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答案及试卷分析_第1页
xx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答案及试卷分析_第2页
xx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答案及试卷分析_第3页
xx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答案及试卷分析_第4页
xx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答案及试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9 XX 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答案及试卷分析 XX 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答案及试卷分析 A 卷 一、 7.( 1)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 2)狼也很狡猾了,但是一会儿就都死了。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8.略 现代文阅读: 9.燕窝采集者的贪婪自私和作者对这种无情掠夺的谴责与不满。 10.承上启下 (答 “ 过渡 ” 也对 ),由上文对燕子的描写转入下文对为了事业而付出巨大牺牲的科学家、艺术家等 的热情赞美。 11.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答 “ 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或 “ 生命的残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 ” 也对。(如未结合自身实际扣 1 分) 12.参考答案: “ 斯科特一行 ” 和 “ 燕子 ” 的伟大在于2 / 19 为追求理想的执着不懈、坚韧不拔、无所畏惧的可贵精神;二者的 “ 悲剧 ” 是指在通往完美的路径中遭遇曲折、危险、痛苦,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因此, “ 伟大 ” 与 “ 悲剧 ”用在一起并不矛盾。举例:正如音乐巨人贝多芬, 26 岁时双耳失聪,这对于一个醉心于音乐创作的来说无疑是莫大 的打击。但是,贝多芬并未被挫折与不幸所击败,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创作出享誉世界乐坛的音乐作品,如命运交响曲等,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B 卷 诗歌鉴赏 1.不能。因为 “ 窜 ” 有流窜、逃窜之意,用在此处表示诗人被流放的自嘲、抑郁和辛酸。换成 “ 行 ” 字则显得比较悠然,所以不能换。 2.略 文言文阅读 3.以 . 为异( 2)穿( 3)估计,考虑( 4)最终 4.( 1)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 2)孝绪说: “ (虽然是)亲戚但是没有结党, 为什么会因此事获罪呢? ” 5.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6.略 7.林黛玉、贾宝玉(贾惜春)、薛宝钗(写出任意两个得满分) 现代文阅读 3 / 19 8.“ 我 ” 帮助农场主采摘果实,见到果树在春天来临时的不同状态,因而生发出人生的感悟。 9.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早春来临时的景象,如 “ 喧哗的芽 ” , “ 嫩绿的枝桠 ” 等,以此句表现出对春天来临之早的欣喜,(如未结合原文扣 1 分) 10.( 1) A 句使用了景物描写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深秋(初冬)枯枝图,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 ,烘托了作者心中的惋惜和怅然之情。( 2)略 11.( 1)这里的 “ 泪水 ” 比喻痛苦、磨难或挫折, “ 肥料 ” 比喻破茧成蝶后的收获或新生,整句话告诉我们要百折不挠,要生于忧患,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磨难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2)要能结合自身实际体验作答,要举自己的实例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是如何战胜困难化泪水为肥料的。