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pdf_第1页
硕士学位论文-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pdf_第2页
硕士学位论文-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pdf_第3页
硕士学位论文-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pdf_第4页
硕士学位论文-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学位论文-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1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国际间分工的日益细化, 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往日益频 繁, 物资在国际间的频繁交换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全球化发展。 国际物流的顺畅与否除了跟整 个供应链的协调性高低有关外,还受到海关通关、监管、检验检疫局、边防检查等部门效率 高低的影响。 上海作为我国的最大的对外贸易城市,我国最大的口岸,最近几年,随着国际物流的发 展, 海关的通关业务量急剧增长, 如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通关速度和促进海关 通关一体化协调发展,使之与国际物流的发展相适应,是非常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在这种 情况下,以上海海关通关为研究主体,分析上海海关通关一体化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 相应改革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围绕这一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实证分析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 研究方法,按照以下逻辑层层推进。 首先,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的框架,从理论上阐明了海关通关是国际物流的重要环节, 国际物流的发展必然会对海关的通关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海关通关同时也制约着货物跨越 国境的速度, 解决通关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通关效率对促进上海国际物流的发展有着十分重 要的意义。 其次, 在分析上海海关通关现状的基础上, 对海关通关一体化目前所存在问题和困难进 行分析研究。再次,介绍发达国家如美国、荷兰及日本海关在通关一体化方面的实践经验, 以及发展中国家巴西和加纳海关改革采取的措施以及获得的成果, 为后文提出发展上海海关 通关一体化措施提供依据。 最后, 针对上海国际物流及海关通关一体化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 以完善海关通关一体化并同时适应和促进上海国际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 国际物流,海关通关,一体化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increasingly divison of international labor, the coorperation in different coutrie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Goods quckily exchanged between nations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he smooth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not only depends on the whole supply chains coordination but also the efficiency of customs clearance,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and other related departments. In recent years ,as the largest trade city and Chinas largest port, Shanghais customs clearance are increasing shar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t is quiet significant for shanghai to improve the speed and the harmoniazation of clearence which adjust to the international logoistic while under the premise of keeping the quality .In this case,It means a lot that we choose shanghai customs clearence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to anlyanze the integrati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reform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is problem, this dissertation adopts a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qualitative and qunantative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ogether with standard and demonstration study and work it following this order: Firstly, It propose the research question and framework,and then make a theoretical explaination on that customs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international logistc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s