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划文本目 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第二条:规划范围第三条:规划原则第四条:规划内容第二章:价值评述与规划目标第一条:历史文化价值评述第二条:规划目标综述第三章:镇域历史人文与生态环境保护控制第一条:镇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第二条:镇域生态环境保护控制第三条:昭化古城环境控制范围第四章:古城保护等级与保护范围规划(紫线控制)第一条: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区的范围划定第二条:对核心保护区的规划控制规定第三条:对建设控制区的规划控制规定第四条:对生态环境保护区的规划控制规定第五条:昭化古城保护区与文保单位保护范围的相互关系第五章:高度控制规划第一条:高度控制原则:第二条:高度控制规定第六章: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规划第一条: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的规划控制规定第二条:对历史建筑的规划控制规定第三条:对一般建筑的规划控制规定第七章:功能结构规划第一条:发展纲要第二条:功能结构第八章:空间景观规划第一条:景观制高点与重点保护院落(点的层面)第二条:风貌修景街巷与主要视线通廊(线的层面)第三条:多种开放空间(面的层面)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一条:古城与周边区域交通规划第二条:古城街巷体系规划第十章:用地性质规划第一条:居住用地第二条:商业服务用地第三条:其他公共服务用地第四条:文化展示用地第五条:保护建筑用地第六条:发展更新用地第七条:城墙控制绿化用地第八条:山林滩田用地第九条:广场和停车场用地第十一章:绿化系统规划第一条:山林田园生态环境保护区第二条:古城绿化系统第十二章:生活服务设施规划第一条:人口预测与疏解第二条:基础教育设施第三条:医疗卫生设施第四条: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第五条: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第十三章:旅游发展规划第一条:旅游发展原则第二条:旅游主题定位第三条: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第四条:古城周边旅游规划第五条:古城主题景区规划第六条:古城主要景点安排第七条:古城旅游线路规划第八条:古城旅游设施规划第十四章:无形文化传承规划第一条:规划原则第二条:规划目标第三条:重要无形文化传承项目规划第十五章:基础设施规划第一条:给水工程规划第二条:排水工程规划第三条:电力工程规划第四条:电信工程规划第五条:管线综合规划第六条:消防规划第七条:环境保护规划第八条:环卫设施规划第十六章:近期建设时序规划第一条:一期(至2007年末)第二条:二期(至2008年末)第三条:三期(至2010年末)第十七章:本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第十八章:常用术语解释第十九章:新区规划控制部分第一条:选址与建设用地划定第二条:功能结构规划第三条:用地性质规划第四条:道路交通规划第五条:人口容量规划第六条:生活设施规划第七条:建筑高度控制第八条:密度与容积率控制第九条:建筑风貌、色彩引导第十条:建设控制指标汇总表附 件附件1:规划评审纪要附件2:规划说明书附件3:现状调查与基础资料汇编附件4:昭化古城文保单位与保护建筑汇总表第一章:总则第1.0.1款: 四川广元昭化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为指导,按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制定。第1.0.2款:本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昭化古城保护整治工作的开展,统筹安排地段内的各项建设工程,保护古城风貌特色,开创良好的生活居住和文化旅游环境。第1.0.3款:本规划在遵循广元市元坝区城市总体规划和昭化古城保护规划各项规定性内容的基础上,对古城范围内保护与整治的规划控制作了进一步深化,在保护范围划定、建筑高度控制、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调整、建筑保护与更新、绿化与空间景观、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具体控制性规定,是昭化古城保护整治工作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其中以“下划线”标示的条款,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予以执行。第1.0.4款:在本规划范围内所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专项规划和进行重点地段(建筑)详细设计等,均应执行本规划文本和图纸的相关规定。第1.0.5款:本规划受四川昭化古城保护与发展管理委员会委托,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承担编制任务。第1.0.6款:本规划成果有三部分:文本、图则、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等)。第1.0.7款:本规划的管理实施及解释权归昭化古城保护与发展管理委员会。第一条:规划依据第1.1.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第1.1.