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电影观后感600字.doc_第1页
1942电影观后感600字.doc_第2页
1942电影观后感600字.doc_第3页
1942电影观后感600字.doc_第4页
1942电影观后感600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42电影观后感600字幸福生活来自不易,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要珍惜身边的亲人,也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伟大祖国的建设中去,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1942电影观后感600字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1942电影观后感600字观看完1942,从影院出来,一位阿姨感慨:这是一部很正的片子。我觉得这是个很恰切的评价,1942包涵了很大的历史内容,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是不能用悲剧或者喜剧来简单定义的。1942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历时18年的等待,9个月的精心准备,奔赴8地拍摄,整个制作团队在重庆河南等地来回奔波。冯小刚如此大手笔的制作,绝不仅仅是为了煽情赚眼泪。观看时,除了感官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心灵的触动。1942年,太平洋战争进入第二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此时河南大旱,又遇蝗灾,上百万民众遭遇饥荒,被迫背井离乡,开始从河南到陕西潼关的大规模逃荒。逃荒路上,饿死的病死的人不计其数,扒火车被踩,被轧死者也无数。影片以河南民众逃荒的时间和路线为轴,展开了对逃荒过程的真实再现,这期间还穿插了许多国际国内的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重庆欢迎外国特使的演练有这样一个大背景,河南的灾荒更显出复杂的意义,具有更深的内蕴。面对生死,人性最容易呈现出来。为了生存,为了活命,人往往无法和多数的其他人站在一起,而是选择和自己最亲最近的人站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人们又需要不断做出抉择,不断地放下很多东西。为了活命,邻村的乡亲们准备去抢财主范东家的粮食,为了保住活命的粮食,范东家让乡亲们大吃一顿的同时,让长工拴住去报官。当乡亲们知道这一事实后,杀死了范东家的儿子,抢了他家的粮食。就这样,范东家带着剩下的余粮也开始逃荒。影片将就这样将每个人面对灾荒的态度真实呈现了出来,丝毫不掩饰。为了活命,吃的问题已成为最大最重要的问题,对关乎生死的粮食的渴望已经超越了其他情感,包括乡情,邻里情,爱情,亲情要吃要活命,饥民们不得不一次次放下这些原本在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东西。人性的复杂多面真实地呈现出来,瞎露为救高烧的老母亲准备拿自己的女儿换小米,为了给刚生产的寡嫂熬汤补血气,星星杀了自己一路带着的猫。为了活下来,有借粮,分粮,后来又有了偷粮,抢粮,为了粮食相互打杀致死的人也不在少数。这是天灾,也是人祸。人性阴暗的另一面就这面慢慢呈现。“国家贫弱,就得不断甩包袱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灾民死一个,地区还是国家的,上前线的兵都饿死了,国家就亡了”这是在河南抗战的蒋鼎文对河南政府主席李培基请求减免河南军粮上缴时说的话。李培基后又亲赴重庆找蒋介石反映河南灾情,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也多次向政府反映灾情的真实情况等河南灾情终于引起政府足够认识,政府决定从军粮中抽调的八万斤赈灾粮给河南时,关于粮食如何发放,成为河南商界,工商业各行各业争论的话题,各行业代表都尽量为自己的利益而去尽力争取。如果说那些逃荒的流民是一个群体主角,影片通过范东家,拴住,瞎鹿等人物集中展示了人性不光亮的一面,那么独立于灾民之外的这样一个群体,影片对他们的揭露更是彻底和直接。想起影片中蒋介石的一句话“我特别怀念北伐战争的时候,那时候所向披靡,没有负担,尽可以和民众站在一起”,自然,国难当头,最理智的当是以大局以国为重,牺牲是不可避免的。可是为维护国家和大多数人的利益,流民被放弃和牺牲的时候,是否该用心去审度一下“这样被放下的生命,是不是太过于轻易,代价是否过于沉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无论身份地位,影片完整而真实地呈现了灾荒中每一个人的态度,这是最震撼人心的力量。逃难中的哭嚎声,争夺的厮杀声,日军的炮击声,影片用感官的刺激引起了我们的痛感,而那些真实人性的呈现,则直戳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心痛,更让我们流血。我们哀怜灾民不可避免地走向死的境地,我们震惊为求生人性阴暗的爆发,我们也愤怒对待生命的不珍重的态度。面对死亡,求生欲望燃烧到极致之时,生命中潜在的血性,残暴,恶被激起,人性处于本能的掌控中,失去了道德的光亮的一面,这时,那仅有的一点的微弱的善,就像黑夜的光芒,弥足珍贵,给我们心灵最大的慰藉,让我们觉得生命还是“正”的。星星和花枝卖了自己换米,是为了活命,更是为了家人的生死。花枝和拴住分别时,将自己的破棉裤换给拴住穿,她说:“我的棉裤还比你的囫囵点。”范东家逃荒路上,尽力帮助别人:为了救拴住,不惜拿出三斤白面。逃荒路上,他始终不舍弃自己的小孙子,带着他扒火车。拴住为了救星星,臂上挨了一枪,后来为了寻找花枝的孩子,从火车上跳下来。孩子没有找到,铃铛的风车便成了他对孩子的唯一念想。当日本人烧了铃铛的风车时,他更是出离愤怒,拼死反抗,最后被日本人杀害。在逃荒途中,人性的闪光点也是通过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呈现的。正是这些微弱的光亮,我们看到活下去的意义所在。在生死抉择中,到底什么改放下,什么该拿起,影片无意阐述。影片中安排了一个信仰的话语着小安子。小安子是基督教徒,他试图通过主的福音让大家躲过这场灾荒,最后,他自己也死在日军的轰炸中。影片中的小安子,看似荒诞的一个角色,却表达出了有关该坚持什么的深意。面对生死,除了生命本能的求生意识外,到底何种力量能够引导我们不断的搏斗,坚韧地活着。对于生死的态度,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也在告诉我们应该葆有和试图拿起什么。