putting high demands on the efficiency of clearance progress, which limits the speed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t the same time. Secondly,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hanghai customs clearance,this dissertation propose the current problems about Shanghai customs clearance integration.Thridly, It introdu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several developing countries customs modernization like Brazil and Ghana,which will be the base of suggestion put forward later.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t 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hat should be taken in customs modernization initiatives of Shanghai Customs,while adapt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3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logisctics. Zhou Guiqin (Industry Economics) Directed by Professor Luo Wenping. KEYWORD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customs clearance,intergration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4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研究问题. 1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2 第二章 国际物流与海关通关关系的理论分析 5 第一节 国际物流与海关通关的相关理论综述. 5 第二节 国际物流的发展对海关通关的要求. 8 第三节 海关通关对国际物流的影响. 9 第三章 上海国际物流重要环节海关通关现状及问题 12 第一节 上海海关通关流程简介及现状. 12 第二节 上海海关通关的国际水平比较. 14 第三节 上海海关通关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18 第四节 本章小节. 23 第四章 上海海关通关可借鉴的国外海关通关模式的启示 25 第一节 发达国家海关通关模式. 25 第二节 发达国家海关通关的启示. 28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海关通关模式. 29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海关改革的经验借鉴. 34 第五章 推进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对策分析 35 第一节 出入境各机构间加强协调和协作,全面深化通关作业改革. 35 第二节 采用风险管理加进口后审查的机制来改善海关的监督和控制. 37 第三节 加强电子通关平台的建设. 39 第四节 加强立法,增强法律法规与行政法令的透明度. 41 第五节 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42 第六节 加强对海关人员的培训. 44 第六章 结论 46 致 谢 47 参考文献 48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1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问题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往来的日益扩大,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 快,物流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各国政府和跨国企业已普遍接受国际物 流的概念, 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并致力于开展国际物流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国际上, 物流产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 标志之一。 国际物流的发展与海关通关的效率有着重要的联系。 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 在国际间合理地流动。 这种物流方式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就是货物在国家间 流动的时候,必须经过国家的大门:“海关”,并且需要办理一系列手续才能继 续流动。货物通关效率高则货物可以快速通过“海关”这个节点,如果通关效率 低,就会使货物在港口、机场滞留的时间长1。货物通关效率的高低并不是简单 地取决于海关的通关速度,而是取决于包括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货主在 内的多个部门的协调程度和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海关通关一体化,应运而生。 上海是我国经济、贸易、金融科技、商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最大的对外 贸易城市。上海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物流一直保持快速发展。上海的海关通关建设 也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列, 因此选取上海作为研究国际物流与海关通关一体化的对 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选取上海为研究对象,分析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 2008 年,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额占近四分之一,海关统计数字显示,2008 年上 海口岸外贸总额突破 6000 亿美元大关,达到 6062.72 亿美元,较 2007 年增长 16.45%,增速回落 4.95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3933.4 亿美元,增长 19.99%,增 速回落 3.2 个百分点;进口 2129.28 亿美元,增长 10.7%。