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5套题)篇一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30 分)。1 、绷紧的橡皮筋 _ (会、不会)发声,而用手指拨动绷紧的橡皮筋 _ (会、不会)发声,这说_ ;若将橡皮筋蹦再紧一些,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则听到的声音的 _ 会更高,这说明物体振动的 _ 越高, _ 越高 。2 、我们平时听到声音一般是靠 _ 传声的,敲击鱼缸会发现水中的鱼会受到惊吓,这说明 _ 能传声,“土电话”说明 _ 也能传声。可见声音可以在 _ 、 _ 、 _ 中传播,但不能在 _ 中传播。3 、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表明 _ 。 _ 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一点。4 、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 _ 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 _ 好;“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 _ 高;“男低音”是指 _ 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 _ 发生了改变。5 、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 _ ,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 _ 。6 、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 _ 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 _ 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 _ 中减弱噪声。7 、频率 _ 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 _ 的声波叫做次声波8 、声呐是人们利用超声波 _ 、 _ 等特点制成的。监测与控制 _ 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二、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36 分)。1 、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钟声的回音 B 、大钟还在振动C 、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2 、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改变声音的音色 B 、增高声音的音调C 、增大声音的响度 D 、加快声音的频率3 、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五、六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翅三、四百次,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A 、响度不同 B 、音色不同 C 、频率不同 D 、振幅不同4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 、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C 、声音遇到墙壁后的反射现象 D 、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5 、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 )A 、鱼 B 、小鸟 C 、人 D 、无法确定6 、电影院的墙壁往往做成凹凸不平的,这是为了: ( )A 、增强声音的反射 B 、减弱声音的反射C 、增大声音的响度 D 、改善声音的音色7 、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 )A 、“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B 、“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C 、“请勿高声喧哗”D 、“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8 、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的逼真,其关键是要求电子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与模仿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哪一个特征尽可能地一致: (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色9 、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不可能成为噪声的B 、噪声是无法减弱的C 、噪声虽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但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不大D 、噪声的振动波形是无规则可循的10 、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 )A 、狗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 、人比狗的听觉频率范围广C 、狗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 、人比狗的发声频率范围广11 、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 拧紧或拧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调节乐器发出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传播方向12 、下列关于“听”的应用中,不是根据声音的特征来判断的是: ( )A 、听你说句话就知道你感冒了 B 、敲打花盆能听出花盆的好坏C 、听你说的话就明白你的想法 D 、弹拨琴弦能听出琴弦的松紧程度三、实验与简答题: (共 34 分)。2 、( 4 分)如下面图中的左图所示为城市交通繁忙地区设置的一种交通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_ _ _ _ ;它属于控制噪声的方法中的哪一种: _ _ _ _ 。3 、( 4 分)如上图中的右图所示是科幻电影“自由战士”在太空战争的情景。你认为“自由战士”在太空能听到强烈的爆炸的声音吗?请对你的答案做出合理的解释。4 、( 7 分)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短文】 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 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问题】 请你将上面短文中和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_ , _ 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_ 。 从短文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 _ 左右,声具有 _ 。 从短文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与 _ 有关 , 关系是 5 、( 11 分)某学生科技小组想测定铸铁管中的声速,请你帮他们制定一个实验计划(包括需要测定的物理量、需要的实验器材、简要的实验步骤及计算式)。答案一、填空题:1 、不会;会;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频率;音调。2 、空气;水(液体);线(固体);气体;液体;固体;真空。3 、声具有能量;声波能使物体振动等。4 、响度;音色;音调;音调;音色。5 、减弱噪声;减小响度。6 、人耳;声源;声音传播过程。7 、高于 20000Hz ;低于 20Hz 。8 、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次声波。