( 3)如:贝多芬失聪,遭遇生活的种种打击,但不向命运低头,终谱写出命运交响曲等大批名曲,成为享誉世界的音乐家。再如勾践亡国后卧薪尝胆终于打败吴国化泪水为肥料。 12.( 1)应该答出以下 两个方面: a 书籍是精神粮食,是正确的思想导航,是人的心灵指南(即书本身的作用特点)( 2 分); b 囚犯们在专注的读书活动中,可以得到有效的教育感化,逐步获得心灵的自我救赎(即读书的作用)( 2)评分依据为: a 主题鲜明,针对性强; b 修辞使用恰当。示例:a 让我们进入书的世界,寻觅解放自我的途径。 b 读书吧,4 / 19 好书将成为你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要求答出: a 推荐的书名,主要内容,主题,主旨; b 囚犯读这本书后,会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或者感化。 初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阅卷分析 A 卷 16 题(基 础题,均不该被扣分) 7 题: 得分情况:平均得分 3 分 失分原因:( 1)翻译漏字:并、如故、亦、矣、而; ( 2)错别字:把 “ 已 ” 错写为 “ 以 ” 或 “ 己 ” ;把 “ 狡猾 ” 错写为 “ 狡滑 ” ; 把 “ 计谋 ” 错写为 “ 记谋 ” ;把 “ 兽 ” 字中的 “ 口 ” 写成 “ 日 ” ; (3)欠准确:把 “ 并 ” 字译为 “ 并排 ” ;把 “ 驱 ” 字译为 “ 驱赶 ” 、 “ 跟从 ” 或 “ 紧跟 ” ; ( 4):翻译时出现语病:如 “ 狼也狡猾了 ” 、 “ 可是两只狼一起追赶像原来一样 ” 等等; ( 5):搞笑版译文 :把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译为 “ 禽兽变出的戏法能有多少呢 ” ;把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译为 “ 狼也太狡猾了,但是在这个时候两只都死了 ” 等等。 5 / 19 8 题: 在这次初一期末考试中,我担任的是默写改卷老师。就在这次的默写题中,学生们都做的很好,但是还是有个别的同学把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的最后一句 “ 思君不见下渝州 ” 的 “ 州 “ 写成了这个 ” 洲 “ 字,还希望老师们再次提醒同学们注意。 9 题: 得分情况:平均得分分 本题考的是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许多同学不懂得本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 如下几种错误类型: 1、审题不清,直接对这几句话进行了赏析,如答为 “ 这几句话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人们对两种燕子的不同态度,从而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 等等,并没有分析题干中关键词的作用; 2、没有细读文本,没能正确理解这几个词的作用,如答为 “ 突出了燕子锲而不舍的精神 ” 、 “ 赞美燕子坚持不懈,为理想、目标不停努力的可贵精神 ” 等等; 3、答题假、大、空、不具体,乱用术语、套话。如 “ 加重语气,增添句子的情感色彩 ” 、 “ 突出了燕子两种迥乎不同的命运,给人以极强的心理震撼 ” 、 “ 更好地表现出 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 、 “ 使文章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 ,此6 / 19 类答法,不得分。 4、答题不全面。本题为两个得分点,一个是 “ 写出偷燕窝人的贪婪自私 ” ;二是 “ 表现出了作者对这些人的不满、批判 ” ,但好多同学都未答到第二点。 10 11 题 总分 6 分,年级均分 4 分左右。 10 题正确率较高,主要问题在 11 题。有的学生不会读题,未弄清楚题目的要求,没有用具体的实例来回答最严肃的内容指的是什么,只是理解。建议:要提醒学生学会读题,弄淸出题老师的真实意图;平时注意倾听、学会倾听別人说话,抓话中的要点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致于问非所答。 12 题 1、总分: 4 分 2、得分情况:普遍得 3 分到 4 分,部分得 2 分,个别1 分、 0 分。 