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实践彰显制度优势_第1页
中国扶贫实践彰显制度优势_第2页
中国扶贫实践彰显制度优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扶贫实践彰显制度优势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此前,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阿比吉特班纳吉等三人,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三位学者走出书斋和课堂,通过微观对比实验的方法,找出营养、医疗、教育、金融、治理等因素和贫困的关系,努力帮助贫穷人口,值得肯定。仔细思考这次评奖,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扶贫攻坚,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方经济学。西方发展经济学也一直在寻找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但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化,国家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大量国家陷入贫困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西方经济学没有彻底揭示贫困的根源,至少是出于其两点缺陷:一是缺乏历史视角。贫困首先是一个历史问题,除了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外,重要原因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有不断扩大全球两极分化的趋势。发达国家的发达,和第三世界贫困,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贫穷国家只有实现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才有可能改变这种命运。而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丧失了其早期的历史研究传统,走入过于重视微观、模型化和数理化的窠臼,所以无法真正认识到贫困的历史根源。二是缺乏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贫困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这三位获奖学者关注的饮食、医疗、教育、贷款等问题,是直接影响贫困的因素。但更本质的是,需要通过彻底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消除不断制造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消除贫困的根源;需要强有力的基层治理能力,把群众组织起来,激发他们改变命运的积极性;需要排除各种利益集团对穷人的剥夺。一句话,需要一个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体系。而今天的西方经济学,已经脱离了早期政治经济学的传统,把政治、社会等因素和经济因素割裂开来。因此,他们只能从贫困家庭成员个体状况出发,而无法触及社会和制度问题。所谓贫困经济学,体现的恰恰是“经济学的贫困”。因为这些限制,三位学者虽然做出很大努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找到治理贫困的办法。他们的代表作之一贫穷的本质介绍了许多这方面的例子: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基层没有能力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学校水平低下、商业机构不肯向基层贷款、贫困人口缺乏参与意识、政府软弱或腐败使得扶贫项目难以推进等。尽管依靠慈善组织和外部援助,能够缓解这些问题,但在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的情况下,这些改进仍是杯水车薪。三位学者关注的问题,在中国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让贫困人口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发挥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作用,在发展中国家里较早普及了基本医疗和教育,这些都超越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基层涣散、治理无力的困境。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向绝对贫困宣战,把扶贫攻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每年超过万亿资金投入贫困县乡村,300多万名机关干部奔赴扶贫第一线,特别是全国完成了870万贫困人口的异地搬迁扶贫,仅贵州一个省就搬迁了184.5万“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山区民众,而且保障他们有房住、有学上、有医保、有就业,还能逐步致富。中国扶贫的力度、深度、广度,都远远超过了任何国际组织、慈善组织和商业机构能够达到的水平,过去40多年中国共减少贫困人口8.5亿多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这依靠的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如果三位学者来中国进行深入研究,一定能够更好地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两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