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郑县志》看县志中的政治认同.doc_第1页
从《民国郑县志》看县志中的政治认同.doc_第2页
从《民国郑县志》看县志中的政治认同.doc_第3页
从《民国郑县志》看县志中的政治认同.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民国郑县志看县志中的政治认同摘要:县志不仅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其中更承载着修纂者的各种心理,如政治认同。民国郑县志和番禺县续志由于其修纂者的社会背景不同,其中亦体现出不同的政治认同。从两志的编修背景、时间断限、体例和内容等方面,均能体现出两志作者所不同的政治认同,即民国郑县志体现出其作者刘瑞璘对于辛亥革命、对于民国的认同,而番禺县续志则体现出作者梁鼎芬对于清朝的政治认同以及对于民国的否定。所以,仅就上述两志而言,其作者都是在有意书写,其中体现了作者的心态及认同。关键字:政治认同 民国郑县志 番禺县续志刘瑞璘 梁鼎芬新文化史于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随后,相比于大陆地区,台湾学者王汎森等人最先接触并译介了大量新文化史著作,成为台湾地区新文化史研究的领军人物。其学生林志宏所著民国乃敌国也政治文化转型下的清遗民一书,从忠清遗民出发,通过对其言谈、活动、著述等的考察,重新检视了认同和文化力量在近代中国所扮演的角色,给了我极大的震动和启发。本文仅从林志宏所提观点出发,以新的视角来观察民国郑县志和番禺县续志中所体现的政治认同和遗民心态。一、两县志修纂者1915年前后,全国掀起了编修史志的热潮,全国各地方志也在待修之列。1916年春,郑县志在省方倡议下开始修纂,其中,刘瑞璘、周秉彝为纂、修。刘瑞璘,“壬辰进士(1892),历任陕西醴泉、华阴、咸宁、同官、直隶等县知县,甲辰(1904),奉北洋大臣命,赴东洋考察政治” 民国郑县志重修郑县志序,第11页。渡日本考察期间,刘瑞璘接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不久,刘瑞璘加入,成为郑州籍最早的同盟会会员 刘瑞璘郑县志的总编纂,大河报2006年6月14日 。可以看出,刘瑞璘有着深厚的革命思想背景。周秉彝,1911年2月,与崔霭如、王森甫等人组织汉口义成保安社,“聘医生数人为穷困百姓治病,在马路旁架设路灯以利行人,夏季施舍茶水为路人解渴,冬季发放仓米赈济贫寒,雇工人数名巡夜以防火防盗” 邓泽森:王森甫传,并在徐家厂专设事务所,专办以上公益事业和筹募捐款等。“至是民军起义,其成员百馀人,领枪械四十支,募商警数十名,日夜在商市巡逻,维持社会秩序,当清军未焚烧汉口市区之时,民军鏖战前方,汉市得安堵如故。此项费用一千数百串,周秉彝担任,其事王森甫主持。” 邓泽森:王森甫传可以看出,周秉彝虽然没有加入到革命行动中去,但是却为动乱时的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也是具有某些“新”思想的人物。番禺县续志也在民初开局编纂,主笔为梁鼎芬,其为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其人忠于清室,曾多次上疏弹劾袁世凯。“及孝定景皇后(隆裕皇后)升遐,奉安崇陵,恭送如礼,自原留守陵寝,遂命管理崇陵种树事。旋命在毓庆宫行走。丁巳复辟,已卧病,强起周旋。事变忧甚,逾年卒,谥文忠。”清史稿列传二百五十九梁鼎芬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在民国乃敌国也一书中,林宏志对这一群在清朝为官,入民后不愿和民国政府及人物接触,在平时所言所为中常常显示出忠清情结的清朝文人士大夫定义为“忠清遗民”。可以看出,民国郑县志的修纂二人都具有西方的近代政治社会思想背景,而番禺县续志的主笔梁鼎芬,为清廷重臣,是个典型的“忠清遗民”。这成为三人今后在著述中体现出的不同政治认同的渊源所在。所谓认同,就是对个人、群体、事件具有某些认识、了解,并对其中蕴含的观点、价值报以认可和赞同的态度。所谓政治认同,代表的是某种“归属感”或“体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人们对权威所产生的一种感情上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主体的一种精神活动 胡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而这种权威,在清末民初,当分别代表清朝和民国,有无对清朝或民国归属感和认同感,当代表某人或某群体对清朝或民国有无政治认同。而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是表现在多方面的,如平时的言谈、活动、仪式、衣着服饰,都能表现出这种政治认同,同样,著述中亦能体现编纂者的政治认同,并体现在著作中的多个方面,下面就以民国郑县志和番禺县续志的比较来说明。二、县志编修的背景及参与首先体现政治认同的就是方志编修的参与与否。