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 审 稿)青岛国海浩瀚海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一九年一月 项目名称: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 文件类型: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适用评价范围: 海洋工程 法定代表人: 纪 鹏 主持编制机构: 青岛国海浩瀚海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人员名单表编制主持人姓名职业资格证书号登记证编号专业类别本人签名纪 鹏0002580B241202909海洋工程主要编制人员情况序号姓名职业资格证书号登记证编号编制内容本人签名1战 闰0002579B2412024091、2、4、5、62何杰00020051B2412032093、9、10、11、123李保石0010742B2412028077、8、13、14V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1.总论11.1 评价任务的由来11.2 评价目的21.3 指导思想与评价原则21.4 编制依据31.5 环境影响要素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71.6 评价标准和现状评价内容81.7 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91.8 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112.工程概况17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172.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222.3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382.4融合试验研究方案562.5占用(利用)海岸线、滩涂和海域状况652.6项目用海必要性682.7项目融合方案的可行性分析722.8工程量与土石方分析782.9工程管理及运行维护803.工程分析823.1产污环节分析823.2工程各阶段污染环境影响分析853.3工程各阶段非污染环境影响分析993.4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1004.区域自然环境概况和社会经济概况1024.1 自然环境概况1024.2 社会环境概况1144.3海洋资源和海域开发利用与保护概况114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425.1水文动力环境调查与评价1425.2海洋环境调查与评价1485.3渔业资源1965.4鸟类及栖息地现状调查与评价2085.5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236.海洋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2316.1 水文动力环境影响分析2316.2 水质环境的影响预测与评价2516.3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2576.4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分析2756.5退役期环境影响分析2766.6海洋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影响分析2766.7对周边港口航道影响分析2946.8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2976.9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066.10工程建设对鸟类的影响3117环境事故风险分析与评价3157.1事故识别3157.2溢油事故影响分析3157.3自然灾害风险分析3277.4其它事故风险分析3317.5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3328 清洁生产3428.1清洁生产分析3428.2清洁生产水平分析3439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3469.1总量控制原则3469.2总量控制对象3469.3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方式与排放量分析34610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34710.1施工期污染防治对策34710.2运营期污染防治对策35111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合理性35911.1环保投资估算35911.2环境损益35911.3环境经济损益综合分析36111.4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合理性分析36112.海洋工程的环境可行性36312.1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36312.2区域和行业规划符合性37112.3建设项目的政策符合性37912.4工程选址与布置的合理性37912.5环境影响可接受分析38413.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计划38713.1环境管理38713.2施工期环境管理38813.3运行期环境管理38813.4环境监理38913.5环境监测计划39013.6 试验效果评估监测39614.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及对策建议39814.1 综合评价结论39814.2 建议402附件一 国家能源局关于山东省海上风电工程规划的复函403附件二 山东省发改委“关于同意三峡山东昌邑莱州湾300MW海上风电项目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的函”405附件三 省政府、三峡集团支持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合作协议407附件四 省政府关于需要我省支持事项的答复414附件五 潍坊市发改委关于申请本项目列入风电试点项目的请示417附件六 昌邑市发改委关于申请本项目列入风电试点项目的请示421附件七 昌邑市发改委关于同意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函427附件八 昌邑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项目用海的批复428附件九 昌邑市人民武装部海域范围内无军事设施的证明430附件十 利益相关者协调协议431附件十一 关于三峡昌邑海上风电风电项目年度实施方案441附件十二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咨询论证意见444附件十三 与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448附件十四 社会稳定备案454附件十五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LZW3#300MW工程项目用海的批复-潍政复【2018】27号455附件十六三线新能源山东昌邑LZW3#300MW海上风电工程噪声、电磁辐射调查报告技术审查意见457附件十七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LZW3#300WM海上发电场工程对鸟类影响的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459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1271.总论1.1 评价任务的由来山东省是海洋强省,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海洋牧场、海上风电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优质蛋白和清洁能源,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和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将构建“海上粮仓+清洁能源”新模式,是集约节约用海,实现生态和效率并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位于山东省昌邑市,处于莱州湾沿岸,位于昌邑潍河入海口西北侧海域,潍坊港西港区和东港区中间,滩面开阔平坦,离岸约15.5km,风资源丰富,且具备建设海洋牧场的条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海上风电产业现状及对环境影响,并综合考虑我国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科技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验示范项目。