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大瀑布——贵州黄果树大瀑布.doc_第1页
中国第一大瀑布——贵州黄果树大瀑布.doc_第2页
中国第一大瀑布——贵州黄果树大瀑布.doc_第3页
中国第一大瀑布——贵州黄果树大瀑布.doc_第4页
中国第一大瀑布——贵州黄果树大瀑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导游词专题黄果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贵州西部的黄金旅游线上,最经典的景观就是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在诸多的瀑布中,黄果树瀑布是中国十大瀑布之首,它的瀑面高达77.8米,宽101米,主瀑顶宽83.3米。瀑布水流量也很大,最大时可达每秒1500立方米。但这还仅仅是说领衔主演的黄果树大瀑布,我们将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个巨大的瀑布群。如果说,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尼亚加拉瀑布,是集中了大量的水在一个悬崖断层上而显示其宽大雄伟的话,那么,我们的黄果树大瀑布则是在20多千米的河段上,由众多的瀑布共同组成一个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它在一个峡谷的大断面上展现了更为壮丽的瀑布奇观。大瀑布群婀娜多姿的形态,无穷无尽的变化,水之奇、石之怪,堪称世界奇迹,好比是一部大型的交响乐。所以,到黄果树应当从上游到下游做一次全程瀑布游,才能真正领略它的雄奇壮观。黄果树大瀑布是一个绵延几十千米的瀑布群,它的形成要追溯到极其遥远的地质年代。人类的出现距今不过几百万年,可是您知道吗?黄果树大瀑布群形成的历史却在距今2亿8000万年至1亿8000万年以前。那时,这里还是古地中海(即古特提斯洋)的边缘-一片汪洋大海呢!大约在2亿2000万年的时候,漂浮在海洋上的印度次大陆向北移动,与欧亚大陆发生了碰撞,引起了地壳的巨大变迁,原先的海底逐渐上升成为陆地,经过多次升降运动和三次大的褶皱运动(包括五陵褶皱运动、广西褶皱运动和燕山旋回运动),渐渐形成了今天的云贵高原,也形成了3000-6000米厚的石灰岩及页岩沉积。大约在7000万至200万年之间,这里一直是热带气候,潮湿多雨,雨水;中刷、岩石风化、流水溶蚀,渐渐地在这片喀斯特地貌上出现了一个大瀑布群的奇迹。整个瀑布群就处在这一大褶皱曲峡谷地带,打帮河像一条银链,将黄果树大瀑布群串联起来。白水河与打帮河汇合穿行在喀斯特峡谷中,奔流直下,在132千米的河段上形成了960米落差。就在黄果树大瀑布上下仅20千米的范围内,竟然集中了近500米的落差,形成了9级18瀑、51处跌水、71处钙华滩坝以及4个出没于溶洞中的地下河道的壮丽景观,这里因此被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当年如果大诗人李白能来到这里,他一定会由衷地感叹说:这里才是飞流宣下三千尺!白水河、打帮河又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它时而在地面上奔流,时而潜入地下,时而从地底涌出,可谓变换多端。更奇的是,这一条水还串联着20多个岩溶湖泊、深潭及23个水洞与旱洞。黄果树大瀑布群不仅千姿百态,而且成因各不相同,这里有喀斯特侵蚀裂点型瀑布,有钙华沉积型瀑布,有落水洞型瀑布,有出水洞型瀑布, 有岩性裂点型瀑布,有断层型瀑布,有断裂切割型瀑布,有残留型瀑布,有钙华堆积型瀑布等等,真是一座神奇的瀑布自然博物馆。欲知天下瀑布的奥秘,就请到这里来探幽访胜吧。