二、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C C C A B D D D C A C三、实验与简答题:1 、摆动;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声;不会;真空不能传声。2 、禁按喇叭;控制噪声声源。3 、不能。因为太空中没有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是一个真空,而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4 、 超声波;音调。 次声波。 20Hz ;能量;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5 、第一种实验计划: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铸铁管的长度 s ;声音传播的时间 t 。需要的器材:一根足够长的铸铁管、卷尺、秒表。实验步骤: 用卷尺测出铸铁管的长度 s 。 在铸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铸铁管的另一端用秒表记录从铸铁管传来的声音所用的时间 t 。铸铁管中声速的表达式: v=s/t第二种实验计划: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铸铁管的长度 s ;声音从铸铁管和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差 t 。需要的器材:一根足够长的铸铁管、卷尺、秒表。实验步骤: 用卷尺测出铸铁管的长度 s 。 在铸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铸铁管的另一端用秒表记录从铸铁管传来的声音和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的时间差 t 。铸铁管中声速的表达式: v=s/(s/v 空气 t)篇二一、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40 分 )。1. 在哪些情况下,两个人不用通讯设备就无法直接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 ( )A. 在行驶的地铁车厢内 B. 在漆黑的房间里C. 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下 D. 一个人在空中静止,一个人在飞行的超音速飞机上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 B. 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C. 一个人音色是不会改变的 D.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3.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A. 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B. 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 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D. 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4. 苍蝇 a 和蚊子 b 飞过耳边时,我们即便看不到它们也能知道是谁飞过耳边,这跟它们翅膀振动发声的响度 L 和音 调 f 有关,则下列关于响度和音调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L a L b , f a f b B. L a L b , f a f b C. L a L b , f a f b D. L a L b , f a f b5. 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装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C. 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 D. 在声音传播途径中植树造林6. 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B. 超声波的穿透能力比较差,没有什么用处C. 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焊接D. 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7. 从波形上看,下列哪个是噪声的波形图( )8. 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现象说明 ( )A. 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 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C. 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D.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 )A. 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加工B. 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C. 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列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受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D. 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耳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动物都能听见B. 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C. 通过监测超声波,可以监测火山爆发D. 用超声波照射过的种子发芽期会推迟,生长期会延长二、填空题: (每空 3 分,共 33 分)。11.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而产生,人类靠 振动发声的。如右图所示,人耳听到的鼓声,是由 的振动而产生。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声音先经 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过 传播而被鱼听到。12.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这是利用 来听声音。13. 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14. 如图 2 示,利用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可以测出高速运动的网球的速度,该仪器是利用超声波的 效应而实现的。由此 (能或不能)推测此装置可以探测出高速公路上违章超速的汽车速度。三、实验与设计 : (第 15 题 4 分,第 16 题 6 分,第 17 题 6 分,第 18 题 4 分,第 19 题 7 分,共 27 分)。15. 看图说理: 图 3 图 4( 1 )观察图 3 , 你能得出结论是:( 2 )观察图 4 ,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按照上图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图 3 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把鱼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图 4 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16. 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活动 1 :如图 5 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活动 2 :如图 6 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 1 )比较你在探究活动 1 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划得快慢有什么关系?