3、评分标准:由于本题没有标准答案,根据问题设置与分值设置,我制定了如下标准。本题共 4 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 2 分。 A、对 “ 伟大的悲剧 ” 能准确理解,抓住关键词 “ 悲剧 ”和 “ 伟大 ” 能准确地阐述的给 1 分;其次,结合课文伟大的悲剧和现代文燕子中 “ 斯科特一行 ” 和 “ 燕子 ” 做出具体准确分析的再给 1 分。 7 / 19 B、举出类似的事例:人物、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这五要素完整的给 2 分,若语言表述不完整,事例错误等酌情扣掉 1 至 2 分。 c、上述两种条件都符合者得 4 分。 D、错别字分一个。 4、扣分原因: A、审题偏差型:要么不结合课文伟大的悲剧和现代文燕子进行分析;要么不举出类似的事例;要么就只举出类似的事例。酌情扣 1 至 2 分。 B、 “ 关键词 ” 理解错误型(或为 “ 名词扩写 ” ): E、如:伟大的悲剧,定然是先悲剧再伟大。牺牲是前提,是先决和必备条件。 F、 “ 悲剧中的伟大 ” ,说的是这件 事非常 “ 为 ” (错别字)大,但后却是一个悲剧。等等。扣 1 分。 c、语言表述缺乏逻辑型:扣 1 分。 D、举原例型:如斯科特一行等,扣 2 分。 E、举例不当型: 如: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这是伟大的悲剧; 实外老师含辛茹苦三年,未夺得 “ 状元 ” ,是伟大的悲剧; 我平时学习很用功,但考试没考好等类似的事例。扣 2分。 8 / 19 G、举例简略型:扣 1 分。 5、解题与答题技巧: ( 1)审清题干,抓准关键词: 如: “ 悲剧 ” 与 “ 伟大 ” 究竟该如何 理解?有学生分开来阐释其不同的内涵,我认为这样答题就很好。在结合课文伟大的悲剧和燕子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地阐释“ 斯科特一行 ” 和 “ 燕子 ” 这二者身上类似的 “ 悲剧 ” 与“ 伟大 ” 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 2)语言表述清晰,富有逻辑性: 答案不绝对,言之成理皆可。 B 卷 1 题 2 题 试卷分析,我改的是诗歌赏析。第一小题是 “ 窜 ” 能不能改为 “ 行 ” 为什么?都有明确的判断 -不行。所以都能够得到分,但是很多同学只答出窜的意思,而没有分析出行表达的意思,所以扣了分,全年级 大约有 20 多个同学把意思完全理解错了。第二小题的要求是 “ 描绘情景 ” ,只要能扣住 “ 感伤 ” 的情景描述,语言稍微生动都给了全分,个别扣分的是因为仅仅将原句翻译了一下,而没有加以任何修饰。考虑到是期末考试,本题给分较为宽松。建议老师在讲评时对描绘诗歌的情景(意境)的方法还加以指导。 3 题 9 / 19 1、总分: 4 分。 2、得分情况:普遍 2 分,个别 1 分或 0 分。 3、失分原因: ( 1)异:意动用法未解释出来扣 1 分,解释成 “ 为 感到诧异 ” 或 “ 诧异、惊讶 ” 等扣 1 分。 ( 2) 服:解释为 “ 穿、戴 ” 给 1 分,直接解释 “ 用 ”的不给分,若写 “ 穿、用 ” 形式的扣分。 ( 3)度:解释成 “ 估计、揣度、揣测 ” 给 1 分, “ 推测、预测、猜测 ” 均不给分,若写成 “ 估计、推测 ” 的扣分。 ( 4)竟:解释成 “ 最终、终于 ” 给 1 分, “ 最终、竟然 ” 扣分,直接写成 “ 竟然 ” 不给分,至少一半以上的学生解释的是 “ 竟然 ” 。 4 题 5 题 这次我批改的是 B 卷 4、 5 题,关于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整天而言,文言翻译难度较大,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因翻译而难度加大。 首先说第四题文言翻译,第一 小题文言翻译难度不大,但多数生不知道 “ 亲戚 ” 是古今异义词,古意为亲戚朋友;少数生未翻译出 “ 及 ” 和 “ 诛 ” 的具体意思。相对而言,第二小题难度较大,多数生不知道 “ 亲而不党 ” 的 “ 党 ” 的含义,这也导致整句话的翻译都存在问题,此小题失分较重。 而第五题分析人物形象,大多数生都能答到一两点,但10 / 19 能将 “ 孝顺 ” 、 “ 不贪财 ” 、 “ 有先见之明 ” 全部答全的,很少,这一方面说明生在答题的完善性方面仍需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多数生并未真正的读懂此文,在文言翻译、理解上急需夯实、加强。 