白水河、打帮河是大自然安排的天才导游,它在不知不觉中带领我们进入到这个集山、水、石、洞、瀑为一体的神奇世界,向我们展示水的舞姿,使我们体味那沉落到地底深处的水之神韵,现在就让我们沿着这条神奇的河开始一次奇妙的旅行吧! 黄果树观光大扶梯,它全长80多米,有70多米高,安全系数达到国家标准,是亚洲的第一大旅游观光扶梯黄果树大瀑布飞帘挂幕徐霞客游遍了全国的无数名山大川,见过了天下各种美景、奇景、胜景、绝景,按说早已经除却巫山不是云了。可是,当他来到黄果树大瀑布面前时,重时感到惊愕,被深深地震慑住了。在他所见过的瀑布中,高近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在徐霞客游记中,他挥毫泼墨,写下这样的语句: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大旅行家徐霞客为我们点出了黄果树大瀑布的魂,那就是壮而阔。如何欣赏它的壮而阔呢?这就需要我们从视觉、听觉、感觉和想像各个方面来体味它的神韵。观赏黄果树大瀑布十分讲究一个看字:既可俯瞅,又可仰视,还可侧面观赏瀑水的飞洒,在遥望、近观的同时还需穿过浸水透视瀑布内外景观,这样才能得其真趣。站在瀑布顶端,侧身俯敝,但见水势汹汹,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悸神怵。站在瀑布底部向上仰望,又见瀑洲顷泻犹如掏珠崩玉,飞沫反涌,烟雾蒙蒙,腾空而起。从侧面观看瀑布,好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又如高山雪崩,势不可挡。远处观瀑,但见水从悬崖上倾泻而下,像朵朵莲花坠落,又像万幅透明晶亮的鲛绡悬挂天边。听瀑是领略神韵的又一诀窍。在涨水季节,几里之外就可听见雷鸣般的吼声。走到瀑布面前闭引顷听,水声风声扑面而来,使人心灵震撼。枯水季节听瀑,又像几千支琵琶弹奏,叮咚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曾经有个诗人来到黄果树,心情激动起来,他挥笔写下这样的诗句:我是高原郁结了一万年沉默后的爆发,我是河流积蓄了一千年平静后的宣泄;我是比上升更为伟大的跌落,我是千万条细流组合的巨大;温柔是我,力是我。世界上的瀑布大都可望而不可即。人们试图接近尼亚加拉瀑布,就开着大船,从下游奋力靠近,却无法贴近它,只能远远地停船观望,大瀑布用它的威力拒绝人们的接近。李白游庐山瀑布时,也只能遥看瀑布挂前川而已。惟有黄果树大瀑布,人们不仅可以听它、看它,还可以亲近它、贴近它、触摸它。这是一座富于人性、可亲可近的瀑布,水帘洞正敞开襟怀欢迎游客呢。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不是有一段关于水帘洞的描写吗?原来那水帘洞本是一股瀑布飞泉,遮挂洞门,远看以一条白布帘儿,近看乃是一股水脉,故曰水帘洞。也许他曾在梦中依稀见过,而真正的水帘洞比他描写的还要神奇很多哩。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帘洞,它横卧在大瀑布的腰间,全长134米,有6个洞窗、5个洞厅、6段通道。三股洞泉从崖上泻流而出。岩壁上倒挂着仙人掌,悬根的榕树、灌木和无数藤萝交错盘绕形成一个垂帘。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大家一定还记得那美猴王在这里出世、小白龙从犀牛潭底飞升起来的情景吧?从水帘洞的洞口进入瀑布身躯,您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的神奇。第一洞窗是6个洞窗中最宽大的,有十几米宽,两股瀑水翻过窗顶钙华倾泻而下,像帘幕一样将洞窗遮住。水小的时候景致更绝,流水缕缕如丝,忽而拉开又忽而合拢,为您演出一场大自然的戏剧。进入二洞窗,请您驻足静听,瀑布最大的一股水流恰好经过这里,犹如军乐队正在演奏,在小小的洞穴里产生出奇妙的共鸣声。这时仿佛听见大瀑布的心脏在跳动。