全年来看,2008 年前 三季度,上海口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进入第四季度,特别是 11 月以 后进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 【2】。2008 年上海口岸完成主要指标情况见表 1-1: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2 表 1-1 2008 年上海口岸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3】 项目 2008 年 同比(%) 上海口岸关区进出口货物值总额(亿美元) 6062.72 16.45 出口额 3933.44 19.9 进口额 2129.28 10.7 水运口岸 外贸货物吞吐量(万吨) 27276.9 7.1 进出口国际航行船舶(艘次) 39510 5.4 出入境游客(人次) 112948 20.2 邮(客)船(艘次) 335 3.1 特殊监管区 域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196.7 10.4 出口额 576.3 14.5 进口额 620.4 6.8 数据来源:上海口岸网,笔者整理 从现有的海关通关模式看,上海海关在全国率先对所有进出口货物实施“提 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的通关新模式后,将海运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由 平均 3-5 天缩短为 24 小时,空运进出口货物由平均 3 天缩短为 12 小时。然而与 发达国家相比,比如新加坡通过贸易自动化系统(Trade Net)与港埠自动化系统 (Port Net)对进出口与转运货物进行报关不到 10 分钟即可完成,通关时间也仅 在 15 分钟以内 【4】 ; 加拿大海关与国家铁路公司、 港口、 船公司等联网, 利用 EDI 技术提供高效的通关服务。 从中国通过海运运送到加拿大多伦多的集装箱在抵达 加拿大温哥华港 48 小时之前,其通关手续就可办好,然后在港口换装到加拿大 国家铁路公司的集装箱班列,可以在 4 天之内到达多伦多、芝加哥,在 5 天之内 到达蒙特利尔与底特律,在 6 天之内到达美国的圣.路易斯和新奥尔良,在 7 天 之内到达美国的堪萨斯城, 国际物流畅通无阻 【5】 。 上海口岸通关环节多、 时间长、 效率低,目前还存在着存在较明显差距,具体体现在通关流程、通关结构、通关 要素、通关效率等方面。 在发展上海现代国际物流的过程中, 如何充分利用上海优势资源, 抓住机遇, 切实可行地制定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的设计发展策略,变得非常重要。因此,研 究上海海关通关一体化、提高通关效率对发展国际物流的意义就更加突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通过实地考察上海港,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发挥好 调查研究与问讯相结合理论总结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实证分析与比较分析,尝试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3 创造性的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措施为上海发展海 关通关一体化服务。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调查研究法:本文选取了上海海关、货主、企业为主要采访对象,通过对该 海关有关通关便利工作的职能部门以及监管现场,以访谈、座谈、实地考察等方 式进行调查:同时,笔者还大量收集了海关总署以全国各直属海关通关的实践经 验总结材料,运用系统分析的整体思维方式揭示因果关系,为本论文的完成提供 事实依据。 文献资料法:本文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 内外研究动态,借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 走弯路,为本论文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使本论文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加 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论文分六个部分,具体思路与框架如图 1-2 所示: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4 图 1-2 论文研究框架图 提出问题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海关通关与国际物流关系的理论分析 国际物流与 海关通关相 关理论综述 国际物流的 发展对海关 通关的要求 海关通关对 国际物流的 影响 现 状 分 析 上海海关通关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 三 章 1、 发达国家海关通关模式的经验 2、 发展中国家海关通关改革的启 示 提高上海海关通关一体化通关效率的对策建议 第 四 章 第 五 章 结 论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5 第二章 国际物流与海关通关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国际物流与海关通关的相关理论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国际物流与海关通关一体化相互作用的研究并不多, 主要研究的是相对独立的国际物流或海关通关。 一、国际物流理论综述 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 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 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从国际贸易的一般业务角度来看,国际物流表现为实 现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的过程,即实现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和收取货款,而 买方接单证、支付货款和收取货物的贸易对流条件。 