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doc_第1页
“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doc_第2页
“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doc_第3页
“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doc_第4页
“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张时阳(湘南学院 中文系 湖南 郴州 423000)摘要:文章从语义角度探讨了“的”字短语“X+的+Y”的特点。文章认为:“的”字短语的实质就是以X的语义类别为分类角度对Y进行分类。“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是:Y具有可分类性;具有分类功能;X的语义类别是对Y分类的角度;“X+的”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文章运用这些观点对有关语言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关键词:“的”字短语;语义特点;分类 “的”字短语是汉语中常用的短语。从结构上看,“的字短语可以表示成“X+的+Y”的形式。X是的字短语中的字前面的部分,它是显现的,有直观的视觉形式和声音形式;Y是的字短语中的字后面的中心语,它是隐性的,没有视听形式,但从理解的角度看,可感觉到它的存在。”1(P29)如:(1)祥子明白,车上的是刘四爷。(老舍骆驼祥子)横线部分“车上的”是“的”字短语,X是“车上”,它有视觉形式和声音形式;而Y在文本里,既看不见,也听不着,但我们从理解的角度看,可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可以是“人”。“的”字短语的结构可分为“X”“Y”和“X+的”三个部分,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这三部分各有什么特点呢?相互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是本文拟将探讨的问题。 一、“的”字短语的分类属性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对各种各样的事物动作行为状态进行分类。“的”字短语就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分类在语言上的表现。先看下列例子。(2)红的苹果红的(3)木头的沙发木头的例(2)中,“的”字短语“红的”,我们可视为以“颜色”为分类角度,对“苹果”进行分类的结果。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以“红”的语义类别“颜色”为分类角度,对“苹果”进行分类,“红的”表示分类结果中的一类。同样,例(3)中的“的”字短语“木头的”,可看成以“木头”语义类别“材料”为分类的角度,对“沙发”进行分类,“木头的”表示其中的一类。因此可以说,对于“的”字短语“X+的”,可视作是以X的语义类别为分类角度,对Y进行分类,“X+的”表示分类结果中的一类。也就是说,“X+的”的实质是对Y进行分类的结果。从逻辑的角度来看,对事物进行分类要具有母项、子项和划分标准三个因素。2(P36-37)“的”字短语中的X的语义类别就是划分标准,Y是母项,“X+的”是一个子项。关于“的”字短语有分类属性,刘公望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的”字短语“所指称的事物有较大概括性,往往指具有某种特性的一类事物,因此它具有明显的分类作用”。3(P65) “的”短语分类实质来自于“的”的语法功能。石毓智说:“的”的语法功能就是“从一个认知域中确定出成员(一个或多个)”4(P19)用通俗一点说法,即“的”有分类的功能。由于“的”字短语“X+的”的实质是对Y进行分类,因此,一个合格的“的”字短语“X+的”,从语义角度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 Y具有可分类性;第二、X能对Y进行分类。X能对Y进行分类,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具有分类功能;X的语义类别是对Y分类的角度;“X+的”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二、Y具有可分类性Y作为被分类的事物,作为分类的母项,必须能够被分类,具有可以分类的属性,能够从某个角度按照一定标准被分成小类。如果不具备可分类性,就不能构成合格的“的”字短语。袁毓林说,在NP1+的+NP2结构中,当NP2是专有名词时,“NP1+的”不能称代专有名词。5(P249)例如:(4)中国的长江*中国的(5)苏州的虎丘*苏州的(6)汉白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汉白玉的袁毓林的NP2就是我们说的Y,即Y不能为专有名词。为什么Y不能为专有名词呢?原因在于专有名词不具有可分类性,其外延成员只有一个,不能被分类。有时,表达者为了特殊的表达需要,使用一定手段,使本身不可分类的事物,在表达者的主观意思里具备了可分类性,从而也能充当“的”字短语后的Y。例如:(7)这么一想,他心中给自己另画出一条路来,在这条路上的祥子,与以前他所希望的完全不同了。