这里是一个空穴来风的地点,可以领略风的呼啸。从鼓风口前行几米,洞外瀑声隆隆,洞内泉滴叮眨,又使人进入另一种境界。这里有个洁净的名字叫晶宫。请抬头往上看,这里悬挂着许多钟乳石,大的如悬钟,细的如麦秆,还有石慢、石笋、石帘、石灵芝。大瀑布不仅可看可听,还是一个可以直接触摸的瀑布。触摸瀑布最好的位置是第三窗,站在窗外的阳台上,伸出手去,可以感觉到瀑水的神工造化。您仰头向上,是不是像天降骤雨,或者是万支银箭直射下来?您向下俯瞰,可以看见瀑水坠入犀牛潭激起的浪花;请您再透过阵雨般的水帘向外张望,是不是又有一派烟雨蒙蒙的景象?运气好的话您还可以在这里看见一条七彩飞虹悬架在犀牛潭上,有时竟是双虹重叠。最好在这里留下您与自然之水最亲密的合影吧!从位置最高的第六洞窗向对岸眺望。您看,那一大片绿阴覆盖的斜坡,全是在瀑水激扬的雨雾抚育下生长起来的草本植物,多么像是二个绿色瀑布!瀑水下泻,绿草茵茵,它与大瀑布交相辉映,显得生机盎然,是黄果树大瀑布孕育出来的一个生命奇观。在这种洁净潮湿的空气中,负氧离子言量甚高,据测定,黄果树景区的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每平方米2万个,是喀斯特山地健身、休闲、度假的最好选择。我们脚下是深不可测的犀牛潭,相传在彩虹升起时,潭边长着灵芝仙草,有犀牛出没潭中,故名犀牛潭。这里还有一件奇事,据说,清初吴三桂在云南称帝时,兵败路过黄果树,由于辎重过多,只好将无数金银财宝投入潭中,从此便有不少人前来冒险求宝。据说有个会潜水的人趁神犀熟睡时潜到潭底,但见到处都是珠宝,于是那人欣喜若狂,拣大的便拿,不料惊动了守护财宝的神犀。那人与神犀打斗起来,怎亲不是犀牛的对手,用尽了气力只好弃下财宝逃出潭中,从此再没有人敢下潭取宝了。犀牛潭的创造者是大瀑之水,亿万年从不停歇地挖掘,才有了这个17米的深水潭。犀牛潭的景致应当怎样欣赏呢?当飞瀑倾泻下来,激流拍打着潭面,白浪滔天。渐渐地,流水安静下来,又变得碧澄澄的。雾沫飞溅空中,当太阳光照射在特定位置上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看见绚丽的彩虹,在潭水和飞瀑之间套上一道亮丽的光环,这个美景就称为雪映川霞。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问,这黄果树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据考证,早年并没有黄果树这个名称,人们把它叫做白水河瀑布。到了清代,在永宁州志上出现了黄葛树瀑布之名。这是因为,那时,这里森林密布,生长着大片黄葛树的缘故。后来,一位叫做张绍芬的人写了一篇望水亭有感,把黄葛树称为黄桷树。大概是在清代道光年间,文人李宗防在黔记中写到:白水河,其地多黄果树,故以树名名村市,并且引用了飞雪溅衣黄果树,乱红撩眼刺梨花的诗句,从此人们就称它为黄果树瀑布了。顺着潭水往下,是一连串的跌水:三道滩、马蹄滩、油鱼井、锅底凼地质学家告诉我们,黄果树瀑布是一种侵蚀裂点型瀑布。原先,它是一条暗河,在大约5万年前,由于岩溶的侵蚀作用,暗河顶板塌陷,形成了今天瀑布的基本面貌。以后,随着河水的不断侵蚀和冲刷,又出现了新的裂点。黄果树是一座活着的瀑布,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流水的冲刷侵蚀下,一步步缓慢地后撤,这些滩坝就是黄果树大瀑布一步步后撤留下的脚印。据说,已经有过三次强烈的变迁,后撤距离长达250多米,退到了现在的位置。至今它仍在悄悄地缓慢地后退着,再过若干年,我们看见的又将会是一座与现在不同的瀑布。很难想像,那时候的黄果树大瀑布又会是一副什么模样?观赏黄果树大瀑布四季各有风韵,早晚各有景色。您若是春天来到这里,山崖上桃李芬芳、山花烂漫,这时是瀑布水量较小的时节,只见涓涓细流从巨崖上滴落飞洒,岩石上钙华清晰凸现。夏天是瀑布生命力最强盛的时期,汹涌的瀑水犹如滚滚江河,以排山倒海之势从悬崖上呼啸飞泻,有峭壁震颤之感。