关于国际物流,已有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宏观上的主要针对国际物流产业 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微观上的主要针国际物流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是具体问题 进行分析,比如国际物流运输管理、国际物流配送等问题的研究。 在物流领域硕果累累的丁立言和张铎以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运输和相关知识 为基础,对国际企业原材料管理、全球配送管理、国际物流组织管理、国际物流 整合规划、国际物流信息管理自由贸港区等做了细致的阐述 【6】。栾淑彦在以现 代国际贸易为导向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应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国际物流运作体系 【7】。王斌义分析了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因素,经济全球化、供应链理念促进了 国际物流的发展,同时市场进入限制、配送渠道和金融壁垒阻碍了国际物流的发 展 【8】。于淼、王金斗和王泉泉通过对国际物流基本概念和我国国际物流现状的 描述,分析了今后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9】。姚大伟、林婕和熊红菊分析了 上海发展国际物流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推进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基本思路 【10】。 在第十一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 中国物流与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黎明指 出,要密切关注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推动我国物流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物流 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11】。 物流已是复杂多变的系统,涉及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 信息等多个层面,国际物流是在物流的基础上向外延伸的概念,国际物流系统与 物流系统相比,既是传承又有其独特的构成。如表 2-1 所示: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6 表 2-1 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 【12】 国际物流子系统 职 能 运输子系统 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 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 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求地间的空间距离,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益。 仓储子系统 国际贸易商品就是通过这些仓库的收入和发出,并在中间存放保管, 实现际物流系统的时间效益, 克服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上的分离, 促 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它主要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的。 装卸搬运子系统 对装卸搬运的管理, 主要是对装卸搬运方式、 装卸搬运机械设备的选 择和合理配置与使用以及装卸搬运合理化,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次 数,以节约物流费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心。 外贸加工子系统 出口商品的加工业,其重要作用是使商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不断地扩大出口; 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本国劳动力和部分加工能力, 扩 大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国际物流信息子系 统 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 强; 环节多、 点多、 线长。 所以要建立技术先进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 国际贸易中 EDI 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我国应该在国际物流中加 强推广 EDI 的应用,建设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高速公路。 商品包装子系统 在考虑出口商品包装设计和具体作业过程时,应把包装、储存、装搬 和运输有机联系起来统筹虑, 全面规划, 实现现代国际物流系统所要 求的“包、储、运”一体化。 商品检验子系统商品检验子系统 商品检验也是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 通过商品检验, 确定交 货品质、数量和包装条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如发现问题,可分清责 任,向有关方面索赔。 报关子系统报关子系统 国际物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货物要跨越关境。 由于各国海关的规定 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对国际货物的流通而言,各国的海关可能会成 为国际物流的“瓶颈” 。而要消除这一瓶颈,就要要求国际物流经营 人熟悉各国有关的通关制度, 在适应各国通关制度的前提下, 建立安 全有效的快速通过系统,实现货畅其流。 二、海关通关一体化理论综述 在海关通关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方面是针对中国目前的通关现状,单个港口城市、区域、或整体的通关分 析。