(老舍骆驼祥子)“以前他所希望的”中的Y是“祥子”,“祥子”本身是一个专有名词,具有不可分类性。但在此处作者的主观意思里,把它视为能够被分类、具有可分类性的事物。即把“祥子”分为一个“现实的祥子”,一个“以前所希望的祥子”。这种将事物的不可分类性转变为主观上的可分类性,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手段来实现的。三、具有分类功能X能对Y进行分类的前提条件是X具有能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功能。不能对事物进分类的词语,不能充当X。裘荣棠认为,关系动词、动词的重叠形式和动词肯定否定相叠形式不能构成“的”字短语。6(P185)例如:(8)*是的 *姓的 *当作的 *成为的(9)*洗洗的 *吃不吃的 *考虑考虑的 *写不写的 *打扫打扫的为什么这些词语不能构成“的”字短语呢?原因就在于它们对事物不具有分类功能。我们曾对约85万字的语料(老舍小说骆驼祥子正红旗下二马;王朔小说王朔文集橡皮人;2004年第3期小说月报)中的“的”字短语中的X从结构上进行过统计考察,考察的结果是:“的”字短语中的X没有副词、介词、助词、连词、语气词、叹词、拟声词、量词这几类词。7(P227)这个结果与张博的观点一致。张说:“的字只能附在某些实词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不能附在虚词之后构成的字结构。”8(P94-95)其中的“某些实词”不包括副词和量词;其中的虚词是指介词、助词、连词、语气词、叹词、拟声词。如“*很的” “*个的”“*从的”“*着的”“*和的”“*吗的”“*哎哟的”“*叮当的”等都不能构成合格的“的”字短语。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词对事物没有分类功能。对事物不具备分类功能的词语,有个特点,或者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者没有数量上的离散性。助词、连词、语气词、介词等,没有词汇意义;副词与量词,词汇意义不够实在;“是”“姓”等关系动词和“洗洗”“吃不吃”等词语,没有离散性。由此可见,具有分类功能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和数量上的离散性。四、X的语义类别是对Y分类的角度从理论上讲,给事物分类的角度是无穷的,作为Y的分类角度X的语义类别也这样,是一个开放的类。X的语义类别,常见的有下列几种:(一)表示领有者。如:我的苹果,祥子的车。(二)表示动作。如:跑步的人,吃的东西。(三)表示处所。如:桌子上的书,车上的人。(四)表示性质。如:聪明的孩子,重要的事情。(五)表示时间。如:昨天的票,明年的计划。(六)复合语义类别。如:站在门口的人,昨天买的玩具。前者表示动作和处所的;后者表示时间和动作。如果某X的语义类别不能作为Y的分类角度,则X不能对Y进行分类,不能构成“的”字短语。例如:(10)热的时候*热的(11)铁的纪律*铁的(12)历史的车轮*历史的(10)中,“热”的语义类别是“温度”,“温度”不能作为“时候”的分类角度。也就是说,“时候”不能从“温度”的角度进行分类。因此,“热”对“时候”没有分类功能,“热的”在此不能构成“的”字短语。同样地,(11)(12)中的“铁的”“历史的”之所以在此不能构成“的”字短语,是因为“铁”是材料,不能作为“纪律”的分类角度,“历史”表时间,不能作为“车轮”的分类角度。Y的分类角度有个惯用角度和非惯用角度的问题。对于某个或某类具体的事物,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其中有些分类角度,是人们习惯上喜欢用的,经常用的,我们称之为惯用角度;而有些角度,习惯上人们一般不用,或者一般不大用,我们称之为非惯用角度。如:“问题”“情况”“意见”“观点”。如从从性质上对其进行分类,属于惯用角度。如从“领有者”或时间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属于非惯用角度。X的语义类别属于Y分类的惯用角度的,易于构成“的”字短语;X的语义类别属于Y分类的非惯用角度的,难于构成“的”字短语。例如:(13) Y 惯用角度 非惯用角度问题 重要的 *你的 *昨天的情况 详细的 *我的 *昨天的意见 正确的 *你的 *昨天的观点 错误的 *我的 *昨天的惯用角度和非惯用角度的理论可解释下列语言规律。吕叔湘认为:对于“名+的+名”结构,中心名词泛指人或具体物品,可省;指抽象事物,不能省。9(P135)吕先生此处的第一个 “名”是X,第二个“名”(即中心名词)是Y。也就是说,在X为名词性词语时,对于“X+的+Y”结构,当Y泛指人或具体物品时,可以用“的”字短语“X+的”来代替,即“X+的”是合格的“的”字短语;当Y指抽象事物时,不能用“的”字短语“X+的”来代替,即“X+的”不能构成合格的“的”字短语。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当X为名词性词语时,其语义类别一般表示“领有者”“时间”“处所”“材料”等。如:你的;今年的;车上的;木头的。在Y是抽象事物时,这些语义类别是Y分类的非惯用角度,此时,“X+的”难于构成合格的“的”字短语。例如:对于“声音”“力气”,人们一般不从或很少从“领有者”“时间” “处所”“材料”的角度对它们分类。在Y为人或具体事物时,这些语义类别是Y分类的惯用角度,此时,“X+的”易于构成合格的“的”字短语。范继淹指出,表示领属的“名的名”,中心名词是表示身体的一部分,中心名词不能省略。