三股巨流好似凭空刺出的三扇大门,又原是天河倒挂。骤然跌落数十丈的瀑水卷起阵阵狂涛,发出雷鸣般吼声,气势豪壮雄奇。秋天,万树挂金,岩壁半隐半现,瀑水清澈透明,谭水碧绿如玉,最能陶冶人的心志。隆冬时节,如果您有幸能逢上大雪,大瀑布周围群山一派银妆素裹,溪流潺潺,是最难得一见的景致。一天之中,景观也颇不同。清晨,山岚随风飘荡,萦萦氲氲;旭日当空,水光潋滟。特别是夏季水涨时,溅起的水珠能飞洒到100米高的黄果树街上,夕阳西下,柔和的阳光射在层层雾水之上,霎时就出现了夜雨洒金街的奇妙景象。入夜,星光闪烁,瀑声划破夜空,一束束灯光照在瀑布和周围困景物上,那时的大瀑布,另是一派神奇诡秘的景色。正因如此,几乎没有人能充分、完全地阅尽黄果树大瀑布的容颜,也无人不留下深深的遗憾。其实,这又可尝不是大瀑布给您心中留下的呼唤呢?多少年来,许多文人雅士钦慕大瀑布之名游历于此,留下了许多的感叹和赞美。费孝通先生在这里题下中华壮观几个大字;女书法家萧娴挥笔题词:白水奇观;音乐家贺绿汀先生为大瀑布的景致所动,作歌一首:黄果树!黄果树!树根也随瀑布悬,化作于年柱;飞帘洞外水雷鸣,腾飞化作漫天雾1986年6月,90岁高龄的大画家刘海粟先生将人生终点的最后一次游历之地选在黄果树大瀑布。他细细揣摩品味大瀑布的神韵,挥毫写下天下奇观四个大字,作为他生命中最后的题记,了却大画家一生的夙愿。有句话说,到贵州不到黄果树,会感到终生遗憾;到黄果树不去天星桥,枉自来此一遭。看在黄果树,玩在天星桥,好景还在后头哩! 水上石林别有洞天在正对我们的远山上有一堵大白岩,上面刻着天星桥三个大字,点明了这个景区。这里的石林是在水中的,上面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灌木,是一座绿色石林。在这里体味石与水的碰撞,了解根与石的对话,是生态旅游的胜地。说这里别有洞天,是因为这里的景致的确与其他地方不同,它有两个奇特的洞穴:一个是我们将要去到的天星洞,这是一个看得见的地下世界;另一个是掩埋在地下的神秘溶洞,也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天星桥,至今还没有人类的足迹踏进去过。一个旱洞,一个水洞,隐藏着许多大自然的奥秘。这三个蘑菇形的亭台式建筑叫天星亭,是整个天星景区的制高点。我们这一路都是在沟谷深涧中穿行,各位来到此地,一定要登上天星亭。从天星亭上极目远眺,可以将整个天星桥景区尽收眼底,山景、树景、水景都聚合在眼前,您这时才能真正领略绿色石林的真趣。这片水上石林,有江南园林的抚媚,有高峡幽谷的豪放,还有石上长树的奇绝。天星亭下的峡谷中有座桥,当地人把它称做八八桥(1988年8月8日建成)。这是一座横跨在两山之间的钢绳吊桥,距离谷底10多米。索桥是贵州桥梁的一个杰作,因为山高水深,河流湍急,要在沟谷中架桥很困难,所以古人发明了藤索桥、竹索桥,明代在贵州又出现了铁索桥。这座八八桥就是为适应高岸深谷而修建的。这座桥应当说是天生桥上架天桥,因为在桥下还有一座人们看不见的天生桥。过了八八桥,现在进入天星洞。说来也奇,在遥远的地质年代,这里曾经是一条地下暗河,后来由于排泄面的降低,流水改造,这里便成了一个没有水的地下大溶洞,于是人们以续天星桥之名,把它叫做天星洞。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天星洞是众多溶洞中最具观赏价值的溶洞。这个溶洞像一根巨大的树,主干上有若干洞厅,侧面还伸出许多支洞。这些溶洞形成的大厅,最大的高50米,直径达15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洞内四根大柱高度都超过20米。洞中的景观千奇百怪,最能引起人们的遐想,有八仙过海、葡萄厅、天国盛宴,还有珊瑚池、荷塘、冰山雪原、苗寨梯田等等。请看,这天星洞内滴水常年不断,各种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都还处于成长发有的阶段。