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语文表达技巧、内容、感情复习导学案_第1页
xx届高考语文表达技巧、内容、感情复习导学案_第2页
xx届高考语文表达技巧、内容、感情复习导学案_第3页
xx届高考语文表达技巧、内容、感情复习导学案_第4页
xx届高考语文表达技巧、内容、感情复习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XX 届高考语文表达技巧、内容、感情复习导学案 XX 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三课时导学案 . 具体问题阐释与练习 26、什么是铺垫?请举例说明。 铺垫指的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性格的展示,为主要事件的发生、高潮、结局创造条件而着重对某一内容进行描述和渲染的技法。 铺垫的特征是,它首先是描述和渲染,其次,这些描述和渲染是在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或所抒情感到来之前进行的,其目的是使后来情节展开有一个较好的基础,或者使文章的表现得以扩展。 例如 XX 年四川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 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 “ 入 ” 字和 “ 摩 ” 字的表达效果。 (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2 / 6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 入 ” 字表现出河的生气, “ 摩 ” 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 “ 泪尽 ” 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 “ 望 ” 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 复失地的企盼,一个 “ 又 ” 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其中第二题对诗歌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从为进一步抒情作铺垫的角度作答。 【练一练 6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 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王罔运( 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 2)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 “ 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隘下言表 ”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 : ( 1 )3 / 6 _ _。 ( 2 )_ _。 27、什么是抑扬?抑扬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抑扬,原指音调有节奏地高低起伏,后指一种文章技法。它指的是在褒或贬某一人物或某一事物时,为使人信服,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 (一)欲扬先抑,也称为 “ 抑扬法 ” 。 XX 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题储光羲的咏山泉: “ 山中有流水,借问 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 前两联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关系。首联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颔联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4 / 6 (二)欲抑先扬,又称为 “ 扬抑法 ” 。 如王昌龄的闺怨: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 “ 不知愁 ” ,后面才说她 “ 悔 ” ,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 “ 闺怨 ” 的主题。 【练一练 65】阅读下面这首诗,体会诗中抑扬关系。 次萧冰崖梅花韵赵希璐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答:_ _。 28、即小见大有几种情况?请分别举例说明。 即小见大,一是指写 小的景物来显示大的景象的写法,一是指以小题材反映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 1)以小景写大景法 景物小,可以写得具体,用具体的小景物来显示大的景象,耐人寻味。如 “ 柳叶开时任好风 ” ,柳条上的嫩芽舒放称柳眼,由眼联系到开,指柳条刚展新叶,任春风吹拂,写得细5 / 6 致具体,从而显露出春回大地的景象。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 “ 花复千官淑景移。 ” 上朝要相当的时间,所以看到美好的日影移动。写具体小象,反映出百官上朝时的盛况。杜甫旅夜书怀: “ 风正一帆悬。 ” 风正是顺风,所以一帆高挂,从中显示在大江中驶船景象,要是在曲折的小河里,就不是 “ 风正一帆悬 ” 了。王维终南山: “ 青霭入看无。 ”青霭是一种淡淡的云气,远看有,近看没有,只有在山区里才有这种景象。这些都是即小见大。 ( 2)以小题材反映大问题的写法 以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 “ 不系船 ” 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再如乌衣巷, “ 朱雀桥边野草花 ” ,写昔日人来人往的朱雀桥,今天 又荒凉冷落了。 “ 野花草 ” 往往象征衰败, “ 野 ” 字增添了荒凉景象。 “ 乌衣巷口夕阳斜 ” ,夕阳西下,再点上一 “ 斜 ” 字,何此惨淡? “ 旧时王谢堂前燕 ” ,把 “ 燕子 ” 想象成历史的见证人,似乎信手拈来,却足以使人想起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 寻常 ” 突出了今日与往日之不同,寄托着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全诗落笔于眼前的 “ 野草6 / 6 花 ” 、 “ 夕阳 ” 、 “ 堂前燕 ” 等细小景物,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势倾一时,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练一练 66】读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