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全反射”的教学案例 “ 全反射 ” 的教学案例 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作为要求的 -浙江省东阳市中学 徐锡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 比较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3态度与情感 通过互动实验,培 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密切关系。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重点是形成全反射的概念、掌握全反射现象的产生条件,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两个,一是按照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直观实验 引导学生探索 经过分析、比较、抽象、形成假说 验证得到证实 通过概括形成概念 巩固深化。二是思路是以实验为主线。通过两个演示2 / 7 实验的观察、分析,揭示全反射的现象与产生条件,另外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通过 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使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最后通过全反射的应用性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曾有几个在沙漠中迷路的人,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出现了城堡,于是他们就往城堡走去,但是越走离城堡越远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有没有见过真实的蜃景?海市蜃景到底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用两个实验来探究。 2新课教学 2 1 实验探究 实验 1: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 半圆形玻璃砖的直角边 A召的圆心 o。 实验 2: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圆面。 两个实验的入射角都从 0 增大到 90 的过程中,观察两个实验并比较两个实验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演示两遍实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其它同学作补充。 相同点: 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入射角增大,反射光强度增加,折射光强度减弱; 在半圆形界面,光的入射角皆为零度,光不偏离直线传播;而在3 / 7 直径 AB 的分界面,光偏离原直线传播。 不同点: 光从空气 玻璃,入射 角折射角;光从玻璃 空气,入射角折射角; 光从空气 玻璃,同时存在反射光和折射光; 光从玻璃 空气,当入射角达到某个角度时折射角达到 90 ,折射光线消失。 教师引导,光射到半圆形玻璃砖的分界面,光仍沿直线传播,对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是次要方面,可以不考虑,而主要考虑直角边分界面上光的传播规律。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什么是全反射现象? 引导学生回答: 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当入射角 i 大于或等于某一个角度时,折射角达到 90 ,折射光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的现象。 临界角: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当 折射角达到 90 的入射角。 (二)产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光从玻璃介质 空气介质; 入射角 临界角。 教师强调:在实验 1 中,光从空气射向玻璃,虽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只有量变过程并没有实现质变。而在实验 2 中,光从玻璃射向空气,随着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和折射角增大,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这是一个量变过程;当入射角达到某一角4 / 7 度,即临界角时,就发生了质变,出现了全反射现象。 2 2 引思: 两个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实验 1 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实验 2 是光从玻璃射入空气。 教师:两种介质有什么不同? 学生:空气的折射率小,玻璃的折射率大。 2 3 推广: 提问:是不是只有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才会产生这种全反射现象?把学生分成八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索。 方案 1 实验器材:装有水(含稀释的牛奶)的烧杯(或烧瓶),激光,蚊香,盖子,打火机(蚊香作为空气的散射材料)。 实验过程:激光从介质 1(空气)射向介质 2(水)中,增大入射角,观察反射光和折射光;激光从介质 2 射向介质1,增大入射角,观察反射光和折射光。 方案 2 与 方案 1)类同,将烧杯中的介质 2 分别改为色拉油和硫代硫酸钠溶液。 方案 3 与方案 1 类同,将烧杯中的介质 1 改为色拉油,介质 25 / 7 改为含稀释牛奶的水。 方案 4 实验器材:装有汽油的圆形水槽,圆形的白纸,激光。 实验现象:激光从水槽底部以不同的入射角从汽油射向空气(在油的上面浮着一张白纸),会从白纸上发现亮斑在一定的圆形范围内出现。 各组学生回答并归纳产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光从折射率大的介质射入折射率小的介质,且光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某个临界角时,能产生全反射。 教师:把折射率大的介质叫做光密介质,把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做光疏介质。在上面的实验中,水相对于空气是光密介质,相对于色拉油是光疏介质,因而光密介质光疏介质也是相对的。 2 4 结论 全反射现象: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光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的现象。 产生全反射的条件: 光从光密介质 光疏介质; 入射角 临界角。 2 5 理论推导 由折射定律得:,得出。 当时,; 当时,即得到光从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的计算公式6 / 7 为。 2 6 应用 演示带有玻璃丝的灯能装饰我们的房间,五彩缤纷,弯曲的玻璃管能传播光,弯曲的玻璃丝能传送图象、数字及声音信号,这是全反射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中的应用之一:光导纤维。 演示水中的试管(烧瓶)看上去特别明亮,在管内倒入水后,则无此现象。原来,光从水进入空气发生了全反射,而不是光从水进人玻璃发生了全反射。从而 也说明了水中(或者玻璃中)的气泡看上去特别明亮的道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两个实验的对比容易反映出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并从尽可能多的动手实验中,合作归纳出全反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人们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提出假设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再提出假设。教学表明,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全反射概念,获得概念形成的方法,整个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园区生态修复与环保设施建设合同
- 碳中和产业园区共建与运营合作协议
- 网络直播数字调音台扩展卡租赁及品牌推广合作协议
- 网络新闻用户数据保密协议
- 小红书平台合作人权益保护与营销支持服务协议
- 医疗机构中患者隐私与知情权平衡协议
- 互联网企业版权保护与知识产权代理合同
- 航空器部件制造与检测技术服务合同
- 抖音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权益保护与收益分配协议
- 中老铁路物流运输车辆排放达标与环保治理合作协议
- 2024年贵州省德江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疗卫生岗笔试题带答案
-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 2024年甘肃省大数据中心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崇左市人民检察院招聘机关文员笔试真题2024
- (二模)2025年4月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香港劳务服务合同协议
- 高二下学期感恩母亲节主题班会课件
- 高一信息技术Python编程课程讲解
- 医院行政测试题及答案
- 雨水排放检测管理制度
- 金融行业金融大数据风控模型优化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