洞内最奇妙之处是天缘巧合的一座石瀑布,您看,这座石瀑布与我们前面见过的陡坡塘瀑布多么相似!大自然的造化就是这么奇特,它不仅让我们看到流水的瀑布,还要让我们欣赏石头的瀑布。在这里,黄果树大瀑布群又以一座奇妙的石头瀑布景观向我们展示它的风采。眼前这堵绝壁下面,怎么突然涌出一股汹涌的水来呢?如果有幸在涨水的季节来到这里,就有机会看见一个雄奇壮丽的景象:水从地底下,激起高达数丈的水花,犹如万泉迸涌,因为它气势壮观,吼声如雷,仿佛蛟龙出洞,当地老百姓便把它叫做冒水潭。昌水潭涌起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我们来的路上,不是有两条一清一浊的河流交汇吗?请的那一条就是从黄果树流下来的白水河,浊的那条则是从龙宫流来的王二河。可是两条河流交汇之后,忽然在地面上消失了,割门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在大白岩下有一个巨大的落水洞,它张开大嘴,把两条河的水都吞了下去,形成一段天星桥下的伏流。伏流的上面就是我们刚刚离开的天然大益景。伏流在地下形成了500米的地下水通道,来到这里,又露出头来。因为地下水量大而出口小,所以,从地下速上涌,洪水季节可以;中起很高的水柱。如果说黄果树是神瀑之水天上来的话,那么,这里就是神瀑之水地下涌了。在昌水潭前,这层层叠叠、大大小小的瀑布一个接着一个,形成多美的一片迭浪飞雪。我们经过这段林阴小道,请大家仔细看看这株大树:红色树干的小叶榕、树皮光滑的斜叶榕和羽状复叶的枫杨树,居然会相伴相生,形成三树一身的奇妙树景。这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许多生命奇迹的诞生往往出于一种偶然的机遇:不知多少年前,一粒种子落地,渐渐长出了一棵高大的枫杨树;鸟儿常常飞到树上栖息,忽然有一只鸟儿带来了一粒小叶棺的种子,落在枫杨树上,于是小叶榕便在枫杨树的身上寄生,生根发芽;又不知哪一天,另一只鸟儿带来了一粒斜叶榴的种子,也在枫杨树上寄生,于是,这两棵棺树就成了枫杨树母亲的孩子,它们吸食着枫杨树的乳汁,渐渐长大,最终三棵树紧密地合为了一体。这三树一身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生命的奥秘:它是奇妙的,却也是残酷的。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枫杨树母亲养育的两棵椿树孩子,会长得越来越粗壮,并最终将它们的目亲蚕食,而死去的枫杨树,生命又将会由这两棵寄生的棺树延续下来,永远生生不息。现在我们来到水上石林。这水上石林与别处的石林不同,它并不以刺破青天的雄姿取胜,而是以千姿百态的变化争雄。变化多端的跌水、溪流与石头相遇,形成石水相依的自然奇观。看浪花飞溅、听惊涛拍岸,绝对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这水上石林的特点是水在石中流,石在水中立,水石永远相伴,相克相生。为什么这样说呢?石头被急流冲刷?不断改变形状和位置,渐渐形成了水上千姿百态的石林、石芽;而水流因为被石头所阻隔、限制,只能从石缝间夺路而走,而在无路可走时,水就从石上飞跃而过,形成了一段舞蹈着的、山吟水啸的激流。由于不断遭遇包头的阻击,所以这一段河流不得不改变方向,迂回前行,形成了一段风情万种的流水,这难道不是一种动与静交接的自然大意境吗?这里既有水的风格又有石的精神,是柔韧与刚强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之力的较量。人们常说坚如磐石,当洪水季节到来的时候,湍急的水流奔腾而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却也拿那石头亲何不得,只得逶迤婉转地绕过去。