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社区卫生服务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社区卫生服务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社区卫生服务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社区卫生服务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卫生服务调查报告篇一: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调研报告 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班级:08(4)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摘要】 近些年来,我镇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逐步提升,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为保障全市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一些社区居民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前不久,本人就湖塘镇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进行了一次调研。 关键字: 卫生事业 社区服务 调研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基本完成软硬件设置并开始运作,服务站的建设已基本落实,建设后的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区居民解决了一些健康、诊疗等实际问题。 二、存在问题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前,湖塘镇居民的医疗服务主要由各医院和门诊部、卫生所提供有偿服务,服务范围局限,不能体现“保健为主”的服务宗旨。社区卫生服务的推行,将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生育指导“六位一体”,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这同时也对社区卫生基础建设、设备和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建设中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用房和必要的硬件设备尚未落实。社区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是一项投入高、收益低的社会福利事业,需要政府在房屋、设备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二)全科医疗服务人才缺乏。服务站现有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紧张,无法抽出更多的人员到服务点,需招聘或调入一批新人员,但因全科医师比较缺乏,全科卫生人才不足,这将使社区卫生服务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三)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着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生育和一些常见病的诊疗服务。目前政府经费投入尚不足,社区卫生机构一方面要为自身生存获取收入,另一方面还要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支出,会出现了预防保健做的越多,经费负担越重现象,长此以往,将使健康、保健教育服务发展滞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处于两难境地,社区卫生服务难以维继。 (四)居民保健意识淡薄。很多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知识了解较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健康投入意识较差,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难度。 三、对策和建议 为了尽快使我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步入正轨,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根据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湖塘镇社区卫生发展建议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与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的理念,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我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加强领导监督,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二)加大工作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科学规划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立,合理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切实体现公益性质,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政府应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社区卫生工作关系着城区居民的卫生医疗和健康保健,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业务用房、基本的医疗设施及人才培训所需的经费。 (四)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广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益处和典型事例,引导广大居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享受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 (五)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社区卫生机构要加强与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协调与合作,医院、预防保健等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还可以实现双向转诊、上下联合、互利互惠。 (六)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强化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可以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吸引力,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后劲。一要制定倾斜政策,加强对全科医师的培训;二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机构高、中级卫技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三要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队伍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全方位服务的医疗技术水平;四要鼓励离退休医务人员参与社区服务;五要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重视培养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才;六要加强社区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执业监督管理。 (七)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应该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医疗和康复等基本医疗服务,以适应社区居民的需要。 (八)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在标准化建设中,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保证服务质量。要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的管理力度,确保医药安全。篇二:社区卫生服务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为了详细了解南充市xxxx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xxxx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人员,于今年5月分别到区卫生局和7个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听汇报、看现场、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其中向社会群众发出问卷调查230份,收回问卷调查230份,满意率70%,基本满意26%,不满意4%。从调查的情况看,xxxx区社区卫生服务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及时调整基础医疗机构功能和布局,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推进并得到稳步发展。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一)“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得到落实。