( 2 )比较你在探究活动 2 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 3 )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17. 如图 7 ,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 a 和图 b 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 c 图 d 图 e 所示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 1 )图 a 和图 b 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哪个音叉的叉股较短?( 2 )比较图 c 、图 d 、图 e 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和频率的音符?( 3 )假若三乐器演奏同一音符,你可以听出它们的区别,你从波形图上怎样推断出这一点呢?18. 小明和小华一起讨论在“在房间为何听不到喊话的回声”之后,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声音在反射时,是否如图所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呢?猜想一:声音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猜想二:声音在反射时,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究竟哪一种猜想对呢?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 )用硬纸卷两个长纸筒,用支架支撑,使它们等高且保持水平。( 2 )在一个纸筒的一端放一只声音较响的机械手表(或闹钟),另一端对准墙壁且成一定角度。( 3 )使另一个纸筒一端对准小华的耳朵,另一端也对准墙壁并成一定角度。( 4 )在两个纸筒之间(即手表与小华之间)竖直放置一块足够大的隔音板,板与墙壁垂直,但不与墙壁接触(留一小段距离),如图 8 所示,( 5 )调整两个纸筒与墙壁之间的夹角,使小华听到的声音达到最响亮为止。( 6 )测量两个纸筒与隔音板之间的夹角,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表中,重复最后两步,多测几组角度。数据记录表格如下:小明对表中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并验证了自己其中一种猜想的正确。你能否也按上述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并回答:( 1 )小明同学的(猜想一 / 猜想二)是正确的?( 2 )小明是按照怎样的程序进行探究的?19.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30m/s ,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 9 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 0.6s 被探测仪器接收。( 1 )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 2 )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3 )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学依据是什么?答案1.D 2.B 3.D 4.D 5.C 6.C 7.D 8.C 9.D 10.A11. 振动 , 声带 , 鼓面 , 空气 , 水 12. 骨传导 13. 声源 , 传播过程 , 人耳14. 回声 , 能 15. 液体能够传声 , 固体能够传声 , 隔一张挡着视线 , 在中间加隔音板 16. 划得快音调高 , 划得慢音调低 , 齿越疏音调越低 , 齿越密音调越高 , 振动越快 , 频率越高 , 音调也越高 17.a 音叉 , b 音叉 , 是 , 能从波形的泛音上判断 ( 也就是一些小的波形变化上判断 ) 18. 猜想一是正确的 , 观察 提出疑问作出猜想进行实验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结论证实猜想 19.(1) 超声波 , 因为超声波有两个特点 : 一个是能量大 , 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 由于能量大 , 反射回来后仍然能接收到超声波 , 由于是直线传播 , 反射后按原路返回 , 这样就有更好的回收效果 (2)459m (3) 声波传播速度快 , 能起到预报作用 , 而且声波在气球中产生共振 , 把声音放大 , 这样才能听到声音 , 由于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等不同 , 带来了很多信息 , 就能判断风暴的情况。篇三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 , 共 30 分 ) 。1 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 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学 B 市区里种草植树C 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 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即使物体在振动,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声音B 我们能区别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只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其他常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D 乐器发出的声音 定不是噪声3 女高音和男低音不同是因为 ( )A 男低音音调高,女高音音调低 B 男低音响度大,女高音响度小C 男低音响度小,女高音响度大 D 男低音音调低,女高音音调高4 人们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 )A. 地声传播不需要介质 B 固体不能传播声音C 固体传播声音传播得快 D 固体传播声音传播得慢5 利用回声测海底的深度 .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 1531m/s, 从船底发声装置向下发出声音 , 经 1.2s 后 , 船底声音的接受装置收到回声 , 那么海底深度是 ( )A 1832.2m B. 918.6m C 3674.4m D 1531m6 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 “ 余音未绝 ” ,分析其原因是 ( )A. 大钟的回声 B 大钟在继续振动C 人的听觉发生 “ 暂留 ” 的缘故 D 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7 人们把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 20000Hz 的声波叫超声波,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有 ( )A. 用仪器听海啸 B 用声呐测海底的深度C 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 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8 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 ( )A. 声速逐渐减小 B 频率逐渐减小C 振幅逐渐减小 D 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9 如图 1 所示,在一个可以抽气的玻璃瓶内放一响铃,现逐渐抽掉瓶内空气,则声音会 ( )A. 逐渐减小B 逐渐增大C 保持不变D 都有可能10. 在雷雨来临时 , 电光一闪即逝 , 而雷声却隆隆不断 , 这是由于 ( )A. 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 B. 雷一个接一个地打C. 双耳效应 D. 雷声经地面、山峦、云层多次反射二、填空题: ( 每空 1 分 , 共 30 分 ) 。