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第1.1.3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第1.1.4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2005)第1.1.5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第1.1.6款: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年)第1.1.7款: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05年)第1.1.8款:广元市元坝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第1.1.9款:广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第1.1.10款: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0年)第1.1.11款:广元市昭化古城旅游发展策划(2006年)第1.1.12款:昭化古城保护规划(2003年)第二条:规划范围第1.2.1款:规划研究范围:昭化历史文化名镇所涉及的范围;第1.2.2款: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昭化古城区范围约20公顷;第1.2.3款: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古城周边、牛头山片区。第三条:规划原则第1.3.1款:整体性原则严格保护古城周边的自然环境,充分尊重古城布局结构、传统肌理、街巷格局、历史遗存等人工环境;深入挖掘古城的传统文化、民间工艺、民俗风情等,整体性把握古城的人工、人文、自然环境。第1.3.2款:原真性原则保护本保护区的山水格局、城镇肌理、空间布局、街巷尺度、绿化田园、文物与历史建筑等真实的历史信息,保持昭化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第1.3.3款:可持续发展与永续利用原则完善功能,整治景观,改善居住环境,运用多种保护和利用方式,使历史建筑及其环境既保持风貌特色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提升本保护区的整体品质。第1.3.4款:分类保护的整治与实施原则依据历史建筑不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现状不同的完好程度、城镇空间不同的类型和环境特征,采用分类保护的方法,制订相应的保护规定和整治措施,保持历史风貌的多样性并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第1.3.5款:传统与现代相协调的设计原则传统建筑的修复以及新建建筑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地域民族文化真实而独特的魅力;生活与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物内部设施与使用功能要符合现代生活发展需要。第四条:规划内容第1.4.1款:昭化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整体层面的调整1) 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历史文化价值评述;2) 古城周边生态环境和建设用地控制;3) 确定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4) 古城空间景观与建筑风貌保护;5) 用地布局调整与道路交通组织;6) 社区人口规划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7)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8) 无形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第1.4.2款:昭化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与重点地段整治设计1) 古城总平面规划布局与环境整治设计;2) 主要街巷景观整治规划设计;3) 重点保护建筑保护修复与再利用设计4) 文化旅游服务建筑的更新设计;5) 重要节点空间环境整治设计。第1.4.3款:昭化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 昭化新区的选址与建设用地范围划定;2) 功能结构规划;3) 用地性质与道路交通规划;4) 人口与生活设施规划;5) 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与风貌、色彩控制。第二章:价值评述与规划目标第一条:历史文化价值评述第2.1.1款:蜀汉发祥地三国蜀道文化线路上的军政驿所第2.1.2款:巴蜀第一县古代中国地方政权建制的展演场第2.1.3款:嘉陵山水居太极山水图谱中的和谐人居环境第2.1.4款:川北乡土落中国南北民俗建筑艺术融会之地第2.1.5款:华夏茶乡源古老中国种茶制茶饮茶发源之地第二条:规划目标综述第2.6.1款:规划确定昭化古城是以生活居住、旅游观光、商业服务、文化经营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川北古城乡土文化特色、三国蜀汉发祥之地和古代军政官驿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历史文化城区。其城市文化发展定位为“蜀道三国重镇,世外千年古城”。第2.6.2款:本规划主要保护昭化古城及其所处的山林、河滩、田园风光相结合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保护蜿蜒逶迤的昭化古城墙;保护自秦汉三国至汉唐明清以来的历代留存史迹文化;保护具有军事防御特色的“道路不直通,城门不相对”的古城格局;保护随形就势、就地取材,融南北地域建筑文化、陕甘移民文化和巴蜀原住山地文化于一体的川北乡土民居聚落;保护传统农家的生活生产习俗与多样化的民间信仰;保护中国古代种茶、采茶、制茶、茶运的茶叶之乡源地文化。