上海海关总署提出海关新政:四个“优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海关将 着力优化通关模式、监管体系、管理机制和队伍素质 【13】 ;郑海燕则从海关管理 角度,对中国海关提出的全面建设现代化海关的发展目标,对现行海关管理机制 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建立现代化海关内部管理机制目标取向,从创新 海关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建立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使海 关通关更便利 【14】 ;高翔则研究了空运进口通关效率,介绍了空运进口通关的具 体流程, 在比较中日空运进口通关效率的基础上, 揭示查验率对通关效率的影响, 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随机抽样企业空运进口货物的查验率和查获率进行 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来提高进口通关效率 【15】 。 另一方面是研究国外的先进通关模式和改革方式,葛磊针对 21 世纪的美国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7 海关重组,总结出海关重组的主题是: “人员、程序、合作” ,即:精干的人员, 实用高效的程序,与外界良好的合作 【16】 ;美图海关为解决海关有效监管和迅速 增的围际贸易之间的矛盾,海关组织结构、通关制度和法律均做了改革。茆沁则 对日本海关的制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组织制度和法律体系 【17】 。孙慧在对 我困传统通关模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中外对比,提出了实行“大通关”作业的 新型通关模式 【18】 。特别地,今年来对于海关通关,越来越多的专家注重海关通 关中的风险管理以及海关信息化的建设。王任祥通过对大通关战略意义的分析, 得出大通关必须构建在先进的信息化平台之上, 最后具体描述口岸岸物流信息平 台的功能与作用 【19】 。有从国外的风险管理中获取经验,再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总结出加强海关风险管理,推动海关通关一体化进程的相应措施。 在上海海关通关现行管理体制下,海关通关涉及到多个部门,有协调机构, 如口岸委员会;有中央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国家税 务局、外汇管理局;有地方政府管理的行政机关,如外经贸局;也有商业机构, 如银行、保险公司、船代、货代、报关公司等 【20】 。 “口岸”是跨境贸易发展的产物,原意是指由国家指定的对外通商的沿海港 口。现代意义上的口岸是由古代的港口、商埠、商道和边境关卡演化而来的,是 国家指定对外经贸、外交、文化、旅游和移民往来,并供往来人员、货物和交通 工具出入国(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的通道。又称国门。 口岸由五个相对独立,分工协作的子系统组成: 表2-3 口岸系统组成 【21】 子系统名称 功能 组成部分 口岸综合管理子系 统 负责岸的综合管理协调 口岸管理委员会、口岸党工委等机构 口岸查验子系统 依法对进出境的人员、货物 和交通工具进行检查、检验 和检疫 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边防检查、港务 监督、船舶检验等机构 口岸货源子系统 提供货源 进出口企业或单位 口岸运输子系统 提供各种运输服务 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 口岸综合服务子系 统 提供通关所涉及各类服务 国际货运代理、 外轮代理、 代理报关报验、 保税库、 海关监管库、 涉外金融保险等口 岸特色服务业 “大通关”则是指口岸各部门、单位、企业等,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口岸物 流、单证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顺畅地运转,同时实现口岸管理部门有效监 管和高效服务地结合。它是涉及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外经贸主管部门、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8 运输、仓储、海事、银行、保险等各个国家执法机关和商业机构的系统。实施大 通关,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减少审批程序和办事环节,口岸各方建立快 捷有效的协调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实施科学、高效地监管,以达到口岸通 关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真正实现“快进快出”。 “大通关”涉及的部门相当之多,详见图2-4: 图2-4 口岸“大通关”涉及部门示意图 【22】 第二节 国际物流的发展对海关通关的要求 实践已证明了,一个国家的外向型经济越发达,对国际物流也就是进出口物 流的需求也就越大,对供应链管理水平要求越高。加快国际物流的发展,也必将 能推动一个国家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赋予海关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 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 办理其他海关业务等职能。入世以后,WTO、WCO贸易便利化原则对海关通关 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通关速度无法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 因此,进出口通关速度及其稳定性成为商界关注的重点,它也是众多跨国公 司地区投资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从而成为一个国家吸引国际投资的重要手 段和评判一个国家海关管理制度及其运行体系有效性、可靠性、认同度的重要标 检验检疫 边防 税务局 外汇管理 行政执法机关 消费服务部门 生产经营企业 运 输 仓 储 货 代 船 代 银 行 海关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9 准,乃至影响整个国家投资的软环境。 顺畅的国际物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海关管理制度和手段, 要求海关监 管手段适应与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国际物流发展。海关必须立足 于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实施区域联网,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统一单证数据采集 和标准,通过通关系统的自动化,利用卡口管理的信息化,运用集装箱检查系统 等设备,实施非侵入式查验,提高通关效率,支持国际物流业发展成为上海一个 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节 海关通关对国际物流的影响 一、海关通关在国际物流中的地位 报关子系统和商品检验系统是国际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物流的一 个重要特征就是货物要跨越关境。