建议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文 言实词、虚词的掌握及翻译。 6 8 题 (一)名著阅读(要求写出童年中的任何一个情节,再写出感悟) 6 题写情节, 7 题写感悟 出现的问题:关于 “ 情节方面 ” : 1、有学生把作者等同于阿廖沙,小说主人公的名字直接写 “ 高尔基 ” 2、有学生还把 “ 外祖父、外祖母 ” 写成 “ 祖父、祖母 ” ,这个问题在以前的考试就出现过,却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 3、还有少部分学生根本没读过小说,胡乱编写情节或者不写。 关于 “ 感悟 ” : 大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把感悟写成了情节分析,比如 “ 它表现出了什么,它体现了什么,它说明了什么等等。 ” 感悟是从书中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感想与体悟,但是大部分同学都把它理解错了。 11 / 19 建议:让学生踏实、认真地完成名著阅读,而不是简单、粗略地看书。 (二)现代问阅读一小题(这道题要求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问题 :1、回答的不完整或者回答太简略。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 ( 1)作者去农场打工,帮果农摘果子 ( 2)发现果树都被剪掉了树枝,到了第二年春 天,剪掉树枝的果树又再重新发芽,但却有两棵树枯死了 ( 3)作者因枯死的两棵树对人生有所感悟。 大部分同学把这三个部分答不完整,特别是对第三点,有部分同学根本没有提到。 2、回答太啰嗦 第三点只要点明由此而产生的人生感悟就可以了,但是大部分同学都喜欢把感悟内容写许多,看上去冗长。 建议:老师在教学时多做一些主要内容概括的练习。 9 10 题 9这道题全年级得分率都很低,平均分 1 分,给分点有四个,分别是 “ 比喻 ”“ 冬天与春天联系紧密 ”“ 春天 在冬天中得以孕育 ”“ 成功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 答对其中的三个给满分。 12 / 19 差例:这句话的意思看起来是季节,实际上在说我们的生命,不一定死就是最的结果,死只是生的开始,有了死,方才有生。 10( 1)这道题得分率较高,普遍在两分左右,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答非所问。参考答案:这一句用了景物描写,通过对园子中的果树的描写,渲染出肃杀寂寥的气氛。烘托了我的怅然与惋惜之情,为下午我的叹息感悟买下伏笔。 ( 2)这道题基本上都能答到,而且得分率较高,普遍在 2 3 分,都能就其中的词语进行赏析,其中以动 词和形容词为赏析点的最多,但是个别学生以 “ 母亲 ” 等为赏析点,没有能很好作答。 11 题 一、题目:请结合自身实际体验理解 “ 但那些泪在一个新的春天来临的时候,往往成为最好的肥料 ” 这句话。( 4 分)并至少举出两个能让自己的眼泪成为肥料的真实人物实例。(考卷中出现的事例除外, 2 分) 二、给分要点: 1、要有对这句话的理解( 2 分): 这里的 “ 泪水 ” 比喻痛苦、磨难或挫折, “ 肥料 ” 比喻破茧成蝶后的收获或新生,整句话告诉我们要百折不挠,要生于忧患,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磨难是人 生的宝贵财富。 2、要能结合自身实际体验作答,要举自己的实例谈自13 / 19 己在学习、生活中是如何战胜困难化泪水为肥料的。( 2 分) 3、要举出一个能让自己的眼泪成为肥料的真实人物实例(考卷中出现的事例除外, 2 分) 注: A、题目要求的是两个,鉴于本次试题结构、题量和本题答卷容量,给分标准调整为只要答对一件就给 2 分,但一定要是真实人物事例,如贝多芬失聪,遭遇生活的种种打击,但不向命运低头,终谱写出命运交响曲等大批名曲,成为享誉世界的音乐家。再如勾践亡国后卧薪尝胆终于打败吴国化泪水为肥料。 B、根据题意,应该举将自己的泪水化为自己的肥料的例子,而不是将别人的泪水化为自己的肥料,将别人的失败作为自己的借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严重的不审题,漏答的:要么无对句子的理解,要么无自身实例,要么无真实人物实例。有答动物(斑羚、老鹰)、植物(太阳花)、大华纱厂的。 【此处请允许我吐下槽: 1、这道题前面要求举自身实例,后面又要求举真实人物实例,有很多学生在第二问处举了自己的例子,不知道自身实例算不算真实人物实例呢?这两分是扣还是不扣呢?纠结。最后决定给一分。 2、那些答“ 有 一个阿姨 ” 、 “ 我们楼上的一个哥哥 ” 的又算不算真实实例呢?