该示范项目符合政策规划要求,选址合理,在充分分析风电接入方案及电力消纳可行性,参考国内外已有类似项目中风电噪声和电磁环境对海洋牧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试验方案。本项目目标实施海域尚未建成海洋牧场,故本项目拟先分二批次开展海上风电建设,第一批建设29台风机,建设期8个月,评估时间1年。按照其评估办法试验成功后再进行第二批62台风机的建设,建设期大约2年。在第一批次海上风机建设期间,分别开展单桩风机基础与田园型海洋牧场设施(贝类筏架、藻类筏架、网箱),单桩风机基础与投礁型海洋牧场设施(海珍品礁、集鱼礁、产卵礁)的融合实验;第一批次融合试验成功后,开展第二批次海上风电建设,同时将田园型、投礁型海洋牧场进行组合,开展其与单桩类型风机基础的融合实验。全程开展风电场长期立体监测,保障海洋牧场环境和生态安全。融合试验示范项目顺利完成后共建设91台3.3MW机组,装机容量300.3 MW通过本融合方案的实施,一则,可以查明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互作过程和机制、对环境及生物资源影响等关键科技问题,重点开展海洋牧场与海上风机融合布局设计、风机基础与多种海洋牧场设施融合发展对环境及生物资源影响、海上风电场对海洋牧场资源环境影响观测与综合评价等研究与示范;二则,山东省水能资源贫乏,煤炭和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目前省内能源供应以煤电为主,电力行业环保压力大,开发利用沿海丰富的风能资源,既是满足山东巨大能源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减轻环保压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符合国家鼓励清洁能源开发建设、打造山东半岛“蓝黄”经济区的政策导向;三则,由于近年来海洋高强度海洋捕捞作业,近海海洋渔业资源已呈现明显的衰退,通过实施本项目,可为海洋主要经济鱼类提供栖息场所,同时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承载着发展新能源、打造中国三峡集团第二主业的历史使命,承接了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该工程需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因此,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委托青岛国海浩瀚海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单位在踏勘现场、搜集资料、进行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上编制了“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1.2 评价目的本次评价旨在通过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提供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背景资料,在分析该工程施工过程和生产运营中主要污染因子的种类和数量,预测本期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评价工程的环境可行性及环保设施在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的基础上,从海洋环境影响角度对项目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并针对施工和营运各阶段的污染情况提出对应防治对策,从而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1.3 指导思想与评价原则本次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根据本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抓住环境影响的主要因子,有重点的进行评价。同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实现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目标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与控制目标。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遵循当地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2)坚持环评为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环评的实用性、科学性,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工程的环保设计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3)评价中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以节省时间、缩短评价工作周期,适应项目建设进度的要求。(4)评价工作自始至终严格遵循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公正性的原则。1.4 编制依据1.4.1 法律、法规规划(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16年11月7日起施行;(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重新修订;(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00年9月1日起施行,2015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修订;(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05年4月1日起施行,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08年6月1日起施行,2017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修订;(7)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日起施行;(8)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修订),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14年 3月1日起施行;(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4年1月1日起施行;(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订),2012年2月29日,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12年7月1日起施行;(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9月2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994年12月1日实施;(12)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2013年5月1日实施;(13)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年9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5号;(14)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列,2009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1号;(15)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12;(1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682号令,2017.7;(17)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国海环字2008367号,2017年6月国家海洋局修订;(1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环保部令第44号),2016年12月;(19)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工作的通知,国海环字201349号,2013年1月29日;(20)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国家海洋局关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有关问题的通知,2017年1月3日;(21)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22)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家海洋局(国海法发1995251号),1995.5.29;(23) 