枯水季节,石头的身躯裸露出来,你可以清晰地看见石头身上被水流;印刷出的累累伤痕;然而水是柔中有刚,尽管石头如此坚硬,充满力度,可是在水流多年不停地冲刷下,也会变得平滑温顺。你说这石头和水,究竟是谁的力量更大?水是生命之源,就在这水与石的碰撞中,产生了鲜活的生命。水上的石林,是一片绿石林。最早在石头上产生生命的是这些被称为先锋植物的地衣和青苔,以后随着石头的风化和植物的腐烂,逐渐形成土壤,生长出青草、灌木,还长出了高大的乔木。走在两旁的石板小道上,绿树婆娑,溪流淙淙,藤树相缠,杂花生树,更奇的是,树上长树,石上生树。石桌石椅,布局天然,在此小葱片刻,得天地之灵气,是多么愉快2在贫瘩的喀斯特峡谷中,在坚硬的石头上竟然长出了大森林,形成了生机盎然的水上石林,这是大自然的又一绝妙奇迹。绿色是水上石林永远的主题,无论春夏秋冬,这里永远是充满着绿色的生命。这株千百年的老榕树,树干已成空洞,可是树梢上仍然青枝绿叶,显示出旺盛、坚强的生命力。与前面天然盆景中旱生的仙人掌类植物不同,水上石林是榕树的王国,沿河两岸生长着许多种类的榕树。 喀斯特溶洞在这里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奇妙的故事:在远古的时候,上面的天星洞也是一段古老的河流,后来,由于泻水的基面下降,渐渐变成了一座旱洞。由于溶入水中的碳酸钙不断析出,于是凝聚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奇观。而我们脚下的天星桥则是由于流水不断的;中蚀,渐渐将碳酸岩溶解在水中,形成越来越大的空洞。在溶解与析出这两种不同的作用之下,大自然为我们塑造出两个奇观。 贵州喀斯特地貌是一种极其贫瘠恶劣的生态环境,植物为了生存,必须适应这种环境。在这个高原峡谷中,处处可以看见生命的智慧和力量。喀斯特地区的植被非常特殊。首先是它的旱生性,植物在水分较少的地方也能倔强地生长,例如天然盆景中洲山人掌之类。其次是石生性,由于水源和土壤、养料的匿乏,水上石林中的植物根系特别发达,树根能沿着石头的缝隙及岩溶管道生长,向下四处延伸。请看,这块石头上有一棵小树,它的根系从上面延着石脉寻求生存之路,把根伸向有水的地方。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喀斯特山地上挖一个剖面,观察根系的生长情况。可是剖面始终挖不完,因为这里的根系可以沿着石头一直伸展到很远、很深的地方。科学家们还对这个地区的生物量(生物量即单位面积上有机物质的重量)进行探测,发现这些植物的根系非常顽强,生物量很大。说明在植被生长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要在更广的空间上获取养料以满足生长需要。这里不仅有石与水的碰撞,还有根与石的对话,即生命意志与生命智慧的对话。植物的根系都从岩石上长出来,再沿着石头的缝隙去追寻水源,渐渐深深插入地底。根以石头为依托,依偎在石上,缠绕在石上,天长日久,树和石完全结合在一起。一幕幕根与石和水永恒依恋的绝唱就在这里演出。久而久之,树根也具有了石头的性格。你看这棵树根,它把自己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生命的力量非常强大,它可把整块岩石包裹起来,形成树包石;也可从石缝中生长出来成为石包树。这是一种生命力量的搏斗,是生命在岩石上创造的奇迹,就像郑板桥先生所说: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石中。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既对立而又和谐。生命的真谛就在于不怕环境的艰苦,旺盛的生存能力,能在夹缝中生长,或许这就是贵州精神-缝隙里面生长出来的倔强的生命意志,这就是一个生命奇观。看起来似乎是静态的,其实每一分钟、每秒钟都在寻找生命之源。寻找、选择、努力,朝着求生方向发展,植物、动物、人类都是如此。有水皆成瀑,是石总盘根,概括了水上石林的绝妙。