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doc_第1页
4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doc_第2页
4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doc_第3页
4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doc_第4页
4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教学目的: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剖解狂人形象。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教学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之所以被称为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就在于他敢于正视民族的缺陷,他对国民性的深刻的批判反省精神,成为我们民族自觉的标志,也是他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的标志。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被所有人视为“疯子”的人的自白!二、创作背景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但革命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随后,二次革命失败,张勋复辟,社会愈来愈黑暗。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和思想体系依然如故,帝国主义仍虎视眈眈,广大劳动人民依旧处身在水深火热之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使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国内政治的黑暗感到愤怒、失望的鲁迅也极为振奋。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投入了革命的潮流,向罪恶的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发起了冲锋,挥笔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三、狂人日记的历史意义和主题:1、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2、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3、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迫害。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四、分析课文1、翻译小序部分。某家兄弟,现在不说他们的名字了吧,当年在中学的时候都是我的好朋友。分隔多年,渐渐不怎么知道他们的消息了。前些天偶然听说其中的一个生了大病,正好我回故乡,就绕道去他们家看望,结果只见到了一人。他说生病的是他弟弟,承蒙我这么远辛辛苦苦来探视,不过早已经好了,现在去某地候补官职喽!说起这些他哈哈大笑,拿出两册日记给我看,说从中可以看得出当时患病的情形,不妨就献给老朋友吧!我拿回去看了一遍,知道了他患的大概是“迫害狂”之类的病。语言相当错乱无序,又有很多荒唐的话;也不写几月几号,不过墨色、字体不一致,由此可知不是一次写的。其中偶尔也有略微有些联系的,现在摘录成一篇,以供医学家研究。日记里的错误词句,一个字都不改,只有人名虽然都是乡村里的人,社会大众并不认识,无关大体,但也都改掉了。至于书名,则是患者本人病愈之后写上的,不再改了。民国七年四月二日记。2、提问:作者写的这段小序,对这篇小说来说,有什么作用?(1)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交代了作者与“狂人”的关系;(2)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介绍了“狂人”的病症以及“狂人”的日记;(3)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说明了小说的形成以及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供医家研究”,语带双关,从表面上看,是说把它写出来好让医生研究治疗狂人之症,而实质是要让有志之士研究我国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病,探求改革社会,救治中华古国,拯救苦难的中国人民的道路。有了小序,小说开头就可以省掉对“狂人”的有关情况(他是谁,得了什么病症,结果怎样等)的许多交代,可以直入正题,并能使我们对小说的语言“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以及小说既是日记体,而又“不著月日”的特殊表现方式感到真实自然,易于接受。因而,小序对小说表现中心思想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3、“狂人”的行为特征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所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带着显著的“多疑”特征,或反过来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着重表现的是狂人的“多疑”。那狂人他老在怀疑些什么呢?人们要“吃人”,要吃他。第二课时:一、梳理课文:1、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通读全文,找一找,狂人都怀疑哪些人想“吃”了他?狂人是根据什么断定这些人会吃他?明确:赵贵翁眼色怪行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街上的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咬你几口”,眼睛却看着我家里的人他们的脸色,同别人一样,反扣上门,宛然关了一只鸡鸭狼子村的佃户吃过人,看我几眼,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睛看我老头子(医生)满眼凶光;张开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低声对大哥说“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小结:狂人觉得周围的人都要吃他,甚至包括他哥哥在内的家人也要吃他。也即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的现象,可见,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2、既然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那么狂人自己呢?他自己吃过人吗?明确:他自己也曾吃过人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3、联系前两个问题,“狂人”的意识流动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感到赵贵翁和路人等周围的人都是“吃人”的人,都要吃他;二是知道他的大哥也是“吃人”的人,也要吃他;三是怀疑自己也在无意中吃过人。4、从看到别人要吃人,到看到以哥哥为代表的家人要吃人,再到自己可能吃了人,程度一层比一层深。那么,没有吃过人的人,还有没有呢?要怎样才能摆脱这吃人的社会呢?明确:也许还存在着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所以要救救这些孩子,把希望寄托于未来。5、由前面的问题分析可见,小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明确: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狂人觉察到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的现象;第二部分,410节,写狂人看到家庭内部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也存在着吃人的现象;第三部分,1112节,写狂人联想起妹子的被吃掉,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第四部分,13节,狂人把希望寄托于未来的孩子,并发出了急迫痛切的呐喊。二、问题探究:1、狂人只是从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发现了“吃人”的现象吗?明确:“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没有年代?整个狂人所见的历史都是这样,故无须具体的某一年代,这是一种历史的普遍现象。)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小结:历史上的中国人也吃人,四千年历史,都是如此。这说明,中国社会有人吃人的传统,而且这种现在人们已经继承了这种传统。总结:联系前两点,可见,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2、找出小说中历史上“吃人”的具体事例。(1)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人肉可以煎吃” 治病(2)宋国都城遭围困易子而食 饥饿(3)食肉寝皮 仇恨(4)易牙蒸子献给齐桓公 忠君(5)徐锡林的心肝被炒吃 仇恨(6)人肉人血 治病(7)割骨疗亲 孝道“吃人”的内涵:(1)礼教吃人;(2)制度吃人;(3)政治统治吃人,愚昧思想吃人;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对人的迫害。3、讨论: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真狂说(1)变态的心理。第二节第一段: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怕,对他的交头接耳,对他的一笑,落在狂人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他,别人善意的“笑”是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老头医生:把“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静静的养”,本指“养病”,在狂人眼里却成了“养肥了,他们自然可以多吃。”大哥:医生说“赶紧吃吧”,大哥点头医生的意思是吃药,大哥是听从医生的建议。然而在狂人眼里又变了样。(2)混乱的逻辑。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狂人却将“我”“月光”“狗”三个毫无联系的事物硬联系了起来。狼子村能够吃人,也就可能吃自己。小结:从作品中狂人的言行来看,他的确是一个“迫害狂”患者,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属于精神病学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第三课时:一、继续讨论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假狂说P34塑造了一个先知先觉者的形象启蒙者。P42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这可以从他的思想和行动的种种表现看出来:(1)“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2)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通过“古久”和“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意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3)第17段狂人在“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了“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质所作的历史概括。作者中所提及的活生生的吃人的事实,则是这一历史和结论的旁证。(4)“救救孩子”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性探索。孩子是纯洁的,不能也让他们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妙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小结:所以,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和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历史上多少反抗旧传统的、离经叛道的人,曾经被视为疯子,如章太炎被人们称为“章疯子”,谭嗣同被称为“谭疯子”,孙中山,也曾被人叫做“孙大炮”。从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疯子;站在革命的立场看去他是先知先觉。因此,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作品描写的是一个迫害狂患者。从象征主义的角度看,作品描写的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者。二、艺术特色:小说形式的创新:1、格式新日记体小说。在中国,以前没有日记体小说,只有笔记体和章回体小说。笔记体是“采风式”的,章回体是“说书式”的,它们在都采用第三人称,而日记体则全部采用第一人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表白,使读者能够直接进入狂人的内心世界。2、人物新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蕴藉深厚的狂人的艺术形象。3、手法新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一方面,从文本叙述的表层来看,狂人的确是一个“迫害狂患者”,作家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准确入微地写出了狂人的精神病态。另一方面作者巧妙地在狂人的周围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极精彩的象征性描画,这就使读者所感受到的狂人,在内在的精神上,成了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觉者,一个反封建的启蒙斗士。可以说,现实主义方法构成了小说的骨架和血肉,象征主义方法构成了小说的灵魂,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4、语言新文言文和白话文构成两重叙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