但这样的表述很多又颇显编造痕迹,咋给分呢?又纠结。最后决定还是给一分。】 14 / 19 2、只写半截话,作答不完整的:如 “ 桑兰因事故截肢,美丽的藏族女孩杨玉玲因事故双腿残疾 ” 的。 3、理解出错的:如答 “ 母爱 ” 、 “ 奉献 ” 、 “ 牺牲精神 ” 、 “ 爱国精神 ” 、 “ 他人的泪水(失败)是自己的警戒(肥料) ” 的,还有如 “ 我被人夺取心爱的笔,我曾落泪;但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心爱的东西被夺去而落泪 ” 的。 3、完全不知所云的: A、梵高为了能创作出更好的 作品,将自己的耳朵割下来,用心灵画画。 B、黄继光勇堵机枪,帮助解放军获得战斗胜利。 c、秦始皇的失败告诉我们当君主不要太残暴。 D、生命从有到无、从生到灭的过程告诉我们人死不能复生。 4、撒大网,答了等于没答的:如 “ 这些泪饱含着我对生命的理解,是灵魂的初始,是润湿心灵的最好的肥料 ” 。 5、错别字、病句等。 四、建议: 1、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 2、在比喻句的教学中再细一些、再深入一些。 3、注重对学生 “ 透过现象看本质 ” 能力的训练。 4、重视学生课外积累的落实和有效性,以避免答题时或一问三不知或张冠李戴或语焉不详等问题。 15 / 19 5、加强语言训练,无错别字和病句、文从字顺、表意清晰流畅应是基本要求。 12 题 这是一道考察学生语言思维及表达能力的题,共设三个小题,总分 12 分。 第( 1)题,让学生阅读提供的信息材料后,分析 “ 巴西政府为什么要让监狱里的犯人读书(读书减刑) ” 的原因。此小题设 4 分,应该答出以下两个方面: a 书籍是精神粮食,是正确的思想导航,是人的心灵指南(即书本 身的作用特点)( 2 分); b 囚犯们在专注的读书活动中,可以得到有效的教育感化,逐步获得心灵的自我救赎(即读书的作用)( 2 分) 学生作答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对原信息的分析只注意到了表面原因。即: a 巴西监狱人满为患,很少能正确抓住“ 书 ” 本身的特点的。因此约 87%以上的学生被扣掉 2 分;部分学生对囚犯读书的真正意义,缺乏思考,仅答出 b 囚犯读书可以减刑。因此 50%左右的学生被扣掉 1 分。 由此可见,本年级学生对于读书的真正意义本身缺乏体会,导致答题多从功利角度考虑,在学生的答题中,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 自有颜如玉 ” 之类的句子出现频率较高。 本小题的年级均分在分左右。 第( 2)题要求学生针对巴西监狱囚犯的读书活动拟写16 / 19 一则标语,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此题实际上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设 4 分,评分依据为: a 主题鲜明,针对性强; b 修辞使用恰当。 示例: a 让我们进入书的世界,寻觅解放自我的途径。 b 读书吧,好书将成为你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学生作答情况: a 大多数学生能使用修辞,但相当数量的人用的是排比,导致标语缺少精炼的特点; b 很多学生拟写的标语缺少针对性,如:书籍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c 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则在标语中直接写出 “ 囚犯 ”“ 罪犯 ” 等词语。 由此可见,本年级学生在拟写标语,宣传语,广告语方面的能力训练亟待加强。 本题年级均分约分。 第( 3)题要求学生针对这样的活动,为巴西囚犯们推荐可读书籍,本题也设 4 分,要求答出: a 推荐的书名,主要内容,主题,主旨; b 囚犯读这本书后,会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或者感化。 学生作答情况:学生都能推荐书籍,但存在以下问题:a 只写书名,不介绍相关内容和主题; b 囚犯会得到哪些方面的收益没有清晰地写出来, 导致失分严重。 可见,本年级学生在细致、推进式因果分析阐述等方面的能力还呈现弱态。需要我们以系统训练的方法引导。 17 / 19 本题年级均分为分。 作文 作文阅卷标准 经过作文阅卷小组讨论,制定如下标准 一、分数段: 1、预计均分 48。 2、符合基本要求,无硬伤, 4849。 3、有某处较明显的问题, 4547 4、有亮点, 50 以上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