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SH 0046-1996 803系列降凝剂》与《SH 0046-1991》相比,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质量指标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技术要求部分,《SH 0046-1996》增加了对产品外观的要求,并明确了产品的颜色范围,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此外,对于降凝效果的评价标准也有所提高,新增了更严格的性能测试条件,旨在保证降凝剂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下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其次,在试验方法上,《SH 0046-1996》引入了新的检测技术和手段,比如采用更加先进的仪器设备来进行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这不仅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简化了操作流程,使得检测过程更加高效便捷。

再者,针对质量指标,《SH 0046-1996》细化并严格化了一些关键参数的标准值,包括但不限于闪点、密度等重要物理特性,以及抗氧性、腐蚀性等安全环保相关属性,以适应当时日益增长的安全环保需求和技术进步趋势。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1996-05-24 颁布
  • 1996-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SHT 0046-1996 803系列降凝剂.pdf_第1页
SHT 0046-1996 803系列降凝剂.pdf_第2页
SHT 0046-1996 803系列降凝剂.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SHT 0046-1996 803系列降凝剂.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S H/ T 0 0 4 6 - 1 9 9 6. J 盛 . 曰.oli舌 本 标准是对S H 0 0 4 6 -9 1 ( 8 0 3 A降凝剂 进行 修订并系列化。1 9 9 1 年 发布的8 0 3 A 降凝剂只有一个品种,本标准又增加了8 0 3 B降凝剂品种。新制定的系列产品的质量指标,T 8 0 3 A除对机杂、有效浓度和水分作适当修改外,基本保持 S H 0 0 4 6 -9 1 的指标;T 8 0 3 B除对合格品的粘度作适当修改外,其他按 8 0 3 B降凝剂的鉴定证书规定的指标制定。标准按 G B / T l . 1 -1 9 9 3 规定编写,试验方法尽可能采用我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本标准实 施之日 起,同 时代替S H 0 0 4 6 -9 1 0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兰州炼油化工总厂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兰州炼油化工总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文轩、肖承瑶、王永棋。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 H/ T 0 0 4 6 - 1 9 9 68 0 3系 列 降 凝 剂代 替 S H 0 0 4 6 - 9 1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 a烯烃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再经后处理得到的 8 0 3系列降凝剂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所属产品按粘度大小分为 8 0 3 A降凝剂( 代号 MA) 和 8 0 3 B降凝剂( 代号 T 8 0 3 B ) 两个品种,T 8 0 3 A分子量较大,运用于内燃机油、车轴油及其他润滑油中,T 8 0 3 B分子量较小、剪切稳定性较好,除运用于内燃机油等油品外 ,还可用于液压油等油品中,两个品种的降凝度相当。引用标准G B / T 2 6 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G B / T 2 6 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 B / T 2 6 7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 开口杯法)G B / T 5 0 8 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G B / T 5 1 0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 B / T 5 1 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重量法)G B / T 3 5 3 6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 B / T 4 7 5 6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 手工法)S H / T 0 0 3 4 添加剂中有效组分测定法S H 0 1 6 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 H / T 0 5 0 5 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 超声波剪切法)注:除非在标准中另有明确规定,上述标准都应是现行有效标准。技术 内容3 . 1 8 0 3 系列降凝剂按粘度大小分别定为 T 8 0 3 A和 T 8 0 3 B两个牌号,本标准中所属产品按质量分为一等品和合格品。3 . 2 技术要求表 18 0 3系列降凝剂的详细要求 质量 指标项目T 8 0 3 AT 8 0 刁 B试 验方 法一 等 品 合 格 品一 等 品 合 格 品外 观运动粘度( 1 0 0 0 C) , m m 2 / 。 不大于闪点( 开口) , 不低于橙 黄 色 液 体橙 黄 色 液 休4000 5000135 120 1500 2300135 120 目测。 G B/ T 2 6 5G B / T 3 5 3 6)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 9 9 6 - 0 5 - 2 4 批准1 9 9 6 - 1 2 - 0 1实施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S H/ T 0 0 4 6 - 1 9 9 6续表项目质 量 指 标试 验 方 法T 8 0 3 AT 8 0 3 B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机械杂质, %( m/ m)不大于0 . 0 60. 1 00. 0 60 . 1 0G B / T 5 1 1 3 1灰分, %( m/ m)不大于0 . 1 00. 1 50. 1 00 . 1 5G B / T 5 0 8 0 1水分, %( m/ m)不大于0 . 0 30. 0 5。 0 30 . 0 5GB / T 2 6 0有效组分, %( m/ m)不小于3 53 03 53 0S 日广 】 0 0 3 4降凝度, 不低于1 8巧1 81 6G B / T 5 1 护)剪切稳定指数( S S I )报 告报 告附 录 A注 :1 ) 将试样注人5 0 . 1 . 量筒中,在室温下观察。2 )闪点允许用G B / T 2 6 7进行测定,但仲裁试验时以G B / T 3 5 3 6为准。3 ) 加l o g 试样于1 0 0 g H V I 1 5 。 基础油中, 用G 3 漏斗过滤,其他操作条件按G B / T 5 1 1 进行。4 ) 灰分测定取样为l o g ,其他操作按G B / T 5 0 8 进行。5 ) 向 凝点一 巧( 士 1 G ) H V I 1 5 0 基础油中加人1 %的 试样,测定其凝点, 试样凝点的降低即为降 凝度。4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规则按 S H 0 1 6 4 进行。5 取样取样按G B / T 4 7 5 6 进行,取 1 L 作检验及留样用。4 1 1S H/ T 0 0 4 6 - 1 9 9 6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剪切稳定性指数( S S I ) 本方法是加人相当于1 % 干剂的T 8 0 3 B 到H V I 1 5 0 ( 或M V I 1 5 0 ) 基础油中,测定剪切稳定性指数,试验方法按S H / T 0 5 0 5 进行, 其结果 按下式计算: S SI( I0 0 9C ) = 思 10 0 一 (A 1 )式 中: V ; 油 品 剪 切 前1 0 0 时 的 粘 度, n lm 2 / s ; V )一油品剪切后1 0 0 时的粘度, m m / s ;V o I -I V I 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