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家海洋局(国海发201021号),2010.8.31;(24) 73/78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83.1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交通部,2011.3.1起施行;(26) 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交海发2007165号,2007年4月10日发布,2007年5月1日起实施;(27)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0年第7号;(28)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2011年1月27日交通运输部第4号。(29) 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24号,2004年3月1日起施行)(30)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号),1989年)(31)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实施办法(1992年8月26日发布施行)(32) 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051511 号)(33) 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国能新能2016394号,2017.1.7)(34) 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上风电用海管理的意见(国家海洋局,国海规范20166号,2016.11.02)1.4.2 地方法律、法规依据(35)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1年12月7日第九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36) 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9月23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37) 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2003年9月26日经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38) 关于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财政厅,鲁海渔201134号;(39) 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鲁环发2007131号,2007.9.24;(40) 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41)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第十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06年3月1日起施行;(42) 关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公众参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海洋局,2017年1月。(43) 山东省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鲁海渔函 201419号;(44) 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鲁发改蓝色经济201329号,山东省发展改革委,2013年1月14日。1.4.3 规划、区划(45)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务院,国函201213号,2012年;(46)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国务院,国函2012165号,2012年;(47) 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能源局,国能新能2016314号,2016年11月16日;(48)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国函20111号,2011年;(49) 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方案(2013-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办发201339号),2013年12月29日;1.4.4 技术规范依据(5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51)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14);(52) 海上风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海洋局,2014年)(5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5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5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5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5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58) 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2年);(59)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S105-1-2011);(60) 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 149-1-2007);(61) 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62) 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2007);(63) 海滨观测规范(GB14914-2006);(64)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65) 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技术导则(DB37/T 1448-2015);(66) 海底电缆输电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报批稿);(67) 海底光缆工程设计规范(GB/T 51154-2015);(68)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典型设计电缆敷设分册2006年版;(6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1.4.5 其他资料(70) 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2017.09;(71) 委托青岛国海浩瀚海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书”,2017.11;(72) 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电缆路由桌面研究报告,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09。