10(P123)例如:(14) 我的眼睛*我的(15) 她的鼻子*她的(16)小王的身子*小王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是:“眼睛”“鼻子”“身子”等身体部位,一般不从“领有者”角度对其分类。因为对于某个具体的“眼睛”“鼻子”“身子”,或其它部位而言,它的领有者已是固定的,且不会变化,没有必要从“领有者”角度对它分类。“领有者”角度对身体部位而言属非惯用角度。所以,表领属关系的X,难以用“的”字构成来指称身体的部位。当X的语义类别为非惯用角度时,X难于构成“的”字短语。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构成“的”字结构。例如:(17)凯萨的思想和保罗的相差至少有一百年:她的是和平自由;要破婚姻,宗教;不要窄狭的爱国;不要贵族式的代议政治。保罗的呢?战争爱国,连婚姻与宗教的形式都要保存着。(老舍二马)(18)那个人头说了话,语音可不像虎妞的。(老舍骆驼祥子)(19)我们的文明比你们的,先生,老得多呀!(老舍二马页)(20)所不同的,是西洋妇女的鼻子比中国老娘们儿的高一点罢了。(老舍二马)(21)十成的眼对准了二哥的,二哥赶紧假装地看着枣树叶上的一个“花布手巾”。(老舍正红旗下)横线部分都是分类角度为非惯用的“的”字短语。黄国营说,这类“的”字短语具有对比特点11(P104);袁毓林说,这类“的”字短语大都是表示对比的格式。5(P247)也就是说,这类“的”字短语经常出现在对比比较句式中。另外,它们也常出现在判断句中。例如:(22)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老舍骆驼祥子)(23)他是这么想,反正自己的力气是自己的。(老舍骆驼祥子)(24)看着自己的大手大脚,明明是自己的,可是又像忽然由什么地方找到的。(老舍骆驼祥子)语义类别为非惯用角度的X,一般情况下难以构成“的”字短语,为什么在对比句式和判断句中却能够构成呢?原因在于:“对比”的前提是先要区分出两个以上的对比对象,而这实质上已是分类。对比的分类属性把非惯用分类角度转变为强制分类角度。“的”字短语构成的判断句中有一种表示分类。朱德熙说:“凡是指称形式在前,分析形式在后的判断句总是表示分类。”12(P139)表示分类的判断句,其分类属性把非惯用角度转化为强制分类角度。五、“X+的”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一个合格的“的”字短语,就是用X的语义类别对Y进行分类,“X+的”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如:我的书包。这是从领有者的角度对“书包”进行分类的,分类结果可以有“我的”“你的”“小王的”等等,“我的”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如果“X+的”不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此时“X+的”不能构成合格的“的”字短语。例如,我们不能用“石头的”去指代“衣服”。“石头”的语义类别可视作材料,且“衣服”能从材料角度去进行分类,比如“布的”“绵的”等等。之所以“石头的”不能作为“的”字短语指代“衣服”,就是因为“石头的”不能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 “X+的”具有区别性的语义特征。例如:“我的书包”区别于“其它人的书包”;“打球的人”区别于“进行其它活动的人”;“身材苗条的姑娘”区别于“其它身材的姑娘”。关于“X+的”区别性语义特点,许多学者都有论述。袁毓林认为:“只有区别性定语X+的可以称代从X中提取出来的中心语Y。”5(P250)孔令达认为:“名1+的”用来直接指称事物时具有明显的区别作用。13(P104)范继淹认为“A+的+名格式中,凡修饰语是区别性的,中心名词都可以省略;凡修饰语是非区别性的,中心名词不能省略。”10(P128)“X+的”为什么会具有区别性的语义特征呢?其理据就在于“X+的”是X对Y分类结果中的一类,它与分类结果中的其它类相区别,因而具有区别性。结论综上所述,从语义上看,“的”字短语“X+的+Y”的实质就是以X的语义类别为分类角度对Y进行分类。“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是:Y具有可分类性,当Y是专有名词时,Y没有可分类属性。X能对Y进行分类,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具有分类功能,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和数量上的离散性是X具有分类功能的重要条件。(二)X的语义类别是对Y分类的角度。X的语义类别属于Y分类的惯用角度的,易于构成“的”字短语;X的语义类别属于Y分类的非惯用角度的,难于构成“的”字短语。通过一定的手段,非惯用角度可转化为强制分类角度。(三)“X+的”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X+的”具有区别性的语义特征。注释:“红的苹果红的”表示“红的苹果”能用“的”字短语“红的”来指称。“中国的长江*中国的”表示“中国的长江”不能用“的”字短语“中国的”来指称,“中国的”在此不能构成合格的“的”字短语。后面的例句同。石毓智认为:在时间轴上具有起迄点,边界明确的动词,具有离散性的数量特征。在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