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FZ/T 70001-2003 针织和编结绒线试验方法》相比其前版《FZ/T 70001-1991》,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调整:
-
范围扩展:新版标准可能对适用的绒线类型或测试范围进行了扩大,以适应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
测试方法优化:针对绒线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测试,如断裂强度、伸长率、色牢度、纤维含量分析等,引入了更精确或更高效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旨在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指标调整:根据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部分质量指标可能有所调整,例如提高了对某些性能的要求,或者新增了反映当前消费者关注点(如环保、安全性)的测试项目。
-
术语定义更新: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反映行业新术语,标准中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给出了新的或更明确的定义,便于业界统一理解和应用。
-
采样与试样制备:在样品的选取和试样的制备过程中,可能提出了更为详细的操作指导,确保测试过程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
-
环境条件与试验设备:对测试环境的温湿度控制要求及试验所用设备的技术规格可能有了更具体的规定,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标准引用更新:由于基础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更新,新版标准可能引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确保测试方法的先进性和通用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文档简介
F Z / T 7 0 0 01 -2 0 0 3前言 本标准代替F Z / T 7 0 0 0 1 -1 9 9 1绒线、 针织绒线试验方法 。 本标准是精、 粗梳毛针织绒线和编结绒线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与F Z / T 7 0 0 0 1 -1 9 9 1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 针织和编结绒线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为: 适用于纯毛、 毛混纺及非毛纤维仿毛针织绒线和编结绒线 根据产品标准考核项目列出相应的试验方法, 并增加部分非考核项目试验方法; 在引用现行国标试验方法时, 补充列出产品标准考核项 目所需的计算公式; 附录 A是参照国际羊毛局有关标准编写的粗梳毛针织绒线的洗涤方法, 以简单的文字叙述代 替原标准附录 A的表格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纺织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继红、 孙寿椿、 李立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一F J 3 8 3 -1 9 8 1 , F Z / T 7 0 0 0 1 - 1 9 9 1F Z / T 7 0 0 0 1 -2 0 0 3针 织 和 编 结 绒 线 试 验 方 法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针织和编结绒线各项物理指标和染色牢度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纯毛、 毛混纺及非毛纤维仿毛针织和编结绒线。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2 5 4 3 . 1 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 1 部分: 直接计数法( G B / T 2 5 4 3 . 1 -2 0 0 1 , e q v I S O2 0 6 1 : 1 9 9 5 ) G B / T 2 5 4 3 . 2 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 2部分: 退捻加捻法( G B / T 2 5 4 3 . 2 -2 0 0 1 , e g vI S O/ DI S 1 7 2 0 2 : 1 9 9 9 ) G B / T 2 9 1 0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 B / T 2 9 1 0 -1 9 9 7 , e g v I S O 1 8 3 3 :1 9 7 7 ) G B / T 2 9 1 1 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 B / T 2 9 1 1 -1 9 9 7 , e g v I S O 5 0 8 8 :1 9 7 6 ) G B / T 2 9 1 2 . 