由于各国海关的规定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对 国际货物的流通而言,各国的海关可能会成为国际物流的“瓶颈”。 海关的管理行为与国际物流过程产生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海关通过口岸 物流和保税物流两方面,对国际物流产生直接影响。口岸物流是国际物流链中的 必经环节,口岸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和投资环境。如 果通关效率低,就会使货物在港口滞留的时间长,降低了国际物流的效率,而国 际物流的效率对跨国公司和物流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现代国际物流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全球采购” 、 “零库存”等经营方 式对国际物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代国际物流的“七大原则”即最适宜的运输 工具、最便捷的联运、最少的仓储、最合宜的包装、最短的时间、最快信息、最 佳的服务就是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提出的最新要求, 同时也是对海关通关提出 的要求。速度和效率成为现代海关通关作业制度得失成败的重中之重。 如何面对新形势,把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运行的规律和特点, 构 筑海关新型的严密、高效、便利的口岸通关和保税监管模式,提高对进出口物流 的监管效率, 是当前海关和其他政府口岸执法以及相关服务部门亟需解决的一项 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研究海关通关一体化的必要性 (一)通关是高速发展经济的需要。 “飞机+鼠标”的国际物流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品的更 新换代越来越快,从生产车间到市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尽量减少库存甚至实 现零库存成为企业界追求的目标。同时,加工贸易已经占据了上海对外贸易的半 壁江山,原材料完全进口,成品全部出口,订单周期往往只有一周 【23】 ,这就对 通关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对现有通关模式进行改革,速度无法提升。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10 (二)海关监管业务的增长要求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海关是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货物的进出口必须在海关的监管下有序地进 行。沿海以及内河的口、保税区均在海关的监管之下,客观地说,海关的报关、 查验等步骤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国际物流的速度; 但是海关的查验又是必不可少 的, 它保证了国际物流健康、 有序的进行。 快速性和安全性存在着二律背反关系。 因此,海关在国际物流中是制约其流通速度,同时保证其健康的流通环境和正常 物流秩序的监管机构。 (三)贸易便利化的要求。 我国已经加入多个国际和多边经济组织,例如世贸组织(WTO),亚太经合组 织(APEC),世界银行等等。这些组织设立的宗旨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贸易便利 化,简化海关手续。贸易便利化是贸易程序的简化,它包括从订货到付款过程中 的每一个环节。通关是贸易便利化链条的重要环节,通过采用简化通关程序和借 助网上服务等手段,可以实现整个贸易链中主要环节的便利化。因此,大通关是 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的基本要求。我国海关全程参与了这些组织协定制定过程, 并承诺多边或双边海关减少通关环节,加快作业流程。 上海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新的形势下,海关既 面临难得的机遇, 也将长期面临日益增加的进出口贸易量与海关监管资源有限的 突出矛盾和海关监管“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重”的严峻挑战。如何实现 严密监管,方便进出,寻找快速性与安全性的最佳结点是上海海关面临的一道新 课题。 上海海关应积极探索与现代物流相融合、 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海关新思路、 新模式、新手段,维护公平有序的国际物流发展的环境。 三、影响海关通关效率的主要因素 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合理地流动。 这种物流方式中有一个不可忽 视的重点就是货物在国家间流动的时候,必须经过国家的大门:“海关”,并且 需要办理一系列手续才能继续流动。 货物通关效率高则货物可以快速通过 “海关” 这个节点,如果通关效率低,就会使货物在进出口港口滞留的时间长 【1】。货物 通关效率的高低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海关的作业速度,而是取决于包括海关、港 口、商检、货主在内的多个部门的协调程度和整个系统的效率。所以对影响货物 通关效率的因素进行合理适当的分析又是十分必要的。 通关是由不同的组织机构完成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过程,它涉及的单位多、 环节多且互相影响关效率的高低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海关的作业速度, 而是取决 于包括海关、商检、港口、货主在的多个部门的协调程度和整个系统的效率。可 以说,影响通关的问题主要在于海关,但又不全部于海关。 从宏观上看,影响货物通关程序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为法律法规环境、外部环 境、组织因素商业过程四个方面。如图2-6;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11 图2-6 影响货物通关的主要因素(宏观) 【24】 从微观上看,则包括风险管理问题、系统问题、资源管理、数据管理问题、 机构间的问题等具体问题。如图2-7。 