第2.6.3款:规划建设应充分体现昭化古城的五大文化特征:蜀汉发祥文化、古代建制文化、山水人居文化、乡土民俗文化、古代茶源文化。第三章:镇域历史人文与生态环境保护控制第一条:镇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第3.1.1款:保护对象1) 古城遗址:昭化古城、关索城、吐费城(苴国故城);2) 古关隘:天雄关、葭萌关、渡口关;3) 古渡口:桔柏渡、清树渡、榆钱渡、清水渡;4) 古驿道:汉晋驿道、唐宋驿道、明清驿道;5) 古墓葬:费袆墓、鲍三娘墓;6) 寺庙祠观:摩云寺、茅坪寺;7) 古牌坊(已毁、仅存遗址):桔柏渡坊、贞节坊、孝子坊、费公牌坊;8) 古井:八卦井(明)、玉龙井(汉)、朱公井(秦,曲回坝)、先秦古井两口(土基坝)、姜维井(三国);9) 古桥:铁栓子桥;10)特色坝子:芦苇坝、摆宴坝、土基坝、箭道坝、战胜坝、曲回坝;11)其他古迹:拜水台遗址、文笔塔、夜月池、倚虹亭;12)昭化八景:桔柏江声、长宁山色、茅坪夜月、卫岭朝云、马鸣险阁、虎跳仙磴、牛首雄关、龙湫古墨。第3.1.2款:保护原则和目标1) 保护传统的山水空间格局,保护古城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的空间关系;2) 保护镇域内现存留的文物古迹,将其纳入保护体系,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 修缮重要的历史标志景观,展现区域层面的良好历史人文环境。第二条:镇域生态环境保护控制本次规划在镇域范围内划定沿江生态环境保护带、山川林地生态保护区、田园农耕生态保护区、村镇建设用地范围;为保护昭化古城的周边自然人文环境,特划定昭化古城环境控制范围。第3.2.1款:沿江生态环境保护带1) 将白龙江、嘉陵江两侧50年一遇洪水位线之内的用地划定为沿江生态环境保护带。2) 沿江生态环境保护带内禁止任何与防汛水利无关的永久性建构筑物。可以适当培育适宜河漫滩生长环境的草本或灌木,以固沙护坡,绿化江岸。第3.2.2款:山川林地生态保护区1) 将镇域范围内现有的自然山体划为山川林地生态保护区。2) 山川林地生态保护区内应加强植树护林,禁止任何建设及开垦行为,保持山林的原生态环境。第3.2.3款:田园农耕生态保护区1) 各村镇现有农田种植用地划定为田园农耕生态保护区。2) 田园农耕生态保护区中允许根据农田水利的需求,增建少量的小型、非永久性的农业设施;严禁与农田水利无关的建设活动,现有的建构筑物应逐步予以拆除;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改建道路;不得随意将田园农耕生态保护区中的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第3.2.4款:村镇建设用地范围1) 对各村镇现状建设用地进行调整和适当扩容,划定为村镇建设用地范围。2) 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应当集约优化利用土地,村民宅基地的划批不应突破村镇建设用地范围。第三条:昭化古城环境控制范围第3.3.1款:昭化古城环境控制范围为北至成广高速公路、西至牛头山山脊线、东南至笔架山、塔子山山脊线,即昭化镇域内高速公路以南的范围。第3.3.2款:昭化古城环境控制范围内任何新建、改建、扩建活动应慎重论证,以古城风貌保护为第一原则,与古城保护控制要求相协调,不得损害昭化古城风貌特色与自然生态环境。第四章:古城保护等级与保护范围规划(紫线控制)本规划对于昭化古城的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区。第一条: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区的范围划定第4.1.1款:核心保护区划定本次规划划定的核心保护区为:昭化古城墙遗址范围内及东门外的区域内,沿主要风貌街巷,如相府街、吐费街、太守街、县衙街、南门巷、县衙巷、东门外街,以及现存文庙考棚所在的传统风貌留存较为完整的地区,总面积10.4公顷。具体范围划示参见附图:保护范围规划图。第4.1.2款:建设控制区划定本次规划划定的建设控制区分为:昭化古城建设控制区和昭化新区建设控制区。1) 古城建设控制区是为了古城与周边自然环境的风貌过渡而在古城核心保护区外围划定的区域,总面积为18.6公顷。2) 新区建设控制区是为了解决古城保护带来的人口疏解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扩展,而在古城西侧一定距离外划定的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为19.06公顷。第4.1.3款:生态环境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古城周边的良好生态环境,如山川林地、江河水系、河滩坝子等,在建设控制区外围划定的区域。本次规划将建设控制区外围现存的农田用地及周边山水环境全部划归生态环境保护区。古城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面积统计表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古城合计古城新区面积(公顷)10.418.619.0629.0比例( )3664100第二条:对核心保护区的规划控制规定第4.2.1款:不得擅自改变街区的空间格局;第4.2.2款:不得擅自新建、扩建道路,对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时,应当保持或者恢复原有道路格局和景观特征; 第4.2.3款:不得新建工业企业,现有妨碍本保护区保护的工业企业,应当有计划迁移;第4.2.4款:严格控制在核心保护区内进行新建、扩建等建设活动,本规划确定的新建和扩建建筑应当与本保护区的风貌特色相协调;第4.2.5款:核心保护区内拆除历史建筑应当严格控制。