11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_ 而产生的 , 物体的 _ 停止 , 发声也就停止12 2000 年某市公安局规定:任何汽车在市区马路上不准按喇叭,从环保角度看这是为了减小 _. 人在高墙前拍手,要区分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人离高墙至少 _m.13 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 ,_ 的叫声音调高 ,_ 的叫声响度大 .14 “ 山间铃响马帮来 ” 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击发生 _ 而产生;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 _ 传入人耳的15 小华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铁质水管,小明在铁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 _ 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 _ 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 _ 传播来的16 一学生,走过两山之间时,他大喊一声后经过 0.5s 听到右边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 1.5s 听到左边山崖发射回来的声音,两山之间的距离是 _m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17 某同学在自行车车条里卡一硬纸片,当他慢骑时产生的声音音调较低,可见音调跟发声体 _ 有关,车速加快时,纸片的振动频率 _, 音调 _.18 有经验的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了蜜回蜂房,这是由于带花蜜飞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花蜜时 _.19 外界传来的声音会引起人耳 _ 的振动 , 这种振动经过 _ 及其他组织传给 _, 再把信号传给大脑 , 人就听到了声音 .20. 在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 _.21. 俗语 “ 震耳欲聋 ” 、 “ 声音刺耳 ” 、 “ 闻其声知其人 ” 分别反映了声音的特征,这些特征依次是 _ 、 _ 、 _.22. 蛇是没有耳朵的 . 不过 , 如果蛇将头贴在地上 , 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的声音 , 由此可见 , 蛇是利用 _ “倾听 ” 猎物的动静 .23. 攀登雪山是一项极富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 . 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雪山时有一个忌讳 , 那就是不许高声喊叫 . 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 _ 而产生的 , 人在高声喊叫时 , 也引起周围 _ 振动 , 从而传给积雪层 , 往往会引起积雪层的 _, 这样会引发雪崩造成危险 .24. 拉二胡时 , 拉紧弦可以 _ 音调 , 由拉细弦改为拉粗弦可以 _ 音调 , 按弦的手指下移可以 _ 音调 ( 选填 “ 提高 ” 或 “ 降低 ” ).三、阅读与简答: ( 每空 1 分 , 共 10 分 ) 。25 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但没有与之接触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可以看到乒乓球会 _ 起来,乒乓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 说明它 _ _ _ _( 选填 “ 是 ”或 “ 不是 ” ) 获得了能量 , 同时通过乒乓球的运动 ,我们可以分析判断左边音叉在 _. 右边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 , 当它的振动能量在 _ 中向外传播时 , 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 , 尤其是引发了左边一个音叉的共振 , 使该音叉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声源所传播的能量 , 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 _( 选填 “ 能够 ” 或 “ 不能够 ” ) 传递能量。26. 阅读短文 , 回答后面的问题。大家知道 , 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做 “ 喷水鱼洗 ” 的器具 , 据考证 , 它的出现不晚于晋代 , 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传世的鱼洗是带有一圈水平突缘的圆形铜盆 , 在突缘上方的对称位置上装有垂直的一对把手状的双耳 ( 又称为弦 ). 盆的直径约为 1000px, 大概有一个大号的日用脸盆那么大。操作时 , 在坚固的底座上面垫上柔软的材料 , 放上鱼洗 , 其中盛上过半的水 , 然后 , 两只手掌都蘸上些水 , 分别在左右两耳上沿相反的直线方向作反复的水平摩擦 , 给出适当的激励 , 使盆壁振动产生驻波 , 这时便可以看到水面上激起的波纹出现四角对称的图样 , 明白地显示出波腹和波节相间的分布 , 并且 , 在四个波腹处剧烈的振动所激起的水珠 , 可以向上飞溅到超过半米的高度 .( 鱼洗底部所绘刻的四条鱼 , 它们的嘴部正对着四个波腹处 , 好像水珠是从鱼嘴里吐出来似的 .) 与此同时 , 由于盆壁的振动而发出强烈的嗡嗡声。其实 , 用一个普通的搪瓷盆也能表演出相同的效果 . 用两只手掌在脸盆上缘对称的两侧反复做上面所述的摩擦动作 , 也能激发出相同的现象 , 盆内水面呈现规则的波纹图案 , 小水珠可以跃起到 500px 的高度 , 同时可以听到明显的嗡嗡声 , 不过溅起的水珠较小而且量也少 , 不及鱼洗表演得那么壮观罢了。根据以上短文回答问题 :(1) 鱼洗是由于手的摩擦使铜盆产生 _ 而发出声音的。(2) “明白地显示出波腹和波节相间的分布 ” 这句话所描述的与我们在示波器中所看到的声波的 _ 相似; “ 波腹处剧烈的振动所激起的水珠 , 可以向上飞溅到超过半米的高度 ” 是指振动时水要偏离原来的位置 , 偏离原来的最大距离也就是振动幅度叫做 _; 水飞溅很高的高度 , 说明水 _( 选填 “ 获得了 ” 或 “ 没有 ” ) 能量 。(3) 用普通的搪瓷盆表演 , 虽然也能产生相同的效果 , 但由于声音的 _ 的特征不及真的鱼洗 , 所以导致了不那么壮观罢了。四、实验与探究: (每空 1 分 , 共 20 分)。27. 在观察物体的振动与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 :(1) 把一根橡皮筋或其他弹性带子的一端系到墙上的钉子或门的拉手上 , 用手拉它的另一端 , 使其绷紧 , 再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或用一枝铅笔去拨动被绷紧的皮筋 . 观察它的振动并同时注意听到的声音 . 重复一次实验 , 听到声音之后突然用手捉住正在振动的皮筋 , 使它停止振动 , 会发现声音 _( 选填 “ 是 ” 或 “ 不是 ” ) 随之消失。(2) 在桌子边上平放一把尺子或一根钢锯条 , 使它与桌面边垂直地伸出 375px 左右 , 一只手按住它在桌上的那端 , 另一只手在它的另一端先向下按 , 然后再突然松开 . 观察尺的振动并注意同时听到的声音 . 重复一次实验 , 在听到声音之后突然用手去捉住振动的那一端 , 会发现声音 _( 选填 “ 是 ” 或 “ 不是 ” ) 立即消失。(3) 在鼓面上放几粒米 , 敲击鼓面 , 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米粒的运动 . 如果找不到鼓 , 可以把录音机或音响的音箱水平放倒 , 正面向上 , 在音箱的布上放几个细碎的纸屑 . 选择低音较多的音乐 , 开大音量 , 观察到纸屑 _( 选填 “ 是 ” 或 “ 不是 ” ) 随音乐振动 , “ 开大音量 ” 中的音量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_。(4) 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 , 然后说话 . 感觉和体会喉部在说话的同时产生振动 , 试着在说话的中间骤然中止发声 , 会发现并体会到喉部的振动 _( 选填 “ 是 ” 或 “ 不是 ” ) 突然停止。28. 