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0 XX 年高考专项考点五 -正确使用熟语 XX 年高考专项考点五 -正确使用熟语 一、熟语的定义 “ 正确使用熟语 ” 是 04 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 短语 ” 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 句子 ” 指谚语和格言。 二、熟语的特点 熟语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 “ 明日黄花 ” 不能改为 “ 昨日黄花 ” ;一是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 如“ 周瑜打黄盖 ” 是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之意,使用中与“ 周瑜 ”“ 黄盖 ” 无关。又如 “ 骑驴看唱本 走着瞧 ” ,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三、熟语的分类 1、成语 2 / 30 成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使用时切忌望文生义。如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 七月流火 ” 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现 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 “ 不刊之论 ” 指点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观点,形容言论精辟,无懈可击。 2、谚语 谚语也叫 “ 俚语 ”“ 俗语 ”“ 俗话 ”“ 直言 ” ,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 。如 “ 天下乌鸦一般黑 ” , “ 众人拾柴火焰高 ” , “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 ” , “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 ,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3 / 30 大部分是书面语。 3、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 “ 谜面 ” ;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 “ 谜底 ” ,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 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 “ 俏皮话 ” 。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 “ 大海里捞针 无处寻、快刀切豆腐 两面光 ” 。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 “ 言在此而意在彼 ” 、妙语双关的现象,如 “ 旗杆顶上绑鸡毛 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 鸣(名)声在外 ” 。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 果。 4、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词组。结4 / 30 构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高,用处广。例如“ 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 ” 等。 惯用语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 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 “ 踢皮球 ” 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 “ 打预防针 ” ,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 “ 财神 爷 ” 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且褒扬、赞许和中性的极少,如 “ 老黄牛 ”“ 破天荒 ”“ 打游击 ” 。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 “ 拍马屁 ”“ 寄生虫 ”“ 红眼病 ”“ 小心眼 ”“ 吃独食 ”“ 眼中钉 ” 等。 第三,它在结构上大都是 “ 三字格 ” ,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如 “ 下海 ”“ 吃醋 ”“ 下课 ”“ 喝迷魂汤 ”“ 喝西北风 ”“ 钻牛角尖 ”“ 打退堂鼓 ”“ 一推六二五 ”“ 解铃还需系铃人 ”“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等。 5 / 30 试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 成语:置若罔闻阿谀奉承李代桃僵 惯用语:耳边风拍马屁替罪羊、背黑锅 5、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大部分是出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般不直接考查,主要是通过写作体现出来。 例如: 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由此可见,熟语比成语更贴切生活,更贴切社会,更贴切实际;因而能进一步扩大中学生使用词语与进行语言实践的范围。考试说明的调整更符合生活实际,对中学语文教学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6 / 30 四、规律探寻 1、命题规律与预测 熟语考查的命题思路和命题形式不会有变化,仍将放在第 I卷,以选择题的形式,结合成语一起考查。即在每题中有二至三个选项继续考查成语,另外一至两个选项考查惯用语、格言等,语料仍将选自报刊中的热点报道。 高考中熟语考查 以成语运用为重点,复习备考的时候,应以成语为中心,适当扩展涉及一些内容健康,含义较为固定、短小定型的熟语。重点应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几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2、方法探究 要正确使用熟语,平时大量积累和细心分辨才是最根本的方法。系统、有准确突破点的复习效率才最好。所以最好做好三整理工作。一是把典故熟语(主要是成语)集中整理一下,如火中取粟、朝三暮四、上下其手、青梅竹马等,明其典故,则不会用错。二是将含有易望文生义语素的熟语整理一下,如 “ 不刊 之论、不足为训、万人空巷 ” 加点字的意义,必须7 / 30 真正掌握。三是将有特定感情色彩且又容易忽视的熟语整理一下,如不见棺材不落泪(贬义)、吃不了兜着走(贬义)、冬寒抱冰,夏热握火(褒义)等。 五、误区警示 (一)改造成语。或者换词,或者出现错别字。 例如: 1、面对不幸,是怨天忧人,还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 ? “ 怨天忧人 ” 属换词误用,看似通顺,实则无此成语,应为“ 怨天尤人 ” 2、他们家穷 得家徒四璧。 “ 家徒四璧 ” 属别字误用,应为 “ 家徒四壁 ” 。 此类尚有如 “ 寥若辰星 (晨 )” 、 “ 入目三分 (木 )” 、 “ 心 ”不在蔫 (焉 )”“ 大刹风景 (杀、煞 )、 “ 坚忍不拔 (韧 )”“ 蔽帚自珍 (敝 )” 等误用例子。考生只要平时稍有留意,即不难8 / 30 发现。 (二)不了解成语意思,望文生义。 例如: 1、小说是虚构的,但其人其事看来也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 空穴来风 ” 本意是 “ 比喻消息或传言并非完全没 有根据 ” ,却常被误解为 “ 没有根据的消息或传言 ” 而用错。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万人空巷 ”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 3、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 百里挑一 ” ,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而不9 / 30 是指数量少。 