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拆除的,应当保留有特色的建筑立面、构件及其他风貌要素;第4.2.6款:核心保护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后地上部分的建筑面积总量不得超过现有地上部分的建筑面积总量。第三条:对建设控制区的规划控制规定第4.3.1款: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应当在高度、体量、色彩和空间布局等方面与本保护区的风貌特色相协调;第4.3.2款:新建、扩建、改建道路时,不得破坏本保护区的历史文化风貌;第4.3.3款:不得新建对环境有污染的工业企业,现有对环境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有计划迁移。第四条:对生态环境保护区的规划控制规定第4.4.1款:生态环境保护区内允许根据农田水利的需求,增建少量的小型、非永久性的农业设施,或根据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增建小型的生态环境监测设施;第4.4.2款:生态环境保护区内严禁任何与农田水利或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现有的建构筑物应逐步予以拆除;第4.4.3款:生态环境保护区内应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改建道路,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第五条:昭化古城保护区与文保单位保护范围的相互关系第4.5.1款: 文物保护单位本身以及在其保护范围内进行的任何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条款的规定;第4.5.2款: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范围如位于本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内,应当按本保护区核心保护区相关条款予以控制;第4.5.3款: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范围如位于本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内或生态环境保护区内,应当按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范围的相关条款予以控制。第五章:高度控制规划第一条:高度控制原则:第5.1.1款:通过高度控制,确立主要景观视廊,展现具有川北特色的乡土城镇景观;第5.1.2款:通过建筑高度分区控制,使昭化古城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过渡。第二条:高度控制规定第5.2.1款:规划范围内文保单位、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应严格维持原有高度。其中文物保护单位本身以及在其保护范围内进行的任何建设活动涉及到的建筑高度,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条款的规定。第5.2.2款:规划范围内现有三层及三层以上建筑与古城传统风貌冲突较大,应根据规划采取降层或拆除的整治措施;第5.2.3款:规划范围内一般建筑的高度控制,根据该区域内现有历史建筑的现状高度为基准,分为两级控制:控高1层区域和控高2层区域。1) 沿主要风貌街巷和古城墙遗址沿线,以及重要历史建筑周边区域划定为控高1层区域,控制要求:建筑檐口高度为3.24.5 m,屋面坡度约2530;2) 除控高1层区域以外的街坊内部区域划定为控高2层区域,控制要求:建筑檐口高度为4.56 m,屋面坡度约2530;3) 拆除后重建或新建的建筑高度控制按照其所处的高度控制区域控制规定执行。第5.2.4款:为保护延续古城墙风貌,在古城墙及其遗址内外各5m环城区域内,禁止任何永久性建构筑物,现有建构筑物应逐步拆除,增加种植绿化;在城墙5m区域外的第一排建构筑物高度控制应符合:建筑屋脊(最高点)低于城墙顶部(最高点)0.8m以上,建筑檐口低于城墙门洞内壁最高点0.5m以上;第5.2.5款:昭化新区的居住建筑高度原则上不应超过2层,檐口高度不超过6米,屋面坡度约2530;非居住建筑高度原则上不应超过4层,檐口高度不超过12米,屋面坡度约2530;第5.2.6款:由于昭化古城内部地势起伏变化,建构筑物基底台阶高度变化较大,故以上所述檐口高度均指建筑檐口至室内地坪高度,不含台阶高度;第5.2.7款:昭化古城内建构筑物基底台阶高度应根据建构筑物的属性、等级、所处地势分类控制:普通民居或店铺基底台阶高度0.20.8m,重要公共性建筑0.41.2m;第5.2.8款:本规划确定的地标性建筑,可根据具体的规划设计确定,不受建筑高度控制规定的约束。建筑控高要求表檐口高度屋面坡度备注昭化古城控高一层建筑3.24.5 m2530古城内文保单位、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严格维持原有高度,三层及三层以上建筑必须降层或拆除,对一般建筑进行整修、改建、新建等活动,应遵循本高度控制规定。控高二层建筑4.56 m2530昭化新区居住建筑控高二层6 m2530昭化新区范围内的现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均应遵循本高度控制规定。非居住建筑控高四层12m2530高度控制分区面积汇总表控高1层区控高2层区维持原高合计面积(公顷)16.311.31.429.0比例( % )56395100第六章: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规划第6.0.1款:根据国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条款4.3,将昭化古城保护区内的建构筑物分类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一般建构筑物(与历史风貌无冲突)、一般建构筑物(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第6.0.2款:对于不同类别的建构筑物分别实行不同的保护与整治措施(见下表):修缮、改善、保留、整修、拆除。