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doc_第1页
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doc_第2页
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doc_第3页
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说到六书,相信学过语文的人都不会太陌生,它是一种汉字的造字方法,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自汉代以来,就一直沿用“六书”一说,因此至今为止分析汉字的造字法还是以它为主。生字教学是小学的语文课特别是低年级语文课的首要任务,生字教学关系到整个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还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识3000字,能写2500字。识字并不是教学的目的,但阅读、写作、日常交际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运用正确的生字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快速记忆并且运用。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六书”法适当地应用在小学语文的生字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清末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提到:“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这段话体现了识字方法,循序渐进,充分地考虑到儿童的识字特征,又符合汉字的构造结构。汉字与汉语以及汉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字的字义系统记录了文化系统,而且汉字的字形构造也反映了文化现象。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形体变化。不管汉字的形体如何变化,它的性质却始终没有改变,它依然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表意文字最大的特点是意寓于形,所以在生字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原理。现如今小学的语文生字教学在整体上可以算是高耗低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教学内容,让学生觉得枯燥,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没有创新,教师在课堂上只侧重教生字的拼音、结构、笔顺以及它在字典中的意义,却忽略了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意义,也无视汉字中蕴含的深层的文化含义,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生字,按部就班。这样一来,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并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教学的进度和效果会产生严重的阻碍。在小学阶段,学生大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图画、实物等形象的事物远比对点横撇捺的汉字的印象要深刻,机械的记忆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有显著效果,但对学生长期的学习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再结合汉字的读音来进行汉字教学,主要是运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方法来进行教学。象形是通过描绘事物的轮廓或特征部分来造字的一种方法。古文字中的象形字大多都保留图画的样子。因此学生对这一类的字会感兴趣,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感性认识,并适当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如甲骨文中的“”字,就像一个圆圆的太阳,然后把外面的圈换成方框,中间的点变成横,这样就更容易记住。像这一类的字还有很多,如月、水、火等,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它们的古体字来方便学生记识。在教人、手、口等字时,可让学生先观察同学的身体,然后加以想象,更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如“人”字,它的古字形状就像一个人弯腰站着,所以在记识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它的形状。这些都是简单的独体字,像有偏旁的字如“休”,它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表示一个人累了,正靠着树干休息。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看“休”的古体字,然后给学生看它演变成“休”字的过程,这样能让学生印象更深刻。这样既能让学生记住这个字的结构,又能记住字的意思,何乐而不为呢?这样的教学方法可比千百遍的强调和抄写有用多了。象形是利用古体字的形似来教学,而指事则是利用其具有抽象符号的特点来让学生记字。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关于数目的字,如一、二、三等,每一横象征数目一,有几条横线组合起来就是那个字所要表示的数目,它们的古体字和现在的简体字几乎没有多大差别,学起来应该会比较简单。但这一类的字也就这么几个,其余的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指事的符号形成的,相对象形字来说要抽象一些,但若教学得当,学生理解起来也是很容易的。如本、末等字,都是在象形的“木”上加上一些符号而形成的指事字。在教“本”字时,老师可以先展示“木”的象形古体字,然后再展示“本”的古体字,让同学观察,这么一比较就很明显了,“本”是在“木”的古体字上加了个圆点,从而形成了指事字。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记住“本”字的字形、而“末”字则是在“木”上多了一横,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教学。一般来说,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比较多,而合体字大多都是会意和形声字。在积累一定数量的象形和指事字之后,就可以开始教这一类型的合体字了。会意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意义来表达一个新的形体的一种造字法。在教这类字的时候,相当于教师在讲解古人造字时的构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被汉字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吸引,激起学生对汉字学习的欲望。若是有老师以这种形式来教我识字,我想我一定会对语文课很感兴趣的。会意字的教学应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字的音、形、义,然后把字体分解成若干个部件去引导学生了解每个部件的意,再将几个部件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理解各个部件和字之间的形义联系,最后从整体上掌握字的音、形、义。如“臭”字的教学,它由“自”(鼻子)和“犬”组成,它原来的读音是“xi”, 是根据犬善用鼻子来辨别气味的依据来造字。又如“寇(ku)”字教学的过程:它的意思是盗匪,“寇”字由“宀”(指房屋)、“元”(指头)和“攴”(指手持器械)三个构件组成,三个构件组合起来表示的意思是手持器械闯进别人家里打人家的头,这样的行为就是强盗行为。在汉字中,90%左右都是形声字,因此大多识字教学都可以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进行。教师在进行生字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将同偏旁或同声旁的字进行串联,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加深对字的印象。如“艹”是一个常见的形旁,它来源于古体的“草”字,凡以“艹”作为形旁的字,大都与植物有关,如草、花、荷、莲、芽、菜等;又如“心”作为形旁时,大都跟内心活动有关,如想、忘、悲、愁、怒等;形旁“心”变为“忄”时都在字的左边,如:怕、忆、惊、忧、恼、慌等。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同样偏旁的字,既能引导学生思考,又能让学生对这一类的字意加深印象。很多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都一样,这一类的字就可以放在一起教,可以借这个机会让学生分清楚这些字的结构、读音、意思等。这样的识字课适合作复习课,适合对学生的记忆进行加深和比较。应用汉字造字法进行识字教学不是说说这么简单的,它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甚至要查阅大量资料,对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汉字构造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要妥善利用造字法来教学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