编修地方志往往也被考量是否涉及等同服仕民国,在抱残守缺和不事二姓的两难抉择下,地方志形如认同领域的纠葛。河南的凌甲烺在国变后闭门著书,袁世凯、徐世昌等人先后征召,均坚辞不出;而清史馆召修、河南通志局敦请分攥时亦不赴 林宏志:民国乃敌国也,中华书局。因为这些史志都是民国政府倡议修纂,参与修纂自然等同于服仕民国。而梁鼎芬作为忠清遗民之所以愿意参与番禺县续志的修纂,是因为自1918年始开局的番禺县续志,并无政治力介入,主要系清遗民与地方耆旧合力完成,这既满足了他希望编修家乡方志的愿望,又不会在政治领域使他产生心理矛盾。同样,刘瑞璘对于民国郑县志的修纂也没有抉择上的矛盾。“四年春政府设立清史馆。县长周君海六提倡修县志,同人推予为编纂,予以固陋辞。同人曰:嘻!子过矣。爰于五年春三月设局编辑。 民国郑县志重修郑县志序,第10页”可见,民国郑县志为民国地方政府倡议修纂,刘瑞璘作为同盟会员,自然不会面临政治抉择。另外,民国郑县志卷首亦有有河南督军赵倜序、河南财政厅长王荃本序、知郑县事王扬翰序、知郑县事王光第序,可见地方政治势力对此县志介入之多。可以想见,如果番禺县续志是在民国地方政府的倡议下修纂的,那么梁鼎芬必定不会参与其中,而刘瑞璘也是民正言顺的参与进了民国郑县志的修纂,官方的政治背景和介入多少,决定了他们对县志修纂的参与与否,体现了他们对清朝或是对民国的认同与否。三、县志所载内容的时间断限最能体现方志中政治认同的,就在于县志所载内容的时间断限。在遗民眼中,1911年正是天朝崩溃的开始,他们只希望追忆故国历史的种种,而不希望在其中涉及民国史事,况且,即使记民国事是如何纪年,又将带来更多的矛盾。章梫,光绪三十年登进士,亦是“忠清遗民”。其关于县志编修的态度有云:“县志续编,宜至宣统三年止。梫为大清朝官,今不反对所谓民国,亦必无附和民国之理。” 林宏志:民国乃敌国也,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可见各种史志书写的时间断限在遗民眼中的重要性。番禺县续志中的时间断限与此相同。在该志的卷首一页就写明:“起同治八年己巳,迄宣统三年辛亥” 丁仁长等著:番禺县续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版,第6页,好像是要刻意引起后来读者注意,以体现其忠清的政治认同。而从民国郑县志来看,其并未对时间断限做出明确的说明,从其中内容进行考察发现,其中人物志忠义中,有海贡琳、金承绪、贾宗伊三人载至民国二年,可见其对于民国史事人物已有所载。可以看出,梁鼎芬等人作为“忠清遗民”,不愿将民国史事人物纳入到其所编方志的记载中,代表着其并不承认民国的存在,这样的行为本身就体现了其政治认同。而对于刘瑞璘而言,民国是其参与的革命党用鲜血所建,民国史事当然不能遗漏。四、县志的体例和内容县志的体例和内容同样体现政治认同。首先,在民国郑县志中凡涉及断代记载的,如元、明等朝相关史事、人物的记载,都会列出“元朝”“明朝”“清朝”,显然是已经将清朝划归到传统社会中的王朝体系当中去,并且认为清朝和之前的明朝、元朝一样,都已经成为亡故的朝代。而在番禺县续志当中,元朝、明朝依旧是“元朝”“明朝”,而清朝的名称却变成了“国朝”,这是为了显示自己依然是天朝中人,清朝依然为“国”,而并不承认所谓民国的存在,亦是不承认民国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其次,在内容上,不仅不会涉及到辛亥之后的史事和人物,并且,即使是“国朝”中人,但凡和民国有暧昧的人物也不会被记载。从选择历史记忆或遗忘的角度衡量,遗民自然无意留下与民国相关的只字片语;或者这么说,根本就不承认民国的存在。另外,在民国郑县志中,关于民国史事的记载,都使用的民国纪年,这本身就是对民国权威的认同。而与此相反,正如忠清遗民刘大鹏的所为,其记日记写书信,一律坚持用大清宣统纪年 桑兵:治学的门径与取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8页。同时,民国郑县志中还有对反清革命志士的记载:“海贡琳,民国二年,宋教仁被刺,南北失和,政府仇杀党人,海君以国民党人物在缉捕案中,被执,百般拷问,不屈身殉。金承绪,民国二年,宋教仁被刺,英眦欲裂,拟据郑州为根据地,事败被捕,慷慨就义,闻者惜之。贾宗伊,民国二年宋教仁被刺,宗伊潜赴南昌,相机起义,被捕不屈,遂遇害。” 民国郑县志,人物志忠义对于这些革命党人,作者的态度是“惜之”,更将其列入忠义篇中。忠义传在中国传统史志中,历来是统治阶层极为重视的攥写篇目,其中所树立的忠义人物和事迹,更代表着这一政权所标榜的价值取向。反观番禺县续志,梁鼎芬亦是对忠义传倾注颇多精力,但其中记载的更多是元末不愿入仕明朝的“忠元遗民”,这体现出清遗民将自己与元遗民自比,并以此来砥砺自己的意志,以元代遗民对明朝的不认同体现自己对民国的不认同。结语人类活在世界和社会上,往往需要靠着“意义”来支撑,显现一己之存在。为了传达这些既抽象又复杂的“意义”问题,于是通过史料的梳理和取舍以及“理想型”的人物的塑造,作为政治认同的根据,而文字正是影响人们对认知事物的力量。经由描述和呈现的方式,清遗民创造了他们所认可的权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