历史文化街区建构筑物保护与整治方式分类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一般建构筑物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保护与整治方式修缮修缮改善保留整修拆除第一条: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的规划控制规定第6.1.1款:本规划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应当积极予以修缮;修缮的方式包括: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重点修复等;第6.1.2款: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区内进行的任何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条款的规定;第6.1.3款:保护建筑应当划定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进行的任何建设活动,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条款执行;在保护范围外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时,应当符合本规划核心保护区或建设控制区的规划管理控制规定。昭化古城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汇总表序号名称类别建造时代地址保护等级W1昭化古城东门(瞻凤门)古建筑明代太守街东头与古城墙交汇处省级文保W2昭化古城西门(临清门)古建筑明代相府街西头与古城墙交汇处省级文保W3昭化古城北门(拱极门)古建筑明代县衙街北头与古城墙交汇处省级文保W4费袆墓古墓葬三国西门外街北侧市级文保W5益合堂古建筑明代东门外街市级文保W6考棚古建筑明代现昭化职中内市级文保W7八卦井古建筑明代吐费街东侧小巷内市级文保W8龙门书院古建筑清代相府街17市级文保W9怡心园古建筑清代太守街12市级文保W10南门巷1719民居古建筑清代南门巷1719市级文保B1贡院大门古建筑清代现昭化职中内保护建筑B2县衙街3646民居古建筑清代县衙街3646保护建筑B3县衙街2729民居古建筑清代县衙街2729保护建筑B4县衙街25民居古建筑清代县衙街25保护建筑B5县衙街2123民居古建筑清代县衙街2123保护建筑B6太守街69民居古建筑清代太守街69保护建筑B7太守街民居古建筑清代太守街北侧,吐费街交汇处保护建筑B8太守街10民居古建筑清代太守街10保护建筑B9益合堂东侧民居古建筑清代东门外街20保护建筑B10城关村250民居古建筑清代城关村250保护建筑B11城关村267民居古建筑清代城关村267保护建筑B12辜家大院古建筑清代南门巷3保护建筑B13鲁家大院古建筑清代南门巷西侧保护建筑B14南门巷14民居古建筑清代南门巷14保护建筑B15张家大院古建筑清代相府街4349保护建筑B16太守街西段民居古建筑清代太守街西段保护建筑B17换金巷古民居古建筑清代换金巷14保护建筑第二条:对历史建筑的规划控制规定第6.2.1款:历史建筑为除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以外建于 1949 年以前、风貌有明显特色的建筑;第6.2.2款:对于历史建筑,应当予以积极的改善;改善是指对历史建筑所进行的不改变外观特征的加固和保护性复原活动,以及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的建设活动;第6.2.3款:历史建筑进行扩建、改建,以及对建筑外观改动的修缮(外墙粉刷、屋面材料及门窗更换等)应当保持原有风貌特征; 第6.2.4款:在历史建筑的周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应当在使用性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保留建筑相和谐,不得改变建筑周围原有的空间景观特征,不得影响历史建筑的正常使用; 第6.2.5款:历史建筑不得擅自拆除或迁移。因特殊情况需要迁移、拆除的,必须经过广元市人民政府批准;第6.2.6款:在历史建筑上设置户外广告、招牌等设施,应当符合相关法律以及本保护区的特色和保护要求。第三条:对一般建筑的规划控制规定第6.3.1款:除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为一般建筑;一般建筑根据风貌特征分为两类: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和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第6.3.2款: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一般建筑,应予以保留;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一般建筑,如果能够通过高度或外观的改动而取得与保护区传统风貌的协调,则应采取整修的措施,如果难以通过整修的方式取得协调,或建构筑物质量极差,再利用的价值较低,可予以拆除; 第6.3.3款:保留是指:该建构筑物不得整体拆除,应予以积极的维修和再利用;对保留建筑的控制要求为: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建筑高度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第6.3.4款:整修是指: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和环境因素进行的改建活动;对整修建筑的规划要求为:恢复建筑立面、屋面材料为历史建筑材料,具体构造方式采用当地传统方式,降低建筑高度至规划要求(详见附图:建筑高度控制图),并根据本规划总平面进行建筑平面和空间的改造;整修建筑若进行拆除并新建,应当根据本规划总平面进行规划设计;第6.3.5款:拆除建筑包括危棚简屋、违章建筑、通过改建的方式无法与风貌相协调的建筑以及其他规划要求拆除的建筑;拆除建筑不得进行扩建和改建,应当根据规划管理要求予以拆除,拆除后的空地必须按照本规划要求进行建设。