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_第1页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_第2页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_第3页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_第4页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 作者 毛昌宁 内容 笔者认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中的心理能力)差也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学生思维中,学校活动与社会实现隔绝,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隔绝,文科学习与理科学习隔绝,语文学习与政史地隔绝,语言学习材料(教材)与实际语境隔绝,一句话:大脑各信息库之间互相关闭,不能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即缺乏联想。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是由一事物而想出另一(类)事物的思维过程。常言的触景生情、举一反三即以联想为基矗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是事物间相 互联系和关系的架桥者,如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就都依赖于联想。因此,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有较强的联想思维能力,不但有利于知识能力的量的积累、递加、重迭,更有利于质的飞跃,使思维向更广更深的领域突进。 联想与回忆有密切关系。回忆是在一定刺激物(包括实物、语言)的作用下,在大脑中再现事物的映象的过程,这是一种条件反射。再现以初识为基础,条件反射在经过多次重复的强化作用后,才能形成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在学2 / 7 校教育教学中,一是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生活,观察、积累、尝试、体验,触角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 领域(包括从名著中了解中外社会生活),见多识广是使学生实现联想的前提基础,二是教师有意识地经常反复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各类联想(包括对已有知识和对生活积累的联想),帮助学生沟通大脑中的各个信息库,建立较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使学生能借助积累学好各科知识,并将学科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大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用一句话表达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程越来越呈加速运动的今天,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交际的工具、生活的工具、思维的工具、终身学习的工具了 ,而是把它看作人发展的工具,甚至是人发展的本身。这里的人,不仅是指自我存在、更是指社会存在的人,因此人的生存与发展首先依赖于交往,而交往所依赖的核心工具是语言。故而,陈钟先生认为目前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是语文教育与交往。人的各种交往构建了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也构建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内容,因此,社会生活既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指向,又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这样,广阔的社会、丰富的生活、流动的过去未来也就成了语文教育的最大课堂、根本教材,学校语文教学的小教材、小课堂必须取源于根本、一致于根本,且保持持久的沟通,3 / 7 才能活 水长流,才能改变陷于应试教育中的较为死板的局面。 常闻有人感叹时下的某些文人、艺员、新闻人底子雹后劲不足,须充电回炉,这里的底,无非是指文化和生活积累交织成的根底,实际上,谁也不可能靠几本教科书学好语文,语文教师也不可能仅靠教科书教好语文。张孝武先生说:语文与生活同在。由此看来,学校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积累、体验,引导学生反刍生活,用生活作为课堂语文学习的最好注解,并将语文能力运用到生活中,这是大语文教育的根本要求。语文课不应是封闭式的 ,而应是开放式的。为沟通学生思维中学校活动与社会现实、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沟通文科与理科、语文与政史地、语言学习材料与大语境的联系,联想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注入生活内容,引进时代活水,诸多同行早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改尝试,并正在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笔者发现许多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都借助于联想,并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联想思维训练。 从心理学角度看,联想思维的种类无非是:相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相反(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它们在语文教育中都各有妙用。相关联想,往往展开事 物间的链式联系,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景入情。相似联想展开类比联4 / 7 系,这种求同思维有助于归纳推理。史迁遭腐(刑)著史记,孙膑髌足修兵法,屈子放逐赋离骚,保尔失明(兼瘫)作钢铁,海迪截瘫著译作,海伦(凯勒)聋哑读大学皆是有志者身处逆境、发愤苦斗之典范,此是一例。对比联想,展开反向思维和辩证思维,或烘托映衬,或旨在求异,或总体把握,如黑与白 ,阴与阳,忠奸善恶美丑,高山平川,细流大海,下岗与招工,警容与小偷,反贪局长与受贿官员。以上三种联想大致是拓宽视野,广开思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真切理解,并将课内延伸到课外社会生活。因果联想则往往是由果及因、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向事物的纵深展开思维,或由因及果,由材料推结论,由规律探预见,大多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入透彻的分析理解。荷塘月色,月下荷塘,淡淡的喜悦,深沉的忧伤,孤独与苦闷,向往与无奈,暗暗萦绕,如果在欣赏这篇至情美文之时,对作者的心境 (作品情感之源)稍作深探的话,鉴赏的效果似乎更好。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几天 年,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大屠杀,全国白色恐怖笼罩;作者朱自清,文学家、学者教授,后来曾被毛主席赞扬的至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有骨气的知识分子。联想及此(当然需教师指点引导),那么,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身处年背景中,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革命志5 / 7 士、亲族师友的挂念,抉择道路时的痛苦和彷徨,我们就不难感受了。多种联想,可灵活、综合运用,以拓宽学生思路,训练学生的复杂思维能力。从屈原江畔行吟、闻郢都失而自投 汩罗,到陶令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做隐士,从范文正公登楼望远、先忧后乐,到鲁迅弃医从文、唤起民众,从钱学森历难回国、报效中华,到莘莘学子拒受高聘、学成归来,中国知识分子正直爱国的精神传统已清楚展现,它们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对其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多种联想综合运用,加深了了对语文学习材料的感受,训练了思维能力,更渗入了情操理想教育。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联想的作用还体现在沟通语文与政史地、文科与理科、知识学习与思想教育诸方面。常言文史哲不分家,从张衡传候风地动仪沟联地理学科知识,以唯物主义基本原 理和剩余价值理论来帮助理解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用力学原理(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解析写作的立意与选材(观点与材料)关系,用数学三点定面原理讲解论据的量与种类问题,以圣经上帝用土造亚当沟联女娲抟黄土造人的神话传说至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美育、情感教育的渗透(当然必须适时、有机地结合)材料更是俯拾皆是,前已有例论及。 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渗入联想思维也大裨益。下举数6 / 7 例。 一是开篇背景联想。 有教师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前,从现实热点新闻 拉宾遇刺,特 拉维夫广场群众点蜡烛悼念的场面导入,运用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引出年前中国天安门广场出现的更为感人的人民悼念周总理的场面,以中国人民当年却没有悼念自己的好总理的自由,直到四人帮被粉碎后,人民面对高山大海喊出心声 周总理,你在哪里?引起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极为成功地完成一课的教学。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说也可以从年代(写作时间)中国所处的困境导入(还可对时下的下岗、企业困境作适当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写作意图、对延安精神的实质、对自力更生以苦为乐的思想加深理解体会。背景联想,实际上是 将语言材料(教材)还原到广阔的真实的社会生活背景中去。从某种角度讲,教材所选的所有文章本身都是作者被身处其中的现实生活唤起创作愿望后所写的,每个作品都有其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针对性,都是有感而发,所以,帮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作家个人思想经历,指导学生揣摩写作意图,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语言材料能力的关键之一。还原生活,才有活水。这实际上还是写作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尽可能降低学生写作时写作缘由的虚拟性,增强它的真实性(现实针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