1 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 1部分: 游离水解的甲醛( 水萃取法) ( G B / T 2 9 1 2 . 1 -1 9 9 8 , e g v I S O / F D I S 1 4 1 8 4 - 1 : 1 9 9 7 ) G B / T 3 2 9 2 纺织品纱条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电容法 G B / T 3 9 1 6 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G B / T 3 9 1 6 -1 9 9 7 , e g vI S O 2 0 6 2 : 1 9 9 3 ) G B / T 3 9 2 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 B / T 3 9 2 0 -1 9 9 7 , e g v I S O 1 0 5 - X 1 2 : 1 9 9 3 ) G B / T 3 9 2 2 -1 9 9 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e q v I S O 1 0 5 - E 0 4 : 1 9 9 4 ) G B / T 4 8 0 2 . 3 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起球箱法 G B / T 5 7 1 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 B / T 5 7 1 3 -1 9 9 7 , e q v I S O 1 0 5 - E 0 1 : 1 9 9 4 ) GB / T 7 5 7 3 纺织品水萃取液p H值的测定( G B / T 7 5 7 3 -2 0 0 2 , I S O 3 0 7 1 : 1 9 8 0 MO D ) G B / T 8 1 7 0 数值修约规则 G B / T 8 4 2 7 -1 9 9 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 氨弧( e q v I S O 1 0 5 - B 0 2 : 1 9 9 4 ) GB / T 8 6 9 6 纱线断裂强力的试验方法绞纱法( G B / T 8 6 9 6 -1 9 8 8 , n e q I S O 6 9 3 9 : 1 9 8 2 ) GB 9 9 9 4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 B / T 9 9 9 5 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 G B / T 1 2 4 9 0 纺织品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试验方法( GB / T 1 2 4 9 0 -1 9 9 0 , n e q I S O 1 0 5 - C 0 6 :1 9 8 7 ) GB / T 1 6 9 8 8 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 G B / T 1 7 5 9 2 ( 所有部分) 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FZ / T 7 0 0 0 1 - 2 0 0 3F Z / T 0 1 0 2 6 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F Z / T 0 1 0 4 8 蚕丝/ 羊绒混纺产品混纺比的测定F Z / T 2 0 0 0 2 毛纺织品含油脂率的测定F Z / T 7 0 0 0 8 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试验方法F Z / T 7 0 0 0 9 毛纺织产品经机洗后的松弛及毡化收缩试验方法3 调湿与试验用标准大气3 . 1 调湿与试验用标准大气: 温度 2 0 士2 0 C, 相对湿度 6 5 %士3 %.3 . 2 预调湿用大气: 温度不超过 5 0 0C, 相对湿度 1 0 %-2 5 %.4 试样的准备4 . 1 抽样及试验数量: 常规试验按产品标准中的试验方法规定抽取; 复验按产品标准中的检验规则规定抽取 。4 . 2 大纹( 筒子纱) 或团绒试样展开暴露在标准大气中进行调湿平衡至少 2 4 h4 . 3 大绞试样用于大绞重量、 圈数、 圈长等试验。4 . 4 如需要, 其他试样可先在 3 . 2 条件下预调湿 4 h ,4 . 5预调湿后 , 试样暴露在标准大气中调湿平衡至少 2 4 h,4 . 6 化纤产品可直接在标准大气中调湿平衡 6 h ,5试验方法5 . 1 回潮率试验 取回潮率试样三份, 每份不少于 2 0 g , 取其中两份试样( 另一份为预备试样) , 按 G B / T 9 9 9 5 测得试样的实际回潮率, 以两份试样试验结果计算平均值。如两份试样所测实际回潮率的绝对值之差超过0 . 5 %, 则应增做预备试样, 以三份试样试验结果计算平均值。5 . 2 重量试验5 . 2 . 1 仪器、 用具 天平( 感量。 . 0 1 g ) 、 八篮烘箱。5 . 2 . 2 试验步骤 取样 1 0大绞( 筒) 或 5 包团绒, 逐绞( 筒) 或逐团称重, 测得试样实际重量并计算平均值。取接近平均重量的一绞( 筒) 或一只团绒, 按 5 . 1 测定试样的实际回潮率。5 . 2 . 3 计算5 . 2 . 3 . 1 公定回潮重量5 . 2 . 3 . 1 . 