建筑保护与更新规划统计表修缮改善保留整修拆除合计面积(m2)9461212242190199183061583408百分比11.325.42.623.936.8100第七章:功能结构规划第一条:发展纲要第7.1.1款:本规划区功能结构24字纲要:“保护古城,发展新区;顺江就势,东进西拓;一心两翼,山水其间”。第7.1.2款:形成以昭化古城为核心,沿嘉陵江走势,拥烟堆山麓,向东西两翼适度有序发展的空间序列:葭萌新城发展更新区 昭化古城历史保护区 芦苇坝生态景观区。第二条:功能结构第7.2.1款:“一心两翼”结构:1) “一心”:昭化古城历史保护区;2) “两翼”:东翼芦苇坝生态景观区,西翼葭萌新城发展更新区。第7.2.3款:功能结构应突出以下特点:1) 保护“山城水”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2) 延续“依山顺江”的城镇布局结构;3) 强化古城特色,疏解环境压力;4) 拓展新区功能,有序开展旅游。第八章:空间景观规划第一条:景观制高点与重点保护院落(点的层面)第8.1.1款:景观制高点规划设置景观制高点4处:烟堆山及环古城墙的三座城门;这4处观景点本身也是重点设计的标志性节点,集景观与观景于一身。第8.1.2款:重点保护院落昭化古城重点保护院落确定为:龙门书院、文庙、张家大院、杨家大院、益合堂、葭萌楼、汉寿阁、怡心园、南门巷古民居。对于重点保护院落,应突出其沿街立面、建筑天际线等重要的外部景观要素,凸现地标性建筑的景观功能。第二条:风貌修景街巷与主要视线通廊(线的层面)第8.2.1款:风貌修景街巷1) 古城风貌修景街巷为“五街二巷”:相府街、吐费街、太守街、县衙街、东门外街、南门巷、县衙巷。2) 风貌修景措施包括:对建筑高度调整,少量建筑降层,使得天际线起伏有致;补齐局部缺失建筑,使得街巷界面连续;建筑立面元素风貌整治,如门、窗、墙面、屋面等,去除不和谐的材质和样式。第8.2.2款:主要视线通廊规划确定古城主要视线通廊为:县衙街全段(拱极门怡心园),太守街东段(吐费街瞻凤门),东门外街全段(瞻凤门葭萌坊),相府街全段(临清门汉寿广场)。在视线通廊内的障碍建筑与有碍景观观瞻的建构筑物一律拆除或进行整饬,保证景观优美、通透、连续。第三条:多种开放空间(面的层面)规划确定的昭化古城开放空间类别有:古城区的广场开放空间、环城的城墙景观控制区、古城周边的山林滩田开放空间。第8.3.1款:广场开放空间古城一级广场自东向西依次为:位于古城景区入口的葭萌坊广场、东门外瞻凤门广场、古城内箭道坝小校场、八卦井广场、南门汉寿广场、西门外临清门广场、西门外街费公牌坊广场等;次一级广场主要是沿街巷或城墙的小型开敞空地。这些大小不一的广场形成了沿古城主要街巷的重要开放式空间序列。第8.3.2款:城墙景观控制区1) 规划将沿城墙内外的一定地段划定为城墙景观控制区,主要为:西城墙内侧带状地块,北城墙内侧文庙、小学、县衙后地块,南城墙内侧汉寿广场东侧用地,古城墙东门外至葭萌坊广场的南北两侧现状农田用地,以及环城墙内外各5米的地段。2) 城墙景观控制区内不得新建除景观环境小品外的任何建构筑物,现有的建构筑物应当在有条件时逐步拆除,将这些用地逐渐转化为公共绿地或开放空间。第8.3.3款:山林滩田开放空间为保护“山水城”和谐相融的古城周边空间景观格局,特划定古城规划范围以外一定区域为山林滩田开放空间,山林滩田开放空间禁止任何农田水利之外的人工建设活动。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一条:古城与周边区域交通规划第9.1.1款:遵照上版规划调整过境公路(原宝红公路)直接沿烟堆山脚到剑门关的旅游公路交叉口,再与原过境路相接;原过境路从昭化职中至白水金矿段严禁车辆过境,转化为服务与古城和新区的内部交通道路。第9.1.2款:古城集中停车场与游客中心一起,集中规划在古城东北部芦苇坝上。规划停车场占地面积 1.22公顷。第9.1.3款:西侧新区与古城西门外街相接处,即规划中费公牌坊广场的西侧,设置辅助停车场,占地面积 0.24公顷,满足少量从西侧进入古城的停车需求。 第9.1.4款:规划在古城西侧新区,新老过境路相接处,设置承担对外交通功能的长途车站,占地面积 0.15公顷,以满足居民与广元市区、周边乡镇的出行需求。 第二条:古城街巷体系规划第9.2.1款:昭化古城保护区范围内,所有街巷以步行交通为主;应在延续古城“城门不相对,街巷不直通”,多丁字交叉、通而不畅、便于防御等特点的基础上,保证各地块内的良好通达性;第9.2.2款:主要步行通道为:相府街、吐费街、县衙街、太守街、县衙巷、换金巷、南门巷、东门外街、西门外街、出南门至南北坛道路等;次要步行通道为:北门外街、县衙弄、校场巷、葭萌坊至北门和南门的通道、连接太守街和南门广场的通道、文庙与小学间通向北城墙的通道、古城西南片区街坊内通道等;第9.2.3款:环城墙遗址外侧设环城通道;第9.2.4款:为保证消防需求,主街最小宽度不应低于3.5米;第9.2.5款:规划设置主要集散广场(公共开放空间)自东向西依次为:古城景区入口葭萌坊广场、东门瞻凤门广场、箭道坝小校场、八卦井广场、南门汉寿广场、西门临清门广场、西门外费公牌坊广场等。第十章:用地性质规划第一条:居住用地第10.1.1款:昭化古城规划居住用地基本延续现状居住用地的布局和规模;第10.1.2款:对古城内局部地段进行微调,以利于土地的集约高效使用,详见用地规划图纸。第二条:商业服务用地第10.2.1款:昭化古城商业服务用地集中规划于县衙街、太守街两侧,呈沿街带状分布;第10.2.2款:古城西门外西门广场周边,规划少量商业服务设施。第三条:其他公共服务用地第10.3.1款:将一些占地较大的机构外迁至新区,为古城文化旅游发展留出充分的用地,如将位于古城北部的昭化职中、供销社、占用原龙门书院的镇政府、古城西侧的昭化法庭、供电所等外迁;第10.3.2款:一些规模较小、风貌影响不大,且与古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单位则原地保留,如税务所、邮电所、派出所、卫生院等;第10.3.3款:古城南部原有的昭化小学迁至现昭化职中用地,占地规模适当缩小。