图2-7影响货物通关的主要因素(微观) 【24】 商业过程商业过程 流量(年进出口量) 效率 各种类型转口之间的关 联性 自动化程度 组织因素组织因素 组织结构 信息系统环境 资源管理/分配 人员与文化 能力与资格 有效的货物监管意味着: 使过程时间最小化 改善风险管理 提高生产力 风险管理问 题 责任问题 伙伴关系 问题 平衡多项政 策的问题 系统问题 资源管理 问题 数据管理 问题 机构间的问题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 国际竞争对贸易的需求 来自其他港口的竞争 监控与便利的矛盾 不同的用户需求 法律法规环境法律法规环境 可能的灰色区域 法律的相关因素 执法的主体和程序 最低标准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12 第三章 上海国际物流重要环节海关通关现状及问题 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对上海口岸的通关能力造成巨大压力, 受全球经济一体 化以及国际物流快速发展的影响, 上海各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对海 关通关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海关通关存在的问题成为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一个 瓶颈,当然也是发展的机遇。口岸工作效率低下对开放型经济的制约问题受到上 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本章将就上海市海关通关一体化现状进行分析, 并与国际先进通关国家定量 比较,认识到差距的存在。海关通关一体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具体长期性、阶 段性和复杂性,目前采取的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通关效率,对国际物流 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 上海海关通关存在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而且在实施海关通关一体化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的新的问题。 第一节 上海海关通关流程简介及现状 一、上海海关通关流程 上海海关现行的通关流程由三大部分组成1、通关前企业评估管理,2、 现场通关管理,3、通关后复核稽查管理。 海关通关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电子审单系统、查验布控系统、支持决 策系统、企业管理制度、和事后稽查系统。电子审单系统、查验布控系统属于现 场通关的作业系统,直接影响到通关的各项环节及通关速度,支持决策系统的主 要功能是为电子审单系统和查验布控系统提供信息支持与辅助决策作用; 企业管 理制度为通关前提供企业资信评估管理, 事后稽查系统是指海关对企业通关后的 复核稽查。 各个子系统都属于通关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共同完成海关 “监管、 征税、统计、缉私”四大职能 【20】 。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13 图 3-1 上海海关通关业务基本流程图 【25】 二、上海海关通关一体化现状 自2001年起, 上海口岸先后提出了 “提前报检、 提前报关、 实货放行” 、 “快 速通关”、“便捷通关”,特殊监管区域如松江出口加工区“快速通关”、外高 桥保税区“直通式”、“三高一大”企业“便捷通关”,空运进口货物通关提货 时间分别在4、6、8小时内完成等各类通关新模式,这些新型通关模式正在逐步 扩大覆盖范围。非特殊监管区域企业,2005年8月1日起,上海还在全国首创了对 出口加工区海运出口集装箱整箱货物正实行“一次报关”的作业模式。上海市以 电子口岸建设为契机,实施“大通关”工程,建立“大通关”工作协调机制,积 极推进“大通关”工作 【26】 。 近年来,上海“大通关”工作不断地深入和完善,2003 年 10 月 1 日起,在 上海市政府的协调下,上海海关、检验检疫局、海事、边检等口岸单位在上海航 运交易所、浦东国际机场等主要场所和口岸实施“52 天”通关工作制,即海 关在双休日、节假日按照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不变的要求,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 手续,大大缓解了信息流、人流、货物流拥塞的“星期五现象”,实现了上海市政 府提出的上海口岸“365 天,天天能通关”的目标 【27】。上海口岸试行“5+2 天” 工作制,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了上 海周边地区企业的欢迎。 相当一部分江浙企业表示今后将选择在上海办理通关手 续。天天通关使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企业进出口先行受益。 电子 报关 数据 审 单 处 关税职能部门 普 通 报 关数据 高 风 险 报 关数据 客 户 协 调 员 报 关 数 据 现 场 海 关 审查放行 经审查,不能接受申报, 实施估价 涉及疑难问题 存在伪满报价嫌疑 快速通关企业直接放行 稽查部门 电子 报关 数据 审 单 处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14 上海已将进出口通关系统由 H883/EDI 切换至 H2000, 2007 年 12 月 27 日率 先启动分类通关,2008 年试行出口货物分类通关,2009 年进行进口货物分类通 关改革试点。目前上海市正在继续深化大通关工作扩大无纸通关试点范围。截止 2008 年底, 上海海关业务现场共受理出口报关单 857.9 万份, 海关对近 86%的报 关单实施快速放行,37 家企业试行“无纸通关,企业单证暂存”的新型通关模 式,平均通关速度较 2007 年提高 37% 【27】 。 表3-2 实施大通关前后口岸工作效率情况 【28】 方式 “大通关”前 “大通关”后 海运进口 3-5天 24小时 海运出口 3-5天 24小时 空运进口 3天左右 12小时 空运出口 3天左右 12小时 数据来源:亿通网,笔者整理 上海海关通关的目标是:到 2012 年,建成覆盖口岸各相关政府部门、企事 业单位的上海电子口岸政务外网基础网络; 口岸作业单证电子化率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口岸电子支付比例达到 80;实现特殊监管区域、港口码头、其他物流 园区之间网络的互联互通,上海电子口岸网络与长三角以及长江流域其他口岸、 国际主要口岸联网,实现航空枢纽港的机场生产系统平台、机场集团管理系统平 台和机场集团对外服务平台的集成,空港信息化达到世界主要枢纽港水平;完成 洋山区域信息化建设,整体信息化水平达到世界枢纽港先进水平;形成上海口岸 统一、完善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和应急联动机制 【26】 。 