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第1节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兰色晶体。 CuSO4 5H2O= CuSO4+5H2O ; CuSO4+5H2O= CuSO4 5H2O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 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2) 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兰色。第2节 酸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H2SO4 = H+ SO4 HNO3= H+ NO33、常见的酸:盐酸 HCI 硫酸H2SO4 硝酸HNO3 碳酸H2CO3 磷酸H3PO4 醋酸CH3COOH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1) 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 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一)酸的通性1、 酸使指示剂变色;2、 酸 + 碱 = 盐 + 水3HCI+ AI(OH)3 = AICI3+3H2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H2SO4 +2 NaOH= Na2SO4 + H2O 3、 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2HCI + CaCO3=CaCI2 + H2O + CO2 (实验室制取CO2 )HCI + AgNO3 = AgCI + HNO3 (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H2SO4 + BaCI2 = BaSO4 + 2HCI (用BaCI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4、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6HCI + Fe2O3 =2 FeCI3 +3 H2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H2SO4 + CuO = CuSO4 + H2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兰色溶液)5、 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Fe + 2HCI = FeCI2 + H2 Zn + H2SO4= Zn SO4 + H2 (实验室用于制H2)(二)酸的个性1、盐酸HCI:盐酸是HCI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I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减轻,浓度变小。工业盐酸因常含Fe而显黄色。2、硫酸H2SO4:(1) 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2) 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漫漫流进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3) 浓硫酸的脱水性:使纸上字迹变黑。(4) 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敞口放置使质量增加,浓度变小。第2节 碱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NaOH = Ca(OH)2=2、四种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2 Ba(OH)2(一)碱的通性1、碱使指示剂变色;2、碱 + 酸 = 盐 + 水Ca(OH)2 +2 HCI = CaCI2 + 2H2O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验时用酸碱指示剂指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3、碱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2NaOH + CO2 = Na2CO3 + H2OCa(OH)2 + CO2= CaCO3 + H2O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2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2等有害气体)4、碱 + 某些盐 = 新碱 + 新盐 3NaOH + FeCI3 = Fe(OH)3 + 3NaCI (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OH + CuSO4 =Cu(OH)2 + Na2SO4 (生成兰色沉淀)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二)碱的个性1、氢氧化钠NaOH :(1) 俗称:烧碱、苛性钠。(2) 易潮解,易和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2NaOH + CO2 = Na2CO3 + H2O(3) 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2、氢氧化钙Ca(OH)2 :(1)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2) 区分NaOH和Ca(OH)2两种溶液的方法:方法一:分别通入CO2,变浑浊的是Ca(OH)2溶液;Ca(OH)2 + CO2= CaCO3 + H2O方法二:分别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2溶液。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第4节 盐1、 盐: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2、盐的分类:盐酸盐(氯化物) NaCI 、 CaCI2等硫酸盐 Na2SO4 、 CuSO4等碳酸盐 Na2CO3 、 CaCO3 、BaCO3等硝酸盐 KNO3 、 Ba(NO3)2等铵盐 NH4CI 、(NH4)2SO4等3、盐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盐酸盐中AgCI不溶;硫酸盐中BaSO4不溶; 碳酸盐只有Na2CO3、K2CO3可溶。(一)几种重要的盐1、碳酸钠Na2CO3 :俗称纯碱。晶体化学式为Na2CO3 10H2O ,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结晶水变成粉末。Na2CO3虽然是盐,但水溶液却显碱性,因而俗称纯碱。2、碳酸钙CaCO3 :俗称大理石或石灰石。做建筑材料。3、氯化钠NaCI :俗称食盐。(二)盐的通性1、某些盐和酸的反应;Na2CO3 +2 HCI= 2NaCI + H2O + CO22、某些盐和碱的反应;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3、盐和某些盐的反应;NaCI + AgNO3 = AgCI + NaNO3 Na2SO4 + BaCI2 = BaSO4 + 2 Na CINa2CO3 + CaCI2 = CaCO3 + 2NaCI(三)复分解反应及其能否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如: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2、发生的条件:反应后只要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复分解反应就能发生。(四)化学肥料(按含N、P、K等营养元素分类)1、 氮肥(N):NH4CI 、(NH4)2SO4等。能促使作物茎叶生长茂盛。2、 磷肥(P):Ca(H2PO4)2等。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旱和抗寒能力,蟪粒增多,子粒饱满。 3、 钾肥(K):草木灰K2CO3等。能使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4、复合肥:含N、P、K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如KNO3第5节 金属(一)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具有一定硬度和熔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和氧气反应:2Mg + O2= 2MgO 2Cu + O2 = 2CuO 2、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Fe + 2HCI = FeCI2 + H2 Zn + H2SO4= Zn SO4 + H2 (实验室用于制H2)只有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3、金属和盐的置换反应: Fe + CuSO4 = Fe SO4 + Cu(我国古代湿法炼铜) Cu + 2AgNO3 = Cu( NO3)2 + 2Ag 只有排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第6节 有机物1、无机物:不含碳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食品安全知识资料培训课件
- 英语八上试卷及答案
-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通知课件
- 2025年常德单招考试试题数学及答案
- 煤矿机械识图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初一上英语试卷及答案
- 人教版英语试卷及答案
- 求数列极限题库及答案
- 膝关节置换考试题及答案
-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超星尔雅学习通《形势与政策(2025春)》章节测试及答案(全国)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题库附有答案
-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 2025年中级消控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4年中国防锈油行业调查报告
- 办公软件培训课件
-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中级)考试试卷:职业指导师考试备考策略
- 2025年度辅警招聘考试题(含答案)
- 初三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