近年来,xxxx区认真抓了落实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工作。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宣传预防接种和保健知识,对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进行认真筛查和统一管理,积极开展康复护理,入户产后访视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工作,“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基本得到落实。 (二)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优惠政策普及到百姓。自xxxx年1月起,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均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做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采购、百分之百使用、百分之百零差率销售。群众普遍认为,药品零差率销售是政府为群众解决“看病贵”所做的最直接的好事。 (三)卫生服务方式有所创新。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的服务由传统的坐堂行医向主动上门服务转变,推行“上门服务健康管理模式”,免费为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使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关口前移到家庭;对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全面实行绩效考核,强化了激励机制,提升了服务水平。 (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新农合参合居民信息的录入和校验、病人门诊报销、住院报销等工作,在降低救治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方面成效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和制度知晓率还较低,有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上门体检或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较为困难,有的上门医生还被拒之门外。无论是居民还是医务工作者,传统思维定式还相当浓厚,导致协调配合不力。街道、居委会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牵线搭桥”作用发挥不够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的协作和交流较少,卫生资源共享不够充分。 二是硬件建设滞后,人员配置不尽合理。xxxx区大部分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用房狭小,诊疗设备较为落后,基本辅检设备不齐,环境设施较差。服务人员素质不太高、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分布不达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待遇相对偏低,付出和收入的矛盾较为突出。 三是经费投入不足。区财政在预算卫生经费时,未完全将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和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分项单列,存在打捆使用的情况,且未考虑公共卫生成本费用。 三、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要以社区干部为纽带,加强社区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沟通联系,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积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扎实开展上门服务和引导居民到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完善网络体系建设。要加快xxxx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尽快将白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对龙门、青莲、青松3个街道办(中心)卫生院更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积极落实青莲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小龙、都京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提请市政府将六合职工医院整体纳入xxxx管理,将其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资格人员并入财政管理。从而完善辖区内街道办事处卫生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三)加大财政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应按时、足额拨付;要加强建设用地协调,促使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要全额预算购买基本诊疗设备的费用,深入开展基本辅检服务,形成常见病不出社区就可以完成诊断和治疗的格局;要逐步提高职工待遇,强化职工生活保障。 (四)加强协调配合。要对街道(社区)干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配合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同时其他医疗机构要做好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的信息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五)加强管理,提升素质。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常运行的监管力度,加强专业指导,保证惠民政策的落实,让社区居民切实享受到实惠;要加强人员管理,加大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争取实现所有从事社区工作的医务人员都具备资质;要建立高水平人员“留得住”,不合格人员“流得出”的用人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篇三:芙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调查报告 芙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调查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将其作为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基础环节,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区卫生系统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更好更快推进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区政协卫生界别委员组,对全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走访调查,下发了芙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统计表和居民调查问卷(175份),分析了芙蓉区卫生机构统计表(2007)有关数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机构基本健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13个(含东岸乡),其中政府举办的11个,社会力量举办的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其中政府举办的2个,社会力量举办的21个。目前已有8个中心完成达标建设,其中马王堆、朝阳中心为首批市级示范中心。今年,火星、东屯渡、都正街(解放路)三个中心申报市示范中心被列入市政府八件实事工程,火星、东屯渡已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都正街(解放路)中心预计年底可达标验收。至此,我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机构达标建设完成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居民调查问卷显示,88%的被调查者认为就医方便。 2、队伍不断发展。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共334人(不含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66人),其中,聘用离退休医生护士70人。在职医务人员中,全科专业毕业的医生37人,专科医生72人,影、药、检和其他医技人员33人,护士85人。近年来,各中心根据区卫生局芙蓉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的要求和统一安排,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各类培训,使全区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已有90人取得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广大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热情为居民服务,受到群众好评。居民调查问卷显示,有93%被调查者认为医生能够“耐心听取叙述,作细致的检查”;有86%被调查者认为护士们“态度亲切和蔼,操作熟练准确”。 3、管理基本规范。