第二节 上海海关通关的国际水平比较 在实行若干海关通关措施后,上海的海关通关一体化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目 前,上海海关通关水平已经走在中国的前列,然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上海海 关通关一体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准,通关流程便捷,通关要素相互衔接良好,通关 成本合理。因此,将上海海关通关与世界先进国家进行定量的比较,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以下章节将具体阐述。 此章节所介绍的 LPI、ETI 指数相关内容,出自于世界银行和世界经济论坛 报告,该报告是关于国际物流的权威性材料,数据充分,内容全面而新颖,对研 究上海海关通关与世界先进国家定量比较相当有帮助。 一、LPI 及 ETI 指数简介 一些国际机构为推进贸易便利化与帮助国际贸易物流欠发达的国家改进物 流效率,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世界银行及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为了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15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对全球各国(地区)的物流绩效进行了研究与比较,以便为 国际贸易物流相对落后的国家(地区)提供标杆比较与改革的指导。世界银行与 世界经济论坛已经相继发布相关指数,其中世界银行 2007 年首次发布了物流绩 效指数(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 - LPI) 、世界经济论坛 2008 年首次发布了贸 易便利指数(Enabling Trade Index ETI) 。 以下 LPI 与 ETI 指数, 出自国际权威的世界银行与世界经济论坛组织, 对比 较上海国际贸易物流差距,推进上海国际贸易物流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比较中 的数据是国家(地区)为单位,上海是我国国际贸易的最大口岸,因此以上国际 比较中中国的数据,也代表了上海的状况。 二、上海 LPI 指数国际排名 物流绩效指数(LPI)揭示了各个国家(地区)在物流领域的差距,通过借 鉴第一手的国际物流专家们的知识,LPI 描绘了物流绩效的综合框架,包括边境 管理、物流成本、基础设施质量、追踪货物能力、货物到达目的地的准时性以及 各国物流产业的能力等。具体分为以下七个领域,见图 3-3: 图 3-3 国际贸易物流绩效指标(LPI) 与细分指标的构成 从图 4-3 中可看出, 海关和其他边境管理机构通关的效率在 LPI 中处于首当 其冲的要位。 LPI 利用五点尺度总计了 5000 多国家的估计值,它的测评值由一个数值表 细分项目与指标 国际贸易 物流绩效指标 (LPI) 海关和其他边境管理机构通关的效率 运输和通讯基础设施的质量 国内物流产业的能力 国际运输的方便性和成本 货物跟踪能力 国内段物流成本 货物到达准时性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16 给出,绩效用 5 个等级来评估(1 是最低的分数,5 是最高的分数) 【29】 。 表 3-4 LPI 全球前 15 及中国等排名 排名 国家或地 区 综合物 流绩效 指数 排 名 国家或地 区 综合物 流绩效 指数 排 名 国家或地 区 综合物 流绩效 指数 1 新加坡 4.19 8 中国香港 4.00 15 芬兰 3.82 2 荷兰 4.18 9 英国 3.99 19 新西兰 3.75 3 德国 4.10 10 加拿大 3.92 21 中国台湾 3.64 4 瑞典 4.08 11 爱尔兰 3.91 25 韩国 3.52 5 奥地利 4.06 12 比利时 3.89 27 马来西亚 3.48 6 日本 4.02 13 丹麦 3.86 3030 中国中国 3.323.32 7 瑞士 4.02 14 美国 3.84 40 印度 3.07 来源:2008LPI 世界银行报告,笔者整理 以上是利用国际贸易物流绩效指数(LPI)对上海(我国)与国际贸易物流 世界一流的国家,及与上海国际贸易物流相关及可能形成竞争性的国家(地区) 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上海在国际贸易物流绩效上的差距。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对比海关管理绩效。如图 4-5 所示: 图 3-5 海关管理绩效的比较 注:1、世界上国际贸易物流绩效一流的国家选择:荷兰、新加坡。 2、与上海相关的国家(地区)选择: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 湾。根据 LPI 的 5 点打分(1 分最低,5 分最高) 三、上海 ETI 指数国际排名 贸易便利指数(Enabling Trade Index-ETI)一个综合衡量一国货物运往另 一国的过程中政策因素和服务水平的指标, 它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增强世界各国对 影响贸易发展因素的重视。同样,我们可以从 ETI 的细分指标中看出,边境管理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上海国际物流发展的海关通关一体化研究 17 是其三大版块之一,其中,海关管理效率、透明度以及进出口流程的效率又构成 了边境管理的具体内容。 图 3-6 贸易便利指数(ETI)中有关国际物流的指标构成 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给出了全球 118 个国家中的贸易便利指数(ETI)以及 各个二级指标的排名和得分情况。ETI 利用七点尺度进行估计,它的测评值由一 个数值表给出,绩效用 7 个等级来评估(1 是最低的分数,7 是最高的分数) 。中 国目前处于第 48 位,与第一位香港相差 1.95 分 【30】 。 表 3-7 ETI 全球前 15 及中国等的排名 排名 国家(地区) 分数 排名 国家(地区) 分数 排名 国家(地区) 分数 1 中国香港 6.04 8 德国 5.58 15 奥地利 5.42 2 新加坡 5.71 9 瑞士 5.58 16 英国 5.30 3 瑞典 5.66 10 新西兰 5.52 19 法国 5.20 4 挪威 5.65 11 荷兰 5.51 21 中国台湾 5.15 5 加拿大 5.62 12 卢森堡 5.50 24 韩国 4.95 6 丹麦 5.62 13 日本 5.43 4848 中国中国 4.254.25 7 芬兰 5.61 14 美国 5.42 71 印度 3.74 来源:2008ETI 世界银行报告,笔者整理 贸易便利指数 中有关国际物 流绩效的指标 边境管理 一级细分指标 运输及通信 等基础设施 海关管理的透明度 实体安全性 海关管理效率 运输设施的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