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9 X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教案 莲 山课件 m X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教案 文言文阅读(史传体) 史传体的古文,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近些年考查热度降温的情况下,仍占有较高的比例。 09 年高考 18 套卷子中,10 套卷子均考察了史传体的古文。因此高三学生在备考时,要做好史传体古文的备考准备。 XX 年高考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是: 2.理解 B (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 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2 / 19 (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言文阅读这七条具体要求在高考命题中,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者是阅读浅易文 言文的前提,后者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具体要求应该说都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最基本的条件。 一、如何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 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 / 19 考试大纲中 “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 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这是语文复习,特别是复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 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 1)某个论点的依据;( 2)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 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 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 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 1)某个论点的依据;( 2)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 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4 / 19 结果;( 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 “ 者 ” 或 “ 也 ” 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 “ 者, 也 ” 的,其中 “ 者 ” 表停顿, “ 也 ” 表判断;有单用 “ 者 ” 或 “ 也 ” 的;也有 “ 者也 ” 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 ) 夫战,勇气也。 (左传 ?曹判论战 ) 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 2用副词 “ 乃 ”“ 则 ”“ 即 ”“ 皆 ” 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 5 / 19 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 ) 3用动词 “ 为 ”“ 是 ” 表判断。其中 “ 是 ” 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 “ 是 ” 的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 ) 石之铿然有声 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用否定副词 “ 非 ”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 ) 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 ) 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 者, .也。 ”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 形式。主语后用 “ 者 ” ,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6 / 19 “ 也 ” 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 “ 陈涉者,阳城人也。 ” (史记了涉世家) “. , .也。 ” 判断句中,有时 “ 者 ” 和 “ 也 ” 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 者 ,只用 “ 也 ” 表判断。如: “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 (资治通鉴) “. 者, .。 ”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 “ 者 ”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者也。 ”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 “ 者也 ” ,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 “ 者 ” 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 “ 刘备天下枭雄。 ” (赤壁之战)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 “ 是 ” 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二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被动 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7 / 19 示被动 1用介词 “ 于 ”“ 受 于 ” 表被动 (“ 于 ”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 ) 2用 “ 为 ”“ 为 所 ”(“ 为 ”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或 “ 为所 ” 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欧阳修伶官传序 ) 吴广素爱人, 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 )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 ) 3用 “ 见 ”“ 见 于 ” 表被动 (“ 于 ”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 ?秋水 ) 见 ” 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 “ 见 ” 的形式很相近,如:“ 冀君实或见恕也。 ”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 “ 见 ” 不8 / 19 表被动,它是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 “ 见谅 ” 等那为此种用法。 4用介词 “ 被 ” 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张溥五人墓碑记 ) 5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 (资治通鉴)这里的 “ 逼兵势 ” 是 “ 被兵势所逼 ” 的意思 三省略句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 )黑质而白章; (蛇 )触草木, (草木 )尽死; (蛇 )以啮人, (人 )无御之者。 ( 2 承后省 。如: “ 沛公谓张良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3 自述省。如: “ (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 ( 4 对话省。如: “ (孟子)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 不若与人。 ”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9 / 19 略的 如: “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六则) “ 夫战,勇也气。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 3.省略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如: “ 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竖子不足与(之)谋! ” (鸿门宴) 郑穆公使 (人 )视客馆 屠惧,投(之)以骨。(狼) 在文言文中 ,介词 “ 以 ” 、 “ 为 ” 、 “ 与 ” 的宾语 之 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 “ 于 ” 和 “ 以 ” 常被省略。 “ 赐之(以)彘肩。 ” 死马且买之 (以 )五百金,况生马乎?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 (于 )河南,臣战 (于 )河北 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5.修饰语和 中心词的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吾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吾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 10 / 19 行一不义 (事 ),杀一无罪 (人 ),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 四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 “ 不 ” 、 “ 未 ” 、 “ 毋 ” 、 “ 莫 ” 等否定词表示 “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 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是以后世无传焉, 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 “ 谁 ” 、 “ 何 ” 、 “ 奚 ” 、 “ 安 ” 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 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 11 / 19 3、介词宾语提前: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 ,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 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如: “ 东乡坐。 ” 4、特殊结构:用 之 、 是 将宾语提前。 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过? ) 惟命是听(成语) 惟利是图(成语) 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 1)、中心词 +定语 +者中心词 +之 +定语 +者 12 / 19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2)、中心词 +之 +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3)、中心词 +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覆之以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 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 (四 )主语后置:(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13 / 19 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 美哉 ,我少年中国。 五固定句式 1 孰与 、 何如 。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 孰与 、 何如 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2 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得无,该不会, 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3 求,无乃尔是过与(同 “ 欤 ” ,语气词) 无乃 与?恐怕 吧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4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何(以) 为,表反问的14 / 19 句式,为什么要 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5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致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 的(办法)劝学荀子 6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 为,哪里用得着 呢,表反问逍遥游庄子 7“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 ” 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 ?秋水) 之 谓也, 说的就是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8不亦 乎? 可译为: 不 吗? , 难道不 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9以为、以 为 意思是以为、认为、把 当作、用 做 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10 唯 是 “ 是 ” 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 “ 唯 ” 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11 岂 哉(乎)、独 哉意思是难道 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陈涉世家) 15 / 19 12 与其 孰若 、与其 宁 可译为与其 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与其 宁 相当于 “ 与其 宁可 ” 13如 何 、 奈 何 、 若 何 。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 把 怎么样 、 对 怎么办 或 怎么对付 (处置、安顿 ) 。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说)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虎丘记) 峦壑竞秀,最可觞客。(虎丘记) 副词常用在动词之前,所以副词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种树郭橐驼传) 宾语常用在动词之后,所以名词用在宾语之前,而别无动词时,就活用为动词。 16 / 19 范曾数目项王 。鸿门宴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补语常用在动词之后,所以名词用在补语之前,而别无动词时,就活用为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能愿动词常用在动词之前,所以名词在能愿动词之后,而又别无动词时,就活用为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连词 “ 而 ” 后的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前。(冯婉贞)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活用为有 “ 使 为 ” 意思的动词。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 项羽本纪)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名词的意动用法。活用为有 “ 以 为 ” 意思的动词。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四 )名词直接作状语。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表示比喻) 檀板丘积,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 孙子吴起 列传表示对待的态度)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处17 / 19 所)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狼表示方法)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时间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时间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方位名词作状语) 操军破,必北还 ( 赤壁之战方位名词作状语 )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祭十二郎文方位名词作状语) 二动 词的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动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生,我所欲也。孟子二章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动词在 “ 其 ” 或 “ 之 ” 之后,作中心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来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属使动用法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 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18 / 19 吴) 嚭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大银行岳阳市汨罗市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兴业银行重庆市万州区2025秋招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中信银行温州市乐清市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第一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招聘61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兴业银行石家庄市新华区2025秋招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题库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3年度自考专业(公共关系)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监测监控考试题及答案方法
- 广发银行惠州市龙门县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银行岗位题库检测试题打印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老人骨折术前护理
- 压裂返排液的深度处理及再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 《流行音乐发展史》课件
- GB 17761-2024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 建设项目土地预审和土地报批收费标准参考
- 111社区级纪检委员工作职责
- 服装可行性报告范文
- 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应急预案
- 退役军人心理培训
- 蔬菜采购合同模板可复制
- 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方案v5-2024(新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