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_第1页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_第2页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_第3页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_第4页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 学习要点 1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结构; 3结合中心语境,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提高复杂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记叙、议论、抒情完美结合 本文的写作特色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纪念性文章,文中涉及五人,又多是一些片断的回忆,但读起来却感人至深,这除了结构上的缜密严谨之外,在写法上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 文以记事为主,记事的目的在于让读者了解五烈士的为人以及被反动派杀害的事实,并从中记取教益,认清反动派的本质,因此,时时穿插着议论。同时,由于在记事和议论中,又处处凝集着强烈深沉的悼念之情,使文章的纪念性更强,更能打动人心。 从总体上看,前三部分重在记叙,第四部分记叙抒情并重,第五部分重在议论抒情。而在每一部分中,记叙、议论、抒情又都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如第一部分着重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会见,但在朴素的记叙文2 / 13 字中,却处处流露出他们彼此间的信赖和关怀。而在忆及彼得斐集子的失落时,又通过痛感 “ 明珠投暗 ” 、 “ 岂 不冤枉 ” 的简短的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憎恶之情。而这议论又是在叙述了文集的由来,委婉地表达了这两本书的非同寻常之后进行的,就更加自然贴切。 第二部分集中写柔石,同样是夹叙夹议的。如这一部分开头一段的记叙和议论,表明了柔石是作者在当时上海那样复杂的环境里的 “ 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 ” 。仅用一个 “ 硬气 ” ,一个 “ 迂 ” 字,揭示出柔石的耿直忠诚的性格。并用 “ 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 这样一句简短的议论,对柔石的崇高品质作了高度的概括。同时,这些议论也都是在对柔石的一 些具体行动的记叙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第四部分中的记叙、议论和抒情更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这一部分先写柔石的被捕,接着谈到自己受牵连, “ 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 ” ,说明作者对反动官府的蔑视,并插入一段借说岳全传引起的议论,既批判了空盼“ 剑侠 ” 的无稽,又嘲讽了敌来 “ 坐化 ” 的无益,明确地表示了 “ 我于是就逃走 ” 的抉择,充分体现了他一向 “ 韧 ” 的战斗精神。 接着叙述柔石等青年作家被捕后的情况。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鲁迅对烈士们由被捕到遇害的情况的了解并不多,确凿3 / 13 的,只有狱中传出的两封信(一封还没有抄下)和有 关他们遇害的 “ 一个可靠的消息。 ” 但这一段读起来却十分生动感人,这与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也大有关系。在这一段中,作者在对战友牺牲噩耗进行叙述的同时,对反动派的滔天罪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议论,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尤其是那首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更是作者如火激情的高度凝聚。 文章第五部分,作者用强烈的抒情语句,同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进一步表达了对烈士们被杀害的悲愤感情。 文中的三个典故及用意 在本文中,作者运用了三个典故,是有其深刻用意的。 第一个典故是从柔石的 “ 硬气 ” 和 “ 迂 ” 的特点想到了柔 石的明代同乡方孝孺。方孝孺和柔石都是宁海人,柔石的家在方孝孺祠的前面。方孝孺为人正直,博学多才,受明太祖召,封为太傅,为太孙朱允纹等助读。朱允纹即位,加封方为侍讲学士,深受倚重。后朱允纹的叔父朱棣为夺皇位,带兵攻陷南京,惠帝自焚。方孝孺被执入狱,后因不肯给燕王起草即位诏书而被杀,祸及 870 余人。鲁迅用这一典故,是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 “ 硬气 ” 和 “ 迂 ” 的特征。方孝孺为争哪一个姓朱的该坐天下,丢掉性命不算,还连累了亲友宗族数百人,实在是 “ 迂 ” 得很了。但他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敬 仰和赞4 / 13 颂,正是在这一点上,鲁迅用来与柔石的精神作比较的。同时,这一典故还有另一方面的深刻用意,就是用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青年的罪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个深刻揭露和控诉。 第二个典故是从柔石被捕、鲁迅自己逃走提到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秦桧为了扫除卖国投降的障碍,假传了十二道金牌从抗金前线召回岳飞。岳飞奉召回来的路上,途径镇江时到金山寺去拜访道悦禅师。禅师预言, “ 元帅此行恐防有牢狱之灾、奸人陷害之事 ” ,劝岳飞“ 不如潜身林野,隐迹江湖。 ” 但岳飞未听,回 去后便被秦桧以 “ 莫须有 ” 的罪名杀害了,后来,秦桧得知此事,大怒,立即派何立捉拿道悦。何立一到,道悦便留下一个偈子, “ 坐化 ” 了。显然,这个典故也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秦桧以“ 莫须有 ” 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 “ 谁也不明白 ” ;秦桧杀了岳飞后还要去捉拿与岳飞有关的道悦,只因为道悦说了一句真话,反动派抓了柔石又要抓鲁迅,只因为一个 “ 明明白白 ” 的印书合同。这就暗示,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秦桧没有什么两样。更为深刻的是,鲁迅在这里对道悦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并不象道悦那样束手待毙,而是“ 逃走 ” ,保持实力,继续战斗。 第三个典故是从自己纪念战友 “ 无写处 ” 而懂得了向子期思旧赋只有寥寥几行的缘由。向秀的思旧赋,是为5 / 13 纪念好友嵇康、吕安而作的。它通过悼念亡友 ,从侧面反映了对政治现实深为不满的情绪,并以含蓄的笔法,表达出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赋中只说 “ 践二子之遗迹 ” , “ 悼嵇生永辞 ” ,说明他的好友去世了,至于死的缘由,却只字未提,只是用简短的笔墨,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哀伤愤激之情;采用以古喻今的手法,借黍离和麦秀诗的意境来抒发自己悲伤的心情;并用李斯 “ 受罪 ” 的典故来寄托失去自由的苦痛。鲁迅运用这一典故,将自己当时的处 境与心情与向子期相比,是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于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政治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偶有不慎,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因此,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在 “ 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 的统治下,确实是 “ 无写处 ”的。 反馈练习 一、基础知识 1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尽量( jn)惴惴( zhu)寻觅( m) B.提供( gng)眷眷( jun) 积习( j) c.提纲挈领( xi) 缁衣( z) 铿锵( kng) D.