1 按式( 1 ) 计算大绞( 筒子纱) 或团绒的公定回潮重量, 精确至 。 . 1 g ,G X ( 1 + R )1 + 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式中 : G o 公定回潮重量, 单位为克( g ) ; G平均实际重量, 单位为克( 9 ) ; R 。 - 一公定回 潮率, %; R , 实际回潮率, %。5 . 2 . 3 . 1 . 2 按式( 2 ) 计算试样实际回潮率, 精确至。 . 1 0 0 0尺 , 一G -一 G , X 1 0 0 廿 ,(2 )F Z/ T 7 0 0 0 1 -2 0 0 3 式 中: R试样实际回潮率, %; G , 试样烘前重量, 单位为克( 9 ) ; G 2 试样烘干重量, 单位为克( 9 ) 。5 . 2 . 3 . 1 . 3 混纺产品的公定回潮率的两种计算方法如下:5 . 2 . 3 . 1 . 3 . 1 以干重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按式( 3 ) , 精确至0 . 1 % 0A, R, +A, R, + + A R,1 00(3 ) 式中 : R -混纺产品公定回潮率, %; A-A 2 . . . . . . . 、 A 各混纺原料的干重混纺比, %; 凡. 凡. . . . R ., 各 混 纺 原 料 的 公 定回 潮 率 , %5 . 2 . 3 . 1 . 3 . 2 以公定重量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按式( 4 ) , 精确至。 . 1 %o B, R, B, R, B _ R 一 一 一 一 一 ; ; 一 十 一 一 , 石 一 + + 一 一 一 一 下 不 一 找 1找 ,n 1 十l n n 1 十inn 1 t Inn尺= 月 1月 ,廿 一 一 一 一 下 而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 弓 一 十 + 一一 一 一 、 砚 一 八 、,八 ,八 1 十不 0 o 土 十而 石1 十1 0 0(4 ) 式 中: R混纺产品公定回潮率, %; B -B . . . . . . . . . B各混纺原料的公定重量混纺比例, %; 凡. R 2 . . . . . . . . R 各混纺原料的 公定回 潮率, %。5 . 2 . 3 . 2 重量偏差率 按式 ( 5 ) 计算大绞( 筒子纱 ) 或团绒重量偏差率 , 精确X 0 . 1 %_G 一 G, _ _口“ 一 一 一 一 下 ; 一 一 一 入 土 u u r( 5 ) 式 中: D c 重量偏差率, %; G a 公定回潮重量, 单位为克( B ; G规定重量, 单位为克( 9 ) 。5 . 3 圈长试验5 . 3 . 1 仪器、 用具 绒线圈长量长仪。5 . 3 . 2 试样 取完整的 1 0小绞试样, 试验前勿经任何拉伸。5 . 3 . 3 试验步骤 将调湿平衡后的试样上端套在绒线圈长量长仪上刀形挂板上, 使线圈均匀铺开, 将试样下端套在绒线圈长量长仪下刀形挂板内, 挂上规定重锤, 使下挂板徐徐下降, 至静止状态, 半分钟内记录刻度尺读数, 精确至0 . 1 c m.悬挂重锤( 包括下刀形板自重 1 . 4 k g ) 规定如下: 5 0 g绞2 . 4 k g ; 6 2 . 5 g纹3 . 0 k g ; 1 2 5 g绞-6 . 0 k g .F Z / T 7 0 0 0 1 -2 0 0 35 . 3 . 4计算5 . 3 . 4 . 1 平均圈长 按试验结果计算平均圈长, 精确至0 . 1 c m ,5 . 3 . 4 . 2 圈长偏差率 按式( 6 ) 计算圈长偏差率, 精确至0 . 1 %0 _L, 一 L DL= 二 止- 止二X1 0 0 毛 式 中: 从 圈长偏差率, %; L ,平均圈长, 单位为厘米( c m) ; L规定圈长, 单位为厘米( c m) ,5 . 4 线密度试验5 . 4 . 1 仪器、 用具 。 。 . ,。 . , 。 (6 ) 缕纱测长 器( 纱框周长1 m ) , 绷架、 缕纱圈长量长仪、 八篮烘箱、 天平( 感量0 . 0 1 g ) ,5 . 4 . 2 试样 针织绒线每个试样取样长度规定为: 9 1 t e x 及以上( 1 1 N 二及以下) 、 ( 4 5 . 5 X 2 ) t e x 及以上( 2 2 / 2 N 。及以下)1 0 m ( 圈) 9 1 t e x以下( 1 1 N m以上) 、 ( 4 5 . 5 X 2 ) t e x以下( 2 2 / 2 N 。以上)2 0 m( 圈)5 . 4 . 3 试验步骤5 . 4 . 3 . 1 将已调湿的试样卷装插在缕纱测长器的纱架上( 如试样为纹纱, 则先将试样套在绷架上) , 以正常的速度退绕纱线, 按规定的张力( 0 . 2 5 c N 八e x 士。 . 0 5 c N / t e x ) 摇取所需长度, 打结留头不超过1 c m ,5 . 4 . 3 . 2 将摇取的纱样上端套于缕纱圈长最长仪的挂杆上, 使线圈逐根平行排列, 将试样下端套于加有规定重锤的滑板上, 使其自然下降, 至静止状态半分钟内测得实际圈长, 精确至 。 . 1 c m,悬挂重量( 包括滑板自重 1 2 0 g ) 见表 1 05 . 4 . 3 . 3 逐纹称取试样重量( 称重前应剪去纹纱接头) 。5 . 4 . 3 . 4 按5 . 1 规定测得试样实际回潮率。F z / r 7 0 0 0 1 -2 0 0 35 . 4 . 4 计 算5 . 4 . 4 . 1 公定回潮线密度 按式( 7 ) 或式( 8 ) 计算公定回潮线密度, 精确至 0 . 1 t e x ,N aX ( 1十Ro )只1 0 0 0XKXnX ( 1+R ). 。 . . . , ,. 。 : ( 7 )仅-岛No1 0 0 0 x ( 1 十 Rn ) X肠L, XK Xn . 