第四条:文化展示用地第10.4.1款:修复位于古城西北角的文庙、考棚,作为祭祀孔子与展示古代科举制度的博物馆;第10.4.2款:在县衙弄北端修复老县衙,展示中国古代官署制度文化及昭化地方建制历史沿革;第10.4.3款:在卫生院西侧用地原址修复城隍庙,延续民间信仰文化,并结合古代风水选址理论展示昭化古城风水文化;第10.4.4款:在城隍庙南侧修复乐楼,作为传统川剧文化展演基地和巴蜀戏曲博物馆;第10.4.5款:将镇政府迁至新区,修复现龙门书院,展示民间书院文化和川北汉砖文化;第10.4.6款:瞻凤门外修复接官亭,展示昭化在千古蜀道上所承载的驿站文化。第五条:保护建筑用地第10.5.1款:在保护建筑用地内,应积极修缮受保护的历史建筑,拆除其中的危棚搭建,清理和完善院落环境,适当开辟绿化与开敞空间,积极开展文化遗产再利用;第10.5.2款:在保护建筑用地内,可兼容的用地性质为:居住、商业服务、文化展示等。第六条:发展更新用地第10.6.1款:对古城中一些不再适应现有经济发展的需求的用地予以更新置换,逐步转化成为古城保护与发展提供空间容量的文化旅游设施用地,如住宿、餐饮、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的服务场所;第10.6.2款:本次规划界定的发展更新用地有:昭化粮站、食品站、供销社,及现昭化小学用地等。第七条:控制绿化用地第10.7.1款:古城西侧城墙内至换金巷用地,古城北侧文庙、小学、县衙后至城墙的用地,古城南侧临江门遗址内用地,古城东城墙外至葭萌坊广场地段内除东门外街两侧居住用地,北门外北凤桥以北的至过境公路的用地,环城西路以西沿路用地,划定为控制绿化用地;第10.7.2款:控制绿化用地内的现有建筑近期整治,远期逐步拆除,并增加种植绿化。第八条:山林滩田用地第10.8.1款:将古城西北部的烟堆山生态林地,环古城东、西、南侧的现状农田,古城东南部的嘉陵江河滩植被等,划定为山林滩田用地。烟堆山沿过境路的现有建筑逐步拆除。第10.8.2款:山林滩田用地应维持原生态环境,不得随意转化为建设用地。第九条:广场和停车场用地第10.9.1款:规划在古城内划定2处公共广场用地:八卦井广场和箭道坝小校场;第10.9.2款:在沿古城墙遗址的古城门位置规划公共广场3处:西门临清门广场、南门汉寿广场、东门瞻凤门广场;第10.9.3款:在古城外结合重要的出入口规划公共广场和集中停车场:东门外街葭萌坊广场、芦苇坝集中停车场,西门外费公牌坊广场、西门外停车场。昭化古城规划用地平衡表用地类别用地面积(hm2)百分比()居住用地12.8044.1商业服务用地1.023.5文化展示用地2.087.2保护建筑用地1.374.7其他公共设施用地1.615.6更新用地2.729.4城墙控制绿化用地3.8113.1广场用地0.863.0道路用地2.368.1城墙遗址用地0.381.3合 计29.01100(具体用地调整参见附图:用地性质规划图)第十一章:绿化系统规划第11.0.1款:绿化系统规划应充分结合古城周边的田园环境,以及昭化本地的种植习俗,形成具有川北古城特色的田园城镇绿化景观;第11.0.2款:在昭化古城建设用地外围划定山林田园生态环境保护区;第11.0.3款:古城内绿化系统分为四类:主要庭院绿化、广场绿化、城墙防护绿化、城墙控制绿化带。第一条:山林田园生态环境保护区第11.1.1款:在昭化古城保护控制区中,除划定的古城建设用地外,都划为山林田园生态环境保护区;第11.1.2款:牛头山和嘉陵江南岸塔子山、笔架山有较好的植被,应严格封山育林,严禁采伐、放牧、开垦等行为;烟堆山现有绿化植被较差,应加强植树造林,以速生耐旱乔灌为主,间种桃李等花果树木,形成生态性山体公园;第11.1.3款:沿江河滩地区种植适应性的芦苇、河柳等植物,形成河滩特色绿化生态景观。城东芦苇坝以种植芦苇为主;第11.1.4款:曲回至昭化公路沿线种植高大乔木,形成林荫大道,两侧用地维持农耕田园,禁止沿路开展房屋建设;第11.1.5款:保留古城外东南部和西部现有农田,形成与古城风貌相映衬的田园景观。第二条:古城绿化系统第11.2.1款:主要庭院绿化在重要公共性建筑、文化展示建筑、旅游服务建筑、传统合院式民居等,加强种花植树,进行庭院绿化,改善建筑内部微气候环境。第11.2.2款:广场绿化进行与广场文化主题相适应的绿化环境设计,以单植或列植高大乔木为主,搭配低矮的灌木、开花草本植物等,形成层次鲜明的绿化景观和较好的遮荫环境。第11.2.3款:城墙防护绿化将沿城墙内外的部分用地(用地界线参见附图:绿化系统规划图)整体调整为城墙防护绿化;城墙防护绿化应作为开放性的公共绿地,形成与古城相映的游憩型绿化景观。第11.2.4款:城墙控制绿化带将古城墙遗址内外各5米的用地划定为城墙控制绿化带,该绿化带内应增加种植绿化,以草本、灌木、乔木搭配,多种桃柳等观赏植物。第11.2.5款:古树名木积极保护古城现有的古树名木和景观大树,尽快施行挂牌保护。第十二章:生活服务设施规划第一条:人口预测与疏解第12.1.1款:根据用地性质调整规划和建筑高度控制规划,按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8平方米的标准计算,古城内可容纳人口约为1800人;第12.1.2款:根据规划估算需从古城区迁出居民约950人,270户。第二条:基础教育设施第12.2.1款:规划将现昭化小学搬迁至古城北部,原昭化职中所在地;第12.2.2款:原昭化职中与周边其他乡镇中学合并,迁至古城外;第三条:医疗卫生设施第12.3.1款:保留现位于太守街的卫生院,用地范围不变;第12.3.2款:在古城主要街道上增设23处社区卫生站及药房。第四条: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第12.4.1款:规划在古城内设置4处社区文化活动站,分别位于:东门外街坊、北门街坊、南门巷街坊、西门街坊;第12.4.2款:每处社区文化活动站都应包括棋牌室、茶室、少儿图书室等设施。第五条: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第12.5.1款:规划古城区以临清门里、相府街两侧集中安排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第12.5.2款:社区商业服务设施包括日用百货、理发店、小吃店、日用品修理等。