留下连接凸缘的圆角部 分,在整形的前一次拉深变形中先把凸缘压成圆锥形,在整形工序中再压成平的凸缘。 b. 对于宽凸缘(d/d11.4)圆筒形件,应在第一次拉深时就拉成工件所要求的凸缘直径,而在以 后各次拉深中,凸缘直径保持不变。当材料较薄时,用缩小圆筒直径来达到增加高度,这时圆角半径 基本不变;当材料较厚时,高度保持不变,用减少圆角半径来逐渐减小圆筒直径;当凸缘过大而圆角 半径过小时,先以适当的圆角半径成形,然后按图样尺寸整形。 c. 为了保证以后拉深时凸缘不参加变形,宽凸缘拉深件首次拉入凹模的材料,应比工件最后拉深 部分实际所需材料多 3%10%(按面积计算,拉深次数多时取上限值,拉深次数少时取下限值) 。这些 多余材料在以后各次拉深中,逐次将 1.5%3%的材料挤回到凸缘部分,使凸缘增厚。 4. 4. 2 各次拉深计算程序 a. 选定修边余量,按表 5; b. 预算毛坯直径 D; c. 算出 D t 100 和 d/d1,从表 7 查出第一次拉深允许的最大相对高度 h1/d1的值,然后与工件的相 对高度 h/d1相双,看能否一次拉成; 若 h/d1h1/d1,则可一次拉深成形; 若 h/d1h1/d1,则需多次拉深。 d. 从表 7 查出第一次拉深系数 m1,从表 2 查出以后各次的拉深系数 m2、m3,并预算各次的 拉深直径: d1=m1D、d2=m2d1、d3=m3d2通过计算,即可知道所需的拉深次数。 e. 确定拉深次数,并调整各次的拉深系数,使各次变形程度的分配更合理些; f. 根据第 4.4.1c 条原则,重新计算毛坯直径 D; g. 根据调整后的各次的拉深系数,再计算各次的拉深直径; h. 选定各次拉深的圆角半径; i. 计算第一次拉深高度,并校核第一次拉深的相对高度; j. 计算其后各次的拉深高度。 4. 4. 3 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高度按式(4)计算(见图 9) : hn= n d .250 (D2d2)+0.43(r1n+r2n)+ n d .140 ( 2 1n r+ 2 2n r) (4) 式中:hn第 n 次拉深时拉深高度,mm; dn第 n 次拉深时拉深直径,mm; D毛坯直径,mm; d凸缘直径,mm; r1n、r2n第 n 次拉深的圆角半径,mm。 5 压边力及拉深力的确定 5. 1 压边力的确定按式(5) : Q=Fq (5) 式中:Q压边力,N; F压边面积,mm2; q单位压边力,见表 8 或表 9,MPa。 JB/T 69591993 9 表 8 在单动压力机上拉深时单位压边力的数值 材 料单位压边力 q MPa 纯铝0.81.2 紫铜,硬铝(退火或新淬火状态)1.21.8 黄铜1.52.0 压轧青铜2.02.5 20 钢、08 钢,镀锡钢板2.53.0 软化状态的耐热钢2.83.5 高合金钢,高锰钢,不锈钢3.04.5 表 9 在双动压力机上拉深时压边力的数值 工 件 复 杂 程 度单位压边力 MPa 难加工件3.7 普通加工件3.0 易加工件2.5 注:此表适用于 08、10 号钢等材料。 5. 2 拉深力 圆筒形件第一次拉深: P=K1d1tb(6) 圆筒形件再次拉深: P=K2dntb(7) 变薄拉深件: P=K3dn(tn1tn)b(8) 式中:P拉深力,N; d1、dn首次、第 n 次拉深直径,mm; tn1、tn第 n1 次及第 n 次拉深件壁厚,mm; t材料厚度,mm; b材料抗拉强度,MPa; K1系数,见表 10; K2系数,见表 11; K3系数,对于黄铜取 1.61.8,对于钢板取 1.82.25。 表 10 拉深力系数 K1 拉深系数 m10.550.570.600.620.650.670.700.720.750.770.80 K11.000.930.860.790.720.660.600.550.500.450.40 表 11 拉深力系数 K2 拉深系数 mn0.760.720.750.770.800.850.900.95 K21.000.950.900.850.800.700.600.50 JB/T 69591993 10 5. 3 拉深用压力机吨位的选择 单动压力机: PQP+Q (9) 双动压力机: P1P (10) P2Q (11) 式中:PQ压力机的公称压力,kN; P1拉深滑块的公称压力,kN; P2压边滑块的公称压力,kN; P拉深力,kN; Q压边力,kN。 选择设备的公称压力时,还应考虑设备制造厂家规定的安全系数。 6 压边拉深与不压边拉深的确定 拉深时,按表 12 所列条件,确定是否采用压边拉深。 表 12 压边拉深和不压边拉深的条件 第一次拉深以后各次拉深 拉深方法 D t 100m1 D t 100mn 压 边1.50.61.00.8 压边或不压边之间1.52.00.61.00.8 不压边2.00.61.50.8 7 拉深模的圆角半径 7. 1 拉深凹模的圆角半径 拉深凹模圆角半径的数值见图 10、表 13。 图 10 拉深模圆角半径 表 13 拉深凹模的圆角半径 r2的数值 t dd1 111.51.52233446 102.53.54.04.55.56.5 10204.04.55.56.57.59.0 20304.55.56.58.09.011.0 30405.56.57.59.010.512.5 40506.07.08.010.011.514.0 50606.58.09.011.012.515.5 JB/T 69591993 11 续表 13 t dd1 111.51.52233446 60707.08.510.012.013.516.5 70807.59.010.512.514.518.0 80908.09.511.013.515.519.0 901008.010.011.514.016.020.0 1001108.510.512.014.517.020.5 1101209.011.012.515.518.021.5 1201309.511.513.016.018.522.5 1301409.511.513.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安全培训专家费课件
- 湖北课件配音费用
- 海上船舶救助合同范本:海上救援服务合同
- 健身馆租赁及会员服务合同
- 地下停车场投资租赁合同(含投资回报及风险分担)
- 服饰类剪辑技巧培训课件
- 精细化项目搭建与人才培养协议
- 商业地产项目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协议
- 安装技术培训体系-洞察及研究
- 数字化维修平台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设备安装、维修、调试、验收管理制度
- 医院副主任护师职称竞聘报告
- 2025年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2030AI辅助药物研发创新趋势分析与投资机会评估报告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国考真题(附答案)
- 2025秋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 融资专员考试题含答案
- 企业诉讼案件管理办法
- 成都数字化档案管理办法
-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解读
- 中控室的操作与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