4、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 文不加点 ” 并非 “ 写文章不加标点 ” ,而是 “ 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 。 5、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 首当其冲 ” 不是 “ 首要的 ” 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6、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 三人成虎 ” 与 “ 人多为王 ” 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7、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 别无长物 ” 不是说 “ 别无长处 ” ,而是指 “ 形容家贫,一10 / 30 无所有 ” 。 8、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 不刊之论 ” 也不是 “ 不能刊登的言论 ” ,而是指 “ 不能改动的言论 ” 形容言论精辟,无懈可击。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高山仰止:比喻对崇高品德的仰慕。 与人为善:原指赞助人学好,现多指善意帮助别人。 一衣带水:比喻仅隔一水,极其邻近。 尾大不掉:比喻机构上强下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 五风十风:形容风调雨顺。 11 / 30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如坐春风:比喻在某人跟前受到教育和感化。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善于玩弄手段。 危言危 行:正直的言论,正直的行动。 细大不捐:不管是大的不是小的东西都不丢掉。 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 不足为训:不足以当作典范或者法则。 天荒地老:比喻历时久远。 为之侧目: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粉墨登场:指化装上台演出。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12 / 30 秀色可餐:一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二形容花木、山林非常秀丽。 半壁 江山:指保存下来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弊绝风清:形容社会风气十分良好,没有贪污舞弊等坏事情。 不三不四:不正派,不像样子。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下里巴人:本指古代楚国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白头如新:谓相知不深。 (三)对成语意思理解不准确,似是而非。 例如: 13 / 30 1、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 振聋发聩 ” 本意是 “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却被误解为 “ 声音大得震聋了耳朵。 ” 改为 “ 震耳欲聋 ” 即可。 6、如果上海有一家银行人均创收达四万元,谁都会不以为然。 “ 不以为然 ” 原意为 “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 的成语改为短语 “ 不以为奇 ” 就行了。 另如有人把 “ 不孚众望 ” 作 “ 不负众望 ” 理解而误用。高考还考查过 “ 莘莘学子 ” “ 汗牛充栋 ”“ 洗心革面 ”“ 左右逢源 ” 的误用。 (四)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14 / 30 例如: 1、叫我惊讶的是悬挂于屋门前旗杆上一面如火如荼的国旗。 “ 如火如荼 ” 意为 “ 比喻气势旺盛或热烈 ” ,用来修饰国旗是不当的。 2、导游带着大家饱览了莫高窟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 “ 美轮美奂 ” 用来 “ 形容高大华美 (专指建筑物,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美 )。 ” 句中显然弄错了修饰的对象。 3、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 琳琅满目 ” 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一般多指书籍或工艺品。此处不能用来形容 “ 房屋装修 ” 。 4、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 国色天香 ” ,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 “ 各种花卉 ” 。 15 / 30 5、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 巧夺天工 ” ,意为 “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 。而 “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 ” 本身就是天然,不在 “ 人工 ” 之列。 其他还有: 风姿绰约、楚楚动人、豆蔻年华(都用来形容女子)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不能用于同性之间) 耳鬓厮磨(形容亲密相片) 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多用于年轻人身上)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相敬如宾、结为连理、破镜重圆、比翼双飞、琴瑟和谐、秦晋之发(均用于夫妻之间) 16 / 30 音容宛在(对形容对互勉者的怀念)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景象)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 石破天惊(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一蹴而就、相提并论、望其项背(只用于速写句中)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类似的,还有 “ 穿云裂石 ” 、 “ 六马仰秣 ” 是指歌声的; “ 浩如烟海 ” 是 “ 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 。 “ 不同凡响 ” 、“ 别出机杼 ” 是指文艺作品的。 “ 崭露头角 ” 多指青少年,“ 功高不赏 ” 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五)没弄清成语意思,用上成语后,使句中词语与词语表意重复。 例如: 17 / 30 1、坐在笔者身边的一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了。 “ 忍俊不禁 ” 本已有 “ 忍不住发笑 ” 的意思,与后面 “ 笑起来 ” 重复。 2、华西村在海内外遐迩闻名。 “ 遐迩 ” 与前面 “ 在海内外 ” 重复。 3、他穿着一身灰色笔挺的西装革履。 “ 西装革履 ” 指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已有动词性,与 “ 穿着 ” 重复。 4、西部大开发使我国东西部地区合作正在方兴未艾,促进了僵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性调整。 “ 方兴未艾 ” 就是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停止,与前面的“ 正在 ” 重复。 (六)对成语本身的感情色彩没把握住,褒贬不分。 18 / 30 此种情况在成语误成中最常见,又分 为两种情形。 1.褒义成语误作贬义成语用。 例如: 日元贬值势如破竹,亚洲经济灾难深重。 “ 势如破竹 ”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应换为贬义词 “ 狂泻不止 ” 或 “ 一泻千里 ” 。 他 “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 ,一生矢志不移强烈追求的就是行窃。 “ 矢志不移 ” 指发誓立志,决不改变。是个褒义词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 胸无城府 ” ,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19 / 30 常见的褒词贬用的成语: 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 “ 没有成功 ” 。 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20 / 30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 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重整旗鼓:整:整顿,收拾。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如雷贯耳: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用于客套话。 力透纸背: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21 / 30 羚羊挂角:旧比喻诗文意 境超脱,不着形迹等 2.贬义成语误作褒义成语用。 例如: 成名歌手签约上海,高林生是始作俑者。 “ 始作俑者 ” 比喻首开恶例的人。被误作 “ 第一位 ” 用了。 他就是这种认准了,就执迷不悟地把路走到底的人。 “ 执迷不悟 ” 本为 “ 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 句子作褒义词用显然不当。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 积虑。 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贬义 常见的贬词褒用的成语: 22 / 30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摇身一变: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 罄竹难书:罄:尽,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指 坏人得意的样子 师心自用: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党同伐异: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23 / 30 不同意见的人。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虎视眈眈:象老虎那 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死心塌地: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移天易日: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衣冠楚楚:楚楚 :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24 / 30 很漂亮。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彻头彻尾: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七)颠倒主客,谦敬不分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 如: 1、不论什么时候,冰心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动听,自如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 “ 如坐春风 ” 比喻同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句中误用在施动者 (冰心 )身上了。 25 / 30 2、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 拾级而上 ” 本意是 “ 沿着石阶而上 ” ,只能用于施动者人,不能作修饰语用,改作 “ 依山而上 ” 即可。 3、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 抛砖引玉 ” ,以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是谦词,只能用在自己身上。 4、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 先斩后奏 ” ,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5、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 不耻下问 ” ,意为 “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 。 26 / 30 6、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 块匾额,上面写着 “ 恭祝您老长命富 ” 。 “ 长命富贵 ” ,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常见的谦辞还有: 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 敬辞有: 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八)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1、近几年,通过对城市声环境的检测与监督,我国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污染总体上呈江河日下趋势。 “ 江河日下 ” 指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而此句从整个语境看来,是想讲情况得到缓解。 27 / 30 2、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 从全句语境来看,该句是相强调他不介意,而 “ 虚怀若谷 ”则是用来形容十分谦虚,因而错误。 3、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来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 完美无缺 ” 指十 分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句意是想讲 “ 完好无损 ” 。 (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28 / 30 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1992 年高考题 ) “ 灯红酒绿 ” 原指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 的生活。 2、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飞机盒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营养强化剂项目建议书
- 抛光工安全培训
- 2025年法人大数据项目发展计划
- 福建省莆田市某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抗浮锚杆施工工艺
- 自卑案例的题目及答案
- 高中必修考试例题及答案
- 2025年饮料灭菌乳项目建议书
- tcp协议的特点与特征
- 医学教育中的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的比较与协同
- 肠梗阻小讲课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食材配送沟通服务方案
- 机房建设清单
- 第09章-船舶甲板机械电力拖动及其电气控制
- 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
- 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咨询工作收费指导意见
-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PI-RADS影像
- 现代物流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华为解决方案营销五环十四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