这里包含着水与石的对话、石与根的对话以及生命与无生物的对话,是自然界生命智慧的展现。绿色喀斯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景观,是在艰难的喀斯特生态环境下生物独特的表现。特殊的地理环境、地质地貌现象和特殊的经度、纬度、气候以及河谷气候条件,决定了这里生物的生长和繁衍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相互依存的条件一旦消失,水上石林的自然奇观也就随即消失,因此这里又是一个险象环生的生态环境。它是稀少的,也是珍贵的;是脆弱的,更是坚强的;是相互依存的,不可或缺的。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的馈赠,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护它,关爱它。银链坠潭映古榕沿着河道下去,过了三树一身,水流忽然湍急起来,呈万马归槽之势,奔向闻名遐迩的银链坠潭。从大冒水洞喷涌出来的河水,像是一条蛟龙,摇头摆尾,冲树击石,来到这里又再次潜入地下,形成了一个落水洞型瀑布。落水洞俗称无底洞或消水洞,它是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奇特景观,是地表河流转入地下的一个秘密通道,有的呈圆形,有的则是井状或裂缝状。落水洞瀑布,与通常所见的瀑布大不相同,它有瀑布的壮美,兼有无底洞的神秘,是明暗相接、阴阳分割的奇观。这种瀑布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真可以说是少见多怪,堪称黄果树大瀑布群中的一个绝品。如果说黄果树大瀑布以其泻崖而下,捣入重渊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的话,那么,这银链坠潭瀑布给人的感觉却是回味无穷。银链坠潭这个名字是不是很优美呢?它有名有实、有声有色,仿佛像无数条银链顷刻间坠入了万丈深渊,晶莹闪亮,铿锵和鸣。站在高处看瀑布,水从河滩上倾泻注入漏斗,三面来水,成为扇形。瀑布上宽下窄,落差达21米。在这里,你可以体味到什么叫如流水之就下 一条大河的水就这样被这个落水洞吞噬了,突然就变得无影无踪。流水沿着漏斗形的斜面铺开,由于常年侵蚀形成了许多沟缝,分散为许许多多悬挂着的飞泉。无尽的泉水灌注下来,在入口处激荡争流,然后悄然而去。涓涓细流在崖上流淌、飞洒,犹如万斛珍珠,急速倾入玉斗,使人目不暇接。神奇的银链坠潭瀑布好似一个天然的测量器,水涨水落都在这里灵敏地反映出来。水量大小不断改变着瀑布景观,显出种种神态。春水融融,风和日丽,银链坠潭看去像似一个蒙着面纱的妙龄女子,隐隐约约,温柔抚媚,含情脉脉,宛如一朵出水的笑营。夏季洪水猛涨,瀑水奔腾咆哮,看去犹如万箭齐发,直射箭靶。金秋时节,天高云淡,流水淙淙,缠绵委婉,恰似一泓依人的秋水。冬季到来,流水早已逝去,山岩裸露,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幅清泉石上流的清寂美景。银链坠潭瀑布,是大自然奏出的一曲琵琶行,称得上是黄果树大瀑布群的最后绝唱。在这里,你既可领略到间关莺语花底滑 的神韵,又可感受到幽咽流泉水下滩的绝妙。瀑声像是许多琵琶同时弹奏,发出各种声响。亲临这里,不由得唤起人们无尽的情思。 你听,这儿是大弦嘈嘈如急雨,那儿是小弦切切如私语。忽大忽小的流水正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洪水季节,瀑水震天动地,给人以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之感,使人震撼激动。水量中平的季节,瀑声柔和,如泣如诉,抑扬幽雅,又使人陷入沉思。