第十三章:旅游发展规划第一条:旅游发展原则第13.1.1款:坚持可持续发展利用原则;第13.1.2款:坚持软硬环境兼顾原则;第13.1.3款:坚持旅游产业深度联动原则。第二条:旅游主题定位第13.2.1款:本次规划对昭化古城旅游主题定位为:“蜀道三国重镇,世外千年古城,太极天下第一”。 第三条: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第13.3.1款:在全面打造“天下蜀道”文化线路游的区域联动背景下,积极将昭化古城纳入剑门蜀道广元段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中,全面完善古驿道及沿线各主要景区游览系统;第13.3.2款:加强与西安、成都、重庆三大旅游城市衔接,构成以剑门蜀道旅游为主线的三国文化线路游;第13.3.3款:注重川东北旅游环线的联合建设,结合嘉陵江渠化工程,完善区域水上游线。第四条:古城周边旅游规划第13.4.1款:整合古城周边的自然人文景观,合理开发利用多种旅游资源,形成以昭化古城为中心的环昭化旅游环线;第13.4.2款:加强古城周边重要旅游景点建设,包括:蜀汉巾帼(曲回坝鲍三娘墓)、苴国故城(白龙江东岸石盘古村)、摆宴唐风(塔子山下摆宴村)、桔柏古渡、苇荡连江(芦苇坝)、翼山揽胜、嘉陵江声、决胜雌雄(战胜坝)、古蜀神道(金牛道古驿道)、天雄关隘(天雄关)、牛首雄关(牛头山)、蔬果飘香(天雄村无公害果蔬基地)、笔架文峰(塔子山、笔架山)等。第五条:古城主题景区规划第13.5.1款:规划确定昭化古城内分为八个主题旅游景区(即新“昭化八景”):茅坪夜月、市肆灯火、堂院文采、陌上桑蚕、墟集晚唱、城垣烟柳、嘉江苇荡、烽火临清。第六条:古城主要景点安排第13.6.1款:古城内规划旅游景点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三国文化体验类、文化史迹研修类、山水风光揽胜类、民俗风情互动类。第七条:古城旅游线路规划第13.7.1款:团队游客通过成广高速经由鸭浮村下匝道口经古城北边公路进入古城景区,规划主要旅游入口接待设施在芦苇坝,组织游客由芦苇坝经古城东门进入古城。第八条:古城旅游设施规划第13.8.1款:规划综合考虑交通、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娱乐等设施,结合景点的安排设置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集散广场、饭店、民居旅馆、特色纪念品购物等。第十四章:无形文化传承规划昭化古城无形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包括:民间演艺、民俗信仰、礼仪制度、市井生活、传统工艺、乡土农事等。第一条:规划原则第14.1.1款:原真性原则第14.1.2款:发展性原则第14.1.3款:尊重性原则第14.1.4款:共享性原则第二条:规划目标第14.2.1款:使古城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得到创新、发展,从而保持古城的文化多样性,促进古城文化创新;第14.2.2款:使古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确保全社会对非物质遗产的享用,同时对享用这种遗产的特殊方面的习俗予以尊重;第14.2.3款: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古城居民之间、古城居民与其他地方人民的关系,促进相互交流和了解,促进各地区居民和各社会团体更加接近以及确认其文化特性。第三条:重要无形文化传承项目规划第14.3.1款:镇域无形文化传承规划镇域重要无形文化传承项目汇总表文化主题传承场所传承内容三国军战文化曲回坝拜鲍三娘墓、三国巾帼文化纪念馆天雄关古代关隘攻防、军情传递、古驿道文化、拜关公牛头山姜维兵败牛头山、姜维拜水、南山放马练兵、牛王庙十月初一牛王会战胜坝张飞挑灯夜战马超葭萌关霍峻固守葭萌、费袆屯驻汉寿、刘备葭萌兴业、历代名人诗文吟咏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铣刀夹具市场调查、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定向测评练习题(详解)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化工用铁粉市场调查、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阿拉伯袍市场调查、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塑料打包带挤出机市场调查、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分电器外壳市场调查、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焊工培训基本知识课件
- 达标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章节测试试卷(详解版)
- 唐山曹妃甸大宗物料长距离输送综合管廊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 JJF 1915-2021倾角仪校准规范
- GB/T 8017-2012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
- GB/T 20633.2-2011承载印制电路板用涂料(敷形涂料)第2部分:试验方法
- 零星工程维修合同
- DB37-T 4328-2021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 防盗门安装施工方案50173
- 航空器紧固件安装及保险课件
- 普通话班会课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课本完整版
- 摄影器材公司销售和顾客服务质量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