小明和小华一起讨论在 “ 在房间为何听不到喊话的回声 ” 之后,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声音在反射时,是否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呢?小明作出了自己的猜想:声音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小华作出了不同的猜想:声音在反射时,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任意角度都可以反射。究竟哪一位猜想对呢?小明和小华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1. 用硬纸卷两个相同的长纸筒,用支架支撑,使它们等高且保持水平。2. 在一个纸筒里面的一端放一只声音较响的机械手表(或闹钟),另一端对准墙壁且成一定角度。3. 使另一个纸筒一端对准小华的耳朵,另一端也对准墙壁并成一定角度。4. 在两个纸筒之间(即手表与小华之间)竖直放置一块足够大的隔音板,板与墙壁垂直,但不与墙壁接触(留一小段距离),如图 3 所示 。5. 调整两个纸筒与隔音板之间的夹角,使小华听到的声音达到最响亮为止。6. 测量两个纸筒与隔音板之间的夹角,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表中。7. 重复 5 、 6 两个步骤,多测几组角度。数据记录表格如下:小明和小华对表中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 . 你能否也按上述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结论是 : 声音在反射时 , 反射角 _ 入射角 . 这个结论验证了 _ 的猜想是正确的。( 2 )他们用硬纸卷成长纸筒是为了防止声音通过空气这种 _ 传播时向周围扩散 , 使声音传播具有方向性 , 当 声音传向墙壁时 , 放手表的纸筒与隔音板之间夹角就是 _ 角 , 同时声音经墙壁反弹后 , 用来听声音的纸筒与隔音板之间的夹角就是 _ 角。(3) 如果不竖直放置一块隔音板 , 机械手表 ( 或闹钟 ) 的声音就会直接传到人耳 , 由于距离很近 , 回声和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相差不会超过 0.1 秒 , 所以回声对原声起加强作用 , 这样就 _( 选填 “ 能 ” 或 “ 不能 ” ) 分辨是回声还是原声 . 然而实验中是为了听到回声 , 那么原声对回声就要起干扰作用 , 这个原声就应该是属于 _, 加了隔音板就能把原声隔离 , 阻断它的传播 , 这是在 _ 减弱噪声的。(4) 他们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整个程序是 : 在观察的基础上 提出 _ 作出 _ 设计并操作 _ 对数据进行 _ 、 _ 得出 _ _ 猜想的正确性。五、计算题: ( 每小题 5 分 , 共 10 分 ) 。29 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 1.5 倍,飞行高度为 3060m, 水平方向飞行当你听到飞机在你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 , 抬头观看 ( 不计抬头的时间 ) ,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 ( 水平距离 ) 的地方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30 甲敲打一平直铁轨的一端 , 远处的乙先后听到两次敲打声 , 两次敲打声的时间间隔 1s. 如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为 5200m/s ,求甲、乙之间相距多远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答案1.B 2.A 3.D 4.C 5.B 6.B 7.A 8.C 9.A 10.D11. 振动 , 振动 12. 噪声 ,17 13. 蚊子 , 牛 14. 振动 , 空气15. 铁 , 水 , 空气 16.340 17. 频率 , 变快 , 变高 18. 低19. 鼓膜 , 听小骨 , 听觉神经 20. 真空不能传声 21. 响度 , 音调 , 音色22. 骨传导 23. 振动 , 空气 , 振动 24. 提高 , 降低 , 提高25. 跳 , 是 , 振动 , 空气 , 能够 26. 振动 , 波形 , 振幅 , 获得了 , 响度27. 是 , 是 , 是 , 响度 , 是 28. 等于 , 小明 , 介质 , 入射 , 反射 , 不能 , 噪声 , 传播过程 , 疑问 , 猜想 , 实验 , 比较 , 分析 , 结论 , 证实 29.4590m 30.363.786m篇四一、填空题1 _ 分为晶体 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_ 有一定的熔点,而 _ 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_ 的。2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 ,最小刻度是 _ 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 36 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 36 4 ) ,测量的结果是 _ ;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 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 _ 。3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 _ ,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 _ 和 _ ;蒸发现象是在 _ 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 _ 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 _ 。4 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 _ 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 _ 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 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 _。6 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 5 mm 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 205 mm 处(当时的大气压为 1 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 105 mm 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 _ 。7 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 。8 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 _ 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 _ 和 _ 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 _ 现象。9 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 _ 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10 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 100 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 100 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 _ 。11 水银的熔点是 -39 ,它在 -38 时处于 _ 态;它在 -40 时处于 _ 态;它在 -39 时处于 _ 态或 _ 态。