不少网友质疑影片内容,找出各种各样的史料来证实它的不真实性。真实是历史的事,精确是科学的要求,电影毕竟不同于这些,它是一种让我们认识历史,面对现实的途径,更接近我们心灵的认识。影片中杀戮,血性,残忍的呈现,也不是为了让我们去质疑人性,只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历史,如何对待和选择生死。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生死面前,人性被考验,微弱却珍贵的善支撑人们对于活的信心。对于不曾经历过如此苦难的我们,不用做生死抉择的我们,不用艰难或轻易去拿起自己生死和他人生死的我们,对于生活,更多的是该是感恩和珍惜吧。1942电影观后感600字今天看了,真的很震撼,内心有太多的感触,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深刻的片子了,真的拍得太好了,中国的电影太需要有这样的影片出现了。影片结束时,我哭了。情绪很复杂,悲伤、痛苦、同情、无耐好像都不能准确的描述这个情绪,我说不上来,更像是一种慈悲。我也不愿意去太多的思考这个情绪到底是什么,只是让自己流着泪。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觉得这部片子好看,但也在说,可能很多人会不觉得好看。我也在整理着自己,到底被什么打动了,绝对不只是影片拍得很真实。我在看的过程中,会去自然的对比现在的生活,比起生活在解放前的中国,真的犹如天堂一般。觉得自己太幸福,也感谢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但越往后面看,我确越多的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当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现在的中国去掉经济高速发展光鲜的外衣后,其实骨子里面的东西,跟1942年居然没有两样时,我不仅打了个寒颤。我脑子里开始浮现出那位外国记者反复问道的一个问题:“怎么会这样?”一九四二年的河南,中日军队在此陷入胶着状态,大面积的蝗虫和旱灾使得夏秋两季绝收。在没有粮食的日子里,最后的出路就是贩人,年轻的闺女媳妇通常被买去周家口等地的窑子。电影中,徐帆饰演的花枝在失去丈夫后,为了孩子能够有一口吃的,在于男人一夜夫妻之后又将自己卖了了出去,临走之时,她对仅处了一天的丈夫说:“你来,我的裤子囫囵(完整)一些,咱俩脱下换一下吧。”男人听罢,默默无语,只能无能为力的目送马车离去。天灾也许还可以用“逃离”来解决,可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却是避无可避。即使河南已沦为半壁江山,仍是国民政府手里的粮食支柱,从河南征购的粮食支撑着整个西北的军队、官僚和城市。天灾来时,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军粮供给亦不可少。当时的国民政府,从蒋介石开始,对于这场饥荒带来的灾难就处于“甩包袱”的态度。他假装不相信的态度也并未避过记者白修德当面递上的血淋淋的灾情照片,中国人向来就是乐忠于报喜不报忧的。即便是最后拨下的救灾粮食,要支付军粮开始,打点上下级关系,最后到达灾民手中的已是寥寥。似乎摆出的是一盘没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几乎动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灾的外在手段:政府动用军粮的援助、宗教团体和国际社会的努力、民间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刘震云和冯小刚是智慧而充满灵性的,在片尾出现了这样一幕,大当家收养了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姑娘。这就是他们给出的救世良方: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人祸才能最终避免。1942电影观后感600字冯小刚导演推出的贺岁片1942,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提到冯小刚的导演,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跟我差不多:他执导了中国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之后就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推出了一系列贺岁片,其中的大腕、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都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而他的每部电影中也都有几句台词成为当年的流行语。看冯氏贺岁片已成了当下年轻人在岁末年初最期待的事情之一。他的喜剧风格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我见到他的名字就会莫名地笑出声来。但当我看完1942后,就再也发不出往年的那种笑声了,反而感觉极端压抑,悲愤交加。这样的贺岁片确实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在影片中充斥银幕的尽是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原大地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想趁机发国难财。不过,偶而也有人性的光芒令人潸然泪下:老东家在瞎鹿欲卖掉自己的孩子为挽救母亲的性命时,毅然从自家所剩不多的粮袋里拿出了一碗小米;基督教徒小安为了救一个女孩全然不顾日军飞机的轰炸,差点丢了性命;花枝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讨价还价后4升白面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看完1942,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重新温故那个历史时刻,那个年头,本来就面临着日本的侵略,偏又赶上旱灾和蝗灾,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天公的不作美,腐吏的不作为,让肝肠寸断、义愤填膺!生活在那个年代人们,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呀,实在是苟且偷生,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