(73) 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工程水文分析计算报告,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09。(74) 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鸟类影响评估报告书,厦门大学,2017年;(75) 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水下噪声及电磁辐射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专题研究报告,厦门大学,2017年;1.5 环境影响要素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1.5.1环境影响要素识别本工程环境影响要素主要为:(1)污染要素施工期间,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海缆管沟开挖、桩基打桩和辅助桩拔除等产生的悬浮泥沙,施工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及垃圾,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和废气;陆域施工场地主要污染物为施工扬尘、机械噪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生产固体废弃物等。运营期间,海上风场产生的风机运转噪声;设备维修时产生的含油污水、柴油机供电时产生的废气;陆域集控中心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及垃圾,升压站及电缆产生的电磁辐射和无线电干扰。弃置期间:拆除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施工垃圾,施工船舶产生的废水、废气、垃圾及噪声等。(2)非污染要素地形地貌改变、水动力环境变化、冲淤环境变化、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影响、鸟类生态栖息环境的影响、海域通航环境影响等。1.5.2评价因子筛选通过对工程附近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合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对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进行了初步筛选,确定本项目的环境评价因子为: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1)海水水质现状评价因子:水温、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铜、铅、锌、镉、总铬、石油类和悬浮物。(2)海洋沉积物现状评价因子:有机碳、总汞、铜、锌、铅、镉、铬、砷、石油类、硫化物。(3)海洋生物质量现状评价因子:贝类、鱼类、甲壳类。(4)海洋生态现状评价因子: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5)渔业资源现状评价因子:鱼卵、仔鱼、游泳动物。2、环境影响预测因子(1)施工过程海水中产生的悬浮物(SS);(2)工程建设造成地形冲淤变化、水动力潮流场(流速、流向)变化;(3)生物量损失、渔业资源补偿;(4)溢油事故发生时,油膜扫海面积、残油量、扩散时间;(5)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6)噪声(Leq)、扬尘(TSP)。1.6 评价标准和现状评价内容根据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本项目评价海域范围内功能区包括港口航运区、农渔业区、旅游休闲娱乐区、保留区和海洋保护区,针对调查站位所在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本次拟采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1.6-1。表1.6-1 评价标准标准项 目标准号标准名称及分类级别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水环境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第一、二、三类沉积物GB 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二类生物质量GB 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第二类大气环境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声环境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3类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船舶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水环境DB37/676-2007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大气环境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声环境GB 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固体废物GB 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1.7 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1.7.1 评价等级1.7.1.1水文动力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本项目工程类型包括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和海底电缆工程,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 19458-2014)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要求,风电场工程必选评价内容为海水水质环境、海洋沉积物环境、海洋生态和生物资源环境、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和环境风险;海底电缆工程必选评价内容为海水水质环境、海洋沉积物环境、海洋生态和生物资源环境及环境风险。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 19458-2014)和海上风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2014年)中评价等级判定标准,本工程的风电场工程属于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类型,工程规模为大型,风场所在区域为农渔业区,生态环境类型为生态环境敏感区,风场所在海域水深在6.79.2m,属于近岸海域;本工程的海底电缆敷设长度共112.6km,海缆位于风场区,属于近岸海域,主导功能为农渔业区,生态环境类型为敏感区,根据上述分析,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结合本项目工程特点及周边开发利用情况,最终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的评价等级为:水文动力1级,水质1级,沉积物2级,生态1级。判定依据见表1.7-1。1.7.1.2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评价等级本项目总用海面积为448.3880hm2,超过表1.7-2中50104m2范畴,最终界定项目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评价等级界定为1级。1.7.1.3环境风险评价等级本项目主要由风电场工程及海底电缆工程组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评价等级判定标准,项目无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有毒物质、易燃物质、爆炸性物质;考虑到施工期间施工船舶碰撞溢油事故,运营期环境风险包括船舶与风机碰撞溢油事故、风机桩基失稳内部油料泄漏风险,故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1.7.1.4电磁评价等级根据海上风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2014 年)海底电缆工程(35kV)电磁评价等级为三级。1.7.1.5其他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评价等级判定标准,本项目主要位于海上,周边无声环境敏感目标,建议按照二级进行评价。