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诗歌教学实施策略_第1页
谈现代诗歌教学实施策略_第2页
谈现代诗歌教学实施策略_第3页
谈现代诗歌教学实施策略_第4页
谈现代诗歌教学实施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谈现代诗歌教学实施策略 谈现代诗歌教学实施策略 以余光中乡愁为例 钟菊莲 邱 慧 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语言极为浅易,内涵却极为丰富的现代诗歌。正如诗人流沙河所说:这是一粒水晶珠子,内无瑕斑,外无纹痕,而且十分透明,一眼便可以看穿,叫我说些什么。我看见了的,别人也都看见了,还要我来说吗。看来看去,这粒水晶珠子仿佛不是工匠琢磨成的,而是天然形成的回顾乡愁的教学,发现大多数执教者将本诗的解读定位在两个角度上:第一、乡愁是对中国诗歌乡愁主题的拓展;第二、爱 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内容。在以上两个角度的解读中,被过滤掉的恰恰是乡愁中明显传达出的余光中独特的乡愁。 诗歌就是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余光中由于独特的经历和历史境遇,使得他对乡愁的理解是有独特性的,而这种独特性反过来成为他观照自我情感的一种独特表达,并最终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学生悟出余光中独特的乡愁?古人主张吟诗品诗,要反复吟咏品味,这样才2 / 10 能感受诗的妙处;朱自清认为文艺的欣赏和了解是分不开的,了解几分,也就欣赏几分,或不欣赏几分,而了解得从分析意义下手。 1所以,笔者 认为,要读得认真,品得仔细,读品结合,方能悟出余光中独特的乡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教学引导。 一、把握基调,了解独特的内容 余光中独特的乡愁对于缺乏生活阅历的九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隔膜的、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学起始阶段,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营造氛围,激发联想,唤起学生的情感。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情景时曾动情地说 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 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 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的乡愁不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与其引入大量的乡愁诗,不如还原诗歌创设的真实情境,如 1972 年的一个深夜,离开大陆二十年已经四十四岁的余光中感到回乡无望,于是仅仅 20 分钟,一首小诗就从他的笔端缓缓流出教师边播放思乡曲,边深情朗诵乡愁。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利于直接将学生带入余光中独特的3 / 10 乡愁氛围中,学生先是静静地听,继而自然进入美美地读。 在学生自由朗读之后,教师问从诗歌中 读出了哪些情感?这一问题指向乡愁四个小节表现的四个不同情感内容,即思念母亲,想念妻子,怀念母亲,思恋祖国,从整体上真正把握了诗歌独特的内容。 二、关注意象,体会独特的距离 在学生了解诗歌独特的内容之后,要真正引领学生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关键在于品读诗歌中的意象。意象简单说来即有意之象,是反映诗人人格的一面重要镜子,由于人格的独特性,诗人的诗歌意象也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使同样的物象形成异于他人的意象。 2可见,细细地品读诗歌中的意象,就是开启余光中独特乡愁的金钥匙。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问乡愁本来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诗中仿佛触手可及。在诗人的笔下,乡愁化作了什么?不具体给出意象这一陌生的概念,却让学生自然关注到了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重要意象。 4 / 10 (一)涵咏音韵 诗的言说方式首先以音乐性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余光中在缪斯未亡一文中明确指出一首诗的生命至少有一半在其声调,如果不读出声来,其生命便尚未完成,不算完整。对于诗坛现状,他认为缪斯未亡,但缪斯哑了。为了治愈此疾,余光 中十分注重诗中每一个的音质、音声以及在诗中产生的音响效果。例如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前,诗人就饶有意味地点缀上了四个相应的叠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教师可以设置两次对比朗读,第一次去掉这些叠词,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第二次是不是有了这个特点就能很好地传达出这种愁绪呢?将叠词换成小的、窄的、矮的、浅的,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通过两次对比朗读,学生能感受到意象前的叠词将诗人的愁绪拉长了,从而更能表达出诗人愁绪的绵长、深重,而这正是余光中 在独特乡愁言说时特有的审美创造。 (二)想象补白 品读意象时,除了遵从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还应该5 / 10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调动丰富的想象力,从读者的角度对意象进行想象补白,从而架构起通往余光中心灵世界的桥梁。 此环节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关注四个意象前都相应缀有四个叠词的基础上追问大家再想一想,这四种具体的形象还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深入比较思考后能关注到这四个意象都代表着空间的隔绝,它们的背后都有着一种距离。此时,再配乐介入教师想象补白的例子,并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补白,如有人说,乡愁永远是一种距离。距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乡愁的存在。端详邮票,诗人也许会这样想:那错落有致的齿纹,在千山万水的穿越中已经被掀起了几个弯弯的角落,它是飘过了多么漫长的距离,承载了多么丰厚的思念,才来到了我的身边。不知邮票那头的母亲是否安康,亦不知她是否又添白发,更不知何时,这枚小小的邮 票又会承载着母亲的思念来到我的手里万水千山,只能端详邮票怀念曾经的团聚,回味母亲的味道啊。昏黄的桐油灯映着已经湿润的眼,我怅然了当诗人手执船票、跪在坟前、遥望海峡,会怎么想呢?请从二、三、四小节中任选一节,写一写。 学生想象补白时,也正是学生真正面对距离,感悟诗6 / 10 人心声时。想象补白后,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创作的文字,再回到诗作,有感情地朗读相对应的小节,此时诗中对童年的追忆,对妻子的思念,对母亲的悼念,对中华家园同构文化深切认同真正浸润学生的心田。 (三)咀嚼形式 有人说,诗语符码组合也是余光中有意味的形式,它将诗人的情感轨迹以外化形态最表层地呈现出来。 3乡愁一诗中,四个意象的排列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值得学生咀嚼玩味。当学生能体验到每小节中诗人所倾注的情感时,教师适时地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种具体形象的背后都有分离造成的空间距离,每一小节都是余光中生命中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那么诗歌四小节的顺序能调换吗?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四个意象排列的形式是以时间为序,四个时间牵起了余光中的少年、青年、中年,余光中的乡愁不是一时一刻而是囊括了一生的 沧桑;在情感浓度上,由淡及浓,即从生离到死别,从家愁到国愁。学生惊喜地发现,四个意象排列形式的背后,交织着的是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这正如余光中自己所说乡愁这首诗具有横的地域感,纵的历史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7 / 10 当学生体悟到四个意象排列的有意味的形式之后,可以展开自由朗读,学生范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读出越聚越重、越酿越浓的乡愁。 三、品味沧桑,理解独特的乡愁 聚焦意象,从意象的审美创造、意象的想象补白,意象的表达形式三个维度读品结合,关注并嚼咀玩味 了余光中意象背后的距离,是否就真正悟出了余光中独特的乡愁了呢?乡愁如果只有距离,没有沧桑,是单薄的余光中自己如是说。可见,要真正理解余光中独特的乡愁还要品味诗中的沧桑。 观照乡愁的创作情境,可以发现,余光中独特的乡愁不仅指涉着思家、思国之苦,而且也指涉着无数大陆人被集体放逐于台湾孤岛后的漂泊之苦。尽管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尽管台湾人也是炎黄子孙,但无可置疑,当几百万大陆人漂泊至台湾时,从一开始,他们却被土生土长的台湾人视为外来的闯入者加以看待。他们在狭小、封闭的孤岛环境 中充满着失落和无奈,他们在情感和理智上无法认同一个与大陆的泥土以及日渐消失的农业社会阻隔的台湾现实空间。他们焦虑、痛苦,因为他们不仅找不到一个安身立8 / 10 命的避风港,也不能为漂泊者的身份找到意义上的确切地位与归宿 4,这种情感体验是何等沧桑! 当然这种沧桑并没有直观地呈现在诗歌中。在课堂实施时,需要教师先缓缓播放背景资料拓展学生的认知 1949 年,近两百万人突然之间被内战连根拔起,丢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海岛 台湾。更没想到,这一去,他们就永远地留在这片土地,无论心中留有多少大陆 的记忆。从此,咫尺成天涯,他们有家不能回,望归不能归,成为无根的一代再出示同为漂泊者的心声,如龙应台坦言无根者的沧桑:任何人问,龙应台你是哪里人,我理所当然的回答就是:我是湖南人。可是我不会说湖南话,没有去过湖南,对湖南一无所知。如于右任无根生涯中始终萦绕的中国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唯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此时,学生在悠悠的曲调中,在殷殷的言语中已经真正开始触摸到余光中独特的乡愁情绪,最后出 示余光中的尴尬身份 在大陆被称为台湾诗人,在台湾被称为大陆流亡诗人,学生在双重角色的冲突中真正悟出了余光中的乡愁中果然不只有距离,还有沧桑,深深凝聚着一代无根漂泊者的思乡梦。 9 / 10 注释: 1朱自清。朱自清选集 M.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9, 2黄秀英。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意象分析法 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 07) 3吕进,刘静。余光中的诗体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