12 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_ ,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 _ 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 _ (当时气压为 1 个标准大气压)二、选择题13 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 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 95 (气压为 1 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 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A 29 B 32 C 30 D 35 5 14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 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15 小昌同学在 26 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高于 26 B 先下降,后上升到 26 C 低于 26 D 等于 26 16 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的温度达到 100 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 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C 水的温度达到 100 才能汽化D 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17 (多选)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A 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B 熔点低于 0 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C 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D 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放出的热量一样18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B 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C 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D 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19 如果把 5000 g 0 的水和 5000 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 用 0 的冰好B 用 0 的水好C 都一样D 无法确定20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 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 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 早晨的浓雾21 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 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因为冰的熔点是 0 ,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 因为水的凝固点是 0 ,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 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B 所有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都要降低C 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D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23 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 -39 、 -30 、 -117 ,要测量零下 80 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 煤油温度计B 酒精温度计C 水银温度计D 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24 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 100 、纸的着火点是183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 400 50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 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2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 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26 关于热胀冷缩现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 冬季从户外拿进屋内的玻璃杯,可以马上倒入开水B 往储油罐中灌油时,不能灌得太满C 长距离输送暖气的管道,装有形的伸缩管D 铁轨接头处留出一定的缝隙三、实验题27 下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这是什么物质?( 2 )在 AB 、 BC 、 CD 、 DE 各段,该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3 )在 BC 段与 DE 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 4 )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参考 答案 :1 固体,晶体,非晶体,相等2 35 42 , 0 1 , 36 8 , 37 3 表面,表面,内部,任何,沸点,剧烈4 液化,吸5 教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6 507 升华8 液化,汽化,液化,凝华9 压缩体积10 气压降低,沸点降低11 液,固,液,固12 48 , 5 min ,海波13 C 14 B 15 B 16 B 17 ABC 18 B 19 A 20 A 21 C 22 D 23 B 24 A 25 D 26 A27 ( 1 )水( 2 ) AB 段是固态, BC 段是固液共存, CD 段是液态, DE 段是液态( 3 ) BC 段吸热融化, DE 段吸热沸腾( 4 )熔点是 0 ,沸点是 100 篇五一、单项选择题 ( 13 3 分 =39 分)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 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 1 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 2 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 500px 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125px B. 250pxC. 375px D. 625px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齐齐哈尔泰来县教育局年银龄讲学计划招募1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项目经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苏州甲类合同
- 投哪网借款合同
- 2025年药厂技术比武题库及答案
- 回收租房合同(标准版)
- 高考模拟地理试卷及答案
- 旅游签证合同
- 农资化肥购销合同(标准版)
- 农村养殖土地租赁合同
- 学堂在线 生活英语进阶 期末考试答案
- 矛盾纠纷主题班会课件
- 调车作业安全培训
- 合规品质培训
- 服务人员形象卫生管理
- 2025年江西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呼吸系统症状与体征的护理
- uart面试题及答案
- 电梯空调安装合同协议书
- 河南省公开招聘辅警笔试历年真题库
- 2025-2031年中国医学检验市场深度分析及行业前景展望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