表1.7-1 评价等级判定依据工程类型和工程内容工程规模工程所在海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类型单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水文动力环境水 质环 境沉积物环 境生 态环 境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温差发电,地热发电,海洋生物能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输送设施及网络工程;海洋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及其输送设施及网络工程;海洋空间能源(资源)利用工程;需要填海的火电站工程大型(100MW)生态环境敏感区1121其它海域2222中型(20MW-100 MW)生态环境敏感区1121其它海域2232小型(20MW)生态环境敏感区2222其它海域3333海上和海底电(光)缆等工程;海上和海底输水管道工程;无毒无害物质输送管道工程;海洋电(光)缆废弃、拆除工程;一般管道废弃、拆除工程长度大于100km生态环境敏感区1111其它海域2221长度(10020)km生态环境敏感区2121其它海域3232长度(205)km生态环境敏感区2221其它海域3332表1.7-2 海上风电项目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据评价等级工 程 类 型1海上风电项目所有工程类型总占海面积超过50104m2以上的或严重改变海岸线、滩涂、海床自然性状和产生较严重冲刷、淤积的工程项目。2海上风电项目所有工程类型总占海面积在(5030)104m2的或较严重改变岸线、滩涂、海床自然性状和产生冲刷、淤积的工程项目。3海上风电项目所有工程类型总占海面积在(3020)104m2的或有改变海岸线、滩涂、海床自然性状和产生较轻微冲刷、淤积的工程项目。1.7.2 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特点和周边海域环境现状,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1)工程建设对海洋水文、水质、冲淤、生态等海洋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2)工程建设产生的噪声及电磁辐射影响、对周边航道通行的影响分析;(3)本工程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分析。1.8 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1.8.1 评价范围根据拟建工程所处的海洋功能区、海域环境的特点、本项目涉海工程的内容、以及各单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按照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海域评价的范围如下:(1)水文动力评价范围导则要求:1级、2级和3级评价项目的水文动力环境调查和评价范围,垂向(垂直于工程所在海区中心点潮流主流向)距离:一般不小于5km,3km和2km;纵向(潮流主流向)距离:1级和2级评价项目不小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3级评价项目不小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2)海洋环境现状评价范围水质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应能覆盖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影响所及区域,并充分满足评价与预测要求,另外附近有敏感区时,调查范围应扩展到敏感区边界;沉积物调查范围应覆盖影响海域,反映环境状况,满足预测要求;生态环境调查评价范围根据导则要求,1级评价扩展距离在830km;根据上述原则,确定本项目环境评价范围为:以场区为中心,向四周外扩15km,评价范围约1640km2。评价范围见图1.8-1,评价范围点坐标见表1.8-1。(3)噪声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要求,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陆域施工区、登陆点及海上施工作业区周边200m。(4)电磁辐射评价范围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要求,海上升压站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评价范围为以升压站址为中心半径500m 范围内区域、输电线路走廊两侧30m 带状区域。根据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要求,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升压站围墙外和输电线路走廊两侧2km 范围内区域。(5)鸟类鸟类评价范围为涵盖工程边界线向外扩展8km 区域,即工程所涉及的南日岛南侧海域,西至埭头镇和平海镇陆域,西南至鸬鹚岛,东扩8km,北至南日岛北侧海域。评价范围见图1.8-2。图1.8-1 拟建项目评价范围表1.8-1 评价范围点坐标点号纬度(N)经度(E)A1190856.617370937.206B1190850.777372436.574C1194028.559372440.078D1194028.916370624.119图1.8-2 拟建项目鸟类评价范围1.8.2 环境保护目标(1)敏感目标本项目为海上风电场工程建设,建成后无污染物排放,正常营运时不会对区域水动力、泥沙冲淤、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因此项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期对海水水质、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运营期间产生的电磁、噪声对海洋环境以及鸟类的影响。针对项目各阶段的环境影响特点,确定本项目的环境敏感目标,敏感目标分布见图1.8-23,本项目与周边敏感目标之间位置关系见表1.8-2。(2)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是不因本项目建设而使该区域水环境、生态环境、沉积环境和上述敏感点环境使用功能下降。图1.8-3 项目周边敏感目标分布(养殖区、保护区)表1.8-2 敏感目标统计一览表图中编号类型名称海域使用权人与风机距离km1-1开放式养殖用海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九)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S9.11-2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十)S7.51-3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十二)S5.71-4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十三)S4.01-5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十一)S2.21-6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二十五)1-7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二十四)1-8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一)1-9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二十三)1-10潍坊远港海洋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潍坊远港海洋资源开发有限公司1-11山东向青源投资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山东向青源投资有限公司1-12山东向清源投资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1-13尹延涛开放式养殖用海尹延涛N0.31-14梁建鹏开放式养殖用海梁建鹏N1.21-15潍坊滨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潍坊滨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W0.71-16寿光市海川水产品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寿光市海川水产品有限公司W0.51-17潍坊滨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三