混凝土( hn) 脊梁( j) 创伤( chung) 2加横线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人心惟危(只是) 情随事迁(变化) 6 / 13 郑重其事(他的) 延口残喘(延长) 旗开得胜(开始) 任劳任怨(承受) 休戚相关(悲哀) 动辄得咎(就) A. B. c. D. 3句子中含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有意见,我们应该直捷了当地提出来。 B.你先争求一下大家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 c.队员们越发急燥,不能互相配合,场上的阵式全乱了。 D.肖象描写必须捕捉人物的外形特点, 以形传神,切忌 “ 脸谱化 ” 。 4下列词语中,释义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禁锢 束缚;强力限制 B延口残喘 张着嘴勉强呼吸 c.永诀 永远分别,多指人死 D素不相识 从来不认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 B.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曲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误译 c.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屑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敢,或不7 / 13 愿载这件事 D.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 A那两本书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朝花社倒闭了,柔石的理想的头,碰了一个大钉子。 c他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 D其中的一本蕗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 7 “ 总之 ” 是从下面一段话中抽出来的,把它复原。正确的位置是( ) 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 A),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 B),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 c),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 D),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 8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这句话的谓语是 “ 高明 ” ,这句话是一个单句 B.直到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之后,我才知道我所认识的白莽,就是在拓荒者上做诗的殷夫。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 “ 白莽 ” 8 / 13 c.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这是一个转折复句,第一个分句的谓语是“ 是 ” D.他的心 情并未改变,想学德文,更加努力。这是一个二重复句,三个分句的主语是一致的 9 “ 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付给稿费,使他可以买一件夹衫,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鲁迅先生 “ 痛惜 ” 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本书落到 “ 三道头 ” 之类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两本书在书作者的祖国, “ 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 ” 。 c.两本书是鲁迅年轻时很不容易购买到的。 D.两本书寄托着鲁迅对白莽的深情。 10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是( ) 由于历来的经验,我知道青年们,尤其是文学青年们,十之九 是感觉很敏,自尊心( )很旺盛的,一不小心,极容易得到误解,所以倒是故意回避的时候多。见面( )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 )敢于随便谈笑,而且( )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 A.又 尚且 不仅 也 B.也 犹且 不仅 还 c.还 犹且 不但 也 D.也 尚且 不但 还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9 / 13 (一) 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我记得柔石在年底曾回故乡:住了好些时,到上海后很受朋友的责备。他悲愤的对我说,他的母亲双眼 已经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就走呢?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 1( 1)文段中 “ 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 ,可以印证惯于长夜过春时中的诗句。 ( 2)文段中加点的 “ 知道 ” 一词所认定的内容是:。 ( 3)当北斗创刊时,作者寄去木刻牺牲,其用意是什么? 答:。 2.惯于长 夜过春时一诗的感情基调是。(用两个字概括) 默写此诗的颈联。 (二) 白莽作孩儿塔序 (一九三六年) 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渐渐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10 / 13 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 “ 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 ” 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记起白莽来, 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 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 “ 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 ” 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 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 因为我不能。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11 / 13 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那一世界里有许多许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单是这一点,我想,就足够保证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 1.此文的作者是。 2文章第一段写了春天的冷和雨以及远道寄来的信,这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选用文中的两个词回答)。 答:。 3.第二段回忆了白莽出狱的情景,叙述的侧重点是( ) A.告诉作者自己是革命者 B.告诉作者为什么热天仍穿着棉袍 c.叙述他获释后的坚定、乐观的态度 D叙述他年青的相貌像活着一样 4.文末两段中的 “ 别一世界 ” 和 “ 那一世界 ” 的指代意义是否相同? 答:。 5.仿照第四段文字的语言形式(运用博喻、对比手法),确立一个话题(或演讲,或作书评等)并写一段话。 。 6.认真比较下面两篇课文的结尾,分别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12 / 13 的思想感 情。 “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 “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 记念刘和珍君的结尾表现了。 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结尾表现了。 参考答案 一、 1 B 2 A 3 c 4 B 5 D 6 c7 c 8 c 9 D 10 D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