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绎寻思事理通达_第1页
潜绎寻思事理通达_第2页
潜绎寻思事理通达_第3页
潜绎寻思事理通达_第4页
潜绎寻思事理通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潜绎寻思事理通达 作者 王显春 /杨东辉 内容 谈普教高中、高教文科议论文的写作教学 议论文的写作教学,是当代普教高中和高教文科教学的重头课,要完成这一使命,达到预期的目的,除了以古今优秀的范文为样板,指导学生从客观现实出发进行潜绎寻思,产生独特的中心论点之外,还得从所论事实中找到它们通达事理的内在联系,以朴实无华的文采,求其文气与思辩的高度统一。 一、潜绎寻思立主脑 议论文的主脑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问题持执的观 点、见解和主张,也可以说是作者在全文中所提出并且于以证明的那个总的主张、总的观点、总的判断。中心论点既是全文的灵魂和主脑,也是全文结构的枢纽,它始终贯串全文,使全文各个部分保持密切联系、成为有机整体的思维线索,所以确立议文的中心论点(主脑)是其成败的关键。 程子说:“后生博闻强记不足畏,惟潜绎寻思乃足畏。”(程氏遗书卷一)“潜绎寻思”的过程是作者洞察2 / 6 幽微、穷究物理以立主脑(中心思想)的过程。主脑立,则为兵卫的辞章必集,议发胸臆也就自然得心应手、雄辩有力。贾谊之作过秦论,是苦思六国破灭而秦 又复亡之因果以作前车之鉴;韩愈之作原道,是有感于儒家正道之不行而力辟佛老;柳宗元之作封建论,是缘于分封制的残余使唐室衰微而倡中央集权制;顾炎武之作与友人论学书,是因其洞察宋明理学虚假之弊而主张“经世治世”的朴学;章炳麟之作革命军序,是沉淀二百余年反清情绪的火山暴发;鲁迅之作“友邦惊诧”论,是发端于国民政府听命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愤怒呼喊;毛主席之作改造我们的学习、“友谊”还是“侵略”,是出于党内学风不得不更治之和有愤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谎言。可见,古今那些议论巨手们,无不是从对社会历史 的长期观察而得开阔的眼界,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潜绎寻思而立出鲜明正确的主脑的。 议论以主脑为帅,字句为兵,帅强而兵无使不从。主脑立,则挥兵布阵,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超然独鹜,众所莫及,这不能不是高中和大学议论文教学中当用大力之处,史学家班固称张衡两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后汉书张衡传),其命意也就在于此。 二、事理通达见雄奇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在有贵理而不务华的中心论点的同时,还要有证明中心论点准确独到的论据,这个论据3 / 6 就是事实和理论,对论 据本身的要求是“考引事实,不使差忒”。(洪迈客斋随笔)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正确的过程叫论证,对论证的要求是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逻辑联系,于逻辑推理中通达事理以见雄奇。论证犹如劈薪,贵在破理,反之,越理而横断,则雄奇尽失。 中心论点的位置缘情而定 论证的方法很多,但作为主脑的中心论点的摆法、证法,却又是缘情而定,不可忽视。就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而言,无非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对高中生来说,写议论文应提倡把中心论点放在开头,开宗明义,纲举目张,其原因有三:一是高中生由于知识识力 的不足,很难写出那种中心论点恰到好处的中间出现和水到渠成的最后出现的文章;二是一开始就明白地提出自己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既可避免无目的信手乱写,亦可克服全文无中心论点而含混不清的弊病;三是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议论中心一经明确,就可处处留意,句句围绕,必然言简意赅,主题突出,论证说明也就自然不在话下。 把中心论点置诸文首的论证方法虽好,但对高校文科学生,如果一味把它作为单一的技法又未免有些偏颇,层次低者尚可依就,层次高者则往往又不以此为满足。他们由高中步入大学,其阅历和知识的增长,也已能用锐敏的眼光去审视社会现实,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分析事物,因而“论4 / 6 是非”、“定从违”也就显得复杂和隐晦起来,他们或学封建论,标举史实,正反对比,置“黜分封,倡集权”的中心论点于文中;或学过秦论,从秦由强而灭六国而又复灭的论述末尾推出“仁义不施,攻守势异”的中心论点。其为文虽不及两篇范文那样曲折盘旋,飘忽变化,但在指点江山、评判是非上,多少会带点贾、柳的豪迈文气。 但是,在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的缘起和发展,都是由互存的特定条件所决定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从纠不正学风而发,开门见山的提出中心论点,自由驰骋于批判各种不正学风之中,结穴于问题的解决,自然周到,指导现实。封建论与过秦论之“黜世”和“补世”的中心论点,有碍皇权,惧罹世网,只得与山石曲折,随事论理,把它置于文中和文末,同样收到了雄奇明快的效果,亦不失为议论文之上乘。 三种基本论证方法 在议论文写作中,摆正和处理论点和论据的逻辑关系,以充分有力的论据证实中心论点的正确是至关重要的。论 点是主体,论据是肌肤,围绕主体,慎密连通,于有机的形体中所透出的神魂则自然状观。论点是观点,论据是材料,只有通过论证才能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材料从实际中来,观点是对材料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占有充分的材料才能议而不空,有了正确的观点才能统帅材料。在一篇议5 / 6 论中如果体现了这些,自然也就能够达到论证的深刻与雄奇了。 论证的方法很多,举其要者则有例证、引证、对比、因果、引申、类比等等,但在高中学生中易于掌握、得心应手的还是例证、引证、对比三种,对这三种基本论证方法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阶段学生能否扩其 胸臆、展其才思的成败。 例证是列举事实以阐明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习惯的说法是“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即是摆出一个或几个事例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改造我们的学习就从“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学习马列主义”三个方面,摆出若干不良学习态度和制度的例子,有力证明了“此种学风非改造不可”的中心论点。列证事例的多寡依文理而定,举一例而文理不显则可再举。对事例的要求必须是概括的,典型的,失去概括,必叙多于议;放弃典型,必为蔓枝,不仅文体变异,而且“论是非,定从违”的功能也会全失。例证所举事例要与中心 论点有必然的联系,联系紧密就事理通达,雄辩有力,否则,则事理难合,不攻自破。 以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作为理论依据证明中心论点正确的论证方法叫引证,马、恩、列、斯、毛等伟人及孔、孟、韩、柳、欧、苏等文化名人的哲理名言,无不在其引用之列。引用名言警句要因事而求理,因理而援引,6 / 6 在事理难明之时起到“处利害,决嫌疑”的作用,把所持的中心论点推上理正而意远的境地。与友人论学书议发宋明理学家们不务实学之弊以求朴学之理,援引孔子、颜渊、子夏等儒学大师“行己有耻”、“好古敏求”、“博我以文”、“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的名言,驳倒虚假的理学,把正统的儒学扶上了“经世治世”的宝座。其引证则为破薪而理显,刚毅而雄辩。引用名言警句要简约,要恰到好处,若一味以装点门面为能事,则堕入庸俗之列,须知引用而无辩诘处,正是尘土逼人之处。 对比是用历史事实或过去的现象与当前的情况作纵的比较,或用两种对立的事物作横的比较的论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