)潍坊滨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W0.91-18潍坊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潍坊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W2.11-19青岛参来康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扇贝开放式养殖用海青岛参来康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1-20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三)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1-21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1-22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四)1-23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五)1-24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六)1-25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七)1-26潍坊渤海水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八)1-27孙国臣扇贝开放式养殖用海孙国臣E4.01-28姜盟扇贝开放式养殖用海姜盟E3.41-29李春凯扇贝开放式养殖用海李春凯E3.41-30李志霞扇贝开放式养殖李志霞E2.61-31姜一军扇贝开放式养殖姜一军E2.61-32山东华辰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山东华辰生物化学有限公司E5.31-33潍坊蓝海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开放式养殖用海W4.91-34徐秋双贝类开放式养殖用海W3.92-1围海养殖用海潍坊东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围海养殖用海(24宗)潍坊东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SE7.0(线缆E 1200 m)2-2昌邑海丰水产三号、四号、六号虾池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SE14.3(线缆SE 971.4m)2-3昌邑海丰水产二号虾池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S15.32-4昌邑市水产总公司围海养殖昌邑市水产总公司S13.92-5郑瑞孝围海养殖场郑瑞孝S14.0(线缆S 12.4m)2-6昌邑市北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围海养殖场昌邑市北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S14.72-7郝伟波围海养殖用海郝伟波S15.22-8王炳春围海养殖用海王炳春S15.62-9赵福音围海养殖用海赵福音S13.2(线缆N 64.1m)2-10马利胜围海养殖用海马利胜SE15.32-11渔业设施用海昌邑市2771项目区扬水站昌邑市水产总公司S13.8(线缆N 22.1m)3-1海洋保护区用海三疣梭子蟹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S0.463-2昌邑柽柳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昌邑市海洋与渔业局S12.23-3莱州湾单环刺螠近江牡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SW4.34-1电力工业用海华能昌邑风力发电二期工程华能昌邑风力发电有限公司SE11.54-2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莱州湾海上风电场测风测流工程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0.25-1海岸防护工程用海蒲东大坝昌邑市沿海经济开发综合执法局SE11.55-2昌邑市蒲东沿海防潮堤工程昌邑市渔业技术推广站SE7.05-2未确权堤坝S8.16-1盐业用海李希环、徐昌香、李增岳等盐业用海李希环等SW13.96-2山东立环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盐业用海山东立环海洋科技有限公司SE9.87-1无居民海岛西沙子一岛S13.0(线缆E 16.8m)7-2西沙子二岛S13.3(线缆W 15.3m)7-3东沙子一岛S14.2(线缆SE 551.8m)7-4东沙子二岛S14.6(线缆SE 862.5m)8-1河口潍河口SE10.58-2胶莱河口SE13.89-1科研教学用海潍坊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波浪浮标场潍坊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W5.311-1港口航运用海潍坊港中港区航道W5.511-2潍坊港东港区航道(规划)E1.22.工程概况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1)用海项目名称: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2)项目性质:新建工程(3)用海类型及方式:用海类型为工业用海中的电力工业用海,用海方式为透水构筑物用海和海底电缆管道用海。(4)申请用海期限:申请用海期限为29年(5)海域使用申请及投资主体单位: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6)用海地理位置:项目用海位于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境内北部莱州湾海域,潍坊昌邑市潍河入海口西北侧海域,在规划中的 LZW3#海上风电场址内开展。工程地理位置见图2.1-1图2.1-3。工程位置图2.1-1 融合试验示范项目位置示意图图2.1-2 项目用海遥感位置图(拍摄时间2017年5月17日)图2.1-3 项目所在海域水深地形图(按照实测水深抽稀提取)(6)工程规模:山东省海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的莱州湾LZW3#场址规划风电装机规模为450MW、规划装机136台。本次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位于3#场址内,融合试验示范风电装机规模为300MW,包括 91台单机容量为3.3MW 的风电机组、海上升压站1座、场区内及海上至登陆点电缆182.10km;在风机塔座周围50m海域通过投礁的方式建设海洋牧场;示范试验分两期进行,建设集刺参、龙须菜、海湾扇贝、牡蛎、花鲈、许氏平鲉等经济生物增养殖及海藻场修复于一体的田园型、投礁型海洋牧场,通过风机基础预留固泊支撑、挂件、网箱立体、循环、通讯、电源等相关设施,为海洋牧场提供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与工期:本工程总投资514780万元(动态投资),总工期为48个月(包含12个月评估期)。本融合试验项目总申请用海面积448.3880hm2,其中透水构筑物用海91.6156hm2,海底电缆管道用海356.7724hm2。图2.1-4 融合试验示范项目位置与莱州湾风电场规划布置叠放图 表2.1-1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工程组成数量/规模说明主体工程牡蛎壳海珍品礁92500 m325-75kg /块,92500m3空三层板式集鱼礁1280个3m3m1.5m,17280m3空多孔箱式海藻礁1280个2m2m2m,10240m3空风电机组工程91台单机容量为3.3 MW35kv海缆敷设152.73km连接风机至海上升压站220kv海缆敷设29.37km连接海上升压站至登陆点220kv海上升压站1座控制保护设备及安装工程/包括:防腐蚀、防冲刷、靠船和防撞、桩基基础监测等临辅工程施工交通(码头工程)1处租用潍坊港码头设备组(安)装工程3处安装场地、临时库房、仓库、生活营地等租用潍坊港码头附近钢结构加工全部租用潍坊港码头升压站临时施工及生活营地施工供电、供水租用码头依托码头设施;升压站施工场地依托附近设施;海上依靠补给船和船体发电机配套工程通信、消防、电气风机机组和集控中心统一布置依托工程220kv陆上集控中心配电装置1处陆上工程,三峡集团在陆上规划建设的昌邑柳疃镇60MW 风电场图2.1-6 项目用海总平面布置图2.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2.2.1 试验融合总体方案根据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