区卫生局按照长沙市芙蓉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评细则,对各中心的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医疗服务等6大项46小项工作进行综合年度考评,并根据考评实行经费以奖代拨;考核不合格的则要求其退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7年有2个站考核不达标,已退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中心也建立了各种,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管理。 4、职能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已成为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工作的综合性载体: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其纳入医保定点单位;民政局和各街道将其纳入社区建设范畴;人口和计生局将其列入计生技术服务和指导单位;疾控中心将其的列入疾病防控网络直报点,其自身承担着基本医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职能。随着党和政府关爱民生各项政策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体现政府服务职能、肩负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职能将不断强化,任务将越来越重。 二、主要成绩 1、基本医疗服务成效显著。2007年总诊疗人次达23.99万人次。观察室留观病例20344人次,家庭卫生服务12005人次,健康检查30127人次,居民群众享受到了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居民调查问卷显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态度”和“水平”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4%; 在为居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各中心严格执行芙蓉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部分药品零利润销售的实施,2007年率先在全市实行了160种常用药品零利润销售,共有8万余人次享受了零利润药品销售,让利金额约20万元。今年又将零利润药品增加到了255种。这一举措减轻了居民医疗负担,得到了群众和省卫生厅充分肯定,光明日报、省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市卫生局将我区经验在全市推广。居民调查问卷中认为收费“合理”和“比较合理”的,合计占76%; 2、对弱势群体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贯彻区卫生局、民政局、人口局和计划生育局、区残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区内优抚对象和贫困居民实行医疗优惠的办法,对优惠对象实行“七免一减”,即免挂号费,出诊费,宣传资料费,健康和用药知识咨询费,测量血压费、测量身高体重费,上环取环、人流手术费,减10的B超心电图检测费;对救助对象实行“八免一减”,即在“七免”基础上,加免B超心电图检测费, 减免20治疗费。去年,共为1000余名优抚对象提供了服务,优惠金额20余万元。 今年,区卫生局又推出了芙蓉区社区卫生服务对低保户实行基本医疗经费补助的实施办法(试行),以家庭为单位,每户发放价值100元医疗补助卡,共为全区3290户低保家庭,发放了32.9万元医疗补助经费。萧湘晨报、长沙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3、预防疾控保健服务全面推进。2006年以来,各中心投入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克服种种困难,走家串户,采集建立了11万余份居民健康档案;对老年人、多发病、慢性病进行了摸底调查,列出了疾病谱,制定了健康促进规划;开展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的系统管理,制定了预防控制和责任医生定期随访制度,共筛选高血压18000余人、糖尿病人3500余人;管理结核病人171人,管理高血压病人8012人。2007年为0-6岁儿童免疫接种45089人次,进行儿童健康检查2832人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8625人次,孕产妇产前检查1244人次,产后访视2905人次,传染病报告318例。居民调查问卷显示,有81%的人确认中心来人调查过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 4、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各中心每月举办不少于一次的居民健康知识讲座,定期或不定期出健康宣传栏(刊),并以义诊、送医送药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制度,常态化。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共举办健康讲座156余期,送医送药和义诊60余次,设宣传栏50个,出刊200余期,下发宣传资料20余万份;居民调查问卷显示,65%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健康讲座;91%的被调查者“见过”和“阅读过”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5、双向转诊制度开始起步。浏正街、解放路、都正街、东岸乡、马王堆、文艺路中心与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合作关系。东岸乡与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扶持关系,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平价医院=省人民医院、市八医院东院”双向转诊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1、公益性服务工作与自收自支体制矛盾突出。各中心虽为事业单位,但走的仍然是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收自支的路子。近年来,区财政加大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各中心条件不断改善,工作人员待遇有所提高。但由于投入不足,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与中心自身生存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2007年湖南省卫生系统年报表芙蓉区卫生机构统计表(2007)显示:有11个中心的自收自支部分占总收入的比例在82%92%之间,上级补贴仅占总收入的8%18%之间。各中心一方面要投入人力物力完成各项任务,并按公共卫生服务免费项目和基本医疗减15%收费,另一方面又要应对市场的竞争,积极创收。很多中心负责人反映,自己很大的精力都花在“搞饭吃上”,而且还要用自身收益补贴公益性支出。我区流动人口多,支出也大,与兄弟区比较,更显投入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2、全区标准化建设尚未完成。一是房源困难。文艺路、韭菜园二个中心目前一共租用735平方米用房。为解决房源问题,区主管领导、卫生局、办事处领导多方寻找和协调,但因种种原因,至今仍未解决。如能解决房源问题,预计需投入1000万以上才能完成达标建设。二是医疗器械缺乏、设备落后。国家要求基本标准配备的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康复训练器材,最基本的抢救设备,各中心均没有配备,检测仪器软件配备也不齐。三是基建资金缺口大,据区卫生局领导介绍:马王堆达标建设资金缺口110万元;朝阳达标建设资金缺口96万元;火星资金缺口100万元;东屯渡资金缺口200万元,浏府中心(浏正街和府后街)、都解中心(都正街和解放路)资金缺口分别为分别为150万、100万元,共计缺756万元左右。 3、医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全区包括聘用离退休医生护士在内的医技人员,学历为本科的占总数的15%,大专占37%,中专占44%,高中以下的占3%;在职的医技人员中,高级职称的占总数的4%,中级职称的占11%,初级职称的占28%,没有职称的占57%。由于高水平的、有知名度的医生少,群众对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信任,有点小病还是往大医院跑。不少中心的技术性能较高的设备,也由于专业人员不够,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有培训力度还很不够,特别是对提高医疗水平最有效的进修培训几乎没有。座谈中,很多年轻医技人员因技能提高不快,感到“前途渺茫”,中心负责人则处在“送去进修不行,不送也不行”的二难选择中:不送,现在和今后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送了,则无人上班,想请人顶班,又开不起工资。4、医技人员待遇偏低。目前,财政还没有对各中心的人头经费进行补贴,医技人员人均年收入在1.62.2万元之间,其中,护士月工资在6001200元左右。有的中心处于亏损状态,人员工资更难保障。由于待遇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队伍不够稳定。据统计,各中心约有30%的人员处于经常性流动中。一位中心负责人说:“全科医生扳翘得很,有能力的都跑到私人诊所去了。我们留不住人,居民还是要花大钱看病,享受不到真正的基本医疗”。 5、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一是信息化建设和运用不够;二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不够;三是自身宣传不够;四是如何开设家庭病床,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四、建议 1、健全人员经费补偿机制。按照长沙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的实施意见(长编办发2006236号)文件定编数额,配置各中心的人员编制,对五里牌、湘湖二个民营中心应采取变通性政策给予支持,同等对待。建议财政参照外地经验,暂按编制数每年1.5万元/人拨付,以补贴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稳定现有队伍和机构。 2、增加卫生事业的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