。 。 。 。 。 - “ “。 : 8 ) 式 中: 从公定回潮线密度, 单位为特克斯( t e x ) ; G , 一试样平均重量, 单位为克( 9 ) ; L 且 一 一 试样平均圈长, 单位为米( m) ; K一一试样圈数; 。一纱线股数; R a 一 一公定回潮率, %; R I -试样实际回潮率, %; G 2 试样烘干重量, 单位为克( 9 ) 。5 . 4 . 4 . 2 线密度偏差率 按式( 9 ) 计算线密度偏差率, 精确至o . I %.。Nn 一 N,f h r = 一 - - 二 二 - - 入 1 V V I V.。 . 。 。 二。 , 。 .-二 ( 9 ) 式中: D p 线密度偏差率, %; N一一公定回潮线密度, 单位为特克斯( t e x ) ; N规定线密度, 单位为特克斯( t e x ) .5 . 4 . 4 . 3 线密度变异系数 按式( 1 0 ) 计算线密度变异系数, 精确至 0 . 1 0 a 二 _ 了 ;(X,- X)2- - x 100 ,. . . . (10 ) 一X 式中: C V 一 线密度变异系数 %; X ; 各缕纱试样重量, 单位为克( 9 ) ; X 试样重量平均值, 单位为克 9 ) ; n 试验次数55 捻度试验 直接 计数法 按G B / T 2 5 4 3 . 1 执行; 退捻加捻法按G B / T 2 5 4 3 . 2 执行( 仲裁试验按G B J T 2 5 4 3 . 1 执行) 。捻度变异系数计算方法同 5 . 4 . 4 . 3 线密度变异系数” 。5 . 6 起球试验5 . 6 . 1 试样织片为单面纬平针组织, 织片密度规格按表 2 规定。5 . 6 _ 2其他拾 GBI T 4 8 0 2 . 3枚行F Z/ T 7 0 0 01 -2 0 0 3表 2线密度八e x ( N . )针 型横 向 / ( 列 / 1 0 c m )纵向/ ( 针/ 1 0 c m)针 织 绒 线1 2 5 X 2 - 1 0 0 X 2 ( 8 / 2 一 0 / 2 )8 3 . 3 X 2 - 6 2 . 5 X 2 ( 1 2 / 2 - 1 6 / 2 )5 5 . 6 X 2 - 3 8 . 5 X 2 ( 1 8 / 2 -2 6 州2 )3 5 . 7 X 2 - 2 5 X 2 ( 2 8 / 2 -4 0 / 2 )8 3 . 3 X 1 一 6 2 . 5 X 1 ( 1 2 / 1 一 1 6 0 / 1 )5 - 6针6 - 8针9 - 1 0 针1 1 一1 2针1 1 一1 2针3 0 士 33 8 士 35 2 士 45 8 士 45 4 士 44 0 士45 4 士 47 2 士 48 2 士 47 8 士 4编 结绒 线粗 绒线细 绒 线4 针6 针2 4 士 23 2 土 33 2 十 34 5 士 4注: ( 2 5 X 2 ) t e x以下( 4 0 / 2 以上) 针织绒线可采用双根进线, 选用适当针型机织片.5 . 7 单纱强力试验5 . 7 . 1 按 G B / T 3 9 1 6 执行。5 . 7 . 2 计算5 . 7 . 2 . 1 按式( 1 1 ) 计算强力变异系数, 精确至 0 . 1 %.二 _ 了 至 更 X 100式中:c V强力变异系数, %;双 一 各试样强力, 单位为厘牛顿( c N) ;F试样强力平均值, 单位为厘牛顿( c N) ;5 . 7 . 2 . 2 试验次数。按式( 1 2 ) 计算纱线断裂强度( c N八e x ) , 精确至0 . 1 c N / t e x .断裂强度( c N / t e x ) =平均断裂强力( c N)平均线密度( t e x )( 1 2 )5 . 8 绞纱强力试验5 . 8 . 1 试样: 编结绒线每个试样长度规定为 5 m( 圈) 。5 . 8 . 2 其他按G B / T 8 6 9 6 执行。5 . 9 纤维含量试验 根据不同原料 成分配 比, 分别选 择按 G B / T 2 9 1 0 , G B / T 2 9 1 1 , F Z / T 0 1 0 2 6 , F Z / T 0 1 0 4 8 ,GB / T 1 6 9 8 8 执行, 并折合公定回潮率计算纤维含量。公定回潮率按G B 9 9 9 4执行。5 . 1 0 含油脂率试验 按F Z / T 2 0 0 0 2 执行。5 . 1 1 甲醛含量试验 按GB / T 2 9 1 2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SAP业务分析师岗位技能要求
- IT管理专员工作计划与系统维护方案
- 办公室文件管理系统优化方案及工作安排
- 灵活用工合同范本
- 药品出口合同范本
- 公路运输押运员应急处理预案
- 产品经理用户反馈报告
- 数字媒体时代编导新技能get
- SAP-HR-顾问项目管理方法论
- 公关部副总监媒体关系与危机管理方案
- 旅游业智能导览系统建设方案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 糖尿病并发症课件
- 市场部管理制度(34篇)
- 2025年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表(乱序版)
- 医院培训课件:《VTE防控》
- 【MOOC】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云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农作物植保工(高级)考试题及答案
- 5.1.3 土地租赁合同
- 学生校服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校园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