水枯时节,瀑水低吟浅唱,断断续续,恰似水泉冷涩弦凝绝,这停顿的一刻,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高大的棺树,长在周围的山崖上,点缀出亚热带河谷的风光。这里的榕树,少说也有8种,最常见的有黄葛棺、高山棺、大叶榷、小叶榕、圆叶裕和斜叶榕等。大家抬头看,在正对着银链坠潭峭壁上的顶端,有一株巨平般的大树,它是高山榕黄葛榕合抱而生的乔木。你看它,枝叶繁茂,绿阴覆盖着山石和水面,在树下既可乘凉又可观瀑。这棵树不停地呼吸着瀑水释放出来的水雾,享受着大自然慷慨赐予的生命力。在离此不远的地方,五棵榕树五个品种,它们汇聚一堂,各自抱着一块巨大的石岩,人们把它称作群榕聚会。那边的六棵大棺树,根部特别发达,有些根比树干还壮哩。而且盘根错节,形成网络,将一大壁石岩缠绕,构成了十几米宽、两米厚的根墙屏障,看去像是一壁巨大的根雕或浮雕。这样的景观不由得专人想起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河水在银链坠潭附近分流,大量的水从落水洞潜入地下,留在地面上的水便形成了一条小溪。曰积月票、年复一年的流水冲刷和岩溶侵蚀,在流水经过的地段,逐渐形成长度约100米的地下天生桥。桥的上面,喀斯特地貌发育成一片奇形异状、参差错落的石芽,溪水从其间悄然流过,不知不觉之中,造成了又一个小巧玲珑的水上石林。这里是一座隐匿的喀斯特迷宫,它悄然生长在这里,千百年来鲜为人知。洪水暴涨时,这片石芽就淹没在水中,看上去像是一座座小岛。大水退去之后,峰峦又挺露出来,形成水绕山回的秀丽景观。这座小巧的迷宫却是翠峰叠起,道路迂回,流水幽幽,又时常可以看见水幽和跌水,巨大的根藤缠绕在石芽上,形成一个神奇诡秘的原始世界,使人感觉仿佛时间倒回到那旷古悠远的时代。走进迷宫,步步是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溪上有桥,一共24座,相互连接,形成一条连环,倘若您在月明之夜来到,跟那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又有多少的奇妙吻合呢?潜入地下的水突然又从小冒水潭迸涌出来,与地面上的溪流相会,流进了一条长约100米的峡谷中。这峡谷在雨季和旱季都有看头,在旱季,峡谷怪石裸露,犬牙交错,到雨季,又是一番慑人心魄的景致。峡谷最宽处大约有20余米,最窄的地方不过七八米,这短短一段峡谷落差却在30米以上。于是形成了水势汹汹的星峡飞瀑。在星峡两岸坚硬的岩石上,架起了一座13米长的石桥。这座桥虽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在外表上却是用怪石镶成,看上去仿佛是又一座天生桥,专人感叹这设计的巧妙。站在桥上,只见脚下激流翻滚、惊涛拍岸,犹如苍龙出峡、猛虎下山,令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激流中还有一块巨石,形状像一条大鲤鱼,浪涛从石上飞过,人们将它称为鲤鱼跳龙门。星峡飞瀑以下的河道变得开阔起来,但在星峡至红岩电站的5千米的河段上仍然有32米落差,河水流经15个急流险滩,最长的滩面长达100米,是开展漂流活动的理想地方。喜欢昌险和刺激的人,在游完了上面的诸多景观之后,来到这里可以乘上橡皮船顺流而下,享受漂流的快感。打梆河漂流的终点在郎宫,这里风景佳丽,环境清幽,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在电站那里,首先看到的就是那株遮天盖地的大椿树,它生活在世界上已经上千年了,主干要十几个人才能合抱。还有三十几根巨大的枝干,看去像是一片树林,所以有人又将它称为独木成林。郎宫对面有一片三面环水的绿洲,这里河滩宽广,小岛纷列,田园开阔,林木苍翠,树影婆娑,种植了多种亚热带花果树木。在这个度假村里,既可以划船、游泳、钓鱼,还可以享受农家生活的田园之乐。到了这里,一切的沸腾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